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個出身翰林的滿清文人,如何走上武裝反清,教育救國之路。他,究竟擁有怎樣的氣魄和能量,才能以一校之長的身份,包容引領一個民族跨越時代的大轉折。
公元1919年5月4日,北平國立北京大學的校園裡炸開了鍋,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從這裡拉開了大幕。就在五四運動發生後不久,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傳統教育的改造者,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杜威先生造訪中國,並在尚未平靜的北大度過了他60歲的生日。生日當天,杜威的學生蔣夢麟、胡適等人陪在一旁,與老師一起聆聽了校長蔡元培先生的演講,杜威感動萬分。對蔡元培,對這位中國教育界赫赫有名的老友,杜威曾有過驚人的評價,他說:「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的身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起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個。而這樣的評價,給對中國20世紀的諸多方面起到過重要作用的蔡元培來說,似乎再平實不過了。
浙江紹興府
前清同治六年丁卯十二月十七日亥時,我生於浙江省山陰縣城中筆飛弄故宅
蔡元培的祖上他是叫做藝山售薪,所謂藝山售薪,就是山裡面的林木,一方面種植,一方面就是砍伐下來賣到市場去,那麼後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逐漸地就是接觸了像錢莊、綢緞莊這些。
由於生意越做越好,到蔡元培祖父時,蔡家已是令人羨慕的富足人家。眼見著人丁日益興旺,蔡元培的祖父於是在書聖王羲之居住的戒珠寺不遠處,置下了一套房產。
這裡現在叫筆飛弄,蔡元培時代叫筆飛坊,這是一個紹興的另外一個名人的,一個故事的流傳,就是東晉的書聖王羲之,王羲之的故事就是說他有一次書法寫完以後興致很高,然後隨手把筆一扔就穿過這個弄,所以這個地方就稱為筆飛弄。那麼這個蔡元培故居,它這個房子是紹興典型的一個民居的房子,已經有兩三百年這樣的歷史。
我祖父營典當業,為當鋪經理,遂在筆飛坊自置一房。坐北朝南,有大廳三楹。生我父弟兄七人。
那麼到了蔡元培爺爺的這個時候,因為當時是聚族而居,人口繁衍以後住不下了,住不下以後他爺爺就在後面,我們看到現在的叫第三進,就是蓋了五樓五底,什麼叫五樓五底,就是個兩層樓的,有五間開間的,所以才會叫五樓五底。那麼由於蔡元培的父親是長子長孫,所以他們是分到東邊的一樓一底,以示對長房的一種照顧,那麼本來按照蔡元培記載當中他們還有一個騎樓,那麼由於這個騎樓年代久遠了,現在就已經不知道它的具體位置了,但是主體建築就是一樓一底,那麼蔡元培他就出生在東邊那個房間,這個房間就是蔡元培他父母的房間。
蔡元培出生後,興高採烈的蔡家人很快就發現,這是個極度安靜的孩子。
就是有一次他家裡人把他抱下來,因為樓梯很窄,他還很小抱,結果呢臨時下面呼叫有事情了,所以他把蔡元培先生放在樓梯上先讓他坐一下,然後那個人忙去了。結果忙了半天忘記掉了,結果呢他就這樣靜靜地坐了老半天,等到那個人記起來以後,趕緊過來,他還坐在那裡,這是一次。另外有一次是什麼呢?就是他在樓上學習,那麼鄰居那邊有火情了,拼命叫,結果他們一開始忙其他事情,想起蔡元培還在樓上,結果上去他還穩穩地坐在那裡看書。
蔡家的家譜裡又添男丁,這在小康之家是件幸福的事,因為蔡元培從小好靜喜讀書,6歲那年,家裡專門為他請來私塾先生,希望他可以不負眾望,光耀門楣。
一八七二年,我始進家塾。塾師是一位周先生,那時候塾中以讀書為主要功課,先生坐著,學生立在先生旁,先生先讀,學生循聲仿讀,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高聲讀起來。
蔡元培先生從小學習相當地認真。紹興它是個水鄉,水鄉特點就是夏天蚊子特別多,那麼紹興人又有喝酒的這麼一個習俗,那么喝酒大家知道,是比較招蚊子的,那麼這種情況下從蔡元培爺爺的那時候,發明了一個什麼東西呢?避蚊的方法。就是利用喝酒的大的酒罈子,因為當時不像現在用瓶裝的酒,一大罈子,25公斤的、50公斤的。那麼大罈子用完以後,不是空罈子很多的嘛,那麼他爺爺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罈子洗乾淨,晾乾以後,然後放在桌子底下,那麼穿著長的褲子把腳伸到罈子裡面,褲管蓋住這個壇口,這樣下面蚊子就不能干擾了,因為它叮不了,也進不去。那麼蔡元培小時候夏天就用這樣方式來避蚊子,因為上面還有扇子可以驅趕一下,下面很麻煩。
在這間不大的私塾課堂裡,周先生開始安排蔡元培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千家詩等等,隨後開始詳讀四書。對於這個愛學習的孩子,蔡家上下,特別是父親曜山十分歡喜。他暗自琢磨,一定要盡全力供兒子把書讀好。然而好景不長,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蔡元培的父親他就是一個錢莊的一個襄理,就是我們現在講副經理,那麼蔡元培這個父親,他是相當仁慈很仁厚的一個人,那麼很仁厚呢,結果有一年生意很好,他覺得工友們都辛苦了,那麼他就自作主張呢,就這些工友們的年終的分紅就加多了,結果這件事情呢老闆不幹了,老闆不幹了以後呢,最後讓他還出來,所以他父親就是一直心裡不痛快。
一八七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我的父親去世。父親去世後,家中並沒有積蓄。我們這一房,固然陷入困苦,而不多幾年,二叔父,五叔父、七叔父先後失業,即同住一弄的親戚家也漸漸衰敗起來。
家道中落後,蔡元培不得不放棄家塾,改到距筆飛弄不遠的李申甫私塾先生家讀書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