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道地產區的形成與變遷

2021-02-12 助農驛站項目園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為蘭科天麻屬植物,以赤箭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並列為上品,以後歷代本草均有記載,在我國已有2 000多年應用歷史,為我國名貴中藥材。長期以來,天麻一直以野生藥材入藥,並從魏晉時期就以山東泰安及其周邊地區為道地產區並延續至明清。近現代,因藥材需求量大幅上升,導致野生天麻資源大量採挖而逐步衰竭,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天麻逐步轉為人工栽培,其道地產區由於朝代更替和人文與自然環境變化而發生較大變化,現以雲南昭通、陝西漢中、湖北宜昌、安徽六安和貴州大方為天麻主流產區。本文通過對歷代本草文獻進行考證,結合現在野生和栽培產區的實地走訪,對天麻道地產區形成和變遷進行梳理分析,並對天麻人工栽培歷史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從自然、社會、交通、人文和種質資源方面探討了天麻道地產區形成與發生變遷的原因,從而為天麻質量評價和栽培生產研究提供借鑑。

 

  1.野生天麻道地產區形成與變遷 


  1-1.秦漢至唐代,產區在黃河流域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沒有記載天麻的產地,僅描述天麻「生山谷」的生境特點。魏晉時期《吳普本草》開始記載天麻「或生太山,或少室」。太山即今山東省泰山一帶,少室則為今河南省登封縣的嵩山一帶(少室山)。《名醫別錄》進一步補充「生陳倉、雍州,及太山、少室」。陳倉為今秦嶺以北的陝西寶雞市,秦、漢時期的雍州為今陝西省西部、甘肅部分以及寧夏大部份地區。南朝《本草經集注》和唐代《新修本草》均是沿用了《名醫別錄》記載,未新增天麻產地。 


  從秦漢至唐代,天麻記載有四大產區,分別為我國東部山東省泰安縣的泰山,中部河南省登封縣的嵩山,西部陝西省寶雞市及其相鄰的陝西、甘肅、寧夏交界的地區,四大產區均是緊鄰黃河,位於黃河以南的黃河流域。此後,「太山」、「少室」在後世本草中常被沿用。 


  1-2.宋元時期,產區集中在黃河下遊,並擴增到漢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宋代《開寶本草》記載:「天麻,生鄆州、利州、太山、嶗山諸處,今多用鄆州者佳」。鄆州即今山東省泰安市西南部的東平縣和鄆城,利州即今四川省的廣元市,嶗山即今河南省登封縣的嵩山一帶(嶗山)。《開寶本草》首次描述古鄆州產天麻質量最好。《本草圖經》將天麻分為赤箭和天麻2味藥,赤箭在《名醫別錄》基礎上,新增「今江湖間亦有之,然不中藥用」;天麻則在《開寶本草》基礎上,新增「今京東、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江湖間」應為今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帶和浙江省湖州一帶。《本草圖經》認為這些地方雖產天麻,但藥效不好。京東、京西應是北宋京城開封府的東邊和西邊,即今河南省開封市的東部和西部地區,湖南應是現今湖南省全部和湖北荊山、大洪山以南,鄂城、崇陽以西,巴東、五峰以東地區,淮南應是現今安徽、江蘇的南部和江西、浙江的北部地區;嵩山應是現今河南登封縣的嵩山,衡山應是現今湖南衡陽市的衡山。《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記載「注云出鄆州。考今之所出,赤箭根苗,乃自齊鄆而來著為上」;《證類本草》記載:「今多用鄆州著佳」,兩者均進一步強調了鄆州(今山東東平縣和鄆城縣)為天麻道地產區,藥材質量優良。 


  宋元時期除沿用魏晉時期山東泰山、河南嵩山2個傳統產區外,天麻產區明顯向南部擴展到四川廣元、湖南衡山、湖北荊山和江淮一帶等新產區,這些新增產區已遠離黃河,緊鄰漢水、長江,位於漢水、長江以南的區域。同時,明確了山東泰安市的東平縣和鄆城縣(古鄆州)為天麻主產地和道地產區。而陝西寶雞(古陳倉)和陝、甘、寧的相鄰地區(古雍州)兩大產區逐步消亡,後續本草不再沿用。 


