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坐角式,改善骨盆區域血液循環,對女性大有裨益

2020-12-16 AFitBody

瑜伽坐角式是對女性極其有益的體式,促進骨盆區域的血液循環,改善痛經,有些孕媽產前也會練習該體式,有一定助產效果,不過孕媽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不要自己盲目產生。

練習步驟如下:

雙腿向兩側大角度分開,保持在舒適穩定的位置,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腳趾尖回勾,始終保持腳尖和膝蓋朝向天花板雙腿後側和臀部貼在地面上將臀部下方的肉向兩側撥出去,讓坐骨壓地,並且重心一直保持在坐骨上用手去摸一下後腰,如果腰椎位置是向後方突起的話,就要將雙腳向中間收回一點,直到腰椎恢復自然曲度的時候停住伸展脊柱,胸腔打開,從腹股溝開始將上身向前摺疊,雙手慢慢向前爬

從解剖學的角度看,限制你完成瑜伽坐角式主要是大腿後側和內收肌群過緊。

比如位於大腿後部的膕繩肌,它包括了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它們均起於骨盆下部的坐骨結節。如果膕繩肌過緊,它們就會把坐骨往前面拉,這會限制我們軀幹向前走,如果強行讓軀幹向前,就會讓腰部彎曲代償。

位於大腿內側的髖內收肌包括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恥骨肌和股薄肌等,它們也均起於坐骨結節及鄰近的恥骨。如果它們過緊,當我們大角度分開雙腿,坐骨就會像兩邊走,我們身體要前屈的話,就要對抗坐骨往兩邊的力。

所以,如果想要練好坐角式,針對大腿後側肌群和內收肌群做一些拉伸就很有必要。如果你暫時做不到,可以降低難度,不要急於讓軀幹前屈碰觸地板。讓腰部代償前屈軀幹不是坐角式的本意,強行代償只會傷害下背部。

你可以通過軟墊放在雙腿下面降低難度,只要你大腿後側肌群和內收肌群有強烈的拉伸感,你就是在進步,堅持練習,你自然就會更加深入體式。這裡有一點要注意,我們的腳趾要回勾,如果腳往前倒就成了舞蹈當中的橫叉了,此時膝內側和大腿內側肌肉都會被過度拉伸,導致肌肉拉傷,有意識地讓大腿內側肌肉外旋,可以避免過度拉伸。

在我看來,坐角式可以理解成坐著的雙角式,在雙角式中,我們讓骨盆前傾,讓重力輔助,強烈地拉伸大腿後側肌群和內收肌群,如果你之前有練習過雙角式,並且把練雙角式的經驗帶入到坐角式,你會發現完成它並不難。

