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寒山寺有個叫做道藏的和尚,從小潛心向佛,不舍晝夜,耗傷了心神。降魔天王就下凡給了他一個方子。
道藏按方抓藥,連吃幾劑,果然身心舒暢。後來他為了方便攜帶,就製成了藥丸,又因為此方是降魔天王所賜,於是就起名為「天王補心丹」。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歷史上,天王補心丹是明代御醫薛立齋的方子,收錄在他的大作《校注婦人良方》裡面。
天五補心丹補心養心,是治療心神不安的常用方。
中醫講,心藏神,有兩種情況,心神難安,一是心有鬱熱,熱擾心神,心神就靜不下來,就要四處溜達。
二是心血虛了,心神要靠血來滋養,心血不足了,好比河池裡的水少了,那魚肯定呆不住,它就會亂跳,心神老在跳,人就會覺得心煩、心慌、心悸,老容易忘事,會有好覺睡嗎?沒有好覺睡。
到這裡,是不是非常好奇方子裡是什麼藥?
現在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天王補心丹:人參、玄參、丹參、茯苓、遠志、桔梗、生地、酒當歸、五味子、天冬、麥冬、柏子仁、炒酸棗仁、硃砂為衣。
直接買中成藥即可。
天王補心丹是怎麼補心養心的?
第一個,什麼能克火?水能克火,五臟之中,腎主水,也就是說腎水可以制約心火。
生地,滋腎水以補陰,水盛則能制火。
玄參,玄者黑也,玄參色黑,專門入腎,補腎陰,玄參在這裡有兩個作用,一方面協助生地滋腎陰,另一方面,玄參可以清熱,玄參這藥捏手裡柔軟不硬,嘗一點,苦中有甜,還帶點鹹鹹的,甜,說明它有補益的作用,苦可以降,可以清理心的浮遊之火。
遠志俗名又叫小草,它露出地面的部分只有一點點,但它的根卻很發達,所以它凝聚氣的力量很強,能把腎氣向外生發的道路通開,從而交通心腎,使得腎水上行以制約心火。
心和腎一相交,就像接電線一樣,會比較不容易忘記事情,能防治健忘。
天冬、麥冬補肺陰,為什麼要補肺陰?心屬火,肺屬金,火太旺了會傷金,心火旺勢必會導致肺陰不足,天冬、麥冬潤肺又清涼,好像在肺上面灑一層涼涼的水,給它降降溫,讓它不那麼燥熱。
第二個,你不是心血不足嗎,那我給你補足了不就好了嗎?
當歸補肝血,肝藏血,肝是血庫,人體有形之血通過肝的疏洩供給心臟,但是還不夠啊,還得補心血啊,丹參色紅,可以入心,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讓大家記住了丹參補血的強大功效。丹參補血的同時又能活血,把心臟的瘀血化掉。
心血心陰不足的時候,一方面心火容易燒起來,好傷陰液,陰液不足,就會產生瘀血。另一方面,心氣也會受傷。
心氣虛的人聽到大聲容易受到驚嚇,這個方子考慮得非常周全,不光滋陰,還補氣,補氣也能生血,所以這裡用了人參直接補心氣。
酸棗仁、茯苓、五味子、柏子仁、硃砂是收攝心神的。
酸棗仁是種子,種仁類藥物,具有甘潤滋養之性,它的氣又很清透,不同於其他種仁類藥,它的藥性偏於走上焦,如果你心中焦慮、煩躁不已,又容易失眠,酸棗仁正好可以收住這些紛擾雜亂,讓氣血回歸平靜。
茯苓長在松樹底下,是抱著松根生長的。一說到茯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它能健脾祛溼,其實,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上好的茯苓叫茯神,聽這個名字你就知道了,它能把你狂燥、煩躁的心神降伏下來。在古代,是只有達官貴族才能用得上的,那些老藥工一採到這個茯神呢,立馬就進貢給朝廷了。
茯苓雖然比不上茯神,但也有寧心安神的功效。
柏子仁是柏樹的種子,《神農本草經》說它治「驚悸」,就是心中受驚這個「驚悸」,而它的效果是「安五臟」,讓五臟能夠安定,所以柏子仁有一定程度的安心補心的效果。
五味子,五味俱全,但以酸味為主,味酸的食物或者藥物有一股收斂的力量,所以五味子能收攝心神,讓心神回家。
硃砂鎮心安神,心神像風箏一樣飄得太厲害了,需要用些質地沉重的物質給它墜下來,硃砂是一種礦物質,礦石類藥有重鎮的效果,所以硃砂能夠鎮住你的心神,讓它不亂。在心神惶恐的時候,不用這味藥,確實難以震懾。硃砂有一定的毒性,不過這裡用的很少。
桔梗在古醫書中被稱作舟楫之藥,這在所有的中藥材之中是很少見的。舟有什麼作用,承載重物往上浮的作用,有個典故叫曹衝稱象,靠的便是舟楫的升提之力來把大象的重量準確無誤地稱出來。桔梗就起到這個功用,它能載諸藥上行,直達病所。
至此,這個方子就完美了。
天王補心丹主要以滋陰為主,各位記住,凡是心陰不足導致的舌紅、苔薄、心煩、心悸、失眠、健忘等等,都可以考慮天王補心丹。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