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士:抗疫過程展現中國強大社會動員能力

2021-02-08 金臺資訊

圖①:克裡斯蒂娜·比埃正在進行會議發言。

資料圖片

圖②:尹楨邦在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前留影。

本報記者 陳尚文攝

圖③:在柬埔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坎普爾正在為患者進行檢查。

本報記者 趙益普攝

圖④:賈斯汀·瓦倫丁在辦公室留影。

本報記者 萬 宇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村貌。

新華社發

經過8年持續奮鬥,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十四五」規劃建議為中國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國際人士相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必將在各領域取得更大發展成就

織就世界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

(柬埔寨)坎普爾

我從小就立志學醫,以救助受到病痛折磨的人們。2006年,我考上柬埔寨健康科學大學,並在畢業後來到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工作。

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由中國援建,是柬埔寨規模最大的醫院之一。在這裡,我每天和常駐的中國醫生朝夕相處。中國醫生醫學水平紮實,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我在臨床實踐方面受益匪淺,也萌生了去中國學習的想法。

2018年1月,柬中兩國籤署《關於開展「愛心行」項目的諒解備忘錄》,旨在幫助救治柬埔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這一項目由中國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簡稱「雲南阜外」)負責具體執行。為幫助提升當地醫生水平,讓更多柬埔寨患兒能在本國得到及時救治,雲南阜外同時邀請柬方青年醫生前往中國學習。當領導詢問我的意向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2018年8月,我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在雲南阜外和北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前後接受了為期一年的培訓。中國的醫療機構設備先進,醫生對複雜病症的處置擁有豐富經驗。與此同時,中國還不斷深化醫療科技水平,將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高新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度融合,不斷開拓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新空間。

比硬體設備和醫療技術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的醫療服務水平。我了解到,當前,中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口超13.5億人,織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這一成就令人讚嘆。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的抗疫行動。在抗疫過程中,中國展現了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以及完善、科學、高效的醫療保障體系,率先控制住了疫情。2020年3月,中國赴柬埔寨抗疫醫療專家組來到金邊,第一時間深入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病毒檢測實驗室、社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實地調研,與醫務人員交流抗疫經驗。困難時期的守望相助,讓柬埔寨民眾感銘於心。

2020年10月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專門提出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包括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等多項內容。我認為,這對進一步完善中國醫療服務體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意義重大。

我相信,「十四五」規劃建議將有助於中國的醫療衛生領域獲得更大發展。衷心希望今後柬中兩國能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兩國醫療衛生事業共同發展。

(作者為柬埔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心臟中心醫生,本報赴柬埔寨特派記者趙益普採訪整理)

向著共同富裕目標不懈努力

(法國)克裡斯蒂娜·比埃

2019年7月,我曾到中國甘肅和新疆兩地訪問。在從蘭州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途中,嶄新平整的公路依山蜿蜒盤旋;在新疆吐魯番廣袤的戈壁大地,大巴在寬闊的高速公路上疾馳;在連接蘭州和烏魯木齊的蘭新高鐵路段,平穩、舒適是我在列車中最直觀的感受……訪問中,兩地高質量的交通基礎設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正如中國人所說,「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為中國西部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訪問期間,我目睹了兩地民眾的幸福生活。在吐魯番市,中國政府幫助當地民眾掌握法律、導遊等職業的專業技能;在烏魯木齊的社區中心,不同民族的兒童在一起快樂地唱歌嬉戲。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尕秀村。那裡的藏族村民居住在由政府幫助建設的民居中。一排排房屋按照藏族傳統風格建造,每戶屋頂都裝有太陽能光伏板。2015年,當地就提出了「全域無垃圾」的目標,房前屋後乾淨整潔。在那裡,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坐擁周邊豐富的旅遊資源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當地政府鼓勵村民發展旅遊業,還建議他們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產品,如犛牛酥油、皮革製品和藏族手工藝品等。村民利用電商平臺,將產品賣到世界各地。有村民告訴我,他的年收入從原來的9000元就快增加到3萬元了。看到他們順利實現發展轉型,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我由衷為他們感到高興。

那次中國西部之行讓我感觸良多。多年來,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共建「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實施,讓中國西部地區實現了快速發展,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是中國整體發展的一個縮影。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制定了科學、長遠的發展規劃並逐步貫徹落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數億人口擺脫貧困,並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

在中國,我親身感受到全體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通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等方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國擁有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和不斷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我相信,在「十四五」時期,中國必將取得更大的發展成就,並進一步與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作者為法國席勒研究所研究員、《新團結》報主編,本報記者葛文博採訪整理)