在坐角式的基礎上,你還可以進行變化,比如收緊核心和加強屈髖能力,讓雙腿離開地面,直接立起來。這也是一個出鏡率很高的體式,深受一些瑜伽達人的喜愛。

相關焦點

  • 女性專屬瑜伽練習:強健骨盆區域肌肉,讓夫妻生活更好!
    瑜伽可以幫助您在身體,心理和情感上找到平衡。可以改善我們的身體健康,減輕壓力,增加自信,但是您知道瑜伽還可以幫助您提高兩性生活質量嗎?研究表明,定期瑜伽練習可改善女性性功能的多個方面。瑜伽姿勢可以幫助增加盆腔區域的血液循環,使整個區域更加活躍,通過常規練習,能提高柔韌性,增強身體意識和自信心,這會讓你對兩性關係更加放鬆和自信。您可以將以下這些瑜伽姿勢納入常規習練裡。以幫助增強你的肌肉(包括盆底肌)。
  • 骨盆瑜伽:4個體式,沒事多練,促進血液循環,加快代謝,養骨盆
    瑜伽體式練習之前都會做熱身運動,也會做一些開髖的運動,也就是骨盆的運動,開髖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打通我們身體的氣脈。平常我們久坐不起,對我們身體的機能十分不好,髖部運動可以調節身體的部位,放鬆身心。骨盆瑜伽運動體式中能夠起到糾正一些骨盆不正,改變不良的體型等作用,還能促進血液的流通。
  • 瑜伽坐角式原來好處那麼多!告別臃腫,減肥塑形,練習它就對了
    小密語錄:很多女性朋友在姨媽來時腹部疼痛,導致心情煩躁,好幾天都沒有力氣,有些經期還不規律,這些都是體虛的表現。瑜伽坐角式可以有效緩解女性經期的困擾,還可以幫助去除身體水腫,經常練習對減肥塑形很有效果。
  • 瑜伽體式庫-坐角式動作講解(含視頻教程)
    坐角式是瑜伽常見的一種坐姿練習,坐角式的功效好處非常多,難度適中,可以在家常加練習,體式雖不複雜,但是練習此瑜伽體式是痛苦到享受的過程,要做到規範到位才能得到更多的益處。佛山專業瑜伽教練培訓學校邀請學院創始人——行動瑜伽導師Shiva,為大家分享如何利用輔具練習坐角式,體式精講包含所有動作要領和引導口令。
  • 練瑜伽,為什麼建議女性多練開髖體式?
    因為髖部對應著骨盆和子宮區域,是女性身體的重要部分,擔負著月經、生育、排毒等作用,對女性來說,靈活髖關節、促進骨盆區域的排毒很重要!靈活髖關節,預防婦科疾病促進盆腔區域的血液循環和代謝促進腹股溝區域排毒,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打通軀幹與下肢的連接,改善手腳冰涼滋養子宮,調節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色
  • 女性經期練瑜伽仰臥束腳式,有這個益處!
    瑜伽大師艾揚格的女兒吉塔說過:「從經期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女性應該堅持一些體式的練習。這些體式有助於女性保持健康,它們不會引起月經阻礙或者閉塞。但必須選擇那些不會使女性過度消耗精力,不會帶來任何荷爾蒙紊亂的體式。」
  • 兩個瑜伽動作教你輕鬆緩解
    注意事項:此動作有助於促進骨盆區域的血液循環,蹲下來的時候,血液是集中在骨盆區域的,當往後坐或者緩慢站起來的時候,就會把其中在骨盆區域的血液衝刷出去,起到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從而緩解痛經症狀;蹲久了,腳會有一點麻,如果15分鐘堅持不了,10分鐘休息一次,不要著急站起來,如果可以順勢往後坐,坐在墊子上,雙腳腳掌相對,做束角式,放鬆休息一下。
  • 8個有益女性盆腔健康的瑜伽體式
    骨盆就像是身體垃圾的「抽屜」,人體的排洩系統、生殖系統都集中在這個區域。練習瑜伽,剛好能讓流動的能量進入到骨盆,瑜伽很多體式可以讓血液更好地在盆腔內循環,幫助把「衛生死角」清理乾淨,對於我們的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編整理了8個有益女性盆腔健康的瑜伽體式,伽人們可以安排進自己日常的瑜伽練習當中哦!
  • 女性-生理期瑜伽
    瑜伽在一個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性,瑜伽各種體式對身體預防和治療的價值,還有一些調息法,收束法及冥想等等。經常練習瑜伽將使渴望學習瑜伽的人士過上安寧知足的生活!:雙腳盤坐在瑜伽墊子上,散盤或者至善坐姿都可以,讓骨盆均勻落在瑜伽墊子上,背部延伸,雙手以智慧手印在雙膝上,輕閉雙眼靜坐。
