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2021-01-14 澎湃新聞

在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後,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將擇機返回地球。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指路到「天宮」攬勝……「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亮點頗多、成績斐然。

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圖為分離後軌返組合體軌道模擬圖。國家航天局供圖

五年來,中國航天探索太空的步伐邁得更遠。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月球背面,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業內專家稱,「這是嫦娥四號的一小步、人類探月的一大步」。

與嫦娥四號探測器一同登月的「玉兔二號」月球車也「不甘人後」,打破一項塵封49年之久的世界紀錄,成為人類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在剛過去不久的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升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正如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所言,「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又是奠基之作」。後續,中國還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在「登月攬勝」之餘,中國探索深空的目光也鎖定火星。今年7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截至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完成3次軌道中途修正、1次深空機動,有望通過一次任務完成「繞、著、巡」三項目標。

五年來,中國航天發射能力不斷攀升。

「十三五」開局之年,以長徵七號、長徵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相繼首飛成功,中國火箭發展邁入了綠色、無汙染的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十三五」收官之年,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此外,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有望年底首飛,將進一步優化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能力布局。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黃海海域實施首次發射,成功發射一箭七星。此次發射填補了中國航天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空白,也為中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新型發射模式。圖為火箭蓄勢待發。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這五年,中國航天發射好戲連連。2019年,長徵十一號火箭在黃海海域「一箭七星」發射成功,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

在「國家隊」高歌猛進的同時,民營運載火箭也取得重大突破。繼2019年雙曲線一號火箭首飛實現中國民營運載火箭成功入軌零的突破後,今年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的成功首飛,讓中國民營火箭「好事成雙」。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專家餘夢倫如是說。「十三五」期間,以長徵為代表的中國運載火箭成果斐然,有力支撐了探月、北鬥、高分等重大航天工程,發射場地從陸地擴展到海洋,創造了中國火箭發射的新速度、新高度、新精度。

五年來,中國航天成果廣泛服務國計民生。

現階段,中國在軌衛星數量逾370顆,從導航定位到對地觀測,從通信廣播到防災減災,航天已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十三五」期間,「北鬥」讓老百姓「找得到北」。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2017至2020年間,中國累計發射30顆北鬥三號衛星和2顆北鬥二號衛星,成功率達100%,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發射新紀錄。截至目前,北鬥產品已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北鬥兼容晶片的終端產品已超7億臺/套。

「北鬥是黨和國家調動千軍萬馬乾出來的,是工程全線幾十萬人團結一心拼出來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堅定支持共同託舉起來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感慨道。如今,從國內到國外,從區域到全球,屬於北鬥的「全球時代」已然到來。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郭文彬 攝

「十三五」期間,「高分」讓民眾更「明察秋毫」。五年間,中國成功發射多顆高分衛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已基本建成。高分數據在20餘個行業、31個省區市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國民經濟各領域、各部門的重要數據和技術支撐。

