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姬昌被囚的七年只做了一件事,從此跟伏羲孔子並列成聖

2021-01-09 漫夜譚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如此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說明,封神演義中周文王姬昌,被困朝歌七年是有歷史根據的。

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增強故事性。姬昌被紂王囚禁的過程,被添加了許多細節。

卻同樣順應歷史,讓姬昌與佔卜緊密的聯繫了起來。

費仲尤渾兩個奸臣為陷害姬昌,在他即將離開朝歌時,要求其為商湯算上一卦。

姬昌忠厚,加上喝了酒。竟然洩露了商湯將滅的天機,險些釀成殺身之禍。

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也要面臨漫長的七年囚禁。

在這個過程中,姬昌沒有閒著,寫下了一步千古奇書,也就是司馬遷所說的:文王拘而演周易。

但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

說起周易,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皇之一的伏羲。

而且,還能聯想到諸多詞條,比如:佔卜、八卦、陰陽、太極、道家等等。

實際上,這些聯想有一部分是錯誤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周易》的作者,不是西伯侯姬昌、也不是伏羲。

而司馬遷所說也並沒有錯。

那麼周易的作者到底是誰呢?

本文咱們儘量用簡短的文字,系統地說一說《周易》的前世今生。

簡單來說,就是所謂『易更三聖』。

在華夏先民生活的上古時期,長期與自然鬥爭,為炎黃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血脈。

而在生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和適應,從而總結出諸多生存經驗。而學習的過程是怎樣的?

第一要素就是觀察。

華夏先民第一個學習的老師,便是自己的對手——天地和自然。

上古神話的萌芽,也正是出於人類對於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伏羲作為上古氏族的首領,肩負著族人生存的大任。別人吃飽穿暖是第一要務,而他還需要學習和領悟。

通過對天地無常、自然更迭、四季交替等變化的觀察,華夏最初的哲學體系開始萌生。

便是伏羲所創的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等八卦。同時,這種八種自然元素,在上古神話的構成中也是最核心的元素。

同時,也形成了東方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徵。

既然伏羲創立了八卦,那麼為什麼不能說是《周易》的作者?

原因在於最初的八卦並非是由文字記載的,而是多以圖形出現。而且,雖然八卦是周易的內核所在,但只是其中一部分內容。

也可以說伏羲畫的八卦,其實只是周易的一個雛形。甚至沒有《周易》這個名稱。

再說周文王姬昌。

在歷史上,姬昌被囚禁時已經八十多歲了,食無味,樂無趣。因此,只能用另一種方式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而且,姬昌作為一方諸侯,所好的就是佔卜。對於上古時期,伏羲所畫的八卦非常精通。

在漫長的七年鐵窗生涯中,姬昌將伏羲八卦通過演化的方式,變為六十四卦,以及三百八十四爻。

爻這個字,最初是一個種符號。意思為作用和交織。也是在演化變化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連接符號。

而在伏羲生活的年代沒有文字,只能用結繩記事記錄自然變化。為了記錄日影一天的變化,用了八根繩索,每一根繩索以打結的方式分成三段。

由此,八卦最初也叫八索。

姬昌將八卦通過複雜的思考和計算,又將其演化為六十四卦,八卦中的每一種元素又分為八種。

而三百十四爻則是對六十四卦的衍生產物。解釋起來極為複雜,與本文主題無關,不再贅述。

總而言之,姬昌用了七年,對伏羲留下的八卦進行了質變級的補充。也就是後來所稱的《易經》。

這個過程就是司馬遷所說的:文王拘而演周易。

然而,《易經》並不是全部的《周易》內容。姬昌也不能說是周易的作者。而且,上述內容誕生的時期,道家思想根本沒有出現。

所以說,《易經》道家也沒有什麼關聯。

而到了春秋時期,又有一位聖人對《易經》產生了興趣。並對這部古籍大為推崇,並將其列為五經之首。

這位聖人就是儒家學派的孔仲尼。

司馬遷說過: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殊不知,周易的大成與孔子有著很大的關係。

最初,孔子對《易經》是不屑一顧的,認為只是一部佔卜之書。但偶然翻了幾頁發現,其中大有文章。

為此,孔子精讀易經,將系竹簡的牛皮繩翻斷過多次,也就是成語『韋編三絕』的由來。

孔子多次讀易經,十分後悔。發現對此書認識有偏頗。易經中記載了四種聖人之道:其一察言;其二觀天;其三制器,其四才是佔卜。

在精讀《易經》的基礎上,孔子以及門徒為闡述易經,又著成了一系列的著作。

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易傳》。

易傳分七類十篇,分別為《彖傳》兩篇、《象傳》兩篇、《文言傳》《繫辭傳》兩篇、《說卦傳》《雜卦傳》。後世也將其稱為《十翼》。

至此,周易結合了伏羲八卦、文王演化出的六十四卦,又結合孔子門徒傾盡心血寫成的《十翼》。

在戰國時期才算大成。

同時,也被儒家學派列入五經,並成為五經之首。

周易歷經三代,三位聖人而大成,所以後世才稱其為『易更三聖』。

也由此可見,從《周易》一直都是儒家內容,跟道家並沒有太大關聯。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道家中也有八卦、陰陽、太極的概念。為什麼說周易跟道家沒有關係?

