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故事系列之馬桑的來歷

2021-02-13 僰人部落

麻塘壩,一個神秘的地方,源於這裡的懸棺。這裡是一個狹長的溝谷,南北走向,海拔500米左右,全長十裡,寬300—500米不等。溝谷平坦,中間一條流水,名叫「螃蟹溪」。溝谷兩邊是拔地而起的二十二座峭壁,真是刀砍斧削,鬼斧神工。峭壁上還保存著228具懸棺、數不清的樁孔和371幅巖畫,被專家學者評價為懸棺最集中、存棺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懸棺葬天然博物館。這些古老的棺材,是用馬桑樹或者楨楠木製成的。

 馬桑樹做成的棺材

棺材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棺身,一個棺蓋。棺身全部是用整木摳空而成。棺木四周削去了樹木圓弧部分,略成長方體。如果把桑樹的圓弧部分算上,圓木的直徑在一米左右,那是需要兩人才能合抱的大樹。現存這樣的懸棺228具,如果我們把鑿龕、殘樁、樁孔都算上,棺材最多時在兩千多具以上。如此眾多的棺材,應該有更多的參天大樹。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叫做馬桑呢?馬桑樹怎麼會長那麼大?今天的馬桑樹不就碗口大小嗎?怎麼不長大了?

傳說古代的馬桑樹就叫做「桑樹」,叫「馬桑」是後來的事。桑樹長得特別快,俗話說的「見風長」,所以長得又高又大。馬桑樹一般生長在高巖的腳下,長高后樹杆幾乎就挨到峭壁上了,那濃密的樹枝緊緊貼在峭壁上,僰人不僅砍馬桑樹做棺材,而且還是順著馬桑樹爬到高巖上行懸棺葬的。後來,羅因秀才罵了桑樹,從此以後桑樹就長不高了,還被人們稱為「馬桑」。這是怎麼回事呢?羅因秀才因為與僰人有仇恨,所以想方設法陷害僰人。

馬桑樹整木摳空的懸棺

僰人有一民族習俗,就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是賽神祭祖的日子。這一天,僰人要敲打銅鼓,唱歌跳舞,祭祀祖先神靈,還要殺豬宰牛,喝酒吃肉,直狂歡到次日凌晨,方才散去。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6)農曆九月初九,阿大王帶領僰人,照例又組織了規模空前的賽神祭祖活動。麻塘壩的漢族、倮倮、苗族中的名人應邀參加,羅因也在被邀請之列。各位被邀請的異族人,都騎著馬前往,紛紛送上禮物。羅因也騎了一匹黃驃馬,到了後,把馬拴在巖石旁邊的一棵臉盆大的桑樹上,轉身把帶來的禮物送到大堂上。

那天傍晚,僰人唱起他們口口相傳的民歌,跳起他們乞求神靈保佑的蛙舞,希望明年能風調雨順,糧食生產能獲大豐收。又點上香燭,燃燒紙錢,磕頭作揖,拜祭了祖先,乞求祖先護佑。

然後擺了九十九桌酒席,每桌上幾大盆菜,一盆是燉豬肉個子,雞蛋大小的肥肉個,裝了滿滿一盆;一盆是紅燒牛肉,核桃一樣大坨的牛肉直冒熱氣,散發出噴香的味道;還有一盆是烏骨雞燉粉條,那雞肉的香味,直飄出十裡八裡之外。又抬出自己釀造的包穀白酒,一桌八人,每人倒上滿滿的一粗碗。阿大王端上一碗酒,說一聲:「全體本族父老兄弟,各位異族鄉鄰,請!」帶頭喝下了第一碗,大家在彼此謙讓客套後,也是一飲而盡,然後又一一滿上,大家就狂吃肉食。

