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琴 淡麗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曹笑
12月8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獲悉,四川瀘州市敘永縣紀委監委派駐人大機關紀檢監察組(以下稱「派駐人大紀檢組」)組長宋曉,在當地頗有名聲:「一聽說宋組長要來檢查,大家都很緊張。」
駐人大紀檢組主要負責對駐在單位,以及市場監管局、縣行政審批局等綜合監督部門工作作風、幹部履職等進行監督。然而,對於像市場監管局工作專業程度高、涉及面廣的情況,紀檢組部分人員可以說是徹底的「門外漢」,別說監督,連基本的運行方式都搞不清楚。都不知道監督對象要幹啥,應該怎麼幹,怎樣去監督?
宋曉便帶著組員,從學行業法規、學機制運行開始。對於日常涉及的監管包括特殊設備監管,食品、藥物過期與否,標識是否正規, 又如農貿市場定點宰殺是否規範等問題,都到點位上認真學習,對執法人員履職情況進行有效跟蹤監督。
宋曉(圖左)到企業進行疫情防控監督檢查
以前,市場監管局實行包片監督,固定人員連片監督固定區域,在駐人大紀檢組看來,時間一久,監督人員與商家感情「升溫」,容易有「貓膩」,存在監督過程中「走形式」、吃拿卡要的風險。為了杜絕這一類情況的出現,駐人大紀檢組便提出實行動態連片的方式,打破固有格局,降低廉政風險的建議。
其實,駐人大紀檢組也面臨壓力,甚至有敘永縣紀委監委駐縣人大紀檢監察組到企業就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有人問她:「沒有硬性規定為啥要這麼做?你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對此宋曉很坦然:「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只有一個抓早抓小,初衷都是為了保護幹部。」
對於如何開展好監督工作,駐人大紀檢組的經驗是:得到駐在單位和綜合監督單位領導班子的支持,並與之打好配合,監督便事半功倍,幹部作風也將更加紮實。
比如宋曉在一次檢查中了解到,行政審批局窗口人員收假後遲到,群眾辦事不便的情況,而行政審批局的批評教育顯得「不夠味」。通過深入了解,究其原因是窗口的幹部假期都回到老家,收假後才回來,周一上班難免會遲到,對這種情況,單位領導也沒有作嚴苛的要求。長此以往,成了一種默認的規則。駐人大紀檢組認為,窗口服務工作直接關係到群眾的滿意度,這是工作作風的問題!
於是,駐人大紀檢組開出了派駐紀檢組日常監督清單,將周一早上、節後上班等關鍵時間節點,窗口乾部工作作風作為監督的重點,聯合窗口人員主管單位、行政審批局相關人員,開展聯合監督組,重點整治窗口人員工作作風問題。派駐紀檢組先後對工作日未到崗的2名工作人員開出了監察建議書,責成主管單位、行政審批局通過罰款、檢討等方式,加強幹部警示。
宋曉說:問責一個、警醒一片。「問責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過強有力的問責倒逼責任落實,促進幹部作風轉變,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增強幹部群眾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