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三大定律有兩個是伽利略發現?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2020-12-16 會思考的宇宙塵埃

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牛頓那個時候還沒有諾貝爾獎,如果按照現在的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牛頓的成就能領多少枚諾獎呢?

答案居然是8

牛頓提出的物理學定律具有巨大的開創性,尤其是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事實上,三大定律中的前兩條定律都是伽利略發現的,只有第三條才是牛頓發現的,那為什麼還要叫做牛頓三大定律呢?

巨人伽利略

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雖然是調侃別人的話,但是牛頓的成就也來源於對之前科學巨人的繼承,這個巨人就是伽利略,伽利略也被稱作現代物理學之父,經典力學的鼻祖,物理學上的速度、加速度、自由落體、重力和慣性等理論都是伽利略率先提出的。

伽利略作為一個距離牛頓力學最近的科學家,他是第一個將實驗和力學結合起來。通過嚴密的數學邏輯推理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他改變了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許多錯誤的力學結論和通過觀察總結的研究方法。但是,伽利略所處的時代依然是封閉的中世紀,強大的教會依然在打擊著新的科學思想,這也是伽利略的不幸。

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也被稱作慣性定律,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牛頓第一定律是並不是牛頓發現的,是伽利略通過做實驗發現的,伽利略設計了著名的斜面實驗,得出了結論,物體在自然狀態下會維持原有運動而非趨於停止,這個表述牛頓第一定律很接近了。

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就是F合=ma。

牛頓第二定律也是伽利略發現的,伽利略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物體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變是歸結於力的作用。

牛頓第三定律則是牛頓的原創,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萬有引力

事實上,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更早察覺到了引力定律的存在,甚至猜想引力和距離成反比的關係,但是缺乏數學手段來證明,而牛頓有著深厚的數學功底, 這使得牛頓後來者居上,很快他就做出了嚴格的數學證明,宣布了萬有引力定律的誕生。

有人產生了疑問,許多人都站在引力定律的邊緣,如果給予一定的時間,萬有引力被誰發現還不一定?而牛頓也不過只是比別人早一點發現萬有引力?

為什麼是牛頓力學

這麼一說,似乎牛頓的重要性沒有想像的那麼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牛頓的貢獻不僅僅是發現,而是建立了一個力學的體系。

牛頓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將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統一起來,在牛頓之前,許多科學家也掌握了很多的力學知識,但是,都是零星的,更無法用簡潔的公式表達出來。

在地球上蘋果往下落和水往低處流的力以及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力,究竟是不是一種力?其他科學家也試圖來回答,但他們失敗了,而牛頓成功了,牛頓將這些力統一在一起,這就是萬有引力。

任性的牛頓

我們知道數學是科學的基礎,數學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科學的進程。牛頓所處的時代,初等數學在力處理力學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間接的影響了物理學的發展,但是,這並沒有難倒牛頓?所謂沒有工具,創造工具。牛頓就創立了微積分,這種任性,就像聖經開篇的敘述:神說要有光,便有了光。而牛頓說要數學,便有了微積分。

而微積分就像一個工具,把物理學解放出來,之後,牛頓將三大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統一起來,創建了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牛頓定義了經典力學的概念,把它們像歐幾裡得構建公理化幾何學的過程那樣,而牛頓則把它們歸類,搭建了物理學的大廈,力、慣性、動能、質量等這些物理學的概念擁有了清晰的定義,物理學也有了一個體系。

科學的發展也推動了加深了人類對於世界的了解和認識。牛頓的科學發現將人類從神秘主義引向了規律,而這種規律是客觀存在的,這種新的世界觀也在鼓勵和激發人類去探索和了解世界背後的規律,引導著人類的進步。

