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冷姣
「我老伴兒住在養老院,自己一個人做飯不方便,自從街道這個養老服務中心開了,我天天在這裡吃飯,這裡的飯乾淨衛生、花樣也多。」中午11:30,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街道福彩四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便民餐廳準時開餐,附近前來就餐的老人排起了隊伍,家住附近的八十多歲的陳大叔將打好的飯菜一一裝盒,準備帶回家吃午飯。
敦化路街道地處老城區,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8000餘人,80歲以上老年人1560人,轄區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不斷加劇,很多居民通過「黨群e家」平臺留言希望政府可以幫助破解高齡、獨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看護難題,滿足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大好,我們做兒女的離得遠,沒辦法時刻關注老人的情況,天天心裡干著急。」「我剛退休,平時在家閒不住,有個地能供我們日常活動就好了。」敦化路街道聽到群眾的「民聲民願」後,充分感受到提高轄區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經過多方努力,依託紅色合伙人,盤活青島軍休二中心閒置近10年的服務用房,共同打造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現在餐費僅多加5元就可以送餐上門,健康又好吃,我們更省心也更放心了。」家住金壇一路10號的葉長榮今年八十五歲高齡,兒子葉林工作忙碌,平時難以在老人身邊時刻照顧,如何讓老人吃上一口熱飯菜成了他心頭的大事。自從了解到家門口新開的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可以送飯上門,他第一時間為父親選擇了訂餐服務,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經了解,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配有中央廚房,不僅有包子、油條、茶葉蛋、豆漿等多種傳統早餐種類供大家選擇,而且中午只需要花費15元即可選擇四菜一湯及主食,在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堂食服務的同時,還可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預約送飯上門服務。「我們的餐食製作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飲食習慣,聘請了專業的營養搭配師,確保菜品少油、低鹽、軟爛,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敦化路街道福彩四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桑蕊介紹說。加上先前打造的伊春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中央廚房,建立形成了街道2處集中配餐中心和4處助餐服務點的「中央廚房」餐食物流配送體系,全面輻射轄區六個社區。
「爺爺,您好,您的午餐送到了。耽誤幾分鐘時間,我先給您測一下血壓吧。」福彩四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康復治療師劉小龍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養老服務中心的送餐員,作為持證上崗的康復治療師,劉小龍的送餐任務遠不止送餐上門那麼簡單,為老人進行必要的生命體徵測量,詢問老人一天的身體健康情況,檢查一下老人家中是否存在影響健康安全的隱患……這些都是他每一次送餐的必要工作,「這樣可以更好地觀察老人們的健康情況,及時提供必要的服務。」
為滿足轄區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除了物美價廉的餐食服務,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還提供短期託養、康復護理、文化娛樂和心理疏導等多元化服務。「先來做個理療,待會正好去餐廳吃飯。」孫大叔有嚴重的腰肌勞損、高血壓等,健康服務開到了家門口讓他十分高興。截至目前,敦化路街道已在六個社區打造了便捷、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站,構建了「一中心、雙廚房、多站點」的15分鐘「為老服務生活圈」,實現了轄區老年人「全覆蓋式」居家養老。
打造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是敦化路街道養老服務民生提升工作的一個縮影,敦化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開創「黨建+養老」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依託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同步打造網格黨群服務站,升級建設紅色合伙人e站、「積福養老」會客廳等特殊功能室,全面打造「5A居家社區養老」示範樣板。依託47個網格,建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將轄區8000餘名60歲以上老年人全部納入網格服務管理,持續深化「吹哨報到」工作機制,以黨群e家、樓座微信群為載體,及時回應解決老年人養老需求。「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細化服務項目,加強社區組織監管,不斷提高轄區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數。」敦化路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孟冬雪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