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朝的滅亡,也步入到民國時期,受到西方新知識的影響,有很多人在思想上都開始發生了轉變,然而有一名女子,雖然是民國新女性,卻依舊難逃父母撮合的婚姻,嫁給丈夫36年,同居只4年,本來一段貌似美好的姻緣,兩人最後的結局都不美好。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段美好的愛情,但是將兩個性格、三觀都不合的人硬生生綁在一起,註定也不會幸福。她叫蘇雪林,生活在舊式的書香門第之中,家中對男孩加以培養,女孩則遵守女規女戒,蘇雪林從小性格就活潑開朗外向,又如何能夠耐得住寂寞,上面幾個哥哥也疼愛蘇雪林,就帶著蘇雪林讀書習字,在書裡面,蘇雪林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之後無法自拔,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
只是蘇雪林的求學生涯並不容易,家中的長輩都奉行女子沒必要讀那麼多的書,蘇雪林只能想了一個又一個辦法,最終出國讀書,隨著時光一去不復返,此時的蘇雪林已經28歲了,無論放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大齡女青年,家裡給蘇雪林安排了一門婚事,對方家庭條件好,而且對方的孩子張寶齡也是海歸學子,文化素養高,跟蘇雪林十分登對。
蘇雪林對於這門婚事其實並不看好,她曾經跟未婚夫通信過,只是兩人雖然都接受過西方知識,只是兩人的想法卻大相逕庭,有時候她甚至不知道張寶齡在想什麼,即使蘇雪林是民國新女性,受過高等教育,卻依舊難逃父母的撮合婚姻,在母親的逼迫下,蘇雪林也沒有辦法在拖延,就回國跟張寶齡結婚了。
婚後兩人是有度過一段美好的生活,蘇雪林也曾經嘗試改變自己,跟丈夫和睦相處,只可惜,兩人的性格差距太大,蘇雪林並不是一個安於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女性,多年的學習生涯,讓她的性格獨立自主,有自己的事業心跟承擔,張寶齡在國外也待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在他的骨子裡面,還是想要一個妻子是能夠下得了廚房,照顧好家裡,本本分分就好,事業上有沒有成就無所謂。
兩人在某些觀點上達不成統一,便各走東西,結婚36年,兩人是有同居生活,卻只有4年,本來是一段很美好的婚姻,雙方各自佔據一片天空,誰也不讓誰,說兩人之間沒有愛情?在蘇雪林的回憶錄中,或者是記錄張寶齡的文章中都可以看的出來,其實在兩人之間,是有愛情的,只是這份愛不足於讓兩人的心走到一起。
因此蘇雪林跟張寶齡各自忙自己的事業,直到張寶齡去世,蘇雪林也沒能見到張寶齡最後一面,晚年蘇雪林回憶過往種種,她跟張寶齡之間結婚多年,早已名存實亡,那麼為什麼不離婚,主要還在於,蘇雪林信奉基督教,覺得離婚是件不好的事情,而且蘇雪林很重視名聲,在當時的年代,離婚的女性還是佔據少數,因此都在彼此的糾纏對方,直至終老,其實兩人都後悔,卻沒有機會可以好好經營這段婚姻。
即使在外人看來是段很幸福美好的婚姻,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也是經歷了無數次的磨合、包容、退讓,婚姻是門學問,想要跟對方長相廝守,更是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了解、呵護,用心的經營。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和本人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