翻開年曆,五年來中國累計已實施149次宇航發射任務,2018、2019連續兩年航天發射次數位居世界首位。中國進入和利用空間能力大幅提升。

「嫦」風破浪正當時,耕宇牧星耀蒼穹。從北鬥到空間站,從探月到探火,一顆顆太空飛行器翱翔九天,一個個航天壯舉圓滿完成,「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不斷刷新太空新高度。未來,中國航天的觸角將伸向更遙遠的深空。(作者 郭超凱)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科學新知|「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十三五回眸)「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編者按:「『十三五』,那是什麼舞?」五年前,一曲《十三五之歌》火遍網際網路;五年過去了,當年歌中提出的問題已到揭曉答案的時刻。中新社8日起陸續推出一組六篇報導,從多個維度回答「『十三五』究竟是什麼舞」,介紹過去五年來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敬請垂注。)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這幾天,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在進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測試,這一次,它要運送的是總重量超過8噸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
  • 飛越蒼穹逐夢太空,《夢幻西遊》電腦版與天儀研究院航天跨界合作
    飛越蒼穹,逐夢太空。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隨著火箭成功升空以及兩顆衛星正常入軌,也正式宣告著《夢幻西遊》電腦版與國內領先的商業航天公司天儀研究院的跨界合作完美達成。
  • 飛越蒼穹逐夢太空,《夢幻西遊》電腦版與天儀研究院航天跨界合作達成
    飛越蒼穹,逐夢太空。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隨著火箭成功升空以及兩顆衛星正常入軌,也正式宣告著《夢幻西遊》電腦版與國內領先的商業航天公司天儀研究院的跨界合作完美達成。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九部:敢為人先求創新...
    2020年不僅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五年,是不同尋常、值得記憶的五年,也是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九部上了大臺階、打開新局面的五年。
  • 我國航天技術大躍進,中國的航天空間站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而這一年,正好是美國所主導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之年,屆時中國將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回首過去,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蘇登月大戰中,美國率先在1969年把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徹底贏得了登月爭奪戰的勝利,失敗的蘇聯自知搶先無望,則在太空探索的思路上發生了轉變,既然美國人能把人送的更遠,那我蘇聯人就能在太空中待得更長。於是乎空間站計劃應運而生,蘇聯代號「禮炮」。
  • 輝煌「十三五」|航天六院這五年:築夢蒼穹裡 潮起天地間
    「十三五」,一個時代的變遷。在古都西安,在首都北京,在魔都上海,在江城武漢,千滴水匯聚成汪洋,萬束光燃點起希望。五年,1.6萬名職工,心手相牽,攜手繪就一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改革奮進的剪影。五年來,六院液體動力事業實現了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一院四地協調發展,陝京滬漢共享發展,全院幹部職工收穫了更多歸屬感和幸福感。
  • 回眸中國航天探索歷程
    同時,軌道艙進行了長達半年之久的留軌試驗。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各種試驗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  「飛船的有效載荷包括空間遙感、空間天文、材料、生命科學等10種共近百件設備。」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介紹說,「軌道艙按計劃留軌運行了約半年時間,獲取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十三五」以來,中國航天科工1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數量位居央企前茅,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較「十二五」末提升了16.4個百分點,高學歷人才比例大幅提升。△中國航天科工黨組領導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調研扶貧工作在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讓人民共享航天發展成果也始終是中國航天科工的奮鬥目標。
  • 世界航天日:人類徵服太空的壯舉
    世界航天日——盤點近年中國航天成就  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些成就。  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回收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遨遊太空6年多的天宮一號,在中國航天人預測的時間範圍內再入大氣層,化作流星,歸隱中心點位於西經163.1度、南緯14.6度的南太平洋。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升空,此後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3艘飛船6次交會對接,成為中國首個「太空之家」。
  • 拜登太空顧問:美國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很重要
    面對中國在航天領域接二連三取得重大成就,拜登團隊的顧問們坐不住了。他們急著給拜登「支招」,敦促美國抓住機會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他們認為這不僅能緩和兩國緊張關係,還能讓美國保住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政客」新聞網:拜登太空顧問敦促與中國進行合作「我認為將中國排除在合作之外是個失敗的策略。」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在經歷了航天發展的幾個階段之後,中國人開始認真競逐航天領先地位。就拿中國的整個探月計劃來說,它以規劃清晰和分階段穩步落實而著稱。首先是繞月飛行和登月。隨後,中國打算為在月球表面永久存在創造條件:部署生產,在太空中獲取太陽能為基地供電。下一階段是從月球發射太空飛行器,實現深空載人飛行、採礦和研究小行星。
  • 中國航天與淘寶共同發布「太空護照」
    中國日報4月24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中國航天和淘寶聯合發起「點讚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活動期間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的「太空創想」文創品牌與淘寶網共同發布「太空護照」並推出淘寶雲遊「航天日」專題直播。
  • 流浪亦或起舞:太空裡的中國航天
    中國的航天科研隊伍甫一誕生就被運動衝散,後來的航天巨匠們在滾滾歷史中飄零如飛蓬,各自奔赴自己的命運。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整天在為吃飽肚子犯愁。他們在書房鑽研「怎麼把人類送上太空」如此前沿的科學問題,一邊來到廁所按照報導上的要求對著自備的缸盆撒尿,以全家人的小便作養料,飼養一種墨綠色的小球藻。在官方的倡議裡這藻類營養無比豐富,是對抗糧食稀缺的利器。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從型號總體部邁向...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卻在這一瞬留下深深的印記。回眸過去五年,四部逐步從型號總體部向體系總體部轉型:主業取得快速發展,飛彈裝備覆蓋五大軍種方向、六個型譜系列;多維布局漸次展開,「三地四區」產業化布局初具規模;體系建設已見成效,多個領域取得歷史性新突破。
  •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航天的種子 ——「小小太空工程師」航天科普活動圓滿完成
    11月6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科技聲像工作者協會、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的「小小太空工程師」頒獎儀式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
  • CNT汽車 | 觀華夏蒼穹,飛九天攬月丨別克「寰行中國」文化之旅
    事實上,中國是天文學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創造的成就早於西方成百上千年,留下的寶貴觀測資料和天文遺產,時至今日,仍為科學研究貢獻著一己之力。為更好了解「星辰大海」徵途上的這些熠熠星光,我們和別克艾維亞家族車型開啟了新一季的「寰行中國」別克·中國文化之旅。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航天科技集團七院:在攻堅克難中推動四川航天...
    「十三五」期間,航天科技集團七院以航天強國建設為己任,以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牽引,在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全院幹部職工團結一心、頑強拼搏,經濟持續發展,基礎更加鞏固,為在新起點上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太空創想攜手淘寶發布「太空護照」 助力中國航天「出圈」
    「太空護照」實體護照銷售產生的利潤,將用於支持後續的航天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郭超凱)4月24日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
  • 攬星九天勇探索 中國航天再出發
    因此,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成功,不僅是全體科研人員萬眾一心、克服疫情影響、拼搏進取的結果,更是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一次歷史性突破。 面對有著眾多未知的前沿領域,中國科研團隊從未放棄過對事關人類福祉科學偉業的鑽研與探索。每一次重大科研項目的成功實施,都凝聚著科研團隊的心血,寄託著億萬人民的期盼,展現著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