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帝整理撰寫
轉載請註明
內容整合自啟迪慧想、
中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學吧,湘說地理
材料
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好,噴出冷凝後,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如圖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現,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於不同噴發時期。
(1)指出玄武巖臺地形成以來因流水侵蝕而發生的變化。(6分)答案:臺地被流水侵蝕、切割,起伏加大,面積變小。
(解析)
臺地形成後,地形平坦開闊,由流水向下侵蝕,形成河谷,把原先平坦開闊的臺地侵蝕、切割,變得起伏不平,面積縮小。下圖示意流水作用前後過程。
(2)根據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後次序,並說明判斷理由。(12分)
答案:
形成的先後次序: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構成臺地的玄武巖。
理由:地貌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臺地受侵蝕輕,構成臺地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晚;平頂山保留臺地的部分特徵,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較晚;尖頂山已經沒有臺地的特徵,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早。
(解析)
最先形成的玄武巖臺地,被侵蝕最終形成尖頂山;再次發生巖漿噴出形成臺地,被侵蝕最終形成平頂山;最後一次巖漿噴出形成臺地,然後流水侵蝕形成河谷。下圖示意本地區玄武巖地貌形成的過程。
(3)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6分)
答案:早中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後,大部分被侵蝕,殘留的部分為山體。最新(晚)一期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體。
(解析)
結合上題玄武巖地貌形成的過程可知,尖頂山演化的母體(玄武巖臺地)最先形成,然後發生侵蝕作用;其次平頂山演化的母體(玄武巖臺地)隨後形成,然後發生侵蝕;最後巖漿噴出量有限,形成目前的玄武巖臺地,但是無法掩蓋尖頂山和平頂山,形成圖示樣貌。
內容整合自啟迪慧想、中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學吧,湘說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