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榮: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就是人民教師⑦

2020-12-18 貴州教育發布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校是鄉村的中心,教師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今天的主角教師是貴州黔西南州普安縣的一名鄉村教師,她叫陳美榮。今天,要講述的是陳老師11年的鄉村教學經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個班集體,其實就像一個家,在班裡面,每個孩子無論他是什麼樣的情況,都應該被平等對待。特別是那些有一些缺陷的孩子,更應該得到老師的關注、關心,幫助他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陳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小號是陳老師的一名學生,小時候因為高燒留下了腦癱的後遺症,說的話,老師同學聽不懂,別人說的他也不能理解,走起路來頭和四肢會不由自主地晃動。有些調皮的孩子會嘲笑他,從幼兒園開始,小號就習慣於用拳頭去反擊那些嘲笑他的人。為了幫助小號融入班集體,陳老師多次私下給班裡的孩子們溝通,激勵大家要給小號更多的尊重和關心,平時帶著他做活動玩遊戲。經過一年的努力,小號愛打人的壞習慣改了不少,學習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作為班主任,陳老師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自由、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們在有愛的氛圍中成長,他們的心裡才會充滿愛。

因為陳美榮老師知道多數農村的孩子缺乏自信,所以作為班主任的她,帶著孩子們參加「我為祖國點讚」的演講活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其中有一位叫紫晗的學生,非常具備管理潛能,可就是自信心不足。到了在班上試講的時候,紫晗因為沒有把演講稿背下來,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任憑怎麼安慰與鼓勵,她就是不願意上臺。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不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陳老師放學後單獨對紫晗進行演講輔導。紫晗的進步非常大,在第二次演講中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看到因戰勝自我而獲得快樂的紫晗,陳老師也非常高興。舞臺是人人的舞臺,成長是人人的成長。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長的力量,是陳老師一直努力的方向。

陳老師不僅帶領孩子們學會戰勝自我,還通過多種渠道為孩子們爭取圖書資源,制定「一日三餐」的課外閱讀計劃,鼓勵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所謂「一日三餐」閱讀計劃,就是早、中、晚孩子們都會有閱讀時光。早晨孩子們在優美的童詩中徜徉,中午孩子們讀繪本、讀故事,晚上下了晚自習後,住校的孩子們進行睡前閱讀。而所有這些時刻,陳老師都陪著孩子們一起。閱讀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在全縣一年級水平測試中,陳老師的班在119個班級中排名66,到了二年級,整個班的排名上升到全縣第9名。

學校的老師和校長都說陳美榮老師是一個學習型的老師,對學生和工作都充滿熱情,永遠充滿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求知狀態。陳老師讓孩子們享受成長,享受童年。她帶著孩子們到山上觀察植物、昆蟲,去探秘大自然,利用自然資源讓孩子們的生活豐富起來。每個學期陳老師都會組織一次全班參與的活動,或是通過抽籤的方式,為孩子過一個集體生日,或是做一次美食。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建立起家人一般的感情,感受到班集體像家一樣溫暖。

