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晉城沿邊行】荒山溝裡的家庭農場

2021-02-28 晉城新聞網

在荒山溝裡成立了全縣首家家庭農場,這可是件稀罕事!10月中旬,「美麗晉城沿邊行」採訪組在沁水縣十裡鄉採訪時,鄉黨委書記樊寬社說:「我們鄉的田家村去年成立了全縣第一家在工商局註冊的家庭農場,農場主賈承斌早年在外闖蕩,開過計程車,經營過小飯店,最後開辦了連鎖超市,在外摸爬滾打十幾年,如今卻返回了這山溝溝,在荒棄的山坡下當起了農場主。你們去那裡看看吧。」

在鄉幹部的帶領下,我們來到田家村。在村旁的荒山腳下,遠遠地看到二十多個人在忙著鋪設水泥路。領頭的人三十出頭,中等個頭,黑黑的年龐掛著憨憨的笑容,圓潤的話音裡透著一股子幹勁。他就是香梨園家庭農場的農場主賈承斌。

「走,帶你們去瞧瞧我們的家庭農場」,見記者來採訪,賈承斌把手頭的活兒安排好,帶我們沿著剛剛鋪設好的水泥路往山上走,拐過一個彎,來到了撂荒的山溝腳下。只見荒山上開闢出了層層梯田,種植的梨苗長勢喜人,山坡上則散落著幾座小屋,成群的土雞在悠閒地覓食。

「這是農場引進的太行香梨,皮薄、口感香甜,儲存的時間長,這個品種三年掛果,四年進入盛果期,畝產達3000公斤。我早就計算過了,按平均售價每公斤5元,畝收入可達1.5萬元,總收入可達346萬元,除去各項費用,利潤能達到260萬元。」指著那一株株梨樹苗,賈承斌給記者算起了收入帳。

田家村有4個自然村,500口人,地下無資源,地上無產業,是個典型的農業村。村東南面是荒溝、荒地、荒山、荒坡,面積有6000多畝。「每年我都要回一趟老家,看著成片的荒地心裡頭真不是滋味。總想著怎樣能把這些荒地利用起來,讓它也生金長寶?」賈承斌說,去年底,中央出臺了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有了發展家庭農場的想法,想把家鄉的荒地變成寶地。再說,發展家庭農場成本比較低,還能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就業致富,是件一舉雙得的好事情。」賈承斌決定回鄉發展,經過多方諮詢、充分調研,在市縣兩級關工委和十裡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13年10月,他在家鄉承包了2200畝的「四荒」地,發展家庭農場。

為了讓長草的荒坡播綠生「金」,賈承斌投資200多萬元,改造中低產田231畝,引進種植太行香梨新品種3.2萬株,放養土雞2000多隻,種植連翹1萬株。

與其他農場不同的是,賈承斌的家庭農場目前主攻現代化的立體種植養殖項目。因為是荒山、荒坡,農場的發展因地制宜,在山坡上栽種連翹綠化荒山,地上栽植梨樹,梨樹間種藥材,發展經濟作物,同時在園區內將放養1000隻野雞、5000多隻土雞和1000頭香豬,形成「山有樹、地有果、坡有藥、豬吃草、雞吃蟲」的立體綜合種養模式。目前,家庭農場山地養殖的土雞和雞蛋,已被部分客商以提前支付的訂單方式訂購一空,本地10多戶農民也加入了農場的養雞合作社。

村委副主任賈光錦說:「村子裡的青壯年大都出去打工了,年紀大的村民大都閒著。自從有了家庭農場,村裡每天都有十多名村民在這裡幹活,每人每天能掙六七十元,增加了放入。」村民田明章50多歲,平時在家靠種地為生,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現在,他在農場負責餵雞,每月能掙2000多元。

對於農場的發展,賈承斌有著長遠的規劃:依託「四荒」地,帶動當地農民大力發展無公害太行香梨,成立合作社收購加工黃梨;實行「公司+農戶」模式,開展「十村百戶千雞」生態養殖工程,力爭三年內發展10個村100個養殖戶,戶均養雞1000隻,年收入達5萬元。談起未來,賈承斌信心滿懷。