大家划拳打馬,直喝到次日凌晨才結束,不論老少,沒有一個不醉的。當晚,爛醉如泥的羅因與別的客人一樣,被安排在僰人家裡休息。

第二天早晨,客人紛紛起床,都去餵自己的馬,好準備回家。因為別人的馬都是拴在馬房裡的木樁上,就抱了些馬草丟到馬槽裡喂。羅因也抱了馬草去餵自己的馬,還沒走攏桑樹,就聽羅因殺豬般嚎叫起來。大家紛紛朝羅因方向張望,也不由地驚呆了,臉盆大的那棵拴馬的桑樹,一晚上長高了很多,羅因的那匹馬,四腳凌空,早已吊死在樹上了。

羅因一邊嚎叫,一邊罵道:「吊死馬的桑樹你長不高,長大一定要彎腰。」又口念咒語,手上還挽了一些絕法,就告辭了僰人頭領回了家。從此以後,人們把這種能吊死馬的桑樹叫做「馬桑樹」,被羅因咒罵過的桑樹真的沒能長成參天大樹,再也長不高了。

如今矮小的馬桑樹

僰人看到桑樹吊死羅因的馬以後,被羅因罵了幾句,桑樹從此就長不高了。因此對羅因佩服得五體投地,奉為「金口玉言」,非常相信羅因的話。後來羅因成為都司府裡的探子,充當了朝廷的鷹犬。其主要任務,一是想辦法削弱僰人的勢力,羅因於是設計騙僰人行懸棺葬,極大地消耗了僰人的實力。二是了解僰人的經濟、軍事、文化、習俗、山寨分布、人員組成等情況,為朝廷派來的圍剿大軍提供可靠的情報。

應該說,羅因不負所望,使用了很多詭計,使生性耿直的僰人上當受騙,任務完成得很好,以至1573年3月,明朝朝廷派來的劉顯14萬大軍,能在半年之內將僰人剿滅,羅因功不可沒。有「馬桑」詩為證:

