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兒童節在4月4日,蔡元培與她的故事

2021-02-07 微讀二十四史

      民國時期,中國的兒童節是4月4日。1949年11月,前蘇聯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會上為保障全世界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決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六一」國際兒童節為中國兒童的節日。1950年3月30日,教育部發出通告,規定6月1日為兒童節,廢除舊的「四四」兒童節。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至今還不同程度上沿襲「四四」兒童節的習慣。

  1925年8月,包括中國在內的54個國家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呼籲世界各國設立「兒童節」。1931年3月7日,中華慈幼協會「建議將每年的4月4日確立為兒童節」的提案由上海市政府轉呈國民政府,獲得批准。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眼中,兒童節是弘揚慈幼文化的極好載體,正如中華慈幼協會在「提案」中所說的,可以「引起民眾注意,使人人有慈幼思想,人人負慈幼責任,並可使兒童自知所處之地位,庶擴大慈幼範圍,樹強國強種之基」。

  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經常出席紀念兒童節的一些活動,並鄭重地記載在日記中。1934年4月4日,「午前十時,參加(上海)市政府兒童節慶祝儀式,我有演說。」1935年4月4日,「是日為我國第五屆兒童節,午後三時半,到廣東路九十三號航運電臺播音演講。」

  關於兒童節的一些演說,蔡元培也在媒體公開發表。1934年4月5日的《申報》刊登了他的《在上海市第四屆兒童節紀念會的演說》。在演說中,蔡元培說,「我國國慶節為十月十日,而名之為雙十節;兒童節為四月四日,當名之為雙四節」。蔡元培還別出心裁地解釋「雙四節」的涵義,告誡小朋友要「深刻注意」這「兩種事、四件事、八個字」:「第一個『四』字,即食、衣、住、行,是我們的基本生活。各位小朋友,現在仰給於家庭父母,如果沒有父母的供給,或父母不注意,即發生危險。故各位要記著此時此刻父母供給,將來成人後即要努力工作,以抵償今日之債;第二個『四』字,即智、體、德、美四育。大人們鍛鍊你們的身體,培植你們讀書,告訴你們做人的道理,陶養你們的性情,就是智體德美四種教育。」

  蔡元培對兒童節的關注,體現的是他深厚的慈幼情懷。1935年1月26日,他參加中華慈幼協會六周年紀念會並發表演說,「我等特別關注慈幼」,因為「人生少、壯、老三階段,老年是已經盡過義務而將要退休的,可代表過去;壯年是正在負責任的時期,可代表現在;幼年是預備擔當將來的事業的,可代表將來」,「將來的世界,完全靠兒童們長大後的活動」。1935年7月,蔡元培又在《現代父母》雜誌發表《慈幼的新意義》一文說,「新時代的慈幼事業,不是從個人的立場出發,而是從社會的立場出發;不是基本於惻隱心,而是基本於責任心」。蔡元培認為,社會是進步的,現代人要時刻為後一代準備,使後一代人的能力比現代人進步,從而可以應付將來的社會,使他們不致退化。


  1937年底,蔡元培旅居香港後,年已古稀,身體羸弱,幾乎不再出席公開活動,但仍在每年的兒童節在家中為小孩搞慶祝活動,這也更讓我們感受到他可親可愛的人格和矢志不渝的慈幼情懷。

  1938年4月4日,蔡元培「午後,為兒輩舉行兒童節」。此年4月22日,是小兒子蔡懷新的10歲生日,蔡元培於這一天賦七律一首送給兒子。詩云:「九齡自視已斐然,初度回看已巳年。慄裡良苗高士句,蘭亭秀竹暮春天。即今書畫隨慈母,他日行能企大賢。得似兒童佳節否,嘉賓多許贈名言。」

  據蔡元培日記記載,1939年兒童節前的3月31日,他還興致勃勃地作了一首淺顯生動的《兒童節歌》,表達對全國兒童的深情和期望,充滿著抗戰必勝的信心和希望:「好兒童,好兒童,未來世界在掌中。今日若非勤準備,將來落伍憾無窮。好兒童,好兒童,而今國難正重重。後方多盡一分力,前方將士早成功。」這份手跡,由他的家人保留至今。