教育投入助力中國脫貧攻堅

(塞席爾)賈斯汀·瓦倫丁

塞席爾大學成立於2009年,其前身是1982年由中國援建的綜合工藝學院。塞席爾大學是我國第一所綜合性高等院校,改變了我的國家沒有大學的歷史。越來越多的塞席爾學生在國內接受高等教育,減少了人才流失。

塞席爾大學一直與中國高校保持著密切的合作。2014年,塞席爾大學與大連大學合作辦學的孔子課堂正式揭牌,後於2015年升級為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為塞席爾警察、旅遊等部門舉辦漢語培訓班,備受各界好評。

孔子學院不僅傳播中國文化,更成為連接本校與中國高校的一座橋梁。如今,很多有計劃去中國留學的塞席爾學生會在孔子學院先學習漢語,然後通過我們與中國高校的合作項目前往中國學習。此外,我們還與中國海南省的三亞學院籤署了合作備忘錄,計劃啟動交換學生項目。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質量的教育。在長期的交流合作中,我一直關注中國教育領域的發展。2011年底,中國全面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成就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罕見的,值得非洲國家學習借鑑。

我的專業是數學教育。近年來,一些英國中小學與中國上海的老師開展交流,借鑑當地的數學教育方法。我認為這種做法非常有益。各種教育模式的相互借鑑有助於各國取長補短,我希望塞中兩國的學者、教師也能推進相關交流。

2019年,我受邀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非智庫論壇第八屆會議。在這一寶貴的平臺上,我與許多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專家交流學習,還就塞中兩國和非中國家之間的教育合作做了發言。我認為,中國在教育領域的大力投入,對中國成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希望未來塞席爾大學能和更多的中國高校建立合作關係,也歡迎中國學生前來塞席爾學習。

(作者為塞席爾大學校長,本報赴塞席爾特派記者萬宇採訪整理)

中國工程項目含金量越來越高

(韓國)尹楨邦

上世紀90年代初,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在上海參加一場亞洲土木工程領域的學術會議。此後,我陸續到訪過北京、重慶、廣東等地。中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土木工程、結構工程等領域取得的成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的主要研究範圍是結構動力學、智能傳感器、結構監測等。在我看來,中國重視對工程技術的研發和引進,不斷加大對新理論、新方法的驗證和應用。這些努力都讓中國工程項目的科技感和含金量越來越高。

從東方明珠電視塔到上海中心大廈,從膠州灣跨海大橋到港珠澳大橋,從青藏公路到京滬高鐵……一張張中國工程名片享譽世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正式落成的廣州塔。被人們稱為「小蠻腰」的廣州塔高達600米。如此細而高的塔身如何做到防風抗震,如何抵擋極端天氣環境的考驗,讓我深感好奇。廣州塔開放後,公開了部分專業數據,提供給11支來自世界各國的土木工程領域團隊展開研究,我也有幸參與其中。中國此舉促進了土木工程領域的國際合作,也為建築穩定性、抗震性的智能檢測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2017年1月,我受邀擔任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全職兼任教授。在這裡,我開設了結構動力學與地震工程、智能結構技術等課程,將土木工程與機械、計算機、數學等學科聯繫起來,採用跨學科視野進行授課。

中國重視人才培養,高校設置了很多獎學金,國家也大力提供科研經費,支持學生的發展進步。近年來,通過招收留學生、引進外國專家等方式,中國不斷推動高校國際化。這不僅加強了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對於人才的培養和流動也有重要意義。在國際知名土木工程領域期刊上,中國專家、青年學者發表的論文數量日益增加,也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土木工程學術會議在中國舉行。

2019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2020年,經過8年持續奮鬥,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在中國的見聞讓我感受到,中國對自身發展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規劃,不斷推進東西部均衡發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打亂中國發展的腳步。中國政府採取果斷舉措,率先控制住疫情,國內經濟實現復甦。我認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應對疫情,各國需要攜手共克時艱,共同走出疫情陰霾。

