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老海說史。在我國古代社會,由於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大多婚姻都是盲婚啞嫁,尤其歸女子更是有著條條枷鎖的禁錮,對女性造成極大的傷害。到近代民國時期,隨著西方思想的流入,女性亦可追求婚姻自由、思想解放的風潮,對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造成極大的衝擊。這個時期的中國社會上,形成兩種不同的思想浪潮。一種是接受西方思想影響,渴望追求婚姻自由的新時代年輕女性;另一種,是依舊堅守封建思想,堅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思想的家庭婦女。
這位女子名叫蘇雪林,是我國近代著名的一位女作家。在文學地位中,她不輸冰心等人。蘇雪林出生於浙江瑞安縣,一個舊式的官宦家族。就如同當時許多女子一樣,蘇雪林渴望接受教育,渴望自由。但她的祖母,家裡的「老祖宗」,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只要賢良淑德,出去拋頭露面那是傷風敗俗。所以蘇雪林自小的求學之路就十分困難。在她多番哭鬧之下,她才可以繼續她的學業。
但她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舊式家庭的惡習。在她16歲時,她就被家裡做主,定了親事。她的未婚夫名叫張寶齡,家裡是南昌的一個富家,從事五金生意。而張寶齡本人曾留學歐美,學習的是理工類專業。而蘇雪林曾自作主張前往法國求學,學習的是她所喜歡的西方文學。可以說,蘇雪林和張寶齡兩個人之間,完全是典型的追求浪漫主義的文藝女青年和性格清冷嚴謹的理工男的格格不入。在法國期間,倆人曾經互通書信,一個讚嘆圓月之夜的夜色,一個回我用圓規畫出的更圓。蘇雪林深覺倆人不合適,寫信給父親想要退婚,反遭父親責罵。而重病的母親亦苦苦哀求女兒回國完婚。
1925年,蘇雪林提前結束學業回國,按照家裡要求,與未婚夫張寶齡成婚。新婚不久,母親便去世了。蘇雪林和張寶齡,兩人都覺得彼此並不是自己字母中的理想伴侶,因此兩人的關係十分冷淡。於是他們倆人都將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事業當中。蘇雪林全力寫作,她的作品開始蜚聲文壇。張寶齡也同樣繼續自己的學業與工作。兩人之間形同陌路。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蘇雪林隨自己工作的學校南遷,逐漸與當時留在上海的丈夫失去聯繫。直到1944年,倆人才再次機緣巧合之下重逢。據說,當時與兩人同校的師生都目睹他們之間,分居兩室,甚少交流的怪異關係。但即使這樣,他們卻始終沒有結束這段婚姻。1949年,蘇雪林與張寶齡,再度因故分開,並從此停止聯繫,婚姻關係事實上完全名存實亡。但是直到1961年張寶齡去世,兩人之間的婚姻關係才算是完全畫上了句號。
蘇雪林與張寶齡之間,長達36年的婚姻關係,在眾人看來十分讓人疑惑。倆人之間都沒有感情,甚至完全沒有婚姻事實,但從結婚之後,卻從沒想過要結束關係,重新開始。倆人之間一個不在嫁,一個不再娶,就這樣持續了36年。而在張寶齡去世之後,也已是花甲之年的蘇雪林終於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與遺憾。她在回憶錄中說,她也很抱歉,讓張寶齡「孤棲一世,不能享受理想的家庭幸福」。而她自己則說,「我是只蝴蝶,戀愛應該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這個上僅餘一頁空白。」
而關於兩人之間為何始終沒有結束關係。蘇雪林說,兩人婚姻不幸福,但卻都給了彼此自由的空間,我們可以各自去追求自己的事業,而不會有束縛。也許這是他們之間都能夠接受的默契吧,都願意生活的方式。雖然他們婚姻不幸,但也算是給予了對方最好的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