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不清東南西北?並非孩子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在作怪

2020-12-22 朗姐育兒日記

文 | 朗姐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學齡前兒童最常學習的一些內容便是關於生活的知識,比如「爸爸媽媽」類的稱呼,「香蕉蘋果」類水果的類別,又或者是「上下左右」類的方位知識。不知道家長們發現了嗎?孩子有的時候很聰明,一教就會,可是在左手右手這種關於位置的學習,總是記不住,這是為什麼呢?

小寶今年6歲,已經是幼兒園中班的寶寶了,在進入幼兒園的學習之前,媽媽就開始教他認識東南西北、上下左右等方位性的知識。

可是就算這樣,在進入幼兒園學習後,他還是沒有辦法去理解,到底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

寶媽蘭蘭也有這樣的困擾,聊天的時候發現,蘭蘭家長的孩子更嚴重,穿鞋經常穿錯,拿筷子和勺子的時候偶爾還會用上左手,可明明右手是空著呢。

蘭蘭真怕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會變成左撇子。

為何孩子總是左右不分?實際上,這是幼兒的「空間知覺」失調了,家長了解過後便知道該矯正。

一、什麼是「空間知覺」?

所謂「空間知覺」,它是指個體對物體的形狀、大小、遠近、方位等空間特性獲得的知覺,簡單來說,就是運用聽覺、觸覺、視覺等多方面能力,對空間的一種判斷和感知的能力。

不難發現,有的孩子在空間知覺上的感知非常弱,比如左右不分,還有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經常把東西認錯,寫錯,最常見的是數字6和9,經常會被孩子們寫錯。

在拼音裡,也有一些會出錯,例如「b」、「d」二者之間,就經常會成為孩子們的誤區重點。

一般來說,孩子8個月以前是建立良好空間概念與感知的最佳時期,因為在寶寶3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很喜歡通過觀察來判斷事物。

同時,幼兒對他人所做出的行為舉止進行一個判斷和模仿。等到寶寶已經8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夠通過移動來掌握方位,這對幼兒空間知覺培養很有用。

空間知覺對於個體的影響非常深遠,它關係的不僅僅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否能夠完整、正確學習知識,還有在長大以後,他們能否具備相應的能力。

有的人空間感差,所以一出門必迷路,因為左右分不清,在考駕照的時候經常出錯,這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家長們需要引起重視。

二、「空間知覺」失調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 書寫能力

像把字母寫反、數字寫反這種情況,顯然對於孩子的學習與提高是不利的。

而因為這些基礎的內容學習存在問題,孩子很可能會因此而學習落後,內心受到打擊,反而容易出現不想學,不願意學的情況,其影響是相互關聯的。

2、 方位辨別能力

記得之前網上有一個視頻,說的是一位寶媽在訓練自己的孩子了解上下左右這樣的方位知識。只見視頻裡的孩子被一個玩具球轉的腦袋暈,這個方向還沒有反應過來,媽媽就說出了下一個方向,寶寶玩著玩著就哭了起來。

可見,對於空間知覺弱的孩子來說,對空間內容的辨別能力不強,經常會因為分不清左右而遇到困難,比如走路的時候會不遵守交通規則,在很多條路擺在面前的時候不知道如何選擇等。

空間知覺的應用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空間知覺失調了,就像是沒有了翅膀的天使,他很難再飛向高空,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可能喪失,如果你的孩子空間概念感模糊,分不清,那麼家長必須做點兒什麼了。

三、家長如何鍛鍊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

1、 用生活裡的小事提醒孩子

有的時候教育就是嘮叨的,而孩子的空間知覺也可以用嘮叨來幫助孩子進行一定的調節與改善。

比如「右手拿筷子」這個習慣,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途徑,家長們可以先不告訴孩子左右,如果他分不清,那麼就讓孩子記住,到底是哪只手拿筷子,等到孩子深知,原來是右手在拿筷子,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左手,便很容易記住,不會被混淆吧。

真正的養育過程,肯定是嘮叨的,是有言語的,這叫做有親情撫養。李玫瑾教授這樣說道。

所以家長們別覺得孩子分不清怎麼辦,自己又不是專業的老師,該怎麼幫孩子糾正這些習慣呢?