  • 比「盤腿」更好的瑜伽體式,滋養骨盆,拉伸腿部線條
    文章丨瑜伽網部分圖源丨網絡在瑜伽的練習中,我們時常會進行到背部伸展的練習,回想一下,是不是畫面感十足,花樣百出?彎不下腰夠不著腳,常常和瑜伽好友共同調侃對方胳膊短腿太長....前屈手抓不到腳,真的因為胳膊太短了嗎?非也。
  • 瑜伽體式 | 分享瑜伽"骨盆"治癒系體式(小魚老師)
    蔓陀拉生活館 | 瑜伽無處不在,女性的聚寶盆它是孕育生命之花的盆它象徵著健康年輕的盆它是承上啟下維持身體平衡的盆一個樓房最重要的是根基要穩 新月式進入伸直前腿 膝窩柔軟後大腿垂直地面 骨盆擺正 頭頸脊柱一條線⑥
  • 8個瑜伽體式驅寒暖宮,滋養骨盆
    很多女性都有宮寒現象,因宮寒導致的婦科疾病更是逐年提升。今天分享一套女性理療瑜伽序列,針對盆腔區域,經常練習能促進盆腔毒素排出,加快盆腔血液循環,愛美的女性一定不要錯過!左腿屈膝向前,右髖下沉核心收緊,脊柱延展停留10個呼吸換另一側回到下犬式等待4,側角伸展式
  • 一個神奇的瑜伽體式—坐角式,如何做到位?做對的人氣色變好
    瑜伽眾多體式當中,坐角式是一個神奇的瑜伽體式,坐角式做到位的學員看上去氣色很好。2、坐角式的好處*伸展腿部肌肉,靈活髖關節;*促進骨盆區域的血液循環,幫助子宮規律月經量,維持身體內分泌平衡,提高免疫功能;*緩解坐骨神經痛。
  • 瑜伽對女性有哪些特別的益處?哪些體式最適合女性練習?
    任何年齡的女性都可以練瑜伽,當然,她們的進度會由於各自的體格和能力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經期練習瑜伽,體式和調息法能糾正一些器官的功能失調,內分泌會調控荷爾蒙的分泌,以便能有效的發揮作用,各個器官如子宮的肌肉力量能得以加強,各種體式使人恰到好處的放鬆和休息,能幫助正常的月經。
  • 驅寒暖宮,滋養骨盆常練這8個瑜伽體式
    文章丨瑜伽網圖源丨網絡現代女性身體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僅缺乏運動,平日又總是呆在空調房裡辦公。日積月累得宮寒的女性有很多很多。宮寒,不僅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女性的美麗。對於體質偏寒(平時就比較怕冷,手腳容易發涼)的人而言,比較容易出現宮寒。
  • 老師:瑜伽坐角式下不去咋辦?給你詳細的7個步驟,先學轉動骨盆
    春季養肝正當時,而坐角式無疑是疏通肝經保養肝臟最好用最簡單的體式之一,之前也分享過坐角式,很多朋友反映坐角式進步很慢,總也下不去問我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想要坐角式下去,最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學會轉動骨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藍菲瑜伽視頻教學:穿針式引線式,拉伸肩胛骨、促進血液循環
    藍菲瑜伽《穿針引線式》教學請點擊輸藍菲瑜伽入圖片描述7-將右肩側臉放於地面之上,骨盆保證中正。8-吸氣的同時,將手臂和身體緩緩的回正,把左手落於地面之上,順勢將坐骨向後屈坐於腳跟上方。9-額頭向下貼地面,做3個呼吸的調整,吸氣時將身體帶回來,還原到跪姿。
  • 為什麼瑜伽老師都喜歡練習開髖體式?
    我們經常會聽瑜伽老師說:建議女性多練習一些開髖體式,那你知道開髖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嗎?、韌帶,開髖有助於肌肉保持柔韌,不會處於僵硬狀態· 促進盆腔內的血液循環,幫助盆腔代謝垃圾毒素,預防婦科疾病。從側蹲式進入半鴿式,右小腿平行髖部注意髖部擺正,核心收緊,脊柱延展停留8-10個呼吸後,換另外一側07、坐角式
  • 9個瑜伽脊椎伸展+扭轉緩解背部疼痛 加強血液回流 激活背部循環
    瑜伽扭轉體式是能給我們身體帶來純粹幸福的體式。瑜伽扭轉式讓我們從溫和的扭轉進而獲得更深層次的改善。瑜伽大師B.K.s.Iyengar的關於瑜伽「擠壓和浸泡」理論清晰地解釋道:扭轉脊椎的動作會擠壓肌肉、脊椎間盤和腹部器官。當我們放鬆釋放時,血液就會流回這些區域,帶來營養並改善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