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奪冠》,就讓女排姑娘們成功的「觸電」了。
原因簡單:
演員打排球,不練個3-5年,根本上不了臺面。
也正因此,幾段賽場戲成了影片的亮點。
看完電影,我還是覺著沒盡興。
回到家,就翻出了壓箱底的寶藏紀錄片。
它有關奧運,圍繞女排。
而這次重溫,也讓我發現了不少《奪冠》「失實」的細節。
比如:
片中的郎平帶隊去裡約時,從沒打過退堂鼓。
現實中,在對戰巴西隊之前,郎平就已經偷偷安排人把訓練排球的氣,放掉了。(放掉氣,才方便帶回國)
片中「郎平用殘疾證停車」的情節,到是有跡可循。
不過現實中,郎平只拿過臨時殘疾證。
那會兒她剛做完第11次大手術,正在恢復期。
雖說找到了不少劇作上的編排。
但這部紀錄片與《奪冠》最大的出入,並不是種種細節。
它詳盡紮實地呈現了,中國女排全員的風貌,以及整個團隊的羈絆和情感。
這一點,就連陳可辛都沒做到——
《星耀徵途》
2018.5.29 中國大陸
這部紀錄片由央視《體育人間》團隊製作。
拍攝輾轉12個省市的幾十個拍攝點。
回訪了裡約中國代表隊的12名隊員、7位教練,以及相關的各種人物。
拍攝素材將近10T,下載素材超過3000分鐘。
整個攝製組,回顧了中國女排近34年的歷史,文案幾經修改,單調研就做了大半年。
拍攝團隊與郎平合影
你想問:
不就是一屆奧運會,用搞得這麼大張旗鼓嗎?
可別忘了,《奪冠》也是把全片的高潮,放在了裡約奧運會上。
更何況,這部紀錄片準備的乾貨,遠比《奪冠》多。
《星耀徵途》的第一集,起名《逆戰》。
這個「逆」怎麼解釋?
處境艱難。
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排項目的小組賽。
中國女排開局三連敗,在0比3輸給塞爾維亞後,全隊上下人心惶惶。
眼看小組出線,僅剩最後一次機會。
中國女排卻遇到了,奪冠呼聲最高的對手——
巴西隊。
作為16年奧運會的東道主。
巴西在08和12年兩屆奧運會上,累計拿到6塊金牌。
其中2塊,都由巴西女排貢獻。
那年,從巴西總統迪爾瑪手上,接過第一棒火炬的,也是連續4屆參加奧運會的時任隊長法比亞娜。
此刻的巴西,舉國上下,對巴西女排三連冠的呼聲,基本達到了頂峰。
在比賽入場時,遍及整個球場的巴西觀眾,都在對中國女排呼喊著:
「Go home!」(滾回家吧!)
不過,咱們的國家隊,當時也確實沒啥底氣。
畢竟倒著推回去,中國對戰巴西的戰例是——
18戰0勝。
果然,第一局一開場,信心爆棚的巴西隊就把我們打蒙了。
作為當時的主教練,郎平倒非常冷靜客觀:
「第一局基本上每個階段,(巴西隊)都領先十分吧。
這兩個隊伍(實力)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然而第二局開始,中國隊把狀態不佳的主攻手惠若琪,換成了巴西隊完全不了解的劉曉彤。
比分被中國隊牢牢追緊,擅長打順風局的巴西自亂陣腳,發球和扣球接連失誤。
在對局的賽點,郎平用掉最後一個暫停布置戰術。
最終,主攻手朱婷以一個漂亮的後攻扣球,擊敗巴西。
這場比賽的對局,中國女排3勝2負,爆冷獲勝!