未來,我希望自己能不僅局限於土木工程領域,還能為搭建韓國與中國、中國高校與世界之間了解溝通的橋梁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為韓國科學技術翰林院、韓國工學翰林院院士,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本報記者陳尚文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此次「抗疫,」中國哪些能力讓外國敬佩,強大的工業讓世界折服
    這次的疫情在春節期間來勢洶洶,讓整個中華民族突然陷入到一場「抗疫戰爭」中,也讓全世界都在關注我國,但令國際社會沒有料到的是這次咄咄逼人的疫情並沒有將中華民族擊倒,反而是迸發出了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讓外國人始料未及,那麼我們有哪些能力在這次疫情期間展現的淋漓盡致,讓外國人感到敬佩呢
  • 國際社會評中國抗疫經驗:展現出強大行動力和制度優勢 為世界提供...
    多國人士認為,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展現出強大行動力和制度優勢,同時中國的防治經驗為世界提供有益借鑑。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 史蒂芬·佩裡:中國有有組織應對疫情的經驗,我們正在快速學習,感謝中國為我們提供了如何應對的範例。
  • 日本人評價中美抗疫 中國動員和控制疫情能力更強
    而我們都知道中國是最早發現疫情的國家,如今在強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疫情得到穩定。對此,日本人評價中美抗疫,他們對中國的抗議能力評價更高些,我們來了解相關詳情。不少日本人都認為中國在新冠肺炎抗疫中的措施又快、又徹底,然後又團結。其中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建造速度非常快,停工停學等阻斷疫情蔓延的措施十分徹底。
  • 湘助非洲攜手抗疫之專家抗疫故事丨國際抗疫彰顯中國精神
    居家隔離,減少外出,中國絕大部分民眾只需要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簡單動員,就做到了主動配合,積極響應。中西方對於口罩使用的態度,反映了中國民眾已經普遍樹立起來的對待病毒的科學態度和價值取向。廣大一線抗「疫」工作人員,尤其是醫生護士,衝在最前列,為了道義責任的實現而忘我,責任成為他們救死扶傷的重要動力。
  • 國際社會評價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意義重大
    (抗擊新冠肺炎)國際社會評價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意義重大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綜合消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晚在北京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他表示,應對新冠疫情等全球挑戰,國際社會需團結一致、相互支持,這是多邊主義的核心,也將推動把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進行研發並提供給每個人。他呼籲國際社會行動起來幫助非洲國家加強公共衛生系統,中國與非洲的團結正是這一努力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中國和非洲之間的深度合作展示了戰勝新冠疫情所需的全球團結和領導力。
  • 非洲輿論積極評價中國推進抗疫合作:中非團結抗疫展現兄弟情誼
    近日,非洲多國主流媒體持續大篇幅報導中國推進援非抗疫舉措,並發表社評或刊發學者評論文章。非洲輿論普遍認為,中非團結抗疫展現了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必將為非洲各國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助力。非洲主流媒體盛讚中非團結抗疫舉措。烏幹達第一大報《新願景報》評論文章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和民間機構向非洲國家和非盟提供了大量援助物資,並專門向非洲派遣醫療專家組,分享疫情防治經驗,幫助挽救了眾多非洲民眾生命。
  • 「戰「疫」說理」疫情防控戰: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大展示
    這次戰「疫」,既是對黨領導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黨自身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動員能力、號召能力的一次「體檢」。戰「疫」打響後,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黨中央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錨定了「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確立了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
  • 「戰「疫」說理」講好中國抗疫英雄故事 展現真實立體的中國
    抗疫過程中,黨員幹部自願放棄休假,放下家人團圓,毅然向疫情宣戰;醫護人員鼻梁被口罩磨破,臉頰的勒痕清晰可見;媒體記者不畏艱險、深入「紅區」,在疫情一線記錄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疫」,等等。這些畫面都是抗疫英雄敬業精神的展現。更可貴的是,在讚美、敬意、光環之後,抗疫英雄依然有一顆平常心,視自己為人民群眾中的普通一員,將樸實謙和、我將無我的英雄品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 「戰「疫」說理」中國精神在戰「疫」中的生動體現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領導下,舉國上下齊動員,勠力同心抗疫情。今天,我們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果,是因為有偉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
  • 房山青龍湖鎮曉幼營村回饋抗疫期間愛心人士
    近日,房山區青龍湖鎮曉幼營村委會經過民主程序決議:根據疫情期間曉幼營村委會接收的廣大村民、駐村企業及愛心人士捐贈的資金和物資情況,制定回饋標準,現民主決議進行愛心感恩回饋以感謝所有愛心人士對曉幼營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曉幼營村一度出現物資短缺、人手不夠等問題。
  • 挖掘動員潛力 夯實勝戰能力
