有網友上傳自家孩子的視頻,只見萌娃用洋蔥、黃瓜、火龍果和蘋果等這些簡單的食材,製作出精美的"四菜一湯":"油爆小龍蝦"、"清蒸田雞"、"水煮王八"、"步步生蓮"、"香辣鯊魚"。
這一個個小動物栩栩如生,不管是配色還是細節,都無可挑剔。有網友盛讚他上五星級酒店都綽綽有餘,妥妥的未來米其林大師。
不得不說,這娃是真厲害。我現在回想一下青蛙的樣子,都只能描述個大概,具體的細節卻不清楚。這孩子卻把簡單的黃瓜雕刻得如此神似,真是讓人佩服。
為啥有的孩子心靈手巧、思維敏捷,再普通的東西在他手上都能"化腐朽為神奇"。而有的孩子卻反應遲鈍、笨手笨腳,最簡單的東西都做不好?
一、心靈手巧,是"感知覺"靈敏
《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提到:感覺是人與外部環境進行連接的媒介,人的心靈也因感覺經驗而變得靈巧。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個小男孩,他對外感知越多,內心越靈巧,雕刻出來的東西就越生動。而有些孩子沒有這麼強的感知覺,觀察能力自然不強。他經常反應遲鈍、做出來的東西就只能看出個大概,或者乾脆"毫無章法"。
心理學上把嬰兒的感知覺活動,稱為"智力發展的第一步"。
因為當嬰兒對外部環境有感覺時,不僅會喚醒他內心活動,更會激活中樞神經,促進智力的發展。孩子的感官與神經系統反應、聯繫配合度越高,他的智力就越發達。
不僅如此,孩子掌握事物的特性、發展及變化方式,這會讓他發展出一個精確性的大腦。為他將來步入職場,或者要在某一領域深耕,打下一個不錯的基礎。
二、6歲前進行感知訓練,能事半功倍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會隨著敏感期一個個到來而獲得各種能力。如果沒有把握好某個敏感期,即使將來付出加倍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嬰幼兒期學習的效果。感知覺也一樣。
感覺在孩子6歲前形成,而3-6歲這一時期,是知覺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我們能幫孩子把握住這段時期,對他進行正確的感知覺訓練,孩子就能容易發現物體與物體間的聯繫與差別,反應也就更迅速,思維更敏捷。
三、感知覺訓練,分5個維度
兒童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將感知覺訓練,分為了觸覺、感覺、嗅味覺、視覺、聽覺5個方面。我們可以針對這幾個方面進行不同的訓練。
1、觸覺訓練
觸覺訓練又可以分為觸覺、熱覺、重量訓練。
比如我們日常穿的衣服面料,有的光滑柔軟,有的粗糙挺闊。可以讓孩子撫摸各種手感的面料,體驗不同的觸覺。
平時給寶寶洗手時,可以準備熱、涼、溫三種不同溫度的水,然後讓他用手分別感受不同的溫度。
重量訓練則是準備不同重量的物品。比如我會讓布布拿不同質地的水杯,用塞昆三階段法對她進行訓練:
先告知:"這個杯子重,這個杯子輕。"
後互動:"把重的那個杯子拿給我好嗎?再拿輕的那個。"
再詢問:"這裡哪個杯子重?哪個杯子輕呢?"
等孩子大一點,可以讓他閉上眼睛用心去體驗,效果會更好。
2、感知覺訓練
感知覺則是通過辨別相似的物體,然後進行分類。
比如給寶寶買的各類小玩具,教他先分辨出哪些是球類,哪些是正方體、哪些是長方體,然後讓他嘗試把各個類別擺放在不同的地方。最後,再把這些小玩具混在一起,讓他閉上眼睛,通過觸摸的方式,把類別一一挑選出來。
寶寶剛開始可能會出錯,但經過幾次重複練習,他基本就能準確無誤分好類了。
3、嗅覺、味覺訓練
寶寶一開始能分別出來的味道是"香"和"臭"。長大一點,可以讓他聞飯菜的味道,比如辣椒的嗆味、醋的酸味,或者瓜果的甜味、花的香味等。
味覺訓練則可以讓寶寶嘗各種果汁,酸、甜、苦、辣等。大部分4歲左右的孩子會很喜歡味覺訓練,他們也樂於吃各種水果。
4、視覺訓練
視覺訓練有以下幾個不同的維度:
大小:蘋果中有大有小。
長短:爸爸的鞋子長,寶寶的鞋子短。
厚薄:夏天的短袖薄,冬天的外套厚。
形狀:尺子是長方形,地板磚是正方形。
體積:魔方是正方體,水杯是圓柱體、行李箱是長方體。
顏色:生湖中各種衣服、用具、花的顏色不同。
在進行顏色訓練時,可以給寶寶準備顏色板。比如蒙特梭利教具裡一種顏色板,裡邊有8個色調,每個色調又分為8種不同的深淺度,一共64種顏色。給寶寶訓練時,可以先把這些顏色打亂,然後讓他挑出同為一個色調的顏色。或者可以準備2套這樣的色板,從裡邊挑出3-5對一樣顏色的版塊,讓孩子去配對。
這樣的視覺訓練多了,孩子很容易就識別出不同的色彩、深淺度,以及觀察物體間顏色的細微差別。並且這樣的練習,能使他們的雙手活動更加精確,也鍛鍊記憶力和注意力。
5、聽覺訓練
聽力可以培養孩子對聲音的美感,分辨出哪些是噪音,哪些是音樂。當孩子能識別出什麼是噪音時,他們往往就不會在公共場合中大喊大叫,製造令人不愉悅的聲音。
在進行聽覺訓練時,可以讓孩子閉上眼睛安靜地聽。鐘錶的滴答聲、外面的風聲、柔和的音樂聲、昆蟲舞動翅膀的聲音......
孩子在聽覺訓練中,可以鍛鍊專注力和耐力,並且在識別聲音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不去打擾別人。
布穀媽媽說:
當周圍世界向我們發出信號,有的人能敏感捕捉到,並且運用到生活、學習中;而有的人卻對此反應遲鈍,表現也比較笨拙。這種差別,源於嬰幼兒期的感官訓練。只有在兒童時期進行了足夠的感知覺訓練,他才能體驗更豐富的素材,去創造多姿多彩的生活。
每日一篇科普原創,解決育兒路上的百種難題,喜歡就關注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