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傻還是大智若愚?遊戲從三國殺開始,為劉禪翻案

2020-12-11 酷奇談遊戲

不管是熟讀三國、喜歡歷史的朋友,還是熱衷三國殺的殺友,心中應該都有著一個疑問,那就是劉禪究竟是真傻還是大智若愚?有的人說劉禪是當年在長坂坡被劉備摔傻的,有的人說劉禪是因為當時的局勢而不得不裝傻……小編仔細看了近年來有關三國的遊戲,比如三國殺,發現其中都主張劉禪是大智若愚的論調,為劉禪翻了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下劉禪的大智若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就是三國殺中的劉禪。劉禪這人物其實在真三國無雙六、王者榮耀、夢三國等遊戲中都有登場,不過劉禪是在這些遊戲中第一個出場的。三國殺中劉禪的技能為享樂、放權以及若愚。這個技能設定其實就已經說明三國殺認為劉禪確實是一個大智若愚的君主,而他的技能臺詞:「不裝瘋賣傻,其能安然無恙」;「世人皆看錯我,唉!」則更加證明了這一點。也就是說,三國類遊戲從三國殺開始,就已經在為劉禪翻案了。

而在王者榮耀和夢三國中,雖然並沒有提及劉禪是一個怎樣聰明的人,但都把劉禪設計為一個極為強力的角色。在真三國無雙六中,遊戲策劃把劉禪設定為「遇到狀況不會立即行動,而是會深思熟慮對事物進行判斷的性格,也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得他反應比較遲緩,被過度期待的他遭人們誤解是個昏庸愚昧的人」。也就是說在真三國無雙中,劉禪就是一個聰明的,但被誤解的人,和三國殺中「世人皆看錯我」是同一個狀況。

不過小編認為這些劉禪大智若愚的言論其實都有些過度吹捧的含義。就像對魏延、諸葛亮一樣,近幾年為三國人物翻案的呼聲越來越明顯。在此之前,劉禪被貶的一文不值,所以如今許多人都把劉禪塑造成一個大智若愚的智者,小編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看法。

首先,為劉禪翻案的原因大部分都不成立。劉禪嗣位之初,蜀國內有諸葛亮保證政治的穩步運行;外部經歷了一段時間魏蜀吳三國的動態穩定,正是大有所為的時候,但劉禪昏庸守成,最終錯失良機。其次為劉禪翻案其實也是一個需要,一個被包裝成全新的人物,肯定會吸引更多的人來。不過小編還是認為,劉禪雖然不傻,但也絕不聰明,最多只能算一個平庸的普通人。

其實許多新的三國殺玩家都不知道的一點是,劉禪最開始並沒有若愚這個技能。劉禪最開始在山包登錄三國殺時,三國殺中的主公仍然只有劉備、曹操、孫權三位。不過隨著武將的不斷增多,增加主公的呼聲不斷增大,這時劉禪才擁有了名喚若愚的主公技。不過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各個遊戲都把劉禪塑造成了大智若愚的榜樣。小編現在想了想,三國殺在三國類遊戲中的影響力絕對是足夠大的,以至於使得整個三國類遊戲中劉禪的形象都煥然一新。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加關注,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在分享評論區討論交流。我們下期再見啦!