不需要專業的老師,我們通過每天的提醒,經常性的重複,同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空間感,提高對於空間知覺的認知能力。

2、 帶孩子玩方格遊戲

有許多小遊戲都是通過分辨方位,走多少步數來完成的。家長們可以利用這些小遊戲,從遊戲裡引導孩子認識方位,這樣一來,他便不會排斥方位的學習,而是會覺得這是在學習如何去玩這項遊戲,那麼家長引導的難度也就降低了,至少孩子不會在心理上排斥學習,

像迷宮遊戲、跳棋、飛行棋,都可以用數字、方位等知識串聯遊戲,幫助家長們提高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不再因為方位的問題而影響生活與學習。

3、 學習臨摹、繪畫、塗鴉等

畫畫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投入到眼前的畫面,如果家長直接把一些方位名詞,關於空間的概念放在紙上,孩子可能連看都不會看一眼,但是要是通過繪畫、塗鴉等方式,其結果會出現很大的轉變。

例如家長們可以教孩子畫一些簡單的線條,再把這些線條組合成簡單的圖形,從哪兒開始畫,畫的東西又需要放在哪個地方比較合適……在提問、解答、繪畫、組合等一系列過程裡,孩子自然就會接觸到關於空間的信息,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

為何孩子總是左右不分?家長們不知道的是,這可能是你的孩子空間知覺失調了,想要解決,這些途徑都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空間知覺」的重要性,家長別忽略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姐育兒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分不清東南西北?「空間知覺」失調,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矯正
    文 | 朗朗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經常分不清楚方向,其實並不是他們與生俱來就這樣,而是「空間知覺」沒有培養好,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引導,幫助孩子調整回最佳狀態。誰知道孩子猶豫了許久,伸出了左手,真是令我哭笑不得。相信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分不清左右和東南西北,其實不用擔心,並不是孩子天生笨,而是他們的空間知覺失調了。
  • 孩子的「方向感」太弱,並不是不聰明,有可能是「空間知覺」作祟
    孩子分不清東南西北,甚至是前後左右,是嬌生慣養,還是方向感失靈?其實都是空間知覺在作怪,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否則這將會給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帶來很多不便。
  • 孩子容易迷路,方向感太差?不是孩子笨,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這位母親非常的著急,她也說孩子就是一個路痴,平時去哪裡都總是不認得路,日常中也總是分不清方向,搞不清東南西北。日常中像這樣的現象也有很多,總是有一些孩子搞不清方向,給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帶來阻礙。那究竟為什麼孩子的方向感如此差呢?是因為孩子笨嗎,錯,是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差。
  • 幼小銜接④丨孩子寫字顛倒?分不清bdpq?這是你沒發現視知覺能力的...
    不要著急,教育君的【幼小銜接小課堂】又上新了,快跟我們一起為孩子入學做準備~閱讀會串行、拼音字母分不清,形近字易混淆,數學運算易錯……如果孩子有這種表現,那就一定要鎖定教育君本期帶來的內容—— 「視知覺能力」的答疑~教育君邀請到高級教師、昆明市第一幼兒園園長李婭,和各位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關於視知覺能力培養的經驗~回顧往期幼小銜接小課堂內容
  • 孩子總是像個泥娃娃,並非是孩子邋遢,而是「本體覺」在作怪
    孩子愛摔倒可能是"本體覺"在作怪。本體覺是神經系統中的一種,是個體對感覺信息的準確認識。感覺統合是指身體器官將感覺信息輸入, 大腦接受到這樣的信息之後,能夠對細心進行感知,知道你觸摸到的是什麼,能夠感知到自己身體的存在,使個體和環境接觸順當, 當感覺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時, 稱之為感覺統覺失調。
  • 孩子寫作業總超時?內外結合培養「時間知覺」,三步搞定磨蹭娃
    」「啊……」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那就是許多孩子,無論是寫作業、還是玩遊戲,都總會磨蹭、超時!小林家的兒子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每次玩遊戲都跟爸爸約好只玩半小時,但是一玩,孩子就不顧東南西北了,小林不喊停,孩子就絕對不會停下來。
  • 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並非孩子不用心,是「視知覺能力」欠缺
    當然,有些是孩子不愛學習或不認真上課造成的。我們的討論不包括這種熊孩子。事實上,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其中,"視知覺能力"欠缺則是其中很大的一點原因。何為"視知覺能力"視知覺能力,通俗地講就是眼睛把看到的東西接收後傳遞給大腦,然後大腦根據眼睛得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從而來指導我們行為的能力。
  • 孩子總是「寫反字」,並非學習不認真,或是「視覺空間智能」不足
    我剛開始也是會覺得奇怪,但後來發現,不僅僅是寫數字,他們在其它方面的表現也是"反過來"的,例如有的孩子每天都穿反鞋子,早上剛給他換過來,中午睡一覺起來又穿成反的了,經常左右不分。難怪,有些父母們會經常批評孩子粗心大意,總是教不會,不長記性。其實,這是我們誤解孩子了!心理學中,看書跳行、串行,左右不分,都被稱之為"視覺空間失調"。
