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築夢·鄉遊記·|寒冬料峭,杜鵑爛漫,靠著這朵花,杜鵑節村民日...

2020-12-15 小錢生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希林/文

洪亮/攝 部分圖片由垟莊村提供

寒冬料峭後,更顯春花爛漫。

垟莊村位於台州市仙居縣橫溪鎮東北角,背靠白冠山。2013年,白冠山上發生了一場重大火災,從此,這個背靠荒山、主產楊梅的偏僻鄉村,更無人問津。

2019年,借省內幫扶協作之際,垟莊村因地制宜,不僅將火災後重開的杜鵑花作為旅遊熱點,打造「網紅」旅遊節,還在今年開春種下了五十餘畝油菜花,開啟村內「四季農遊」文旅模式。

行至村落深處,記者看到了不同村民臉上綻放的笑臉,也看到了村內蘊藏的文旅新希望。

花農:

兩年種下兩千餘株杜鵑花

他想讓白冠山更美

台州市仙居縣橫溪鎮垟莊村白冠山景區,村民婁榮杏種的杜鵑花,是當地一道知名的風景線。

11月中旬,一大早,垟莊村清晨的靜謐就被車聲打破。杜鵑花種植大戶、垟莊村居民婁榮杏,已經帶上了花剪、鋤頭等工具,準備去白冠山山腳下「巡邏」。光禿禿的土地裡,屬於他的近60餘株移植的杜鵑花正在沉睡中。

修剪花枝、查看花苞、整理雜草、鬆土……短短十幾分鐘,這位手腳利索的花農,已經打理好了數十株杜鵑花。「其實,最山頂的杜鵑花開得最美。等以後山上的遊步道修好,你們就能爬上去看了。」說起白冠山上的「賞花經」,他頭頭是道。

婁榮杏與杜鵑花的緣分,源於垟莊村的一場重大火災。

在2014年之前,婁榮杏一直是一名楊梅種植農戶,白冠山上也有他的楊梅地。「2013年8月,山上突然發生火災,不少楊梅農戶的農田都被燒毀。直到2015年,被荒枝枯草覆蓋的山上,突然開出了杜鵑花。當時不少村裡人都覺得很美。我想著為家鄉多添一些色彩,也為自己多添一些收入,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動員村裡人種杜鵑了。」隨後,村中四十餘戶人家,陸續加入了婁榮杏的杜鵑種植隊伍。

2017年11月,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婁榮杏的杜鵑花田正式「破土」。種下去不到5個月,美麗的杜鵑花就吸引來了自駕遊客。2018年正式開辦的杜鵑節,第一天吸引來了7000餘名觀光客。

豔紅色的花瓣、直挺秀麗的花枝,別具造型的花盆,託黃襯白、擁紅戴紫、霞蔚雲蒸的不同花色,這是記者在婁榮杏手機中,看到的今年四月的杜鵑節盛況。「遊客愛看個頭高、花苞大的杜鵑,所以我特意跑到湖州、安徽等杜鵑生產基地取經,還從外地引入了杜鵑花種。」婁榮杏說,仙居縣內,原生高山杜鵑花海不多,許多周邊遊客願意自駕來看。隨著垟莊村杜鵑節的名氣越來越大,村內人流量也越來越多,一天能有近萬人次。

最熱鬧的一天,村民王荷花光是在白冠山景區下燒澆頭面,就賣到了近萬元的總額。

村民:

易拉罐做造型,家家戶戶做庭院改造

未來的垟莊村將開啟「四季農遊」

垟莊村的「美」,光靠白冠山上的杜鵑花還不夠。

2018年,垟莊村開始進行環境整治,共清理垃圾四千多立方米,拆除危舊房和豬欄等六千多㎡,同時還建成美麗庭院120戶,村內環境煥然一新。

村內環境變乾淨了,但庭院裡仍是光禿禿的,依舊留不住遊客。當地愛美的婦女們坐不住了,自發成立了一支「綠衣天使」志願服務隊。每周,志願者們集合三次,自覺打掃村道環境;平時有空閒的志願者們,則專注於做自家的庭院改造。

庭院要改造成什麼樣?「沒有統一標準,只要美麗就行。」是她們的宗旨。

隊員王愛珍,在自家後院種下了一株橘子樹,秋天接下的累累果實,吸引了來往村民的關注;另一名隊員李瑩,則在家門口不遠處,動手把廢棄的易拉罐做成了一對「愛心」。「現在,來白冠山看杜鵑花的遊客多了,村裡也要好看,才能留住遊客。」

