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擺還可以這樣玩?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誰知道原理?

2021-01-08 新晉研究員V

也許你見過小型的牛頓搖籃搖擺,但你見過大型的牛頓搖籃整齊的在一起撞擊嗎?

你沒有看錯?實驗者將其中一邊的牛頓搖籃彈起後,其餘的牛頓搖籃開始搖晃,兩側的球體波動的幅度明顯偏大,內部的球體波動的幅度較小,但整個節奏有條不紊的進行,像訓練好的似的。

拿上牛頓搖籃一側的兩個鉛球彈起後,牛頓搖籃開始整個彈起,相反方向的兩個球體也在進行搖擺。

如果拿上三個球體呢?中間部分的球明顯是兩邊一起運動,總體上都是三個球體在運動。而將兩側的球體拿起來後,整個牛頓搖籃只有邊側的球體在運動,是不是非常神奇呢?

不過大家知道為什麼牛頓搖籃可以很有規律的在撞擊在一起嗎?知道原理的小夥伴在留言區留言吧,更多精彩視頻關注我們的帳號哦,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神奇的牛頓擺!你知道什麼物理原理嗎?
    牛頓擺是一個1960年代發明的桌面演示裝置,五個質量相同的球體由吊繩固定,彼此緊密排列。
  • 牛頓擺
    又叫:牛頓擺球、動量守恆擺球、永動球、物理撞球、碰碰球等。理想狀況      實際狀況中的牛頓擺存在一個問題:一個運動的球表現為它的質量好像都集中在其幾何中心。在理想狀況下的牛頓擺中,金屬球是完全相同的質點,將發生完美的碰撞。動量守恆     動量守恆定律表明在一個封閉系統中,給定方向的動量是恆定的。
  • 牛頓擺是什麼?它如何工作?
    這種擺動球的設置可以減輕某些人的壓力,並激發其他人的創造力,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僅僅是吸引人眼球而已。該設備用艾薩克·牛頓爵士(Isaac Newton)的名字命名,也被稱為牛頓擺,牛頓搖杆,更隨意地稱為牛頓球。牛頓擺除了是優雅的裝飾物外,還展示出兩個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定律,即動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
  • 牛頓擺的新玩法?15個鐵球同時擺動,整個過程讓人眼花繚亂!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科技,其實很有趣!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木易機械牛頓擺的新玩法?15個鐵球同時擺動,整個過程看得我眼花繚亂!牛頓擺是個很好玩的小擺件,最早是作為一種物理演示的工具,不過人們發現這個東西看起來挺好玩的,就慢慢被人們做成了各種各樣的小擺件,原理也非常簡單,一排等質量的小球被掛成一排,最邊上的一個被拿起後,撞擊挨著的下一個,只有另一邊最外面的一個會被彈飛,在重量的影響下,再次循環這樣的動作。看起來很有觀賞性。
  • 中考能量日曆: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知道那個巨人是誰嗎?
    (特別提醒:文末有彩蛋)對的,就是著名的比薩斜塔那個比薩城,據說伽利略還曾經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很神奇的是,16世紀就已經斜了的比薩塔,過去了4個多世紀,居然還沒有倒下。為什麼大名鼎鼎的牛頓那麼謙虛?因為沒有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就沒有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 將5個直徑一米的大鐵球,打造成牛頓擺,威力到底有多大?
    將5個直徑一米的大鐵球,打造成牛頓擺,威力到底有多大?在物理實驗當中,有一些實驗是非常有趣的,就比如說牛頓擺,製作牛頓擺非常的容易,只需要將一些等質量的小鐵球擺放在一起,利用到能量守恆的作用就能夠讓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律擺動起來,那將5個直徑一米的大鐵球打造成牛頓擺,威力到底有多大呢?
  • 趣味小實驗揭秘科學原理
    本報訊(記者 吳璇)8月11日下午,玉皇閣北街東方社區的小朋友們參加了一場主題為「科學小實驗奧妙無窮」的課外活動,來自自治區科協的兩位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
  • 用5個直徑1米的球組成牛頓擺,到底有多可怕?看看西瓜就知道!
    用5個直徑1米的球組成牛頓擺,到底有多可怕?看看西瓜就知道!牛頓擺是一種有趣的桌面演示裝置,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靠牛頓擺證明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定律,而在今天,牛頓擺也成為了很多人桌面上的小擺件,因為它本身就是特別有趣的,賦予它多大的力量。
  • 一個神奇的牛頓擺!讓你再也不用擔心物理知識啦!
    那如果兩個球一起放呢?三個呢?上圖中就是瓦爾特·列文(Walter Lewin)教授公開課上經典的一幕:放手之後,擺錘可以擺回到非常接近他的地方,但由於機械能守恆,擺錘始終不會打到臉上。嫌單擺太簡單?如果把單擺沿擺方向排列成一排,那就組成了牛頓擺。
  • 特斯拉和牛頓、愛迪生與愛因斯坦,誰對科學界的貢獻更大?
    毫無疑問這必須是特斯拉的貢獻最大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特斯拉已經在科學界封神,無論是他發明的交流電,還是實驗中不小心導致了通古斯大爆炸,甚至還發現了太陽系皮殼層,難道不是他嗎?
  • 牛頓晚年信仰上帝研究神學?謠言!真相原來是這樣!
