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一門心思搞經濟,為什麼那麼快就被滅了?真相令秦始皇感到驚訝!

2021-01-19 騰訊網

《大秦賦》78集全部更新結束,隨著韓、趙、燕、魏、楚相繼被滅,最後一個等待統一的諸侯國,便是齊國。齊國應該是戰國時期經濟最發達的諸侯國,不過卻是最快最容易被消滅的諸侯國,很容易聯繫到當前的資本經濟社會,齊國的結局令嬴政驚訝,也令我們也想不到,遙想齊國的歷史也是十分耀眼。

齊國的開國之君正是傳說中手持打神鞭,管理封神榜的姜之牙,雖然這是神話傳說,不過這姜尚也確實是一個非同一般的人,七十多歲被周武王拜為國師、軍師,輔佐周取代了商,成為了天下的王,姜尚也成為了齊國的開國始祖。到了周成王時期,因為齊國幫助周王朝平定了三監之亂,從此擁有了徵伐的權利,為齊國成為大國奠定了基礎。隨著齊國出現了一位很關鍵的人物,那就是公子小白,也是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他重用了一位馳名古今的管仲,而管仲不僅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任盟主,而且至今都是青樓之祖。不過隨著管仲等賢臣過世,一代霸主齊桓公最終以餓死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齊國也走向沒落。

齊國經歷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的內戰,姜姓氏族基本上自己搞沒了,人丁單薄。其他的大氏族也因為田姓氏族逐漸強大被消滅了,至此田氏取代姜氏成為齊國的君主。一直到了齊威王時期,文臣重用鄒忌為丞相,武將又有田忌和孫臏震懾天下。可能是因為鄒忌和田忌名字都帶忌,這兩位就幹起來了,一齊不容兩忌,不過這也絲毫沒有影響到齊國在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實力。

齊國和燕國是鄰居,戰國時期的鄰居一般都是世仇,燕國和齊國也不例外。齊國的強大使得燕國毫不招架之力,此時的齊國絕對有吞併天下的實力,為了能夠成為天子,連秦國建議秦齊並稱東西二帝的邀請都主動拒絕了。不知道是天不滅燕,還是留給秦國統一的機會,燕國竟然出現了樂毅這樣的人物,作為燕國上將軍的樂毅,聯合了秦、趙、韓、魏四國攻打齊國,齊國差點被滅國了,都城破滅、國君慘死他鄉。

齊國僅僅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為了國家不至於覆滅,齊國朝廷一致推選齊國銀行行長田單總領齊國軍事,田單不僅下得了市場搞經濟,還上的了戰場做指揮。在田單的帶領下實現了三個月復國,雖然復國了,但是元氣大傷,就此齊國再也沒有實力與秦國一爭天下。不知道是受田單是搞商業的習慣,還是齊國被打怕了,直到國家被秦國滅亡,都在奉行一個政策,就是全心全意搞經濟,堅持和其他六國友好互商,不參與任何戰爭。