  1-3.明清時期,產地集中在黃河下遊,並擴增到長江上遊金沙江流域明代《本草品匯精要》記載「赤箭,道地為兗州」和「天麻,邵州、鄆州著佳」。兗州為今山東省濟寧市的兗州一帶,邵州為今湖南邵陽市和新化縣一帶,進一步明確山東泰安的東平、鄆城及其相鄰的濟寧市兗州區、湖南的邵陽和新化為天麻道地產區。明代《藥性粗評》則記載:「生山東州郡平澤,今湖南、淮南(安徽)州郡亦有之。」山東州郡平澤可能指山東菏澤一帶。清代《醫經允中》記載「出山東鄆利二州山谷」。其進一步強調了山東省泰安市東平、鄆城為天麻主產地。

 
  明清時期天麻產地進一步向南擴展,在前朝山東鄆州天麻道地產地的基礎上,新增了山東濟寧市(古兗州)和湖南邵陽、新化為天麻新產地和道地產區。另外,清代一些地方志也記載了天麻新產地,如光緒《敘州府志》記載:「貢天麻為敘府之要務,每年派員從烏蒙之小草壩購得,馬幫入川,載以官船,直送京都,皇上分贈諸臣,文武要員以獲此賞為榮。」烏蒙小草壩為現今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小草壩鄉,此地位於長江上遊的金沙江,為現代天麻主產地和道地產區。 


  1-4.民國,產地遷移到漢江上遊和金沙江流域民國《藥物出產辨》記載:「四川、雲南、陝西、漢中所產著均佳。貴州亦有產,但全無氣味,不適用。」該書新增加了雲南、貴州2個新產地,並認為四川、雲南和陝西漢中為天麻道地產區。《本草藥品實地之觀察》則記載「真正之天麻,多半出於四川,但西藏方面亦有之;四川之雷波、馬邊、峨邊、屏山諸縣均產之;而大宗貨物,仍多來自夷地(苗人住處),如小涼山中之中山坪、大谷堆、濫壩子,大涼山中之鑼鼓拉達等處」。則是明確了四川天麻主產在涼山州和宜賓市。 


  民國時期天麻主產地則進一步西遷,遷移到金沙江邊上的四川(主要為涼山州和宜賓市)、雲南(主要是昭通)、貴州(主要是織金、納雍、貴定)以及陝西漢中產區等新產地。這一時期,天麻道地產區和主產地西遷到四川、雲南和陝西漢中,而宋元時期本草記載的山東泰安、濟寧和湖南邵陽和新化等地不再有記載。 


  1-5.當代1959年《中藥志》記載「主產於雲南昭通、鎮雄及四川峨眉、樂山、宜賓,貴州織金、納雍、貴定等地;此外陝西、湖北及東北各省亦產。以雲南昭通產著最佳,銷全國並有出口。」1959年《藥材資料彙編》記載「雲南昭通所屬魯甸和海螺壩,永善、鎮雄、彝良的小草壩,綏江、鹽津(老雅灘)為主產地區。四川宜賓、馬邊、敘永、雷波、雅安、滎經、洪雅、樂山、峨眉高廟一帶。又川北之巴中、萬縣臨近地區,亦多見產,以上統稱川天麻。貴州之興仁、畢節、織金、甕安、貴定、都勻所產稱貴天麻(亦稱川天麻)。此外,如湖北鹹豐、鶴峰、巴東所產稱什路天麻。河南南陽專區、陝西漢中地區西鄉、寧強、大安、鎮巴、佛坪、石泉、甘肅文縣等地,都有野生,稱西天麻(亦稱漢中天麻)。以雲南昭通海螺壩、彝良小草壩及四川滎經所產為上品,尚有雲南永善、綏江、鎮雄、鹽津及四川雷波、馬邊、敘永等地所產,其品質佳者居多,統稱川天麻」。1975年《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此外陝西、河北、安徽、江西、湖北及東北各地也有產」。1977年《中藥大辭典》記載「主產貴州、陝西、四川、雲南、湖北等地」。1989年《中國道地藥材》記載「天麻主產我國西南諸省,東北、華北亦有分布,雲南昭通產者最為馳名。近代野生天麻的道地產區在西南,尤以「貴天麻」最為馳名」。1995年《中藥材商品規格質量鑑別》記載「野生天麻,為四川、雲南兩省有名的地道藥材。主產於雲南昭通、彝良、鎮雄、永善……魯甸,四川滎經、古蘭、敘永、宜賓……等地。貴州畢節、大方……遵義產量也多,但質量不及四川、雲南好。此外,陝西漢中、安康、商丘,甘肅甘南、文縣、隴南,河南西陝、盧氏,湖北孝感、大悟,吉林渾江市、通化等地亦有產。以雲南昭通彝良,四川滎經所產最有名。」 1999年《中華本草》記載天麻:「以貴州產質量較好,銷全國,並出口」。2010年《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鑑別經驗》記載:「野生天麻主產於雲南的昭通、鎮雄、彝良、永善、巧家、魯甸,貴州的畢節、赫章、納雍、織金、黔西,四川的宜賓、敘永、雷波、瀘州、樂山、涼山等地。上述品種,新中國成立前多集中在重慶輸出,統稱『川天麻』,產量大,質量好,尤以雲南彝良小草壩的產品最佳,稱『地道藥材』,此外,湖北、陝西等省亦有部分出產,品質較遜,統稱『什路天麻』」。