老子跟孔子生在同一個年代。而老子所創的道家思想,最初並沒有什麼陰陽、八卦、太極的概念。

同樣,在孔子門徒著成《十翼》之前,陰陽、太極、五行的概念也並不明晰。這幾種概念其實出自於諸子百家中的陰陽家。

陰陽家吸收了《易傳》中的內容,創造了陰陽和太極。而由於缺乏獨立的學術思想,在東漢時期衰落。

幾乎是在同期,張道陵創立了道教的雛形五鬥米教,吸收了陰陽家和周易中的內容。八卦、太極、陰陽才在道教文化中出現,並在後世演化為核心內容。

說了這麼多,可以得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

周文王姬昌的那個時代,還沒有道家思想和道教。也可以說,如果沒有文王拘而演《周易》,道教的發展可能會缺了重要一環,說不定三清都不可能存在呢。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難道周易不是伏羲所創?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如此寫道: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說明,封神演義中周文王姬昌,被困朝歌七年是有歷史根據的。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增強故事性。姬昌被紂王囚禁的過程,被添加了許多細節。卻同樣順應歷史,讓姬昌與佔卜緊密的聯繫了起來。
  • 封神十五講:姬昌的推演只看到了七年之災嗎?其實西岐有人更厲害
    我們每天解讀《封神演義》,了解一下封神背後的故事。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上一節我們講過,四大諸侯進朝歌,紂王聽信費仲尤渾的計策,殺死了東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而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活了下來。我們都知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八卦的強大可以說是奪天地之造化,那麼問題來了,姬昌只算到了自己此去朝歌有七年的牢獄之災,真的就沒有看到其他的嗎?
  • 封神演義文王20子:9神8爵1位被作者忽視,只有2位人生贏家
    #封神演義#相傳,周文王姬昌有一百個兒子。在撿到雷震子之前,就已經有九十九個兒子。而實際上呢?姬昌到底有多少兒子,歷史上已經沒有答案了。只是相傳他的兒子的確很多,而『百』在古時有無窮的意思。所以,文王百子只是一個地道的傳說,意味著多子多孫,繁榮興旺。
  • 封神榜:難怪紂王都能封神,姬昌卻不配位列神尊?這3個點很關鍵
    封神榜:難怪紂王都能封神,姬昌卻不配位列神尊?這3個點很關鍵提起古代神話小說就不得不提家喻戶曉的《西遊記》,而還有一部神話小說比《西遊記》也不承讓,那就是《封神演義》。《封神演義》主要描寫了商朝與周朝的對抗,以及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法、破陣封神的精彩故事,塑造了很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其中就有商紂王的昏庸無道,殘暴不仁。活著他酒池肉林,歡歌達旦,死後卻依然能位列天喜星,長生不死。但是,與之相反的生前勤於政事,重視發展,推演出伏羲八卦,著書《周易》的周文王姬昌。死後卻沒落得任何一個神位,對於他的結局更是一字未題,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封神演義的小說裡並沒有提到這件事?
    在西遊記的小說裡,並沒有提到楊戩是二郎神,只是通過孫悟空的口,說了一件事。    大聖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    所以說,二郎神確定姓楊,但叫不叫楊戩,或許在西遊記裡還有待商討!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在《封神演義》小說中,位階最高的幾位大佬被稱為聖人,包括昊天上帝、瑤池金母、鴻鈞道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女媧娘娘、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一共十二個大能。事實上這十二個大神中,大部分都不是準確意義上的人族,但書中稱他們為聖人,咱們也就沿襲此說法吧。
  • 盤點《封神演義》中的5大「福德之仙」,韋護第三,黃龍真人第四
    其實小說《封神演義》說的就是渡封神大劫這件事,而渡劫成不成功,與自身實力高低並無太大關係,關鍵是要看運氣,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因果;但一般而言,有德之人自然有福,所謂有福,就是有天道庇護,有天道庇護,在面對大劫的時候自然更輕鬆更容易;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封神大劫期間的五位「福德之仙」,
  • 姬昌身為仁義君主,為何最後沒有上封神榜?只因為不想再見姜子牙
    做了西岐丞相的姜子牙,為了向姬昌顯露自己的才能以及儘快完成元始天尊吩咐的封神任務,於是決定搶先起兵討伐無惡不作的北伯侯崇侯虎。 這項決定姬昌雖然表示同意,但是又擔心姜子牙殺伐之心過重,於是決定御駕親徵,同姜子牙一起前往。
