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埄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巽宅鎮石染社區石染村坎下自然村峽谷,過西坑裡,路羊皮埄腳,上羊皮埄嶺止於和平村(羊皮峰頭)。古道全長3500米許,累計爬升50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西溪、橋下一帶來往縉雲縣木慄的重要商道,旺季之時每天百人往返經過,絡繹不絕,古道沿途水豐瀑流,喬木竹篁夾道,迂迴陡峭嶺上行,風光旖旎,一個半小時可至,當去。
沿石染去往和平村的公路上行,過坎下自然村候車亭。
不久,公路左側有豁口,下古道,
百米許,渡亂石溪澗,復上古道,行進在蒼翠間,
道下溪水轟鳴,行半裡許,左側崖石高立,上有孤石挑頭。
復行百米,小道右側有孤宅隱現,西坑裡古村已是人去樓空,唯有鄉愁流水屋前,
林間有小庫房一座,為當年修建水庫所用炸藥庫房。
復行半裡許,有小白屋躍然眼前,屋下一泓碧水,被大壩攔截,壩側山洞流水咆哮,為珠龍村黃支坑溪的水入庫而來。
繞坎下水庫行一裡許,道有分岔,
右邊原本有古道,五六年前毀於山洪,改道左側行,右側的溪澗有巨石堆砌,下有大洞,是當年來往行人避雨乘涼之佳地,可惜已不能行。
巨石之上高山若嶂,山峰突兀成犬牙狀,幾處石巖,狀如叨鷹,人稱叨鷹巖,分內外兩座叨鷹巖。
左行百米,水豐斷路,水漫沒膝,行走在狂流亂石間,需要小心。
渡亂流復行百米許,
左側小溪澗有幾座殘垣斷牆,是當年羊皮埄腳自然村,荒草漫地,唯剩悽涼。
嶺腳口有小佛龕一座,居然有人進香,亦求旅途平安,
前行的古道沿著歡奔的溪水亂石上行,
行百餘米,復渡澗,開始迂迴陡峭古道行,
雖是山色空濛,山花燦爛,卻是當年行人望天無奈的嘆息之地。(羊皮埄嶺因當年有人在嶺腳養羊,驅羊上行於崗,而又豐產故名羊皮埄嶺)
上行道,小道復大道,繞行於林間,又無緩衝,試想當年挑擔背樹之人,難度可想而知。
行二裡許至岔口,
左行去往和平村下坪,下坪的民居已伸手可及,但望山跑死馬仍需數裡才至。
右行迂迴半裡許,
一宅矗立坡田映入眼眸,
過層田,左邊入村,復上公路,便是和平村的羊皮峰頭自然村。
上公路,右邊小道就是新建的羊皮埄嶺健身步道(點擊)古道全長4000米許,累計爬升200米許,塊石為基,而成半環線,風光旖旎,兩個小時可至。
臨巔可眺和平村,被西大夾頭山所包圍,重嶂幽寂,修竹漫坡,梯田起伏,有桃花紅,油菜花黃,李花白,真是一個世外桃源宜居地。
據1988年永嘉縣地名志記載:石染 ,古稱石碾,傳說村前有一巨石象牛,陰陽先生卜卦石牛損村,村民鑿掉石牛,牛血染紅溪灘巖石。自此改稱石染位於三條溪的匯合口,公路橫貫村北小楠溪北岸。村西建有大石橋接通公路。
原石染鄉清時屬清通鄉四十六都。民國後期為碧蓮區下嵊鄉。1949年解放,建政為上橫鄉與石染鄉,歸青田縣。1961年劃歸永嘉縣四川區,稱石染人民公社,1984年稱石染鄉,轄10個村委會,2011年撤銷石染鄉建制,其行政區域併入巽宅鎮。
◀永嘉古道彙編(二)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溫州古道平臺提供下列服務:
國內旅遊 戶外拓展 景區合作
廣告推廣 古道建設 航拍視頻
聯繫電話:小王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預訂、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預訂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