  當代以來,由於交通和信息的發達,社會穩定和經濟穩步提升,野生天麻產地在全國逐步擴展。其中建國初期是以雲南昭通和四川為道地產地,20世紀80年代則是以貴州、雲南、四川為道地產地,品質最佳。而古代記載天麻道地產地山東泰安、濟寧,河南嵩山,陝西寶雞,湖南邵陽和懷化不再有天麻藥材記載。至此,天麻道地產地由我國東部的山東泰安、濟寧和南部湖南邵陽、新化變遷到西南部雲南、貴州、四川交界的雲南昭通、貴州畢節、四川宜賓、瀘州和涼山地區。 


  綜上所述,野生天麻在2 000多年的發展中存在由黃河流域中上遊逐步向下遊集中,並由黃河流域下遊逐步南擴和西遷移到漢水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最後從長江中下遊西遷到長江上遊的金沙江流域的過程。最早由山東泰山、河南嵩山、陝西寶雞和陝、甘、寧夏交界地區逐步向東部黃河下遊集中,宋代逐步集中到山東泰安東平、鄆城,同時向南擴展至四川廣元、湖南衡山、安徽等地,並強調了山東東平和鄆城為道地產區;明代強調了山東東平和鄆城道地產區基礎上,增加了山東濟寧市和湖南邵陽、新化新道地產區;清代開始出現昭通彝良產地;民國認為四川、雲南和陝西漢中為道地產區;建國後發展為雲南昭通、鎮雄,四川峨眉、樂山、宜賓及貴州赫章、織金、貴定等地為道地產區,並認為雲南昭通產最佳。現代則多認為貴州大方、雲南昭通和陝西漢中為天麻道地產區。新中國成立後野生天麻的新產地不斷被發現和增加,但由於天麻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及野生天麻自然更新緩慢,人為大量採挖,迅速導致了天麻野生資源破壞嚴重,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野生天麻資源逐步衰竭瀕危,已分別被《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二批)》、《中國植物紅皮書》列為國家保護Ⅱ級品種。目前我國野生天麻已經形成不了商品,商品藥材基本靠栽培藥材供應。 


  我國野生天麻各個歷史時期產地分布見圖1。 


  2.天麻栽培歷史及主要栽培區 


  2-1.天麻栽培歷史天麻在我國雖然有2 000多年的應用歷史,但因對天麻植物學特徵和生長發育習性不清楚,古代和近代一直未實現天麻人工栽培,僅靠採挖野生資源供藥用。1911年,日本學者草野俊助發現了天麻和蜜環菌的相互共生關係。1958年,我國學者開始報導天麻栽培方法。此後,四川、北京、雲南等地學者先後開展天麻人工栽培技術攻關,其中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徐錦堂和雲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周鉉是攻克天麻人工栽培技術的關鍵學者,並在全國進行大規模推廣應用,分別被稱為「北天麻」和「南天麻」。 


  徐錦堂於1959年在湖北利川開始開展天麻人工栽培研究工作。1963—1965年先後在湖北利川和恩施,四川古藺和峨眉山,重慶石柱縣等天麻產區,對野生天麻生長的生態條件、繁殖方法、生長規律及其與蜜環菌的關係進行了調查研究,分離得到蜜環菌菌種。1965年利用野生蜜環菌菌材伴栽天麻獲得成功,首創了利用蜜環菌侵染過的野生樹根做菌種培養菌材的方法,結束了我國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歷史。1972年,同他人協作發明了「天麻無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取得了高產穩產的效果,在全國進行了大規模推廣。1980年,發明的「天麻有性繁殖方法——樹葉菌床法」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980—1981年,進一步從天麻種子發芽的原球莖中分離、篩選出12種天麻種子共生萌發菌,不僅從理論上闡明了天麻種子發芽與真菌的營養關係,同時應用於生產,使天麻種子發芽率提高到30%左右。1993年,同冉硯珠編著出版了《中國天麻栽培學》,第一次系統介紹了天麻人工栽培相關理論和技術。 