相關焦點

  • 根源於動量守恆原理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
    根源於動量守恆原理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理是動量守恆原理的必然體現,一個獨立系統或物體不受外力或受到合力為零的外力的作用,根據動量守恆原理,這個物體自然是動量守恆的,動量不會改變的,動量不會改變就是物體運動速度大小不變或為零,且物體運動方向不變。
  • 突破了牛頓第三定律的拓撲力學超材料
    在經典力學裡,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表明,即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表述了一種力的互易性。但在量子力學裡,一些量子系統根本不遵守這種互易性,因此很難在一些力學系統中進行仿真。
  • 牛頓第一定律是誰提出來的 是誰提出來的牛頓第一定律
    我們都知道牛頓三大定律,包括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條定律,而牛頓第一定律是作為牛頓力學體系一條規律,它具有特殊意義,是三大定律中不可缺少的獨立定律。那你知道牛頓第一定律是誰提出來的嗎?
  • 自重健身的奧秘——與牛頓力學三定律的關係
    本文將給大家帶來的是《PCC手冊》中關於自重力學的探索分析,將牛頓最負盛名的三大定律分析自重健身中的運動力學,希望對大家理解自重健身有所幫助。「力學」研究的是動作,因此,它是物理學的傳統分支。但是在體育和自重訓練中,力學得到了巨大的應用,所以說它具有另一個名稱——「運動學」。
  • 一個傳統文化工作者眼中的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包括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條定律,由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 慣性定律~經典力學理論與自重健身的關係(一)
    但是在體育和自重訓練中,力學得到了巨大的應用,所以說它具有另一個名稱——「運動學」。 力學有助於理解作為一切自重訓練的基石而存在的運動科學,即使領悟它的一點皮毛也將讓你受益匪淺。在本部分,我們將探討經典力學之中一些有用的觀念,尤其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1642-1727)所提出的那些。
  • 牛頓力學三定律與桌球運動
    (第一推力除外)先介紹一下簡化的人體力學系統。如果把人體和球拍劃為研究系統(圖1 紅色實線框內),則框外的桌球9 與地面8 就是外界環境(空氣作用忽略不計)。紅色實線框內人體力學鏈各環節0-7之間的作用統統都是內力。
  • 力學學習複習重點--質點運動學、動量守恆、牛頓定律、流體力學
    1 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2 牛頓第二定律動量為P 的物體,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其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應當等於作用於物體的合外力 。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讓我們想像一下,若木塊放在一個絕對光滑的平面上,再用手指推一下,它將如何運動呢?
  • 物理不講牛頓第三定律,力學怎麼學?還用學浮力嗎?
    那麼,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重力時,不用牛頓第三定律,彈簧所受拉力為啥就等於物體所受重力,有誰能說清楚?由於「放在水平面的物體所受重力就等於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也涉及到相互作用力相等的問題,對此,學生就只能死記硬背了?
  • 如果牛頓沒有被蘋果砸中腦袋,他能否發現萬有引力?能,一定能
    要了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我們首先得來了解一下伽利略! 伽利略比牛頓早出生半個世紀,但早在這個時期,伽利略就證明了力不是運動的原因,只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啥意思?這句話直接說清楚了力和物體的運動到底有沒有關係?
  • 開局一個牛頓和若干定律,如何一統力學江湖?
    假設你生活在牛頓那個時代,你要如何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規律開宗立派,創建一個完整的力學體系?這篇文章我們來嘗試復盤一下牛頓一統力學江湖的過程。牛頓出生於1642年,我們先來大致了解一下時代背景。那一年,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剛剛去世,以「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為天空立法的克卜勒剛去世12年,提出近代日心說的哥白尼去世了99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則已經是150年前的事了。
  • 相對論誕生前夜:牛頓 VS 麥克斯韋
    牛頓建立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力學體系,日月星辰、潮起潮落都遵循他的定律,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石;麥克斯韋方程組則包含了一切經典電磁學的東西,還發現了電磁波,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有什麼關鍵的東西被忽略了,愛因斯坦又是如何發現的?為什麼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先發現了這個,而那些大物理學家們卻老是差那麼一點?類似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又是什麼?它們之間被忽略的關鍵東西又是啥?愛因斯坦統一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學的工作對我們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又有什麼啟發?
  • 高考:什麼是牛頓定律?牛頓定律該怎麼簡單理解?這裡有答案!
    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牛頓第一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還附帶一個力學的單位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因為專心,所以專業。一. 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①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 維基語錄:艾薩克·牛頓
    英國研究領域神學、物理學、數學、天文學、自然哲學和鍊金術機構劍橋大學、皇家學會、皇家鑄幣局母校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術顧問知名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力學萬有引力微分學和積分學經典光學受影響於笛卡兒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經典力學的奠基人,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
  • 是否存在與牛頓三大定律一致的相對論?
    為了更好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重新回顧一下牛頓三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這個定律經常被誤認為是第二定律中外力為0的一個特例。而事實上,第一定律是確定慣性系的存在,而慣性系的定義中,一個物體如不受其他物體影響將保持恆定的運動速度。只有在這個框架下,第二定律才能成立。
  • 深刻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對理解物質運動至關重要
    導讀:如何加深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此文可以幫助你。在這裡再補充一下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1)提出了力概念的科學的定性定義。牛頓在表述他的第一定律前的定義中明確提出:力是對物體的作用,使物體改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174年前的今天,牛頓力學最輝煌的一天
    1687年,牛頓撰寫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了,牛頓力學從此建立,無垠的星空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了。牛頓力學有多厲害?雖然有人也因此懷疑過牛頓力學的普適性,但大多數科學家還是想通過加入其它影響因素的方法,來解釋這個「錯誤」。有人把這歸罪於彗星的撞擊,但彗星根本不可能對這顆質量是地球14倍的大行星軌道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也有人認為這是天王星有一顆巨大的衛星在影響它,可是人們一直沒能觀測到這顆隱藏的衛星。
  • 牛頓如果沒有被蘋果砸中腦袋,他能否發現萬有引力?能,一定能
    首先我們確定是牛頓發現的,這個沒有爭議。這句話等於沒說!要了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我們首先得來了解一下伽利略!伽利略比牛頓早出生半個世紀,但早在這個時期,伽利略就證明了力不是運動的原因,只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了電磁學,為何只能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
    無論是哪個排行榜,前三必定是牛頓、愛因斯坦與麥克斯韋,其中牛頓與愛因斯坦兩位物理學家的成就太過於驚人,論地位完全可以平起平坐,而麥克斯韋只能獨享第三把交椅。不過若論對物理學以及人類生活的影響力,三位大神基本上不分高下。作為電磁學的創始人,現代文明的先驅者,麥克斯韋為何只能夠排行第三?
  • 從牛頓、愛因斯坦再到楊振寧,五分鐘帶你看懂物理學300年發展史
    伽利略對運動基本概念 ,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詳盡研究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表達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學史上是一個裡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學中的動力學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靜力學部分有定量的描述。伽利略還對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拋射體的運動等作過實驗和觀察。在這些研究基礎上他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數學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