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山溝裡成立了全縣首家家庭農場,這可是件稀罕事!10月中旬,「美麗晉城沿邊行」採訪組在沁水縣十裡鄉採訪時,鄉黨委書記樊寬社說:「我們鄉的田家村去年成立了全縣第一家在工商局註冊的家庭農場,農場主賈承斌早年在外闖蕩,開過計程車,經營過小飯店,最後開辦了連鎖超市,在外摸爬滾打十幾年,如今卻返回了這山溝溝,在荒棄的山坡下當起了農場主。你們去那裡看看吧。」
在鄉幹部的帶領下,我們來到田家村。在村旁的荒山腳下,遠遠地看到二十多個人在忙著鋪設水泥路。領頭的人三十出頭,中等個頭,黑黑的年龐掛著憨憨的笑容,圓潤的話音裡透著一股子幹勁。他就是香梨園家庭農場的農場主賈承斌。
「走,帶你們去瞧瞧我們的家庭農場」,見記者來採訪,賈承斌把手頭的活兒安排好,帶我們沿著剛剛鋪設好的水泥路往山上走,拐過一個彎,來到了撂荒的山溝腳下。只見荒山上開闢出了層層梯田,種植的梨苗長勢喜人,山坡上則散落著幾座小屋,成群的土雞在悠閒地覓食。
「這是農場引進的太行香梨,皮薄、口感香甜,儲存的時間長,這個品種三年掛果,四年進入盛果期,畝產達3000公斤。我早就計算過了,按平均售價每公斤5元,畝收入可達1.5萬元,總收入可達346萬元,除去各項費用,利潤能達到260萬元。」指著那一株株梨樹苗,賈承斌給記者算起了收入帳。
田家村有4個自然村,500口人,地下無資源,地上無產業,是個典型的農業村。村東南面是荒溝、荒地、荒山、荒坡,面積有6000多畝。「每年我都要回一趟老家,看著成片的荒地心裡頭真不是滋味。總想著怎樣能把這些荒地利用起來,讓它也生金長寶?」賈承斌說,去年底,中央出臺了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我有了發展家庭農場的想法,想把家鄉的荒地變成寶地。再說,發展家庭農場成本比較低,還能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就業致富,是件一舉雙得的好事情。」賈承斌決定回鄉發展,經過多方諮詢、充分調研,在市縣兩級關工委和十裡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13年10月,他在家鄉承包了2200畝的「四荒」地,發展家庭農場。
為了讓長草的荒坡播綠生「金」,賈承斌投資200多萬元,改造中低產田231畝,引進種植太行香梨新品種3.2萬株,放養土雞2000多隻,種植連翹1萬株。
與其他農場不同的是,賈承斌的家庭農場目前主攻現代化的立體種植養殖項目。因為是荒山、荒坡,農場的發展因地制宜,在山坡上栽種連翹綠化荒山,地上栽植梨樹,梨樹間種藥材,發展經濟作物,同時在園區內將放養1000隻野雞、5000多隻土雞和1000頭香豬,形成「山有樹、地有果、坡有藥、豬吃草、雞吃蟲」的立體綜合種養模式。目前,家庭農場山地養殖的土雞和雞蛋,已被部分客商以提前支付的訂單方式訂購一空,本地10多戶農民也加入了農場的養雞合作社。
村委副主任賈光錦說:「村子裡的青壯年大都出去打工了,年紀大的村民大都閒著。自從有了家庭農場,村裡每天都有十多名村民在這裡幹活,每人每天能掙六七十元,增加了放入。」村民田明章50多歲,平時在家靠種地為生,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現在,他在農場負責餵雞,每月能掙2000多元。
對於農場的發展,賈承斌有著長遠的規劃:依託「四荒」地,帶動當地農民大力發展無公害太行香梨,成立合作社收購加工黃梨;實行「公司+農戶」模式,開展「十村百戶千雞」生態養殖工程,力爭三年內發展10個村100個養殖戶,戶均養雞1000隻,年收入達5萬元。談起未來,賈承斌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