如今,遊客走進村內,各家各戶種的小辣椒、橘子樹、映山紅……各有趣味;而村內唯一的體育場門口,高約兩米的算盤造型的易拉罐景觀,讓人眼前一亮。

垟莊村的無聲改變,引來了遊客,更引來了專家的關注。

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結對幫扶垟莊村。

「當時,這個村內有村民因地制宜,自發挖掘當地的杜鵑文旅資源。但村內文旅基礎薄弱,來到這裡,我們就想能不能先把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好,再打造一條完整的文旅產業鏈。」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派駐仙居縣橫溪鎮垟莊村的結對幫扶駐村工作指導員頡順虎說。

2020年11月,垟莊村從從周邊村落引種,在白冠山附近建成油菜花基地50餘畝。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幫扶結對後,垟莊村發揮農產品優勢,目前以楊梅為主產業向周邊延伸,村內已擁有楊梅、藍莓、柑橘三大景觀農莊。

在文旅基礎設施建設上,12月底,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幫扶、村內唯一一所由小學改建而成的農家樂基地即將投入使用;而村內經過改造,煥然一新的民宿,也等待遊客的來臨。

隨著一株又一株杜鵑花蓬勃,一片又一片油菜花綻開,垟莊村已成為省級3A景區村、省級垃圾分類示範村。

未來的垟莊村,將「四季四色」,為遊客們打造不一樣的「身心歸處」。

台州市仙居縣垟莊村

鄉村文旅推薦官頡順虎:

垟莊村位於台州市仙居縣橫溪鎮東北角,全村312戶,總人口1170餘人。距離橫溪鎮城區7.5公裡,是橫溪鎮最偏僻的村莊之一。北依白冠山,翻山而過便是金華磐安境內,南鄰322省道,是台州與麗水的交通主幹路。依託橫溪鎮大的區位優勢,距離臺金高速、諸永高速入口車程都在10分鐘以內。

目前垟莊村村已經形成3月份油菜花、4月份杜鵑花、5月份藍莓採摘遊、6月份楊梅採摘遊、7月份蜜桃採摘遊以及10月份的柑橘採摘遊等緊密銜接的鄉村「農業+旅遊」新模式。