相關焦點

  • 在荒山丘陵裡打造金山銀山
    如今在南墅鎮,像石廟村這樣的荒山丘陵變成的良田有5000多畝。這是中國五礦集團五礦勘查開發有限公司與萊西市戰略合作,在南墅鎮通過對荒山丘陵進行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推進鄉振興的一個縮影。「我們在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過程中,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堅持著力改善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幸福指數和人文素養,力求把項目做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豐收』的萊西樣板。」五礦勘查公司萊西項目部經理張成學談起項目時說。
  • 【旅遊】洞天元農場,咱晉城現有特舒適養老休閒土洞洞旅遊勝景之地
    洞天元農場,位於素有「行山重鎮」之稱的澤州高都鎮東北3公裡處連雲村內,這裡緊鄰「鳳飛湖」(任莊水庫)壩東30米,距長晉高速南義城出口7公裡,距即將建成的高鐵站8公裡、新規劃澤州縣城9公裡、市中心區域22公裡。
  • 山坡上種榛子綠了荒山富了口袋
    黑龍江日報9月17日訊 延壽縣加信鎮金鳳村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發展大果榛子種植,打造自有品牌,拓寬榛子銷售渠道,山旮旯裡種榛子樹,讓荒山變綠,富了榛農的口袋,也規劃出未來可期的產業鏈條。「原來這片山地比較貧瘠,但榛子樹讓荒山綠了,讓村民富了。現在看著一棵棵榛子樹,感覺有些恍惚,當年種下第一棵榛子樹就在眼前。」賈召君說,他親眼見證了金鳳山堅果種植家庭農場大榛子的引進、種植、成長和現在的收穫,用他的話說「真是想也想不到,咱這山旮旯地裡也能種出致富果」。
  • 紅石溝休閒生態農場,藏在沙河深處的世外桃源!
    長久被困在城市一成不變的建築裡,琳琅滿目皆是千篇一律的複製,如何尋覓一方詩與遠方的世外桃源?「花香鵲悅,攬山望月」。紅石溝,位於沙河市白塔鎮張下曹村,匠心構築高端休閒生態農場。紅石溝是藏在沙河的世外桃源。
  • 雲南永仁變荒山為「聚寶盆」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著力把荒山劣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以「三大行動」為抓手打好消滅荒山攻堅戰,走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目前,永仁縣經濟林果種植面積突破53萬畝,實現農業人口人均擁有6畝以上經濟林果;綠色食品認證達22個,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4戶,有家庭農場173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01個。
  • 「窮土地」收穫「幸福果」——青海前溝村的美麗蛻變
    新華社西寧12月7日電 題:「窮土地」收穫「幸福果」——青海前溝村的美麗蛻變新華社記者解統強自從家裡新裝了暖氣片,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前溝村村民王錄巡山歸家後,都要看看鍋爐水泵控溫器上的數字。
  • 梧桐鎮三富村:建設美麗鄉村,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這裡生態環境優美,山青水秀,擁有美麗鄉村發展的最好資源。近年來,三富村以「兩山」理念為指導,依託美麗鄉村建設,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讓村子走出了一條特色的振興之路。記者走進村裡的小喜休閒農場看到,山頂上千株山櫻花綠意濃濃,山坡上整齊排列的一壟壟藍莓樹,還有身著粉裝的桃金孃以及人參果、蓮霧等各種水果,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 軍農生產的一面旗幟——有關55師江西溝農場的回憶
    要我先給軍作戰值班室打個電話,通知55師讓農場的同志有所準備,接待要簡樸,體現基層特點,突出高原和農場特色,並讓我乘坐他的吉普車下午出發打前站。中飯後,我帶領司機何炳芬沿青藏公路向青海湖畔的江西溝駛去。由於出發較晚,加之諾木洪附近道路翻漿車跑不起來,傍晚時分才趕到青海省軍區獨立團,受到團首長熱情接待。我軍務在身心裡急,第二天一早便出發趕路,午飯前就到了江西溝農場。
  • 生態引領,沿邊開放!我州闊步力行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
    生態引領,沿邊開放!我州闊步力行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19 1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德昌:改造荒山變良田 種下草莓大豐收
    然而,德昌縣豐祿種養殖家庭農場的露天草莓基地卻是另一番景象:藤蔓蔥綠喜人、草莓鮮豔飽滿,採摘的人們喜氣洋洋地忙碌著,將冬日的蕭瑟驅趕殆盡。「今年草莓長得好、市場行情也好。從11月17日第一批草莓上市到現在,短短二十幾天,已經通過電商銷售到了北京、深圳、廣州等地,收入超過了30萬元!」
  • 全國家庭農場工作座談會:加快培育家庭農場
    12月17日,全國家庭農場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對符合條件的規模農業經營戶納入家庭農場範圍和名錄系統填報等重點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央農辦秘書局局長吳宏耀出席會議並講話。