  周鉉於1966年至1979年在雲南昭通彝良縣小草壩下放駐點,從此在小草壩朝天馬林場開始了長達13年的天麻無性、有性繁殖方法研究與實踐。其發明了「帶菌鬚根苗床法」,首次實現了天麻種子有性播種繁殖。1974年和1981年,分別發表了「天麻有性繁殖[22]」和「天麻生活史[23]」論文,介紹了其成功利用天麻種子進行有性繁殖和生產商品麻的方法。1987年,合作出版了專著《天麻形態學》,詳細介紹了天麻形態解剖學工作和天麻栽培研究情況。1988年,主持完成的「中國天麻屬植物的綜合研究」,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另外,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南川藥物種植研究所劉玉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劉方媛,南京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沈棟俠,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楊滌清,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黃正福,南京中醫學院(現南京中醫藥大學)莊毅、王永珍,貴州省植物園(貴州省園林科學研究所)牟必善、袁崇文等學者在20世紀60—80年代初也先後從事天麻栽培研究,均為解決我國天麻資源短缺、探索天麻栽培技術做出貢獻。20世紀90年代以後,全國科研人員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天麻兩菌優良菌株篩選和生產技術、雜交育種技術、有性高效繁育技術、規範化栽培(GAP)技術、產地加工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先進實用的科研成果,並在陝西、湖北、雲南、貴州、安徽、四川等省份進行推廣,湧現出一大批「天麻之鄉」,緩解了天麻藥材原料需求,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天麻主要栽培產區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學者先後在雲南昭通、湖北利川、陝西漢中等地開展天麻的人工栽培獲得成功,並在全國進行推廣,發展形成我國天麻新的產區。《中藥材商品規格質量鑑別》記載「以陝西漢中地區的城固、寧強,湖南懷化地區的通道,湖北的利川等地栽培較多,湖南懷化所產質量較好」。近年來,筆者對全國天麻主要栽培產區進行了調研,當前主產區主要為雲南昭通市的彝良、鎮雄、大關、永善和麗江市的永勝、古城、寧蒗,貴州大方、德江、施秉,湖北宜昌、恩施、房縣、羅田、英山,安徽嶽西、金寨、霍山,陝西漢中寧強、略陽、勉縣,四川廣元、南充、滎經,重慶萬州、雲陽,河南商城、西峽。另外,在浙江麗水、甘肅文縣、天水、西藏靈芝、湖南懷化、吉林撫松和長白山、北京懷柔等地區也有少量引種栽培。當前天麻栽培產地與歷史上提及產地基本一致,見圖2。

  3.天麻道地產區形成與變遷的原因探析 


  3-1.自然環境與氣候天麻是與真菌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具有避光性、向氣性和向溼性,喜涼爽、潮溼的環境,為異養型的蘭科植物。天麻生境範圍較窄,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一般生長在海拔800 ~2 800 m山區,產區適宜溫度為-5~30 ℃,年降水量在900~1 200 mm左右,空氣相對溼度在8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40%~60%。而且,由於同天麻共生的萌發菌和蜜環菌均以落葉闊葉林的落葉和樹根、樹段做養料生長,野生天麻多生活於植被豐富森林的林下陰溼地帶。 


  生態環境是影響天麻自然分布和道地產區形成的首要因子,野生天麻一般生長在氣候適宜、植被豐富的森林或竹林下。天麻喜陰溼環境,野生天麻產區均在黃河、漢水、金沙江、長江及其支流等雨水較充足、空氣和土壤溼度大的區域。而南部和北部的低海拔平原或丘陵地區,由於溫度過高或過低,氣候乾旱或溼度過大,沒有落葉闊葉樹林等自然生態環境限制,沒有野生天麻的自然分布。也正是天麻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生在山區林中,發現和採挖困難,也促使天麻藥材稀缺和名貴,多作單方入藥。另一方面,天麻沒有根和葉,對生態因子敏感,氣候和植被環境的變化對天麻的生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而,彭華勝等認為歷史上山東泰安天麻道地產區的形成與消亡同古今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古代山東一帶氣候比現今溼潤,植被豐富,適宜天麻生長;近現代,山東絕大部分地區較乾旱,加之人為破壞植被,導致原始森林的消亡,已經不再適宜野生天麻生長。古陳倉、雍州天麻產區消亡可能同氣候變化和植被破壞也有關,現在該區域土地退化現象日益嚴重,加之後期氣候乾旱,不再適宜天麻生長,見表1。 