16年奧運會的女排4強,非常戲劇性。
最後留下的,剛好是中國女排所在B組的4支隊伍。
換句話說,中國女排想要拿冠軍,就要擊敗之前所有打敗過我們的對手。
這話反過來,也當然能講。
就像荷蘭隊,在半決賽賽前高興地說:
「哇塞,中國隊是我們可以贏的隊伍。」
這話,被場邊中國女排的助理教練吳曉雷聽到了。
他轉過頭就是一句:
「我們中國隊,從不在同樣的對手上輸第二次。」
氣勢上不能輸,但這次的荷蘭隊優勢也不少。
首先,他們是一支新組建的隊伍。
對方球員的資料,我們掌握的十分有限。
另外,他們的戰略部署非常針對。
每一次發球不加掩飾、不計失誤,全都瞄準我們的核心主攻朱婷。
荷蘭隊咋就這麼一根筋?
因為他們的主教練古德蒂,正是朱婷所在土耳其瓦基弗銀行俱樂部的王牌教練。
對方教練對我們的核心進攻點知根知底,這還不算完。
身為郎平的迷弟,古德蒂還是創造過73場比賽連勝紀錄的傳說級後浪!
紀錄片的第二集,講中國對戰荷蘭,名叫《絕戰》。
彈盡糧絕的「絕」。
同樣作為超一流的主教練,古德蒂與郎平棋逢對手。
幾場比賽下來,雙方教練頻頻叫停。
你方換下球員,我方立馬跟緊,戰局一度十分膠著。
前兩局,雙方的分差從沒超過二分。
僅是這兩局比賽,中國跟荷蘭就整整耗了一個多小時。
賽後的發布會上,郎平總結:
「人快死了嘛,所以你那精神狀態也不一樣。」
用她的話說,年輕的荷蘭主教練古德蒂,最後也是累得四仰八叉。
第四局的決勝局,作為新晉黑馬,荷蘭隊接連換下2名主攻,一名二傳。
但最後,比賽還是在隊長惠若琪的扣球中結束了。
別看塞爾維亞這個國家,一直不太平。
在16年里約奧運會的塞爾維亞女排,可是被人稱為國家隊裡的最強配置。
在小組賽中,面對塞爾維亞強勢的進攻和跳發球。
連被譽為「下一個郎平」的朱婷,都被打得直搖頭:
「感覺他們確實是很強......太強了。」
面對小組賽被打成3比0的成績,女排姑娘們反倒不慌。
畢竟塞爾維亞,幾乎從沒拿過大賽事的冠軍。
只要拖住節奏,肯定是塞爾維亞隊心態先出問題。
而且塞爾維亞,並沒有在賽前租借場地,搞熱身訓練。
這就讓塞爾維亞隊員的狀態,起伏不定。
最後兩個球,塞爾維亞發球失誤,全隊瞬間軍心渙散。
最終,中國女排以3比1的成績,拿下了裡約奧運會的冠軍!
說到這,我猜有人一定會跳出來嫌棄:
害,什麼寶藏紀錄片,不就是會借敵人的強大凸顯獲勝的艱難嗎?
可別這麼想。
《星耀徵途》讓我真正欽佩的地方,是它能借比賽,構建起整個女排團隊的人物群像。
對陣荷蘭時,保證整個後排防線的女排隊長惠若琪,16歲進入國家隊。
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在女排打主力。
年紀輕輕就能被國家隊看中,說明她有天資。
但在惠若琪口中,自己卻是球技最差的那一個。
球技不夠,拼命來湊。
惠若琪有一個外號叫「拼命三郎」。
它的由來,是2010年的一場比賽——
當時肩部已經受傷的惠若琪,硬是堅持不下場。
結果,沒過幾分鐘,她趴在地上就再沒起來。
到醫院一檢查,肩部魚唇撕裂了一大半。
這次手術,惠若琪的肩膀裡被打上了鋼釘。
記者連忙追問:
「打了幾顆?」
「七顆。」
回答時,惠若琪臉上的從容,讓人本能的有些害怕。
那年她19歲。
2015年,惠若琪在世界盃賽前,突然被檢查出室性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的一種)
醫囑上說的明白:
「要想繼續打排球,必須立即手術。」
那天,惠若琪黯然離隊,隊友丁霞卻突然追了上來。
丁霞說:
「我們爭取把你的賽服帶到領獎臺上,第幾我不保證,但我們爭取站上去。」
手術之後,惠若琪想儘快調養歸隊。
可命運又向她開了玩笑:
第一次手術不成功,必須再動一次刀。
最終,惠若琪還是作為隊長,出現在了16年的奧運會上。
歸隊時,她剛做完心臟手術三個月。
倫敦奧運會時當過的隊長魏秋月,在拼命上同樣不甘示弱。
在16年的比賽中,她的膝蓋軟骨已經完全抹掉。
從訓練開始,到正式比賽。
每周醫生都要往她的膝蓋裡,打三針藥物潤滑液。
裡約國家隊的替補接應楊方旭,在此前與義大利的比賽中半月板斷裂。
在與荷蘭隊的半決賽前,膝蓋已是需要開刀的她,打了封閉就直衝賽場。
荷蘭隊盯緊朱婷猛錘的戰術,也是靠她才打開了僵局。
所幸,在這場比賽中,楊方旭沒有再添新傷。
除此之外,還有雙腿韌帶都撕裂過的徐雲麗,腎積水依然硬挺的張常寧。
女排姑娘們似乎經常忘記,照顧自己的身體。
因為她們只在乎,能不能在有限的職業生涯裡,多打幾場打比賽。
心理上的壓力,其實往往比身體上的傷痛更難熬。
賽前訓練,一直不在狀態的丁霞。
曾因為被選中去裡約,徹夜失眠。
凌晨給家裡打電話,緩解壓力。
平時不愛說話的朱婷,也因為比賽失利,偷偷躲起來流淚。
《奪冠》中提到,郎平給朱婷發的安慰微信,其實真實發生過。
「她就是習慣自己解決問題,什麼事不要麻煩教練,不要影響隊友。」
這是郎平的原話。
而前面提到的惠若琪和徐雲麗,也經常因為反覆傷病,感到焦慮,看不清未來。
但就算再焦慮,再痛苦。
來到郎平面前,大家都會把內心的波動,完美地掩藏起來。
隊員們都知道,總教練的壓力比誰都大。
為了給女排姑娘們,爭取更好的訓練條件。
競聘總教練時,郎平曾許諾:
15年帶領中國女排回到世界第一梯隊,
16年拿到奧運會世界前三。
這裡我才意識到,郎平在荷蘭賽後說「人都快死了」,並不是開玩笑。
除了女排隊員和主教練,《星耀徵途》塑造的「群像」還有很多。
比如,全力配合,準備接替郎平的教練安家傑;
聲稱女排進入前四,就把撒了氣的排球,用嘴吹滿的女排陪練李童;
用軟體實時記錄比賽,24小時隨叫隨到,協助郎平分析對手情況的袁靈犀;(後與魏秋月結婚)
從女排隊員,到女排領隊,完全把自己嫁給中國排球的賴亞文......
中國女排不僅只有郎平和可愛可敬的姑娘們。
還有領隊、整個教練團隊,甚至是協助教練的陪練和助理。
她(他)們面對再強大的對手,都從不退縮。
哪怕身心俱疲,也從來都不灰心,不放棄。
我們常說的女排精神,其實源自一個互相影響、互相成就整體,去掉其中的哪一位都不行。
在《星耀徵途》的最後一集。
攝製團隊突然當起了婚慶攝像,記錄下魏秋月與袁靈犀在奧運會中,收穫的愛情果實。
正當我開始琢磨,拍這有啥用時——
上臺做證婚人發言的郎平,突然一個不小沒忍住哭腔。
這是全片150分鐘裡,郎平流淚的唯一一個瞬間。
也是完全沒有頒獎儀式,沒有慶功宴,沒有呈現任何外界對中國女排褒獎的《星耀徵途》——
唯一一個,完全脫離賽場的殘酷,僅有喜悅和溫情的場景。
在說完百年好合、早生貴子之類的客套話之後。
因為現場都是女排人,站在一旁的惠若琪,又不可避免地提了一下——
一對新人,在國家隊時的努力和付出。
最終「鐵榔頭」的眼淚還是沒止住。
郎平嘴唇顫動著,說:
「恭喜魏秋月和袁靈犀,在奧運會上獲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