  1939年4月4日,蔡元培「午後三時,在寓中開兒童節小小慶祝會」,「到會者除了吾家大小五人外」,還有幾位好友和他們的子女,女作家沙菲(陳衡哲)攜女兒參加,科學家何尚平也趕來慶賀。蔡元培精心組織這個慶祝會,鄭重其事地致開會詞、閉會詞,來賓也分別演說。孩子們載歌載舞,還都畫了畫,相互贈送禮物。蔡元培還與孩子們一起做釣魚(抽彩)的遊戲,心情特別歡快,還說明年的兒童節要再多約些小朋友一起來家裡熱鬧。

  可惜,這是蔡元培與孩子們度過的最後一個兒童節,次年3月5日,他在香港溘然長逝,留給世人追憶的,只是這位「學界泰鬥、人世楷模」的高尚人格和慈幼情懷了。




相關焦點

  • 我不要 兒童節曾是4月4...美國也木有兒童節...
    中華民國政府一直沿用1931年行政院長孔祥熙提出的4月4日兒童節。你沒看錯,是4月4日!直到現在,臺灣和香港都還在這一天過兒童節。(澳門乖寶寶是6月1)尼瑪,我才不要!清明節兒童節傻傻分不清楚啊…而美帝一直就沒有過兒童節,直到2000年,一名4歲女童致信當時的美國總統的柯林頓要求設立一個屬於兒童的節日。然後柯林頓就將當年10月8日定為兒童節。
  • 蔡元培與中國書法
    1918年4月15日,蔡元培在其倡導設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開學式上專題演講,指出「中國圖畫與書法為緣,故善畫者常善書」,希望學校「經費擴張時,增設書法專科」,並商議北大書法研究會附屬於國立美術學校之事。
  • 《大師巨匠》裡面的民國小故事
    特別是書中的內容包含了100位,民國時期的文化風雲人物事跡,雖然不長,只有幾篇,不過足夠我們平時閱讀理解民國那個年代的故事我舉幾個例子分享一下內容例如蔡元培先生,原來是清朝的一個小官,還是在六君子事件憤而辭職,並且在北大開學的時候,還和師生約法三章。
  • 蔡元培二妻黃仲玉:他對她有愧有悔,她死後他寫給她的悼文成課文
    1940年3月5日,即離第三任妻子周峻50歲生日差兩天時,教育大家蔡元培先生在香港因病逝世,享年73歲。臨死前,蔡元培嘴裡一直喃喃念叨著「威廉,威廉」。蔡元培口中的「威廉」正是他生前最疼愛,卻不幸於1939年離世的長女蔡威廉,系他和第二任妻子黃仲玉所生。
  • 您對兒童節有多少認識 10個關於兒童節的小知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您對兒童節有多少認識 10個關於兒童節的小知識 兒童節的由來與什麼有關?究竟兒童節是4月4日還是6月1日?世界各國的兒童節又有什麼不同?飛哥為您盤點10個關於兒童節的小知識,讓您更認識兒童節! 1. 兒童節的由來是什麼? 兒童節的由來與無情的戰火有關。
  • 1月4日生日性格分析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1月4日,蔡元培赴北京大學正式就任校長一職。他提出了「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他變為:「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禮記.中庸》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
  • 蔡元培逝世80周年:為什麼他是北大永遠的校長?
    1923年1月17日,為抗議教育總長彭允彝幹涉司法獨立、蹂躪人權,蔡元培向總統府提出辭職,且立即離京。北大及北京各校師生於是開展驅彭留蔡運動,一直堅持到9月4日彭去職,12月27日蔣夢麟代理北大校長,此次動蕩才告結束。可此前的7月20日,蔡元培已啟程赴歐,且一去不再回北大。
  • 【六一專題】開心兒童節的由來
    自從1949年6月1日召開國際會議很多國家都把這一天定為兒童節但也有不少國家並不是這一天1931年3月,中華慈幼會提出中國應設立兒童節,民國政府教育部於是確定每年的4月4日為兒童節,要求各地執行。但自從1949年確立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廢除原來的兒童節,而統一為"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國中央政府1949年12月23日宣布:以「六一國際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並規定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 軍史回聲:12月4日,民國梟雄吳子玉病逝
    12月4日,民國梟雄吳子玉病逝04:13來自戎友之家風雲人物 hero1939年12月4日,民國時期的一代梟雄,吳佩孚,病逝於北平。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吳佩孚多次通電,反對在巴黎合約上簽字,支持學生運動,頗得輿論好評。1927年4月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四川,後寓居北平。
  • 東門島上有學界泰鬥蔡元培的題詞「出其東門,介爾昭明」
    在島上看到稱之為學界泰鬥的蔡元培先生胸像,高高地立在一塊石碑上,那碑上是蔡元培先生的筆跡「出其東門,介爾昭明」,還有落款年月:「民國十五年冬」。蔡元培先生為啥在這裡題詞?而且在蔡元培先生石像不遠處,還有「兩難兄弟墓」,這是偶然的還是有故事的呢?
  • 尋訪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跡