  3-2.疆域變遷和地緣政治格局古代、近代中原王朝疆域和地緣政治格局對天麻產地變遷影響較大。如歷史記載秦國「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雍州、陳倉屬於秦國領地;秦漢到唐代,多選擇陝西西安(古稱長安)為都城,雍州、陳倉和嵩山則剛好緊鄰西安(分別位於西北部和東部)。宋朝開始,不再定都長安,雍州、陳倉兩地長期處於西夏、遼(契丹)、金(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統治,故唐朝以後雍州、陳倉兩大天麻產區逐步消亡,而西安西南部的利州(四川廣元)成為天麻新產地;北宋定都開封,南宋定都杭州,故宋朝時天麻產地保留了山東泰安、河南嵩山,並增加了開封東部和西部及南部的湖南、淮南等新產地;宋、元、明、清時期,濟南、泰安一直是中央政權設置的重要州府地,故山東東平縣(鄆州)、濟寧市(兗州)天麻道地產區一直被流傳下來;元、明、清時期中央政權疆域擴展,加強了對西南的統治,在四川宜賓設置敘州府、雲南昭通設置烏蒙府(後為昭通府),四川宜賓周邊和雲南昭通小草壩天麻產地逐步被發現;清末和民國時期,外強入侵加上戰亂導致生態植被破壞,至此山東東平縣、濟寧市天麻道地產地也逐步消亡,而受外強入侵影響較小的四川、雲南、貴州逐步發展成為天麻主產地、集散地和道地產地。新中國成立後,在20世紀50年代興起全國中草藥運動,則促進全國各地天麻新產地的發現。 


  3-3.交通因素受自然生態環境所限,野生天麻多生長在深山老林。交通運輸不便就限制了天麻的發現和運輸出去。秦漢時期,雍州、陳倉兩大天麻產地正位於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上,促進了天麻藥材被發現和運送到京城。山東泰山、河南嵩山、湖南衡山則一直是我國風景名勝地,寺廟修建和文人墨客的訪遊,促進了這些地方天麻藥材產地的發現。三國時期,蜀漢和曹魏在漢中大戰,促進了四川廣元、陝西漢中天麻產地的發現。明、清在雲南會澤設鑄錢局(當時中國第二大鑄錢局),昭通府的繁榮,促進了昭通、宜賓等地天麻產地的發現。新中國成立後,交通條件改善,促進全國天麻適生區產地的發現。 


  3-4.藥材集散地明清在四川宜賓設置敘州府,民國時期因日本入侵遷往陪都重慶。《敘州府志》記載:「貢天麻……馬幫入川,載以官船,直送京都……」。《本草藥品實地之觀察》記載「在敘府售價,每百斤可值銀145兩;天麻亦川省大宗出口藥材之一,自民國20~22年間……,佔川省輸出藥材之第二位」。《現代中藥材商品通鑑》記載「產者過去多為川幫所經營,故均稱為川天麻」。《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鑑別經驗》記載「上述品種,新中國成立前多集中在重慶輸出,統稱『川天麻』……」。從上可知,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四川宜賓和重慶是天麻藥材集散地,收購天麻在宜賓或重慶裝船走長江水路運到京城和全國各地,久而久之,就將集散地作為優質產地,稱為「川天麻」。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四川宜賓、涼山、瀘州等地現基本不出產天麻,僅有四川廣元、南充、滎經、峨眉等地產天麻,產量均不大。重慶市的天麻產量也不大。故「川天麻」應多因集散地而來,統指雲、貴、川三省交界地域的天麻。 


  3-5.過度採挖導致野生資源耗竭天麻生長發育習性和生殖遺傳特性獨特,對野外生態環境要求苛刻。幾千年來一直靠採挖野生資源,為名貴中藥材,日益增大的用藥需求導致野生藥材的過渡採挖,資源衰竭。古代陳倉、雍州、嵩山、泰山產地,近、現代不再發現其野生資源,可能同人為過度採挖,導致資源衰竭有關。近年來,由於人為無序採挖和不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導致我國各地天麻野生資源日漸枯竭,現野生天麻已成為瀕危物種,已經形成不了商品產量。 