目前村莊建有民宿一幢,滿足3-4個家庭集體活動,白天登白冠山遠眺神仙居美景,近賞龍潭瀑布、晚上自己動手,親手做農家菜,讓遊客感受到不一樣的鄉村氣息和感受。

白冠山水,大美垟莊。歡迎大家來這裡走走、吃吃、看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文旅築夢·鄉遊記VLOG:從一片綠葉到美麗鄉村 看浙江松陽縣山仁下...
    在2020年歲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際,以「文旅築夢 見證飛躍」為主題,詩畫浙江旅遊扶貧宣傳推廣活動拉開帷幕。活動分為「文旅築夢·西行記」「文旅築夢·鄉遊記」「文旅築夢·浙有真情」三條省內外線路。其中,「文旅築夢·鄉遊記」隊伍走進仙居縣垟莊村、泰順縣村尾村、松陽縣山仁下村崗後自然村,以及仙居縣廣度鄉慶雲村,見證文旅作用力下的鄉村飛躍。
  • 嶺上開遍喲映山紅丨映山紅、滿山紅、羊躑躅、馬銀花、迎紅杜鵑、毛白杜鵑、鈍葉杜鵑、照白杜鵑、馬纓杜鵑、錦繡杜鵑與雲錦杜鵑
    wo居然會唱這歌,wuli革命友誼的小船不會翻吧!關於杜鵑,那天爬山,我被「滿山紅」撩了!TA是強酸性土指示植物。接下來,讓我掀開這些杜鵑的蓋頭來! 映山紅、滿山紅、羊躑躅雄蕊10枚C.滿山紅:葉常3枚輪生枝頂(俗稱三葉杜鵑);花通常雙生枝頂,罕3朵,淡紫紅色或紫紅色,上方裂片具紫紅色斑點,先花後葉,花期4月;子房及蒴果均密生長柔毛。
  • 花葉假杜鵑
    那杜鵑跟假杜鵑又是啥關係?其實八竿子打不著,植物名字的「假」,大都表示「像」的意思,假杜鵑就因為說它有點像杜鵑而掛名,杜鵑是杜鵑花科的,假杜鵑來自俺喜歡的爵床科,今天的主角,是假杜鵑的一個比較稀有的物種,近年來也算是冉冉升起的明星吧。花葉假杜鵑,爵床科、假杜鵑屬。在民間,大家稱之刺血紅,那是因為它的葉柄基部有一對向下的針刺,呈紫紅色。它還叫七星劍、血路草。
  • 花中此物是西施——杜鵑文化
    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合稱「世界三大天然名花」。杜鵑花與山茶花、仙客來、石臘紅、吊鐘海棠,並稱「盆花五姐妹」。1991年6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杜鵑郵票,全套八枚,圖案分別是馬纓杜鵑、黃杜鵑、棕背杜鵑、映山紅、凝毛杜鵑、雲錦杜鵑、大樹杜鵑、大王杜鵑。初識杜鵑花。
  • 楚雄周邊玫瑰、芍藥、杜鵑都開了,賞花約起來!
    五一小長假期間楚雄的玫瑰花、杜鵑花競相盛開太陽熱辣辣,花兒紅豔豔趁著天氣晴朗,微風不燥來一場浪漫的賞花之旅吧!武定獅子山|芍藥花五月,獅子山牡丹花已落,芍藥花卻開的正豔,嬌美馨香的芍藥花遠看緋雲一片,近瞧雲霞萬朵,明豔芳菲。芍藥是中國的傳統名花,花型豐碩、色彩豔麗,享有「天下第一嬌」的美稱,又被譽為「五月花神」,和牡丹並稱「花中二絕」。
  • 華頂杜鵑 花中西施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跡遍天下,三上天台,並將《遊天台山日記》收錄為《徐霞客遊記》首篇。王羲之、顧愷之、蘇東坡、陸遊、謝靈運、孟浩然、朱熹、康有為、郭沫若等名士在天台山留下一道道人文痕跡,足見對天台之厚愛。
  • 萬畝杜鵑花盛海 丹寨杜鵑花節堪稱大自然的奇蹟
    萬畝杜鵑花盛海 丹寨杜鵑花節堪稱大自然的奇蹟時間:2020-05-12 12: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萬畝杜鵑花盛海,丹寨杜鵑花節堪稱大自然的奇蹟! 杜鵑花被稱為花中西施,足以見杜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今年五一,這片燦若雲霞漫山紅遍的杜鵑花海刷爆了朋友圈
    千米海拔之上的丹寨龍泉山,是全國唯一的高山野生杜鵑花海。在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的浸潤下,自帶濾鏡的山水動植物畫卷生機盎然,有一種與世隔絕之美。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不得不讓人心生敬畏。五一假期剛好是杜鵑盛花期,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燦若雲霞,人們聽到的是呢喃鳥語,聞到的是花草馨香,漫山遍野,目力所及,無不是杜鵑花的世界,杜鵑花的海洋,美輪美奐,如入仙境。 這裡的杜鵑分布範圍非常廣,花時不同,品種豐富。令人目不暇接,處處驚喜。
  • 杜鵑花下話杜鵑
    六蘭公路的杜鵑紅了,山坳山頭,田間路旁,一株株古樹杜鵑,枝幹曲奇,葉綠花紅,滿山鮮豔,熱熱鬧鬧,甚是壯觀。我們正趕上盛花期,花兒像一團團紅豔豔的繡球掛滿枝頭,又像紅色的累累果實,著實惹人喜愛。吮花芯之露,其清涼甘甜之美亦文字不可及。此時往往會採摘一兩束別在背簍上,回家插在裝滿水的玻璃瓶裡,每天換水,等待骨朵次第盛開,歡喜亦依序而至,直到枝枯花竭才敢扔去。
  • 泣血杜鵑、香豔芍藥,花盡採果歸--2017年4月第二期觀花指南
    花玫瑰色、鮮紅色或暗紅色,2-3(-6)朵簇生枝頂,花量極大,花開時紅染遍山,因此得名映山紅,杜鵑是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杜鵑花也是杜鵑屬約960種(我國約542種)植物通稱,杜鵑屬中大多種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花色極多,特別是近代雜交種的培育,使杜鵑花色更為為豐富,有紅、紫、藍、粉、黃、白、綠、複色等等。1985年5月杜鵑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六。