  • 《封神演義》中,火雲洞三聖與其他九大聖人有何異同?
    《封神演義》中,火雲洞三聖與其他九大聖人有何異同? 《封神演義》中,火雲洞三聖與其他九大聖人,是否處於同一級別?
  • 《封神演義》和正史裡的姜子牙不一樣,但真實的姜子牙到底是什麼樣...
    姜子牙,一個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多重符號的人物,《史記》中他是輔佐武王滅商的政治家、軍事家,《封神演義》中他是手拿打神鞭封神的神話人物,在民間又是「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鎮宅之神。
  • 然《封神演義》姬昌返回到西岐並沒有等到姬發生
    由羅晉王麗坤鄧倫主演的《封神演義》已經表明姬昌推翻周王的暴政。在最新的情節中,伯邑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他的父親姬昌,然後回到了西岐。我們都知道伯邑考是一個擁有大仁大義的人,他的鋼琴技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正是這些技能傷害了他。
  • 《封神演義》中,肉身成聖的是闡教七人,為什麼沒有截教的?
    所謂「肉身成聖」,是指修仙者通過修煉肉身,並護體不入封神榜,從而達成正果,最終成為神聖之軀。《封神演義》中,闡教有七個弟子肉身成聖,分別是楊戩、雷震子、韋護和李靖一家四口。那麼,為什麼原本是「萬仙來朝」的截教,卻一個都沒有呢?
  • 《易經》背後的三位聖人,伏羲、文王、孔子,代表了易經成書的三個偉大時代
    關於伏羲畫八卦,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話說上古時候,在黃河與渭水交匯之處,也就是太極圖的誕生之處,有一天,伏羲看見一隻龍馬浮出水面,他驚奇地發現這隻神馬的背面竟有奇怪的圖象,於是伏羲就照著畫了下來,這個圖象就是後來大家所熟悉的八卦。當然這只是個傳說,那麼伏羲又是怎樣畫的八卦呢?
  • 封神演義中,連紂王都封神了,這八位鼎鼎大名之人卻未被封神
    封神演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講的是玉帝想招募下屬,玄門三教以王朝更替為由,發動封神之戰,敕封周天365位正神的故事。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說參與封神的人大多都封神了,但其實也有些名氣很大,但卻未被封神的人。今天,過客就跟大家分享下,封神中名氣極大,但卻未被封神的八人。
  • 小劉侃封神,封神演義裡,伯邑考憑什麼被封為中天北極紫薇大帝!
    他對於封神之戰的貢獻在哪裡呢?還是因為姜子牙沒有封姬昌神位,所以賣了個人情給姬昌,把姬昌一直愧對的伯邑考封了這麼高的神位呢?伯邑考是怎麼死的?是上朝歌救父而死,而他死的非常慘,在整本封神演義裡,沒有比他死的更慘了,殷郊殷洪,死的時候有的身化飛灰,有的受犁鋤之噩,但他們死的最起碼不像伯邑考這麼忙慘!
  • 《封神演義》中的第一聖人是誰,太上老君能排第幾?
    《封神演義》中,鴻鈞老祖之下的第一強者是誰?《封神演義》中的第一聖人是誰,太上老君能排第幾?《封神演義》中有許多上仙,其中出現的聖人就有十二位之多,他們分別是鴻鈞老祖、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接引道人、通天教主、準提道人、伏羲、女媧娘娘、神農、軒轅、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他們個個擁有通天徹地的法力,可以任意遨遊於三界之間,是三界真正的守護者和決策人。鴻鈞老祖在《封神演義》中為高高在上的神秘仙聖,也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大先天聖人的師傅,一身實力深不可測。
  • 看封神:封神還是成聖?闡教三代弟子的最終結局
    在封神演義的最後,封神完成後,楊戩、哪吒等七人沒有接受周武王的封賞,回到山上繼續修行,書中說他們七人最後「肉身成聖」了,乖乖,成聖了!難道他們真的最後都成了聖境嗎?顯然不太可能,其實在封神演義中所謂的「肉身成聖」並不是真的就成聖人了,而是指他們能夠保留肉身修煉仙道,將來有機會成聖而已,這在封神演義中的闡教弟子來說其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只要活著都是有機會的,我們看一下實際上闡教二代弟子中除了封神的幾位和姜子牙,其他的南極仙翁、燃燈道人、雲中子、十二仙都算是可以肉身成聖的,而闡教三代弟子中只要沒死的最後基本也都肉身成聖了,下面我們來仔細的分析一下闡教三代弟子最後的結局
  • 封神演義中的聖人:女媧和三皇是功德成聖,而混鈞老祖以身合道!
    封神演義中的神仙非常多,普通的天仙沒有多少話語權,到了金仙層次才算有一定地位,但是真正能做到超越天地輪迴,亙古永存,就是我們所說的聖人。聖人的存在也有等級和實力劃分的,有化合天道成聖,有斬三屍成聖,還有功德成聖。
  • 封神裡哪位仙人居然想要阻止封神大戰?他又能獲得什麼好處?
    畢竟女媧和伏羲傳說都是同一天出生,所以這生日自然也就是在同一天了。  不過當女媧回來一看,紂王居然趁她不在家,在她家留詩褻瀆。    女媧當時就怒了,飛到朝歌就要一巴掌拍死紂王,但是卻被殷郊殷洪散發的兩道紅光所阻。  女媧沒有辦法,思索一番,便招來了軒轅墳三妖去迷惑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