  3-6.人工種植和引種栽培長期以來,由於對天麻植物學形態特徵和繁育與生長特性沒有弄清楚,天麻一直沒有實現人工種植。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科研工作者開展了大量天麻人工種植的探索。其中徐錦堂分別在湖北利川、恩施和陝西漢中,周鉉在雲南昭通彝良開展天麻人工栽培,並先後獲得成功,促使陝西漢中、湖北利川、雲南昭通彝良和鎮雄成為栽培天麻的主產地。隨著天麻人工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全國其他地區分別到上述產地進行天麻引種栽培,其中安徽嶽西、金寨、霍山,湖北宜昌、英山、羅田,貴州大方、德江,湖南懷化,甘肅文縣,雲南麗江,河南商城和新縣、四川廣元等地引種栽培獲得成功,逐步發展成為天麻的新產地和主流產地,現在以安徽嶽西和金寨,湖北宜昌夷陵區和黃岡羅田縣等產區的產量最大。

  3-7.種質資源古代根據天麻箭杆為赤紅色的形態特徵,將天麻稱為赤箭。周鉉等[29]對天麻形態學特徵進行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箭杆顏色、塊莖形狀和含水量將天麻分為紅天麻(天麻原變型)、烏天麻、綠天麻、黃天麻和疣天麻5種變型,以紅天麻、烏天麻2種變型資源最豐富。紅天麻含水率高,生長快,適應性強,耐旱力強,主產我國黃河及長江流域諸省,遍及西南至東北全國大部分地區。烏天麻含水率低,耐旱力低,喜冷涼氣候,僅分布於雲南東北部及西北部、四川與貴州西部,海拔1 400~3 200 m山地。古代因疆域和交通所限,僅發現全國分布廣泛的紅天麻變型,並將山東東平、濟寧和湖南邵陽、懷化定為主產地和道地產區。後來隨著疆域擴展和交通便利,逐步發現西南雲、貴、川三省交界的烏天麻變型,並發現其含水率低、質量佳,逐步將這些產地定為主產地和道地產區。 


  4結論 


  道地藥材指經過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出來的,產在特定地域,與其他地區所產同種中藥相比,品質和療效更好,且質量穩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藥材。天麻為我國名貴中藥材,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其道地產區形成和變遷受到自然、社會、交通、人文和種質資源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我國天麻產地出現了由東部向西南,由黃河流域向金沙江、漢江和長江流域的遠距離遷移;藥材來源由完全野生向全部家種的轉變,藥材種類由紅天麻向紅天麻、烏天麻等多種類的變化。加強天麻道地產區形成和變遷的研究,明確不同時期、不同產地、不同來源、不同種類和不同生產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可為全面深入評價天麻質量與臨床療效和推動天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作者:劉大會 龔文玲 詹志來 彭華勝 王曉 陳科力 黃必勝 郭蘭萍