  • 陽明山:杜鵑紅 遊客來
    日前,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28個品種的10萬餘畝野生杜鵑花,含苞待放。萬和湖畔,晚櫻鮮豔,有的遊人在櫻花樹下漫步,有的一品花香,有的換上各種裝飾留影……近日,該森林公園累計接待遊客近萬人次。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負責人介紹,公園的野生杜鵑花海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世界最大的野生杜鵑基地」,被譽為「天下第一杜鵑紅」。
  • 烏來杜鵑,也叫臺北杜鵑,野生滅絕,只剩下43株人工移栽的成株
    今天,我們給諸位介紹一種野外已經滅絕的珍稀植物,很不幸,這種植物滅絕的最直接原因偏偏是人為造成的,這就是我國臺灣地區特有的杜鵑品種——烏來杜鵑。烏來杜鵑(Rhododendronkanehirai Wils.)
  • 南臺之約:遇見杜鵑
    「永遠屬於你、愛的喜悅」,杜鵑花語的確是撫慰心靈深處的溫暖。它單單挑選清明節後綻放,以生命的燦爛之色,稀釋稠粘而潮溼的空氣,緩解人們心頭的壓力,這就是「時花」的力量吧。現在,城裡人相約到南臺山賞杜鵑花成為時尚,義工組織設置了保護原生杜鵑化的牌子,如今,遊客們已不再折花而歸,而是將杜鵑花攝入鏡中,這是一種文明的進步。我越發喜愛杜鵑花了,因為 「映山紅」還是客家情懷的信物。它嚮往一種進取的精神狀態,勇於在最貧脊的石崖上、荒坡地生長,一丁點土就可以紮根,再旱的氣候,都能堅持下來,等待春風春雨降臨,積蓄一年的養份化為錦帛,將寂寞的山崖披紅戴彩。
  • 中國名勝|貴州·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
    百裡杜鵑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畢節市,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景區總面積125.8平方公裡,其天然原始林帶寬1000米~3000米,綿延50餘千米,公園內有馬纓杜鵑、露珠杜鵑、團花杜鵑等41個品種的花卉,囊括了世界杜鵑花5個亞屬,享有「地球彩帶、世界花園」之美譽。
  • 「枯枝杜鵑」迅速走紅網絡 植物專家:「朽木」原是野生杜鵑
    2017年1月6日訊,枯枝開花、泡水一周見證奇蹟、可以放冰箱裡的鮮花……最近,一種名為「枯枝杜鵑」的花迅速走紅,頻繁出現在各大花藝交流群裡。然而專家提醒,「枯枝杜鵑」即野生的興安杜鵑,如果在利益驅使下大肆採伐折枝,將對該物種及當地生態造成破壞,呼籲有限度的利用。
  • 比利時杜鵑又名西洋杜鵑
    比利時杜鵑(又名西洋杜鵑),木本植物,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園藝雜交品種。從比利時引種到我國。一年四季都可以開花,花期可以控制。
  • 百裡杜鵑首席顧問廖彬宇定義杜鵑為英雄之花
    在分享會上,廖彬宇先生發表了題為《百裡杜鵑——英雄的花園》的演講。以下是部分演講內容,首次提出了將杜鵑花定義為英雄之花。百裡杜鵑——英雄的花園題記:絕句詠百裡杜鵑穀雨風前開獨秀,神州到此便嬌羞。古語云:「花無百日紅」,表達了花期短暫,人生苦短,一切的美好都需要珍惜,珍愛生命、珍愛羽翼、珍惜緣分、珍重自己······這便是哲學。
  • 冬杜鵑「枯黃葉」?這不管用,你是在害它
    也有別名「映山紅」的杜鵑花,是一種常綠灌木,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晚上,有一隻杜鵑在山中哀鳴了一夜,把整座山都染紅了,所以得名。這傳說雖悽涼,但也無法掩蓋杜鵑的絢麗動人。每簇杜鵑花約有2-6朵花,顏色也很多,有紅的,淡的,白的,杏的,等等。中國的杜鵑分布得最廣泛,世界上將近一多半的杜鵑花都在中國,而且它們還作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被人們廣為傳誦,幾乎人人皆知。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花色妖嬈的大王杜鵑
    >文:花木君《杜鵑花》【南唐】成彥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這是南唐進士成彥雄賦寫的一首詠嘆杜鵑花的詩,其中「謝豹」是杜鵑鳥的別名,《禽經》:「嶲周,子規也,啼必北向。
  • 李建勳:杜鵑叩開致富門,今年銷售額已突破150萬元
    李建勳在查看杜鵑花苗生長情況記者 邢曉蕊 文/圖12月12日上午,走進葉縣任店鎮寺莊東村方圓苗圃杜鵑花繁育基地,大片頂著米粒般大小花苞的杜鵑映入眼帘「我們培育的杜鵑花已經適應了本地氣候,葉子常綠,冬天移栽也沒問題。」苗圃主人李建勳笑吟吟地說,「今年基地已經銷售了60多萬棵,還有很多客戶沒拿到貨。我們正加緊育苗,活兒多得幹不完。」20年執著夢想、20年潛心研究,經過無數次失敗,李建勳和哥哥李建立終於培育出適應本地氣候的杜鵑花新品種,叩開了一扇致富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