    因為牛頓從小到大一直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棍」!他研究科學只是為了證明上帝的存在! 首先牛頓出生在17世紀的英國人,在那個時代信上帝是理所當然。其次他爸在他出生時就死了,母親改嫁給了一個出名的牧師且繼父這邊的親戚基本都是牧師和神職人員。你說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長大他會不會信上帝?
  • 科學為主題達人秀上演:科學還能這樣玩,你知道嗎?
    原標題:科學為主題達人秀上演:科學還能這樣玩,你知道嗎?   科學還能這樣玩, 你知道嗎?   文·本報記者 王婷婷 與普通的笛子不同,這是用一隻手按三或者四個音孔便可以演奏的笛子。在演奏中,王建民還用另一隻手完成了打擊樂與笛子的和旋。   這隻由PVC管材料製作的原理性單手笛,笛孔按十二平均律(一種音樂律制,將一個八度平均分成十二等份)的半音排列,不但可以吹奏自然音階,也可以吹奏十二平均律的幾乎全部半音、轉調方便,表現奇特。
  • 相對論誕生前夜:牛頓 VS 麥克斯韋
    你可以在船艙裡做各種實驗:你可以跳起來,然後發現自己會落回原地;你去看魚缸的魚,發現魚依然均勻地分布在魚缸的各個部分,並不會擠向船尾的方向;你可以跟朋友正常地玩籃球,而不用擔心籃球會往後竄。你只不過覺得應該是這樣的,然後就默認這樣用了,而牛頓力學剛好滿足這個條件罷了。我完全可以認為某些定律只能在某些特殊的慣性系裡使用,在其它的慣性系裡使用就是錯誤的。這樣,在不同的慣性系裡使用定律的數學形式就不一樣了,那麼你就能區分這兩個慣性系了,這也就意味著相對性原理不再成立。
  • 艾薩克·牛頓與鍊金術
    艾薩克·牛頓與點金石,艾薩克·牛頓爵士於1727年3月31日去世。為了紀念這位「現代科學之父」,化學遺產基金會的專家們研究了他鮮為人知的鍊金術研究及其在科學思想中的作用。化學遺產基金會(CHF)珍本圖書館長詹姆斯·沃克爾(James Voelkel)在2016年2月的拍賣預覽會上一看到艾薩克·牛頓的17世紀手稿,就知道這是真跡。
  • 兩個科學巨匠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更偉大?看完這個你就懂了!
    但如果讓人們評選出兩位最偉大的科學家,我想答案一定是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位科學巨匠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甚至有科學家這樣評價他們: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和牛頓,人類的自然科學將會倒退幾百年!作為自然科學史上唯二的科學巨匠,後人不免會將兩位偉人放在一起作比較。那麼,牛頓和愛因斯坦究竟誰更偉大一點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
  • 牛頓是如何發現「力和運動」的關係?看後才知道牛頓的偉大
    在牛頓的時代人們對物體的運動認知非常少,比如看到一個蘋果落地,人們不知道為什麼會落地,比如地球圍繞太陽轉,人們也不知道內在原理,當時的「天文的運動學」和「我們生活的宏觀世界的運動學」基本上算是兩個分支。
  • 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引擎——原理介紹
    他注意到這樣的旋轉發生在遙遠星系中。這表明,當涉及到像旋轉這樣的事情時,物質和局部效應之間一定存在因果聯繫。這讓他的助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認為,遙遠的物質和局部現象之間確實存在某種聯繫。由於萬有引力是在遠距離內唯一具有重大影響的力,愛因斯坦早在1911年就假定慣性是萬有引力引起的現象。
  • 冷知識:牛頓對鍊金術這事比研究數學更上心!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原理》著作的問世,和哈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哈雷是一個非凡的人物,他是皇家天文學家,他發明了氣象圖和數學運算表,以及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哈雷」彗星。有一次他在飯桌上與人打賭,證明行星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還有背後的數學計算方法,他為了尋找行星運行軌道背後的數學原理,他去劍橋大學拜訪了牛頓,希望牛頓能回答這個問題。
  • 牛頓三大定律有兩個是伽利略發現?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牛頓那個時候還沒有諾貝爾獎,如果按照現在的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牛頓的成就能領多少枚諾獎呢?牛頓第一定律是並不是牛頓發現的,是伽利略通過做實驗發現的,伽利略設計了著名的斜面實驗,得出了結論,物體在自然狀態下會維持原有運動而非趨於停止,這個表述牛頓第一定律很接近了。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就是F合=ma。
  • 「追風少年」桌球,不可思議的實驗,再次顛覆你的認知
    我是喜歡做科學小實驗的小安,歡迎大家的閱讀與關注。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在一個直通管旁邊往上吹風,直通管下端的桌球能往上走?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不直接吹桌球,而是在直通管旁往上吹就能把桌球吹走,確實顛覆我們的認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