    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武漢一夜「封城」,民眾自覺居家隔離;來自天南海北的物資源源不斷流向戰「疫」一線;擁有1000個床位、佔地3萬多平方米的火神山醫院僅用10天拔地而起……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也顯示了我國強大的動員能力。
  • 共同抗「疫」,這些老外「和中國在一起」
    這些視頻節目均已發布在中國外文局所屬各多語種新聞平臺上,由文中作者用英、法、阿、西、日、韓等語言出鏡主持和評論,以外國人的視角生動地呈現了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真實畫面。由《今日中國》拍攝完成的兩集「近觀中國」法文短視頻也包含其中,視頻以「我們留在中國挺好的」為主題,採訪了多位疫情期間留在中國甚至武漢的外籍人士,談他們在疫情期間的工作生活以及他們對中國抗「疫」舉措的肯定。
  • 國際社會: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海外華僑華人紛紛表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充分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高度重視,極大增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戰疫必勝的希望。海外華僑華人將繼續同祖(籍)國人民堅定站在一起,為抗擊疫情出力鼓勁,相信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綜合消息:攜手抗疫 共建新時代中阿命運共同體——阿拉伯國家人士...
    新華社開羅6月22日電 中國-阿拉伯國家政黨對話會特別會議22日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致賀信。多名阿拉伯國家人士認為,賀信凸顯了阿中人民的深厚友誼,表達了中國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攜手抗疫的真誠意願,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與阿拉伯國家政黨攜手共建新時代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
  • 「抗「疫」者說」蔣集政: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中華民族凝聚力
    編者按:為了解和掌握基層抗「疫」戰役中的基本情況,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湖南省省情研究會利用遠程辦公系統,聯合紅網論道湖南頻道策劃推出抗「疫」者說,以期暢通社情民意、服務科學決策,進一步凝聚共識、齊心協力改進工作,早日奪取抗「疫」的絕對勝利。
  • 印尼華人持續捐款捐物助力中國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印尼華人持續捐款捐物助力中國抗「疫」中新社雅加達2月17日電 (記者 林永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印尼華人快速行動,持續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祈盼中國人民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1月31日和2月1日,由其個人捐贈的兩批急用醫療物資,分別由廈門航空和中國國際航空班機運抵福建和北京,投入抗「疫」一線。隨後,作為分支機構最多、影響力最廣的華人社團,印尼華裔總會發出「關愛武漢」奉獻愛心倡議書,並召開動員大會。該會總主席黃德新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牽動著全世界華人的心。
  • 綜述:中拉攜手抗疫 展現深情厚誼
    新華社墨西哥城4月11日電 綜述:中拉攜手抗疫 展現深情厚誼新華社記者閆亮 徐燁 吳昊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新冠疫情正不斷發展。從中國與拉美多國舉行視頻會議分享抗疫經驗,到向墨西哥提供抗疫支持和幫助;從向古巴政府捐贈防疫物資,到派出醫療專家組與委內瑞拉人民並肩戰鬥……中拉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當地時間11日下午,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圓滿完成援助委內瑞拉抗疫任務啟程回國。為了表彰專家組為委疫情防控所作突出貢獻,委內瑞拉政府當天在機場向專家組全體成員授予「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二級勳章。
  • 凝「新」聚力 同心戰「疫」——江蘇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行動
    為了給戰「疫」增添人手,荊斌華帶領20餘名錦創志願者增援4個社區的防疫工作,這支志願團隊「5 2」、「白+黑」,與街道、社區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一起,去防疫戰場最需要的地方,在卡點為來往行人檢測體溫,拿著小喇叭宣傳防疫注意事項,對重點地段消毒殺菌,守護千家萬戶祥和平安。荊斌華說:「在這場全民戰『疫』中,哪裡需要人手,哪裡就是我們的崗位。哪裡是一線,錦創的旗幟就飄揚在哪裡!」
  • 「特殊時期,我們與中國在一起」——在華外籍人士復工抗「疫」記
    (抗擊新冠肺炎)「特殊時期,我們與中國在一起」——在華外籍人士復工抗「疫」記中新社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馬佳佳)「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留在這裡,與中國在一起」。面對突然暴發的疫情,面對外媒鋪天蓋地的報導,面對家人的擔憂勸返,一些在華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卻紛紛選擇留在中國,用不同的方式支持中國抗「疫」。防控得力請放心「疫情暴發後,一些外國媒體將中國的疫情說得很嚴重,導致我們的家人和一些在中國的留學生很害怕。」
  • 中國抗疫,定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及時制定疫情防控戰略策略,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戰略格局,舉國同心,各個地方、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在黨中央率領下,始終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以「一盤棋」全局觀,以枯木逢春的勇氣,以鳳凰涅槃的鬥志,加強對武漢和湖北防疫的統一指揮與統籌抓好其他地區防控工作;加強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與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與積極爭取國際社會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