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體上有一組「低調的張揚」的肌肉,「藏」的很嬌羞,「管」的卻很寬。從最基礎的山式能否站的穩而挺拔,到單腿平衡能否「地基紮實」,再到後彎下肢是否給力,甚至連倒立的是否持久,穿越的是否瀟灑,都跟這組肌肉有著莫大關係。
如果你是資深練習者或許猜到了我下來要說這組肌肉,大腿內側肌群,也有很多人簡稱大腿內收肌。雖然叫內收肌,但功能卻遠不止內收那麼簡單。
先看下構成,這組肌群由恥骨肌、長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組、內收小肌、閉孔外肌(這是非常細分的說法,也有老師說是五條,沒有後面兩個)組成。
這些名字嘛記起來費勁,功能就更費勁了,反正是髖曲、髖伸、旋內、旋外、內收、骨盆前後傾都有。就這麼一堆肉擰成一股繩,暗戳戳藏在大腿內側,你若忽視膽敢忽視人家的存在,就讓你連山式都做不好,是不是很傲嬌?
然而現實是,大部分練習者都意識不到內收肌群的重要性,請對號入座看看你是不是也是「內收忽視群」中的一員。
- 盤坐的時候,膝蓋翹的高高的,離地面非常多;
- 勾腳趾的時候,只把腳外側往前蹬,完全忽略腳內側;
- 山式站立時候,腳內側無法發力向下踩,更別提通過下踩腳讓大腿內側肌肉上提了
- 單腿平衡體式中,大腿前側累的要死,搖搖晃晃就是不穩啊;
- 輪式中,雙腿很難彼此靠近,更別提讓他們通過夾緊彼此讓根基更穩了;
- 大腿前側如何努力也不能靠近肚子,從下犬式邁一條腿向前時身體已經往上提了,腿還是很長不能凌空跨到兩手之間。
強大的內收肌群除了能讓我們解鎖更多高難度瑜伽體式,對於整個人的「整形」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通常情況下內收肌弱的人容易出現八字腳、X或O型腿,大腿內側氣血不暢、大腿贅肉等情況,正確激活內收肌群可以調整骨盆和腿型,一不小心就會發現自己身材變得「正點」了不少!
除了美,內收肌也大大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態。有力的內收肌可以增強我們整條筋膜深前線的功能,深前線可以看做我們身體內在動力的核心線。它好了,身體哪哪都會更好,它若不好,身體哪哪都別想好。如果你能有針對地訓練內收肌群,會收穫很多小驚喜比如走路、跑跳過程中感覺自己底盤更穩了,腳底與地面接觸更深入了,身體的內部更容易調動力量了等等。
先提供一個加強內收肌群第一步的小建議:給予充分關注!很簡單,在任何需要雙腿或單腿支撐的體式中,都嘗試將注意力放在大腿內側,想像它們發力,即使剛開始你很難控制,甚至無法感知它們,不要緊,重要的是你要不斷和它們建立意識連接。 一般說到加強內收肌群,有經驗的人都會想到「夾磚」練習,這確實是非常有效的練習方法,但也有人有覺得枯燥,因此這裡準備了一些內收肌加強的體式,跟著練習吧!
加強強化體式
山式
- 向下紮根:抬起腳趾並使其張開,然後將其輕輕放回原處。平衡腳部四個角之間的重量-大腳趾的底部,小腳趾的底部,內跟和外跟。
- 內旋:感覺你的大腿內側相互擠壓,然後向後退。
- 中立骨盆:將恥骨向腹部抬起時,將尾骨往下拉。
- 肩膀展開:同時拉低肩胛骨時將其拉開。抬起胸骨,在鎖骨之間留出更多空間。讓你的手臂放在兩側,手掌朝前。
- 感覺中線:感覺頭頂與骨盆中心對齊;調整下巴,使其與墊子平行。
幻椅式
- 站在墊子的頂部,將腳的內髖骨寬度距離分開,所有腳趾都朝前。
- 將手臂伸到頭頂,手掌彼此面對。
- 彎曲膝蓋,因此大部分重量都在腳後跟上。膝蓋與腳垂直。
- 上半身稍微向前傾斜。如果你照照鏡子,你的軀幹線和大腿線大約會成直角。
- 輕輕地將你的肩胛骨向彼此下方拉,使肩膀遠離你的耳朵。拉長尾骨,以鼓勵你的下背部保持長時間。
- 保持姿勢最多60秒鐘,然後退出。
鷹式
- 站立時彎曲雙膝。將右腳抬離地面,稍微彎曲站立的腿。將右大腿越過左手,腳尖朝下,向右腳後退。選擇將右腳趾放在地面上或將右腳的頂部鉤在左小腿的後部。
- 均勻地分配站立腳的重量,以幫助建立堅實的基礎。
- 將左肘交叉在右上方,然後彎曲兩個肘以使前臂垂直於地面。將手的背部放在一起或在手腕處交叉以將手掌放在一起。
- 肘部抬高至肩膀的高度,並遠離你,以增加上背部,肩骨和肩膀的伸展力。
- 在穩定呼吸的情況下堅持20至30秒。退出姿勢,回到站立狀態,在另一側重複。
瑜伽深蹲式
- 從山式開始,雙腳分開的距離略大於髖關節的距離。旋轉腳,使腳趾比腳跟寬。
- 深深彎曲膝蓋,向下沉直到臀部比膝蓋低。
- 手掌放在胸口中心,然後一次將你的肘部楔入膝蓋內部。
- 將肘部推入膝蓋以張開臀部,然後將膝蓋內側輕輕按入肘部。向上拉動你的胸腔,嘗試將長度伸到下背部和脊椎。
- 在這裡停留30秒到1分鐘。要離開這姿勢,要麼坐下,要麼後仰直至站起來。
放鬆拉伸體式:
三角式
- 從戰士II的姿勢開始,右腳向前。
- 拉直你的前膝蓋並保持微彎曲,以使膝蓋不會鎖住。
- 呼氣,使左髖部向後腳移動,並向墊子前摺疊。
- 右手放在地面上,瑜伽磚或小腿上。將左手伸向天空。
- 輕輕地向後滾動左肋骨,以鼓勵右肋骨向前。軀幹的兩側應感覺長度相等。
- 將尾骨向下拉向左腳跟。
- 如果你的脖子舒適,則將視線移向你的頂手。
- 保持姿勢最多60秒鐘。吸氣使自己恢復原狀,從後腳跟紮根並將其用作錨點。改變腳的位置,並在另一側重複。
束角式
- 先坐到手杖式(dandasana)。
- 請注意,如果你的尾骨在你的坐骨下方。如果是這樣,請找到毯子,瑜伽磚或枕頭。
- 將雙腳併攏放置,膝蓋向兩側屈伸。
- 可以將手放在身後抬起胸部。
- 選擇握住腳踝,並拉長脊柱,慢慢向前傾斜胸部。
- 保持10次呼吸,然後慢慢恢復中立。幫助膝蓋併攏,使雙腿伸直。
坐角式
- 開始坐在手杖式(dandasana)中。儘可能地將腳跟向外滑動,而不會拉傷。
- 抬起臀部,將尾骨放回原處,然後將臀部放回原處。
- 將大腿內側朝天花板旋轉,使你的膝蓋朝上。通過腳後跟延伸。
- 將大腿骨頭按入到地面,然後向前走。前進時,請保持軀幹拉長,脊椎保持中立。在保持恥骨和肚臍之間的距離儘可能遠的同時,儘可能地向前伸手。
- 保持姿勢最多60秒鐘。輕輕抬起軀幹,然後用雙手合攏膝蓋以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