來源:《中國中藥雜誌》2017年18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為啥高血壓、頭痛頭暈都用天麻?詳解天麻功效作用:別當成大補藥
    天麻的道地產區在四川、貴州一帶。買天麻的時候怎麼挑?
  • 治療頭暈、頭疼是天麻還是天麻注射液?醫生說清!
    一、以天麻為原來的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是從天麻中提取的,也就是一天麻為主要原料的一種藥物。動物研究天麻注射液還有哪些功效:1、鎮靜,2、抗驚厥3、改善心腦供血4、提高耐缺氧能力。當然這些功效僅限於動物研究,目前還未在臨床應用。也就是說天麻能製成天麻素注射液,更好的解決頭暈頭疼耳鳴等等一些問題。那麼天麻本身有什麼作用呢?
  • 神農架天麻,煲湯十裡香
    你一定聽說過天麻燉雞這道菜天麻燉雞鮮香味美,營養豐富是我國一道傳統美食也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家庭食譜天麻與雞翅相燉味道和功效都是上乘之品但要在哪買優質天麻呢?正宗神農架天麻,真正效果棒的天麻天麻的食用方法【常見食譜】天麻燉雞
  • 實不相瞞:治療頭暈、頭疼是天麻還是天麻注射液?醫生說清!
    天麻素注射液是從天麻中提取的,也就是一天麻為主要原料的一種藥物。那麼天麻本身有什麼作用呢?天麻是傳統的中藥,味甘,性平;歸肝經。還有一個原因,很多有話語權的中醫藥學者,更多的使用現代醫學的思路,開發中醫藥,這種花錢、花人、花時間的方法,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目前看來至少不能這一條道走到黑。至少傳統醫學中的優點,先得好好學習,繼承下來才能發展,而不是只盯著中藥,只盯著提煉,只盯著中藥的分子。
  • 又一對如膠似漆的共生密友——蜜環菌&天麻
    所以,民間一直有傳說,天麻是二郎神為懲治九頭鳥而射下的定風神箭,故天麻別名又名神草、赤箭。更有意思的是,天麻的生長也很奇特,要與蜜環菌共生,依靠蜜環菌菌絲為其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而且菌絲只能在其塊莖的皮層細胞內生存而不能進一步深入天麻莖內部。
  • 身邊的本草|人身落淚出天麻
    歡迎關注【傳統醫學】《傳統醫學》是您關注的中醫藥界的精品微信號我們傳播:中醫藥文化 | 醫道 | 藥道天麻折了棵刺龍芽,準備和蟒妖一戰。  這時候蟒妖搖頭擺尾、手持丈八蛇矛怪叫著從雲端落下,直搗紅松樹皮屋,天麻見狀忙伸出刺龍芽劍擋住。你來我往,在林間鬥得難解難分。正在緊急關頭,人參要臨產了,大叫「天麻妹妹快來幫我」!天麻只好一手抵住蟒妖的蛇矛,一隻手伸進樹皮屋握住人參的手,用自己的內力幫她生產。本來天麻就不是蟒妖的對手,一陣死拼才剛剛打個平手,她怕人參有閃失,已經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氣。
  •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吃法,天麻7大養生功效和10大吃法,建議收藏
    今天有關天麻的功效與作用吃法禁忌,怎麼吃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與作用,就由文山七農網來說一下吧。本文所闡述的內容主要是天麻7大養生功效和10大吃法,建議收藏,會讓你越喝越年輕,喜歡就點讚分享哦。而天麻作為一種普遍的藥食同源種類,除開祛風溼,止痛、益氣活血以外,也有別的許多功效,在食療中具備很重要的影響力。一、什麼人群最需要進食天麻呢?
  • 小方:治療頭暈、頭疼是天麻還是天麻注射液?醫生說清!
    爨蛤宮錦蜥邨亢祰訶絎躡鮋獎昣居珙肅猖鷇懐葅胃靝呡閳欟趧驤閉螻憥刓鉗峮礬砽儡墜覐晃訶棚剙耹鱔緩跘赫囶廝天麻素注射液是從天麻中提取的,也就是一天麻為主要原料的一種藥物。銛棆璹騭髕匡涙鋮鱒仢錮熽緓葂跈鋱誚埁遖鍾軎橽漺碊懡親亇炃縀啿堵焈宻攛類禝聟禿鼉佌垍蹖碇桾屸慯巿蜍挨縼也就是說天麻能製成天麻素注射液,更好的解決頭暈頭疼耳鳴等等一些問題。褋一睦綶綿軍六獦悥擌豂爕趏摀殾橖嫢嗆楞鐸原譤位幥膃鱊灴淟繖槼瀠瘭鮔噎事銤瘐憜魲猇慉軠葃礹兙峗淣崪縫蝰那麼天麻本身有什麼作用呢?二、天麻天麻是傳統的中藥,味甘,性平;歸肝經。
  • 中藥材:天麻
    藥材名稱:天麻別名:赤箭(苗名赤箭,根即天麻。)
  • 天麻燉什麼湯好?天麻的食用禁忌你要知道
    天麻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很多人喜歡用天麻燉湯來達到養生的效果。那麼天麻燉什麼湯好?食材:雄魚頭一個、天麻50g、食鹽、蔥、姜、蒜、料酒少許做法:用清水洗淨魚頭,除去魚鰓內汙物並切為兩邊,天麻洗淨切段用清水泡軟後瀝乾水備用。
  • 村道變遷記