  • 如果孩子出門分不清東西南北,15張圖輕鬆辨別
    如果孩子出門分不清東西南北,15張圖輕鬆辨別我想問你們小時候是怎麼分清東西南北的?我的方法是一個口訣——早上起來面對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邊是南。但是當時也會很糾結,如果當時不是早上,太陽一直在不停的動彈, 我怎麼分辨東西南北呢?
  • 看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手上有這三個特徵,孩子未來都笨不了
    的確,動手能力強和大腦更發達對於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必要聯繫的,但是從整體上講,大腦發育程度和動手能力卻緊密相關。同時家長也應該知道大腦發育程度和世俗意義上的聰明也是兩回事,家長認為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不聰明,並不一定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真的不行。
  • 如何教孩子分清東南西北?
    我當時就蒙了,大陰天的讓我怎麼看東南西北,就不能跟我說人話嗎?直接告訴我前後左右不行嗎?恬恬看我為難的樣子,安慰我說:媽媽,要不然你看看地圖吧?讓導航告訴你怎麼走。我克制住內心的不爽,打開地圖,根據導航的指引,順利的找到了恬爸所在地。
  • 成都,一個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城市?
    劉聰 文/圖  走在今天的成都城內,細心的市民也許早已發現,與人民南路、蜀都大道中段等近幾十年才修成的道路不同,北大街、南大街、漿洗街、太升路等眾多有著一定歷史的街道,並非正南正北走向,而是大致呈北偏東一定角度。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非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太敏感了-虎嗅網
    你看這些人都這麼聰明。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孤獨症孩子都不是天才。可能在電影《海洋天堂》裡面,文章飾演的大福這個角色的形象更加具有代表性。大部分孤獨症的孩子就是像這樣的。我們能從中看到他們的一些特點。比如說大福在跟他爸爸說話的時候,眼神總是非常地閃躲,大家發現了沒有?
  • 孩子QQ空間有秘密,聰明的家長這樣解密
    有些家長總是不顧孩子的自尊與他身邊的群體,在QQ上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評點孩子的生活,觀點甚至與孩子格格不入,讓孩子感到在同伴中丟人現眼。 孩子想要他的自由,他感覺他在QQ空間的心事被家長偷窺,有些家長還捕風捉影地橫加幹涉。於是,孩子把家長拉黑了。 這是家長的失敗之處,孩子都不與你交流了。
  • 心理學家:2歲以上孩子的破壞行為,說明在變聰明,家長別埋沒
    一般來說,孩子在6歲前,都會呈現不穩定性,分分鐘把事情搞砸,遭大人嫌棄。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2-7歲孩子的心理發展,屬於智力發展的前運算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不僅僅進行感覺運動方面的活動,也開始進行想像活動。
  • 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天津人,分不出西北東南的天津路
    不只有南腔北調的各地朋友,還經常看到掛著單反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界專業人士,還有金髮碧眼的外國遊客。問題來了!都是初來乍到,不認識的地方多了去了,問個道在所難免。於是……A:大哥,勸業場怎麼走?六岔路口認識了東南西北在咱這兒有嘛用?有嘛用?有嘛用?我們用仨詞就代替了。關鍵是,就算用東南西北方向詞兒給您指了,您也得能找得著找得對不是。對了,再多說一句。
  • 孩子每天把衣服弄得髒兮兮,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失調
    每天孩子出門前衣服都是乾乾淨淨的,放學回家時,衣服卻總是汙跡斑斑,家長對此頗為苦惱,孩子為什麼就是不愛乾淨講衛生呢?其實,孩子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本體覺」失調。1、方向感很差有些孩子的空間感知能力較差,感受不到方向的差異,比如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無法區分,在他們看來,在空間裡是無差別的存在,因而特別容易迷失方向。
  • 想要孩子思維敏捷,6歲前需進行「感知覺教育」,不做反應遲鈍娃
    我現在回想一下青蛙的樣子,都只能描述個大概,具體的細節卻不清楚。這孩子卻把簡單的黃瓜雕刻得如此神似,真是讓人佩服。 為啥有的孩子心靈手巧、思維敏捷,再普通的東西在他手上都能"化腐朽為神奇"。而有的孩子卻反應遲鈍、笨手笨腳,最簡單的東西都做不好?
  • 研究證實:擁有以下「面相」的孩子是真聰明,一般孩子比不了
    文|秘籍君前幾天帶閨女出去玩,遇到相熟的人,見了我閨女都誇她,這孩子一臉的「聰明相」。為人父母聽到別人誇自己的孩子,當然很開心。可這話我也不是聽到一兩次了,從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有人這樣誇她。一開始我聽到也蠻開心的,後來就開心不起來了。為什麼呢?
  • b和d傻傻分不清楚?孩子常把字母寫反並非小事,家長要重視!
    有位媽媽曾經跟我說,她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塗塗畫畫,於是父母就想著讓孩子也早一些學習到一些知識。媽媽教孩子學拼音和漢字,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對於字母b和字母d是分不清楚的,常常寫反,或者混用。這位媽媽覺得有趣,但是也覺得擔心,要是孩子分不清楚這一類字母和漢字,那可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