桑樹見風長得好,

製做棺木掛巖高。

桑樹吊死黃驃馬,

羅因詛咒要彎腰。

從此被叫馬桑樹,

樹身長得矮又小。

都掌因此信羅因,

騙僰懸棺把仇報。

相關焦點

  • 僰人再現!華夏第57個民族的消亡之謎
    (僰人懸棺)僰人已經消失?「僰人」是 先秦時期就在中國西南居住的一個古老民族。到明代這種矛盾加劇,同朝廷多次戰爭後也終於惹怒了天朝,萬曆年間出重兵圍剿僰人。這次官兵殺紅了眼,見僰人就殺,見房屋就點火,不僅滅了他們的「國」,還要殺絕他們的人,自此僰人消失在世人的視線裡。不知是殺絕了還是逃往天邊去了,總之不再有僰人了。此後,流傳著各種說法。有人說,僰人被殺絕了;也有人說,僰人被其他民族同化了;還有人說,僰人逃往雲南、貴州的部分地區。
  • 馬桑,有毒
    文中的馬桑是在昆明長蟲山遇見的,是個在貴州也蠻常見的植物,聽很多人提起服用馬桑果中毒的案例,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植物吧。馬桑全株有毒,尤以嫩葉及未成熟的果實毒性最大。馬桑果呈豌豆大小,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時初呈鮮紅色後漸變為紫黑色,外形似桑葚,味微甜略澀,有劇毒,常被兒童誤食而引起中毒。人誤食馬桑青果15~60g可致中毒。
  • 僰人史辯
    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這是秦漢及之前的一些權威著作對「僰人」的記載。總結起來就是說:僰人是西南夷的一支,住在犍為一帶,蠻夷,無君王,住的環境很偏僻落後。此後,在公認權威的著作裡就沒有僰人的記載。這就是說,僰人消失的時間,應該是在漢朝。事實上,我們發覺,所有說博望山五鬥夷和九絲城都掌蠻是僰人的文章,都沒有論證,他們都把五鬥夷和都掌蠻是僰人當作原始命題,認為是無可非議的事實。包括文章開頭說到的始作俑者的《懸棺之謎》一書,說九絲城的阿大王是僰人,說懸棺是僰人的禮葬,也拿不出有說服力的證據。其實認真讀這本書,覺得也冤枉了《懸棺之謎》的作者了。
  • 消失的僰人,神秘的懸棺
    提到僰人,留給後世的似乎只有懸棺之謎,但是這個神秘的族群似乎自帶許多神秘力量,為什麼利用懸棺葬人?懸棺又是怎麼弄上去的?.
  • 歷史之謎|僰人為什麼要行懸棺葬?
    在僰文化研究方面,先後出版過《懸崖上的民族?僰人及其懸棺》,《僰人懸棺詩詞聯賦選注》、《明平蠻文獻譯註》、《僰人口頭文獻記述》等書;在散文方面,曾在宜賓市《金沙》文學雙月刊、珙縣《僰鄉藝苑》、《珙桐花》等有發表。
  • 馬桑 | 百無一用馬桑子
    閒暇時喜歡在文字裡絮絮叨叨,探尋有關植物的人世溫情。小時候與祖父母居住於巴山南麓的鄉村,每到夏季,一群夥伴兒穿梭於群山之中,尋鳥窩,拾柴火,採野果每次出門前祖母都要叮囑兩句:小心山裡的蛇蟲,還有千萬不要摘馬桑萢兒吃啊!
  • 「古蜀文明」之懸崖上的民族——僰人!
    僰(音伯)人的發源和古羌人一樣,來自於南亞古人沿瀾滄江而上,沿途的都是同祖同源,而終點則是古羌人。僰人廣泛分布在今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山谷和河流,後來他們一度發展到和邛人、冉人靠近的青衣江流域。結果遭到了蜀地開明王朝的攻擊,保子帝開明尚率蜀軍將僰人擊敗,僰人退居今川南的宜賓珙縣一帶。
  • 僰人利用宗教起義
    昊分據水口,絕其汲道,闕南方圍待之。賊乏水渴,突南圍,官軍遮擊。法惡中流矢死,諸蠻大奔。以功,再進右都御史,蔭子錦衣世百戶。」僰人家園麻塘壩明正德年間,麻塘壩裡生活著許多僰人,分屬好幾個部落,其中有一個部落,酋長名叫普法惡。這普法惡與漢族、倮倮、羿、苗民族雜居在一起,深受漢族的影響,不僅能懂漢話,說一口流暢的漢語,而且對漢族所信奉的佛教也知之甚多。
  • 懸棺葬:失落的僰人文明
    150年前,一個多愁善感的文人對僰人懸棺發出了深深的哀嘆。僰人懸棺葬是古代比較奇特的安葬形式,被理論界的學者稱為「上古遺存、天下奇蹟」。僰人為什麼民族?怎樣斷代?他們為什麼要行懸棺葬,用什麼樣的方法將沉重的棺木放在了高高的懸崖上?僰人懸棺至今仍然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永善縣是我國西南地區懸棺分布較廣的地區之一。
  • 僰人懸棺為何置於萬仞絕壁