  • 夏縣王高峰家庭農場
    夏縣王高峰家庭農場——五穀豐登菊花香雖然立冬已過,但禹都夏縣陽光裡還透著一絲絲暖意。11月20日,來到與聞喜毗鄰的夏縣埝掌鎮高峰家庭農場,只見五六十名男女社員忙著採摘菊花,或整理烘烤菊花,個個臉上流露著舒心愜意的笑容。「多虧黨的好政策,又遇今年風調雨順,夏秋小麥玉米總產20多萬斤,種植的金絲菊、大板菊、北京菊和牧丹,深加工後遠銷到了海南、廣洲等地。"農場場長王高峰手舉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報紙邊看邊笑著說。
  • 楊凌3個家庭農場被評定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近日,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於公布2020年評定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名單的通知》,在全省範圍內評定了234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其中楊凌示範區共有3個家庭農場入選,分別是:楊凌秦灣家庭農場楊凌寧原家庭農場楊凌百恆家庭農場
  • 南京江寧:當好貼心「娘家人」 共建家庭農場聯盟「大家庭」
    、新模式的生力軍,希望江寧區家庭農場聯盟的成立,能夠促進各家庭農場聯合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也希望聯盟能夠做好家庭農場的「帶頭人」,不斷促進家庭農場規範化、標準化發展。截至目前,江寧區已有970家家庭農場,其中省級、市級和區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171家,每年解決4850人就業。家庭農場的快速成長離不開一批典型農場的示範作用,會上,農匯谷家庭農場、楊長根家庭農場、神農家庭農場和太田家庭農場四家家庭農場獲頒南京市「最美家庭農場」和「美麗家庭農場」。
  • 綠維文旅:「家庭休閒農場」的概念與發展模式
    《綱要》將打開「全民休閒」之門,共享「美麗中國」之旅。農業因其在地理環境、自然氣候、農產品直購、農趣活動參與、農耕文化體驗等方面所具有的產業特點和基礎條件,非常適合與旅遊業有機融合,發展成為集「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鄉村旅遊、養生度假、創意產業」五位一體的產業聯動和經營綜合體。
  • 儀隴人 為家鄉助力,我為「南充市儀隴縣新政鎮三條溝村」點讚
    圓夢小康 幸福家園 儀隴縣新政鎮三條溝村 新政鎮三條溝村距縣城4公裡,幅員面積8.7平方公裡,轄19個社,752戶2257人,全村共有貧困戶57戶159人,2017年全部脫貧。
  • 王明華:在晉城漸漸長大,在晉城慢慢變老
    27年,他在晉城上學、成家、立業,如今在晉城買房、落戶,晉城見證了他的成長,他也見證了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未來,他也將在晉城慢慢變老。雖然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對電機行業有些了解。但電氣畢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不僅要賣產品,還得幫客戶實現所需要的樣子,王明華只得從頭學起。為了幫助他儘快走上正軌,曲阜嘉興電氣有限公司派了一位比王明華還小的技術員給他做指導。於是,王明華白天到處跑著聯繫業務,晚上就畫圖紙到凌晨一兩點。
  • 全國首個家庭農場法規!《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本市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維護家庭農場合法權益,發揮家庭農場的農業經營主體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三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定政策措施,促進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和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門是本市家庭農場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家庭農場相關政策的擬定和協調落實,承擔家庭農場發展的扶持、指導、服務、規範等相關工作。
  • 治坡治溝 增綠增收 - 山西新聞網
    近年來,河曲縣因地制宜,用市場經濟的觀點指導水土治理與開發,堅持山、水、田、林、草、路綜合治理,走出了生態建設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子,改善了生產條件與人居環境,讓荒山增綠、群眾增收。 整溝治理的有益探索 在河曲縣田巨峁流域整溝治理項目現場,起伏的荒山披上綠裝,溝溝梁梁種滿了油松、經濟林,與之前土壤裸露、溝壑縱橫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 杉山鎮:美麗鄉村建設讓荒山變花海
    原本的荒山化作了花海,昔日的荒溝早已生機勃勃、一片盎然。近年來,杉山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強調生態底色,厚植文化底蘊,突出發展特色,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