陳老師說:「我要讓我的學生,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相關焦點

  •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再後來,大家租門面,開店鋪,我卻率先開了工廠辦了公司。你身邊的張三大叔,李四伯伯,你的街坊李大媽,王大嫂可能就是你的榜樣,這樣的榜樣,更透明、更簡單、更親切、更有實際的效仿意義。 三個人、五個人、十個人創辦小微企業,一定要有一股雄心和氣派,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就是小到一個幾平方的門店,它也是一個企業,也要按一個企業的程序、規矩、理念和思路去經營。
  • 「良醫良相」一侯立新,「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自強不息
    《好人圈之歌》演唱:喬軍03:55來自諶經建紀實圖文中國好人、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湖北省勞動領城社會組織示範單位武漢好人圈志願服務協會會長、武漢立新中醫院院長"良醫良相"一侯立新,「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自強不息,就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
  • 「我的扶貧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我到任銅鼓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綠海生態。2017年,綠海子網箱清理整治結束後,庫區禁止捕魚,刷把寨組部分群眾失去生活來源。285人搬進了縣城,通村路4.38公裡,通組路11.37公裡,串戶路6.5公裡,種植蜂糖李2349畝……三年來,作為19.5萬名第一書記中平凡的一員,我用行動和堅持書寫著自己的扶貧故事,用點滴汗水,讓山村換新顏,正是「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其實犯了個科學錯誤!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張旻璐今年春節,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讓苔在朋友圈火了一把,一首寫苔的小詩,成了很多學校開學後第一堂課的內容。今人久不見苔,覺得別致又意味深遠,其實,中華文化自古就帶著「苔蘚文化」的基因。「苔」字,源於「菭」字,為後者的晚出異體字。
  • 「苔花」是什麼?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藉由苔蘚表達了一種不卑不亢、頑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著名作家劉心武在百家講壇解說《紅樓夢》一書時,也曾謙虛地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來表示自己雖學問不足卻也學著紅學家們潛心研讀並解讀這一巨著。隨著這首詩的廣為傳播,大家不禁疑惑詩裡所說的「苔花」到底指的是什麼?是苔蘚開的花嗎?而網絡上在對這首詩解讀中所涉及的苔蘚植物一般知識存在一些誤解。
  •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丨以築之源為例看濰坊濱海中外合作產業園...
    有的項目看似很大、前景很廣闊,但是不接地氣,引來了也不容易落地投產,而有的項目如築之源看似較小卻符合定位、充滿潛力,容易落地生根、發展壯大,還能促進相關產業的集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為了種出大樹,不一定非要移栽大樹,選一個好種子,同樣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
  • 大連小學生寫了這首歌唱給他們!
    大連一位六年級小學生寫了一首歌獻給抗疫志願者以及每一位普通人創作背景2020的春節,當街上的人們紛紛戴上口罩,當我們開始居家隔離,當城市紛紛按下暫停鍵,我知道,這種新型病毒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可怕;在全國人民全力抗擊疫情過程中
  • 宜信普惠:再次探訪雲南怒江州|苔花校園,點燃希望
    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旗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的「苔花校園」項目,其宗旨正是幫助鄉村孩子獲得公平的教育機會,幫助孩子獲得身心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城牆壩完小,宜信公益基金會與怒江州團委、城牆壩完小進行了苔花校園的籤約儀式,並舉辦了「苔花校園」授牌儀式。
  • 相伴童行|三門縣「苔花計劃」走進港南小學,助力小小「葵花」向陽開
    相伴童行|三門縣「苔花計劃」走進港南小學,助力小小「葵花」向陽開 2020-11-17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首不起眼的五言小詩登陸央視,最後兩句更被譽為勵志名句!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首不起眼的五言小詩,因登陸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而震撼眾人,其最後兩句更是被譽為勵志名句。它就是清代才子袁枚筆下的《苔》——《苔》——清·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苔蘚雖然長在陰暗潮溼、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但卻用心萌動,長出翠綠,彰顯著自己的青春。苔花儘管猶如米粒一般微小,但卻絲毫不自慚形穢,奮力生長,要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 同宜人金科一起見證「苔花計劃」生根發芽,綻放的美麗
    經過學校校長的介紹,項目組了解到:馬安完小有105名小學生,由於地處比較偏遠,這群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而這105個孩子裡面,單親(事實單親)的孩子佔比高達40%。他們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缺失,學校教育是改變他們最重要的場景。周圍的環境,導致這裡的孩子相對不是那麼自信,有一小部分孩子甚至心理已經產生了一些小困惑。
  •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記「全省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彭澤縣馬...
    從那一刻起,吳東霞下決心要攻克脫貧攻堅這座「城堡」。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走訪,僅僅一周的時間她就全面掌握了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192人的收入、致貧原因等情況。「村裡的婦女懷孕了幾個月,村裡老人該吃什麼藥,我心裡都有數。」學過臨床醫學的吳東霞說。「要想脫貧,首先要發展產業。
  • 譚妍,牡丹中學教師的標杆
    譚妍,牡丹中學的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中共預備黨員,初一六班的班主任,同時還負責牡丹中學的婦女工作。她時刻以黨章規定約束自己,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個共產黨員所應遵循的道德情操;她總是以教師師德規範要求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是她一直的夙願。
  • 全國優秀教師王東霞25年堅守崇明鄉村:一輩子當「學生喜歡的老師」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苔》中的兩句,意為苔花雖微小,仍能像那高貴的牡丹一樣綻放。這種「熱情綻放」的狀態,正是向化中學教師王東霞的真實寫照。去年,她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因為摯愛,所以堅守。」王東霞說,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是她最大的幸福。接下父親手中的教鞭王東霞梳著馬尾,一身素色襯衫,乾淨利落。「我這個人就是閒不住,暑假裡也想念學生。兩個月的暑假,與學生製造『偶遇』彼此談心,還有畢業的孩子找我聊高中生活。」教師節前夕,記者來到向化中學採訪了王東霞。
  • 苔花變牡丹 ——以築之源為例看濰坊濱海中外合作產業園招商之道
    有的項目看似很大、前景很廣闊,但是不接地氣,引來了也不容易落地投產,而有的項目如築之源看似較小卻符合定位、充滿潛力,容易落地生根、發展壯大,還能促進相關產業的集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為了種出大樹,不一定非要移栽大樹,選一個好種子,同樣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及時適應形勢變化,快速轉變招商思維時值初冬時節,寒意漸濃,一些工廠開始進入生產淡季。
  • 人民職校畢業典禮,學生收到由學校香樟樹枝條製成的書籤
    7月10日下午四點左右,17級人民學子走進校園,在學校綜合樓中廳領取「福袋」,這是學校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們準備的特殊禮物,福袋裡裝著的是校徽和書籤,書籤則是由學校香樟樹上截下的枝條製作而成的,既給予了同學們專屬人民的幸運,又是對同學們寄予未來的美好期望。在這個特殊的禮物上面刻著:「魚在水裡學會了跳躍,我在人民收穫了成長。
  • 十首詠物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是一首讚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