不管天下爭奪風起雲湧,只想一門心思搞經濟奔富裕,在現在的資本經濟社會,這種政策核心倒是很相符,很多國家都在著重搞經濟。齊國搞經濟本沒有錯,但是竟然十多年都沒有提高糧食儲備、軍事裝備更新以及將士的訓練和培養,經濟創收的效益可能用於物質享受上面了。趙國被滅之時有名將李牧,楚國被滅之時也有項燕,韓國被滅之時還有韓非,國力比魏、燕強大的齊國,竟然沒有可以統帥三軍的大將,被滅之時,只能是讓秦王驚訝到了自己!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為什麼修長城?有人說與盧生有關,其實不然
    秦始皇為什麼修長城?誰知道在那個極不發達的年代,搞這麼大工程意味著什麼,作為剛剛一統天下的皇帝,再沒有誰比秦始皇更明白,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那為什麼還要這樣做?
  • 蒙家三代4名將,為何多疑的秦始皇會如此器重蒙家?究竟是何來歷
    秦始皇可以一統江山,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當然還因為手底下有十分靠得住的將領,可以替他領兵打仗,攻滅六國。說起秦始皇手下的將領,那麼大家很自然的就會想起有著「華夏第一勇士」之稱的蒙恬。其實蒙家不僅僅只有蒙恬這一位勇士,一家三代出了蒙驁、蒙武、蒙恬、蒙毅四位名將,可謂一門忠烈一家將才,那麼為何蒙家會如此受到重用呢?他們又是什麼來歷呢?首先要從蒙古開始說。因為蒙吉是蒙靜的爺爺,蒙家的出現也是從他開始的。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可以說,秦始皇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在他的鐵腕統治下,這個信奉長生不老之人做下了不少的荒唐事,那麼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呢?結果是你可能永遠也想不到的答案。但在秦始皇的手裡,秦軍的驍勇善戰的血統再交被燃起,前229年,秦攻趙國,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司馬尚,之後長驅直入攻進邯鄲,俘虜了趙國幽繆王,之後趙國逃亡的舊部又立趙嘉為代王,而秦始皇在此時似乎沒有滅趙的意思,任由其發展,直到滅燕之後才把代王趙嘉虜獲。
  • 為何秦始皇陵長明燈千年不滅?美國學者得出結論,令中外信服
    秦始皇的一生都非常的傳奇,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發掘到秦始皇的墳墓以後,發現裡面的油燈依然閃耀,千年不滅的燈火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秦王一掃六合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中國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何處諸侯割據,群雄並起,最終形成了戰國七雄的局面!
  • 秦始皇是如何一六國的?為什麼最後滅亡的齊國卻不堪一擊
    秦始皇是被稱為千古一帝王,他統一了六國,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萬裡長城,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完成了從未有人完成的使命
  • 秦始皇陵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專家破解真相,讓人無比佩服
    二.秦始皇陵中油燈千年不滅 相傳秦始皇陵中有一盞油燈,已經燃燒了兩千多年,但卻始終不曾熄滅,這讓所有人都覺得匪夷所思,因為燃燒燈火是需要氧氣的
  • 秦國為統一六國,最後滅齊,為何很容易又很簡單?齊國成不了氣候
    秦始皇最後在滅齊國的時候,準備了三十萬的兵馬,帶兵的將領是蒙恬和任囂。之所以任用蒙恬和任囂來進行統一前的最後一仗,並不是說他們立下了多少功勞,而是蒙氏兄弟一直追隨著秦始皇,對秦始皇忠心耿耿。而此時的王氏家族的需要有力量來抗衡,蒙氏兄弟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
  • 秦國滅六國時,哪一個國家,最讓秦始皇頭大?
    那麼在吞併國家的過程中,哪個國家是秦國最棘手的對手呢?答案就是楚國,為什麼呢?一:從兩國名聲上看在這七個國家中,楚國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強國,和秦國是不相上下的。它善於練兵,強調以兵治國,提倡武力爭天下。有實力的將領到楚國,往往都可以得到重用,所以它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比秦國還厲害的。
  • 秦國滅齊時齊國為什麼不反抗
    齊國可是老牌的諸侯國,在東方一直是老大,就算是在落魄的時候也是老大。為什麼突然之間這麼熊了。這還要從六十年前說起。在秦國伐齊的六十年前,齊國可是天下間最為強大的諸侯,甚至開了稱帝的先河。之後又滅掉原本天下間最大最富饒的宋國,吞併了宋國千裡膏腴之地,一時間,引來了天下諸侯的羨慕。
  • 秦國與齊國,到底有什麼神秘的淵源?
    最大疑問,為什麼秦始皇對東方有超乎尋常的熱情?秦始皇為什麼會在泰山封禪?當然,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到哪裡去封禪是他的權利。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定都於長安。墓葬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也都在驪山。然而,泰山卻在齊國境內!其它,還有許多現象,也是難以解釋。為什麼秦始皇一生中為何如此熱衷於東巡?為什麼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全部都是面向著東方?
  • 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章邯僅排第五,蒙恬排名第二
    今天我們說一說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1、大將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 秦始皇的智商為什麼連我們也比不上呢?
    其次:這個人是個腦殘!  為什麼說秦始皇是個腦殘呢?很簡單,這個人不但很弱智的急急忙忙滅了六國,而且在滅掉六國後他還再接再厲,又一口氣打下了百越地區,兼併了西南地區,而且還順帶派了三十萬大軍去北方跟匈奴打了一仗,奪取了河套地區,並且為了防止匈奴南下,他還修起了萬裡長城!
  • 秦始皇陵的長明燈為什麼千年不滅?經過30年的研究,有人說出真相
    我們在很多的古裝劇中,一定都見過皇陵,而據說在秦始皇陵中,有長明燈的存在,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說過呢?傳說長明燈是利用人魚膏製作而成的,也就是鮫人,要是將其宰殺煉成油的話,可以燃燒近6000年,但這也不過是神話傳說而已。很多人說按照現代的科學而言,鮫人也許是不存在的物種。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公元前221年,王翦的兒子王賁從燕國出發,滅掉齊國。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趙(代)——齊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及他的兒子。讓秦軍吃過大虧的:韓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滅韓還是很輕鬆的。
  • 徹底「滅六國」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最後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也就是說,只有從根源上消滅六國的復闢力量,才能談得上華夏的真正統一。
  • 為什麼不是齊國滅六國統一天下?
    那麼,這個能與秦國一較高下的齊國,為何無緣統一大業呢?但此時齊國生存空間的拓展已經接近極限,在後世的博弈中,齊國雖然長期是左右時局的重要力量,但其領土核心一直未能突破山東半島。戰國七雄中,僅有齊國未置郡,一方面齊國的五都制大致替代了郡的職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齊國開拓的疆土不廣。究竟是什麼原因限制了齊國的擴張呢?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秦始皇兒子為什麼不姓「贏」?原來姓名這麼講究,如今卻少有人知
    秦始皇嬴政一生兒女眾多,但是,最著名的莫過於兩個:一個是扶蘇,一個是胡亥。而且,秦始皇的這兩個兒子形成鮮明的對比:扶蘇是以賢明著稱的,而胡亥則是以殘暴和荒唐著稱的。以至於秦始皇死後,胡亥做了皇帝的消息傳到民間以後,陳勝居然會考慮以「胡亥得位不正」和「擁立公子扶蘇」作為反秦的口號。
  • 18張地圖,還原秦始皇攻滅六國的整個過程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攻滅六國後,自稱秦始皇)在剷除權相呂不韋、平定嫪毐叛亂後開始親政,此時的秦國經過秦孝公到秦莊襄王六代君主一百多年的經營
  • 《大秦賦》:齊國為何不幫助五國抗秦?素有積怨,經濟基礎全毀
    大秦賦劇照這一點其實是符合相關史實的,因為在真實歷史中,齊國確實從未摻和過五國合縱之事,而且在秦國攻滅五國時,齊國也未出一兵一卒救應,眼睜睜地看著五國被秦國所滅。當然齊國也沒能避免被秦始皇掃滅的命運,成為最後一個滅亡的中原大國。那麼齊國為何能堅持到最後一個滅亡?它又為何不與五國合縱抗秦,爭取最後一絲生機呢?☆ 地理位置絕佳,秦國要攻擊齊國,必須穿過五國疆域,五國成為齊國的天然屏障齊國位於如今的山東省境內,都城臨淄即現在的淄博市臨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