相關焦點

  • 三國中劉禪是真傻還是大智若愚?看完他對五虎將的諡號你就知道了
    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三國演義》中的劉禪!說起劉禪,大家最先想到的詞應該就是「扶不起的阿鬥」、「樂不思蜀」了吧!雖然劉禪在位長達40年,但大家通常認為,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傻得可憐!直接證據就是蜀漢滅亡後,他還興致勃勃參加司馬昭宴會,並稱「此間樂,不思蜀」!當然了,也有反駁劉禪傻的觀點,反對者認為劉禪只是裝傻,實則是聰明識時務。
  • 劉禪真的傻還是大智若愚?
    提及劉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樂不思蜀」,然後判定他是「扶不起的阿鬥」。但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劉禪歸降之後被封安樂縣公,64歲善終於洛陽。這又讓朋友們感覺他能夠在位四十多年平安無事,實為大智若愚之主。
  • 孔明逝世劉禪連殺三個大臣,他這是「飄了」?專家:不殺才是真傻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更是始終支撐著蜀國,朝廷裡也相對平靜,沒出現魏吳兩國的朝廷紛亂。最後魏軍大軍壓境時,劉禪也果斷選擇了投降。拿即時策略遊戲作比喻,蜀國靠一個礦(生產力)就能跟魏國四個礦玩這麼多年,足見玩家(劉禪)的才能了。
  • 三國殺中那些讓人笑掉大牙的臺詞集錦
    三國殺中有些英雄臺詞設計都非常有意思,那麼今日盤點三國殺中那些讓人笑掉大牙的臺詞集錦。02劉禪享樂:我的爸爸是劉備若愚:我笑他人看不穿;哼,你才是真傻>陣亡:嚇死我了……劉禪的每一句臺詞都是非常搞笑的,那麼問題來了若愚是假傻,還是自己覺得自己不傻。
  • 後主劉禪投降之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除掉他,反而封其為「安樂公」?
    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蜀漢後主。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年17歲,在位四十一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 三國殺:一把連弩,十多張殺,對上這些武將秒不掉一個
    #三國殺移動版裡最想要的武器,諸葛連弩絕對算一個吧?太天真,對上這些武將,就算你武將自帶裝備諸葛連弩不掉,手上還握十幾張【殺】,可能都秒不掉一個。劉禪:享樂每次對劉禪出【殺】,都需要先棄掉一張基本牌。即使手上拿著諸葛連弩,在想出【殺】先棄張基本牌的條件下,也對劉禪殺不了幾張。
  • 「安樂公」劉禪樂不思蜀典故的背後,是真的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蜀漢先祖劉備、後主劉禪,皆是大智若愚,明智之君。阿鬥劉禪,16歲便挑起了蜀國重擔,臨危受命,與賢相諸葛亮相補相成,和諧共事,名垂史冊。如此人物,卻因「樂不思蜀」一事被後人詬病,認為他乃昏庸之君、毫無氣節之人,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劉禪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你看他給五虎將賜的諡號,便知一二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於諸葛亮,而他的甘夫人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劉禪。劉備對他們並不怎麼重視,或者說在那樣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難給予重視,所以公元208年他被曹操打敗,就扔下了這對母子,自己和部下逃了。但幸運的是,劉禪竟然沒死,被趙雲救了回來。
  • 三國一共有1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劉禪,最短的又是誰?
    在三國這短短60年間,竟然出現了11個皇帝,而在這其中,竟然有一直被後人譏笑扶不起的阿鬥劉禪。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又是哪位呢?我們今天一起來探究一下。三國時期的曹魏皇帝,老曹家出了最多的皇帝,總共5個,由於種種原因都是短命皇帝。首先是曹丕。曹丕篡漢於220年,建立魏國,並由此開啟了三國時代。
  • 三國殺創新的犧牲品?靈雎實乃失敗之作,劉禪開創輔助先河
    三國殺為增加遊戲的新鮮感和可玩性,一直都在武將的設計上尋求創新。雖然有的創新並沒有得到玩家的認可,甚至是遭到了玩家的口誅筆伐,但這並不是一件壞事,表示官方仍然在為了遊戲的發展努力。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了一些最具創新性的武將,他們是否是成功之作呢?