    在我國四川南部的珙縣境內,曾經生活著一支特立獨行的少數民族:僰人。從春秋時期到明代萬曆年間長達2000年的時間裡,他們一直在這片土地上耕作、生息、繁衍。在春秋時期,他們被稱為「僰人野人」,在漢代,被稱為「滇僰、僰僮」,明朝則呼為「都掌族」。
  • 西南夷「僰」之史辨
    「阿」改「何」新說與「僰人」遺裔考       明萬曆九絲之戰後,都掌蠻被明軍鎮壓,殲珍無遺了。
  • 你知道「貴州僰人」嗎?從《皇清職貢圖》說起……
    「僰(bó)人」一詞,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恃君篇》,其記載為:「氐、羌、呼唐、離水之西,燹人、野人篇之川,舟人、送龍、突人之鄉,多無君。」《說文人部》:「僰」,鍵為蠻夷,從人,棘聲。其意為「生活在刺巴林裡的人」或說「棘從中生活的人。」「僰」與史書記載的「濮」是一回事。中原人將其西南諸族統稱為「濮」,又稱「百濮」。  一提到僰人,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
  • 僰人為什麼要打牙
    僰人打牙的原因是為了醫治因感受瘴氣而生的瘴癘病。關於瘴毒和瘴癘病的記載,《新唐書·南蠻下》有兩處:一是「南平獠,東距智州(此地名有誤,為史書作者失誤),南屬渝州(今重慶),西接南州(今江津),北涪州(今涪陵),戶四千餘。多瘴癘。山有毒草、沙蝨、蝮虵。」當年僰人生活的地域,與南平僚生活的地域接壤,地理氣候基本相同,因而瘴毒很多。
  • 僰人消失了四百年,藏到哪裡去了?
    到明代這種矛盾加劇,同朝廷多次戰爭後也終於惹怒了天朝,萬曆年間出重兵圍剿僰人。這次官兵殺紅了眼,見僰人就殺,見房屋就點火,不僅滅了他們的「國」,還要殺絕他們的人,自此僰人消失在世人的視線裡。不知是殺絕了還是逃往天邊去了,總之不再有僰人了。
  • 神秘的「僰人懸棺」 場面震撼恐怖
    我國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幹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懸棺和福建的船形懸棺。《珙縣誌》載「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僰人懸棺」崖葬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幕後元兇」張居正,他的一番虛偽之言,斷送了僰人2000年歷史
    先秦時期,僰人以宜賓為中心,在川、滇、黔交匯處建立了「僰國」。僰人的農業、畜牧業和種植業比較發達,自戰國時期就有「僰僮之富」的說法。自此,僰人所居之地便成為各朝各代政權直接任命官員管理之地。說來可笑,張居正陷害了高拱,自己坐上了內閣首輔的高位,內心難安,同時又擔心朝野百官對他有異議,正想著如何解脫,這時候曾省吾「僰人叛亂」的奏章來了,於是,「討伐僰人」便成了他掩蓋自己不堪過往的遮羞布,所以他才會極力主張討伐僰人,虛偽之心躍然紙上。
  • 僰人最早釀造的蒟醬
    蒟醬(jǔjiàng),僰人釀造的世界上最早的果汁飲料,是僰人在飲食文化上對社會的巨大貢獻之一。
  • 辰溪雞冠山——僰人的最後一個傳說
    感喟它的鬼斧神工之餘,心中升起了無數個疑團:無論從香爐庵的規制抑或是它神龕的設置看,似乎都與佛教沒有太多的淵源,尤其殿左那尊非佛非道的人物塑像,用它那特立獨行的風格,向每一位朝覲者暗示著一個塵封已久的故事:此庵原來應是一個軍事據點,供奉的應是一位在我縣有著較高地位的歷史人物。
  • 宜賓科普:探索僰人製作蒟醬的歷史之謎.
    文 |  米紋冰引子 宜賓最早的先民叫「僰人」,他們建立了一個小國家叫「故侯僰國」。大神司馬遷認為「僰國」與春秋時期的中原各國有著一樣悠久的歷史。 那時,老實巴交的僰人常被隔壁的蜀國人按在地上摩擦,沒辦法只好認慫歸附了蜀國。後來,秦國的軍隊喊著「大風大風」用箭雨射翻了蜀國,建立蜀郡。
  • 藏族康巴人的來歷
    藏族康巴人的來歷西南夷中最主要的族群之一,「夜郎西僰中」(《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的【集解】徐廣曰:「羌之別種也。」【索隱】:「夜郎、僰中,文穎曰皆西[南]夷。後以為夜郎屬牂柯,僰屬犍為。」 這就是說,所謂的西南夷中最大的夜郎國的主要族群,就是僰人,而僰人屬於西羌人的一支系,所以,夜郎國,也是西羌人的後裔國之一。 即使到晉朝時期,西羌人與僰人都還是不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