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特別報導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荊文娜
20多年前,在原本的荒蕪之地,崛起了世界水電的標杆工程——三峽工程。與此同時,科學民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勇於擔當、追求卓越的「三峽精神」也讓世人刮目相看。這一重大工程承載著我國幾代科技人員的心血,正是憑藉著求實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才成就了「三峽人」的奇蹟。而這創新精神的「基因」也在三峽集團綿延傳承。
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註定三峽集團不同於一般企業,必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紮實的行動舉措和創新的思路方法去推動工作。三峽集團持續開展新模式、新機制、新標準、新規範、新技術、新政策「六新」探索實踐,「三峽模式」不斷深化、推廣複製,引導行業向更科學、更現代的方向發展。
理念創新:治水更「智慧」
長江經濟帶沿線尤其是中遊四省存在城鎮汙水收集率低、汙水直排、汙水處理廠低效運行;城鎮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落後、欠帳嚴重;河湖水倒灌、溢流,雨汙錯接混接,地下水滲入,城市河湖水環境容量嚴重不足;工業廢水納入城鎮汙水系統;廠網分離,產業鏈「片段化、碎片化」等問題。針對此,三峽集團創新提出163字科學治水方案。
以城鎮汙水處理為切入點,以摸清本底為基礎,以現狀問題為導向,以汙染物總量控制為依據,以總體規劃為龍頭,堅持流域統籌、區域協調、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的原則,遵循「一城一策」,突出整體效益和規模化經營,通過「廠網河湖岸一體」「泥水並重」、資源能源回收、建設養護全周期等模式開展投資建設和運營,促進城鎮汙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以及綜合利用,保障城市水環境質量整體根本改善。——163字科學治水方案
安徽省蕪湖市朱家橋尾水淨化生態公園。三峽集團/供圖
三峽集團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運用「廠網一體」模式全面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效能,促進汙染物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在此基礎上系統考慮河湖岸生態關係構建,逐步向聚焦流域水體水質達標的「廠網河(湖)一體」模式、聚焦區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廠網河湖岸一體」過渡,實現廠、網等社會要素與河、湖、岸等生態要素有機聯動,形成閉環管理模式,建立系統治水的全過程常態化管理機制,提升城市水環境整體品質,並推廣應用智慧化水務平臺,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智慧水務平臺與新基建融合,構建基於數位化和物聯網兩大平臺的城市廠網一體全覆蓋監控、統一分類編碼的標準化數據管理,基於「全面感知-科學評價-智能預測-聯合調度-協同指揮」廠網一體運行調度決策三大體系,形成城市排水系統管理和汙水系統提質增效同步的管理模式,實現資產設施管理全數位化、排水系統日常運維數位化及部分智能化。
從科學治水的實際操作來看,共抓長江大保護涉及面廣、責任主體多,三峽集團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基礎上,逐步推進延伸「三峽集團牽頭組織,社會資本方積極助力,公眾百姓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實現國家、地方、三峽、行業、公眾等各相關方共抓、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機制。
模式創新:專業人幹專業事
價格機制探索是三峽集團的重點工作之一,模式和治理路徑等探索均有賴於此。三峽集團積極打造聚焦價格機制的商業模式,實現城鎮汙水治理可持續發展。
針對目前我國部分城市PPP額度已接近紅線的現狀,三峽集團研究提出「PPP+EOD」(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環境導向開發模式)、「PPP+EOD+GSF」(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環境導向開發模式+政府專項基金)等模式,將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土地價值增值和當地增加的一部分財政收入用於長江大保護中。
同時,三峽集團還推進以價格調整機制為導向的模式,以覆蓋廠站運行為基礎,向管網和汙泥處置兩端延伸。結合當地實際運行情況,堅持「廠網一體」常態化運維,將現行汙水處理費調整至可以覆蓋廠站常態化運維、管網常態化運維和汙泥處理處置的範圍,適時探索覆蓋管網建設、初雨處理、河湖環境周邊維護等內容。根據不同規模「廠網一體化」項目的運行成本,經初步測算,調整後的汙水處理費約為1.48~2.55元/噸。與此同時,適時將汙水處理費逐步調整到位,建立汙水處理階梯式收費機制,進一步完善汙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
在合作模式創新方面,三峽集團本著「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原則,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先發揮社會資本方的優勢和長處,適時培育核心能力;堅持資本先行,注入各方發展全新動力,創新構建資本、資產和項目聯動發展機制。其合作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贏,在「資本+全國性業務平臺」上,全面開展資本、業務、平臺、項目等方面合作,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推動有顯示度的重大項目快速落地。在「資本+區域性地方平臺」上,使參股地方水務企業盤活存量、帶動增量,推動企業市場化改革,理順汙水處理價格調整機制,提升規範高效管理能力,實現降本增效,發揮長江大保護區域業務平臺職能。在「資本+專業技術平臺」的相關平臺上,聯合具有核心技術的先進企業,在規劃設計、汙泥處理、管網運維、環境監測、管道設備等方面進行合作,推進行業技術快速升級和聚合,保障關鍵設備質量,降低項目建設運營成本,促進行業良性健康發展。
管理創新:數位化聚合提質增效
長江大保護示範項目九江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一期項目,是國家賦予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的新使命新任務以來,三峽集團牽頭聯合中標的首個長江大保護PPP項目,項目概算約77億元。其中,芳蘭區域汙水處理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是6個子項目中最先開工建設的,被視為首件制工程,具有樣板引路示範作用。在九江市芳蘭片區智慧水務示範平臺上,實現了中心城區80平方公裡內排水系統數位化全覆蓋,重要排水節點及管網運行態勢監測數據實時採集,並形成了「資產管理、巡查養護、在線監測報警、績效考核、管理展示」五大核心應用。通過城市(區域)級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實現了「廠網河湖岸」一體化提質增效管理平臺的建立,合作範圍內檢測管網質檢入庫,建立了排水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實現排水資產數字孿生,目前已實現九江已探測存量管網和新建管網的全面數位化。
江西省九江市八裡湖賽城湖控制樞紐工程。三峽集團/供圖
九江市通過「廠網河一體」模式及智慧管控,中心城區汙水系統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兩河」「兩湖」水環境根本改善已初現成效。紮根九江以來,三峽集團積極探索廠網河湖岸一體、泥水並重、一城一策、資源能源回收等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新模式、新機制,為助力九江實現「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