  • 諸葛亮臨終時,劉禪先後殺了3位大臣,多年後才知,劉禪高明之處
    三國時期,風起雲湧,社會動蕩,正所謂「亂世出豪傑」,於是各路英雄好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光是此間名將,一雙手都數不過來。
  • 三國殺:遊戲中最嘲諷的臺詞,聽了令人想直接對線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新堯.三國殺中的臺詞設計風格迥異,有的臺詞十分應景"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有的則是幽默風趣"玩的就是心跳",有的更是引用後人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還有的臺詞嘲諷意味十分十足.一起來看看這幾句吧.
  • 樂不思蜀還是韜光養晦?「扶不起」的劉禪,其實暗藏著大智慧!
    《三國演義》中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少主,一直是趙雲廣大迷男迷妹們的激動時刻,而我們在讚嘆子龍將軍世無雙的時候,也會順勢調侃一下劉皇叔,收買人心摔孩子把劉禪摔傻了,斷送了蜀漢的基業。不過歷史上劉備有沒有摔孩子我們不清楚,但劉禪即位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那麼他真的如小說和野史中記載的那樣,是扶不起的劉阿鬥嗎?
  • 三國殺:低配安恤,高配奮威,時隔五年,溫水煮青蛙還是這麼強
    三國殺裡有這樣一類武將,他們活著就是最大的收益,雖然沒有新將這樣強大的爆發能力,但每回合都能拉牌差,最後積少成多,越戰越強。這種武將可能會被神將祈福將嫌棄但永遠不會冷門,這樣的武將很多,最典型的是周瑜、步練師、吳莧,還有淡泊秉正的董允。
  • 真·三國無雙歷代劇情評議
    真三國無雙4經歷戰國無雙的洗禮,無雙系列在劇情演出方面的水平大增,於是真三國無雙4終於有了完整像樣的劇情模式。四代的劇情以個人為單位進行,雖然一二代也是按個人進行,但四代給每個武將都做了專屬劇情介紹,每個關卡都設置有過場事件,結局還有專屬結局動畫。
  • 三國殺:阿鬥到底能不能扶起?
    三國殺中也有劉禪,下面就來談談劉禪是主公時,哪些武將能扶得起他,獲得勝利。 1.馬良 馬良可是諸葛時候的名人,號稱白眉馬良,三國殺中他的技能應援:當你於回合內使用的牌置入棄牌堆後,你可以將之交給遊戲一名其他角色(相同牌名的牌每回合限一次)。
  • 三國殺老玩家才懂的綽號,鄧艾又倒在了希望的田野上,還是改日吧
    三國殺作為一款擁有十多年歷史的策略遊戲,從最初寥寥幾十位的標風武將,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三百多位成員的大家庭。這一期間玩家們也是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很多武將都有了自己的專屬綽號梗。比如我"單挑王"劉備,什麼禰衡,什麼許攸,在我劉皇叔面前都是弟弟。
  • 三國殺劍閣決戰又出糗?姜維造型惹爭議,玩家質疑篡改歷史
    作為一款歷史還原遊戲,三國殺如今的人氣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有著很多的老玩家鼎力相助。而且,三國殺如今的遊戲創新性也還不錯,讓玩家在原有的遊戲基礎之上感受到卡牌的另類玩法。可就在最近,某位玩家發現了三國殺中一個設計上的尷尬失誤,引起了玩家對設計師是否真的懂歷史的質疑。
  • 三國殺裡有很多的悲壯臺詞,比如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三國殺》這款遊戲歷經多年,到現在也仍舊活躍在玩家眼前,對於一款遊戲而言,如此長的生命力已經實屬罕見,畢竟,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中大部分手遊基本很難撐過半年時間,由此可見,《三國殺》不論是玩法還是底蘊,其實都有過人之處的,而其中,臺詞就是小球球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三國殺錦囊牌的由來,除樂不思蜀外,南蠻入侵、萬箭齊發也有故事
    #,玩過三國殺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殺遊戲中除了基本牌、裝備牌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類牌——錦囊牌。南蠻入侵在出牌階段打出後,所有其他角色必須打出一張【殺】,否則受到你造成的1點傷害。由來:諸葛亮七擒孟獲。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