    新華社香港12月31日電 題:尋訪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跡新華社記者閔捷 丁梓懿香港尖沙咀柯士甸道156號,一座鬧中取靜的居民樓。旁邊是一所歷史悠久的教會學校——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居民樓門口年邁的保安、書院裡的老教師、樓下小商店年輕的女店主,都不知道80年前,這裡曾住著在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教育家蔡元培。
  • 蔡元培的兩則佚文
    蔡元培(1868—1940),著名教育家,1917年至192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取「兼容並包、思想自由」之原則,開「學術」與「自由」之風。筆者翻閱民國文獻,發現蔡元培的兩則佚文:《華北大學校刊發刊詞》和《曹夫人傳》。
  • 李娜恩、宋智恩、崔江姬出生於5月5日兒童節!生日快樂!
    5月5日出生於兒童節(韓國),3名明星好像只收到了「一個禮物」在溫暖的5月,有特別多的法定紀念日。但是兒童節(韓國)是生日的人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也許他們收到了兒童節(韓國)禮物或是生日禮物,或者能收到雙份的禮物?明星也不例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5月5日出生在兒童節(韓國),以下3位明星小時候對生日時收到的「一個」禮物有何感想吧?
  • 北大校長蔡元培:愛國學者的另一面是鮮為人知的無情殺手
    即使聰明如蔡元培,在收到出任校長的邀請時也有過猶豫。那個時候即使已經進入民國時期,但封建的思想仍然籠罩在大多數人頭頂。即便是在北大校園,教員在教授學生上課時竟喊的也是「大人」。可想而知,蔡元培要頂著多大的壓力才能完成這份任務。
  • 蔡元培對教育最大的貢獻,並不僅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1940年3月5日,歷史上的今天,民國的巨星蔡元培逝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蔡元培作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其辦學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而「美育」一詞正是由蔡元培先生譯自德文。先生是在中國提出美育的第一人。先生在北京大學親自開設、講授「美育」課程。亦以「以美育代宗教說」聞名於世。先生畢生不遺餘力地倡導美育。蔡元培在《美育》中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與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
  • 北大校長蔡元培:愛國學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鮮為人知的無情殺手
    老祖宗做過生意,到了蔡元培這一代,家境還算不錯,所以對他少時讀書博覽群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惜,在蔡元培十一歲那年,父親蔡光因病過世,從此,家庭狀況開始惡化。在那幾年裡,蔡元培為了獲得知識,在幾個家塾裡輾轉求學。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唐朝中進士的五十歲已經算不錯了,清朝也不差到哪去了。
  • 蔡元培體育思想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蔡元培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社會動蕩激烈、變化多端的時代。 01軍國民體育思想 中國的軍國民體育思想主要發生在清末民初歷史時期內,並在民國初期形成高潮。
  • 「六一兒童節」兒童節的來歷 兒童節如何慶祝 兒童節禮物攻略
    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美、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 2、國際兒童節的誕生 為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決定以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節。
  • 仰望蔡元培:教育救國之路
    公元1919年5月4日,北平國立北京大學的校園裡炸開了鍋,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從這裡拉開了大幕。就在五四運動發生後不久,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傳統教育的改造者,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杜威先生造訪中國,並在尚未平靜的北大度過了他60歲的生日。生日當天,杜威的學生蔣夢麟、胡適等人陪在一旁,與老師一起聆聽了校長蔡元培先生的演講,杜威感動萬分。
  • 不一樣的臺灣兒童節
    文|小光哥哥 之前望文生義,實則孤陋寡聞,以為「六一國際兒童節」全球的時間都是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