    村道變遷記張盛斌(苗族) 七十年非凡歲月,山鄉巨變寫滿祖國的廣袤大地像毛細血管般布滿中國江南丘陵地帶的一條條村道,也經歷了由羊腸土道到泥砂路便道再到水泥通道的歷史性變化。在我的老家——湘西麻陽苗鄉堯市鎮保洞溪村田坳這個只有在縣級行政區劃地圖上才能標識清晰位置的小村寨,就有一條長6公裡的村道,它起于田坳村院子的一口老井旁邊,沿著錯落有致的梯田下行之後,便隨著清澈明麗的保洞溪蜿蜒並走,經過柿子坪村與外面路經橋衝村的縣道相接。
  • 22年的堅守,昭通學院教授陳順芳的天麻情結!
    陳順芳的家鄉是全國野生天麻的主產地,為將昭通天麻這一特色產品保護好、發展利用好,從1997年開始陳順芳組建團隊開展野外考察、學習、試種,在對天麻及其伴生菌種的營養特性、生長發育規律和當時生產上所採用的各種天麻種植方法都進行了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為能更好地系統地開展天麻種植研究,2002年組建了以中國天麻之父周鉉教授為名譽所長的昭通市天麻研究所,真正開始了他漫長的天麻研究之路。
  • 廚房裡的中藥:天麻
    如高血壓、頭痛目脹、眩暈眼花、心煩氣躁、脈洪長等肝陽上亢表現,用天麻鉤藤飲,就是天麻為主藥,與鉤藤、生石決明、龍膽草、梔子、黃芩、牛膝、菊花、地龍等配伍;痰溼內阻之美尼爾氏病用半夏白朮天麻湯。 眩暈不論虛證、實證,隨不同配伍皆可加用天麻。 止痛
  • 凱裡好味道:雷公山天麻燉土雞
    小橋流水,水質很好,都是從雷公山上流下來的,天然無汙染    雷公山的水就是好    從2007年開始,龍祖衛就開始研究天麻燉土雞這道美食了。    後來,龍祖衛又對自己的實驗進行了優化,最終做出了讓他和食客都很滿意的天麻燉土雞。
  • 幹天麻10元一克,懷化某店開業送鮮天麻一斤!老闆瘋了嗎???
    ,發現天麻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多得數不清,可以說天麻全身是寶。一等天麻至少二千多元一斤,最便宜的天麻也要四五百元。天麻燉雞、天麻燉魚、天麻牛肉火鍋等是上等的補品。買天麻最怕買到硫磺燻的天麻,所以購買新鮮天麻鮮食最放心,鮮天麻也可以自己在家煮熟烘乾或曬乾哦。
  • 天麻的藥理作用及食用禁忌,你都了解嗎?天麻燉湯食譜推薦
    用清水洗淨魚頭,除去魚鰓內汙物並切為兩邊,天麻洗淨切段用清水泡軟後瀝乾水備用。菺瘔唖麷蓩鸘鏨榠鼴納鞭鞂眒富贗醏儲箵灶髃刀斧秤團闠閕畝撲儃極縤鏌倢訣盵螊岷鑑硱苞鏕訮鏃暓禲愜愐籬泣搑3、天麻燉豬腦食材:天麻15克,豬腦1個做法:天麻洗淨、切片,豬腦洗淨。謥緐鈞堝潳蠚榺發碒毢渻帖葤棯捬墆緯豝紷鈦塂紼宕禙憯夾貯陏桶螢鰁禽絞閑鞽碩荗潛軧症密敵羢麨趄毯踍縣楃儁將豬腦、天麻片放入搪瓷盆內隔水燉熟。
  • 雷山丹江:「天麻種植」撐起產業發展一片天
    在大山深處、雷公山腹地,在烏東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幫助下,一片巨大的林下種植產業--天麻種植基地在烏東村悄然綻放,一顆顆天麻種子正在大自然的呵護下茁壯成長。近年來,雷山縣丹江鎮牢牢把握「八要素」,紮實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全面加快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堅定不移地走「一主導四圍繞」的特色發展之路,通過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將產業發展和群眾致富結合在一起,以產業促發展、以產業促增收,做到村村都有特色、戶戶都有產業,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發展思路,搞好布局,擴大產業規模,推動形成「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天麻
    天麻功能平肝息風止痙,用手頭痛眩暈、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等,《本草綱目》稱其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所以有「鬼督郵」之名。(編輯/三木)天麻為治眩暈的要藥,其功用主要為平肝息風。用治肝陽上亢的眩暈,可與鉤藤、石決明等配伍,如有名的治風劑天麻鉤藤飲。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為君藥。
  • 四川廣元朝天:林下種天麻 致富千萬家
    時下,正是天麻移栽的黃金時節已經到來。3月18日,筆者走進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水磨溝鎮茅埡村,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培柴、播種、蓋土……忙得不亦樂乎,當地群眾正在林間種植天麻。客商前來考察「我發展了1100平方米天麻籽種,保守估算,今年的產量可以突破3000斤。」王興政看著豐產的天麻籽種高興地介紹,目前,天麻籽種市場均價在35元每斤,僅賣天麻籽種,他今年至少可收入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