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文眼】無論是英超聯盟,還是PP體育,都成了這場商業大戰的深淵凝望者。中國的英超球迷也難言從中獲利,唯一獲益的可能是那些盜播平臺。
作者丨張賓
圖片丨來自網絡
從你儂我儂,到絕情分手,英超聯盟與PP體育的蜜月期僅持續了一年時間。疫情撕下了溫情的面紗,英超聯盟和PP體育相繼發布了解約聲明。根據媒體的最新報導,PP體育已經決定起訴英超聯盟。這成為了一個國際性事件,各大媒體都在焦點位置對此進行了報導。《紐約時報》、《彭博社》給予了高度關注,這是很鮮見的。在這些國際主流媒體眼中,英超聯盟與PP體育的紛爭,已經超脫了體育範疇。小孩子才看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這樣的局面是兩個商業實體基於自身利益所做出的選擇。無論是英超聯盟,還是PP體育,都成了這場商業大戰的深淵凝望者。中國的英超球迷也難言從中獲利,唯一獲益的可能是那些盜播平臺。PP體育拿下2019-2022三年英超版權是在體育產業風起雲湧的2016年,樂視體育帝國挺立潮頭,版權市場玩家眾多。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賈躍亭發布公開信,承認手機供應鏈壓力導致資金緊張。這是樂視帝國崩塌的起點。沒有人能預料到體育版權的風流很快也被雨打風吹去。英超上一個版權周期在新英體育手中,期限為2013-19賽季,價格是10億元人民幣。彼時,中超版權已經邁進了5年80億時代,英超的版權被認為是白菜價。英超新版權周期的競價呈現了白熱化。為了拿下英超版權,PP體育報價5.64億英鎊(此處各家媒體報導有出入,還有5.26億、5.32億英鎊等說法),相較上一個版權周期溢價12倍。這也是英超在海外最大的一筆轉播權合同。坊間傳言,新英體育掌門人喻凌霄對這個報價爆了粗口。回到那一個歷史性時刻,從業者們並沒有那麼吃驚,畢竟傳言中CBA新版權周期價格也將漲至60億元。正所謂世事難料,當PP體育正式開始運營英超版權時,樂視體育、暴風體育都成齏粉,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輕輕扇動翅膀,更是將版權市場逼向深淵。為了拿下英超版權,PP體育做出了不少讓步。知情人透露,根據合同要求,PP體育早在2017年就支付了合同總金額的50%,今年3月份需要向英超聯盟支付合同總金額的30%,即1.6億英鎊。綜合英國媒體的報導,PP體育至今未支付這1.6億英鎊,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PP體育開出的這份合同溢價明顯,在版權遇冷的今天價格顯得頗為扎眼。至於PP體育在進度不到20%的情況下需支付80%的費用是否合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疫情這隻黑天鵝給了雙方重新走上談判桌的理由(或者說藉口)。尊重契約精神是基本的商業道德,但是現實商業社會遠比這更為複雜,回爐談判是普遍的商業行為,只關乎商業利益。體奧動力以80億的天價拿下中超版權,人盡皆知。但是當版權市場發生動蕩,體奧動力與中超公司在2018年年初進行了重新談判,版權價格調整為10年110億。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直接的影響。全球各大轉播商都藉機向英超聯盟發難——英國本土以及海外的轉播商要求英超因為賽事停擺進行退款金額高達3.3億英鎊。其中,英國天空體育要求退款1.7億英鎊。PP體育也藉機與英超聯盟重啟談判,提出了續約三年的全新方案,想要拿下2022-25賽季的版權。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英超對於版權價格下調已經鬆口,有望回落到每個賽季1.8億美元左右(之前的價格是每個賽季接近2.4億美元)。不過,英超方面仍堅持要求PP體育及時支付1.6億鎊的欠款。PP體育方面對於新的版權價格也並不滿意。在其聲明中表示:「經過多輪會談,PP體育與英超在版權價值方面存在分歧,非常遺憾目前我們未能與英超達成協議。雖然PP體育已依照協議向英超聯賽超額預付版權周期費用,但PP體育仍將終止與英超的合作。」PP體育在版權周期僅進行了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已經支付了一半的費用。如果上訴英超聯盟無法勝訴,PP體育將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以2億英鎊的價格僅購買了一個賽季的英超版權。PP體育的投入可不僅僅限於版權費。為了運營英超版權,PP體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高額的版權及運營成本令其不堪重負。去年夏天,蘇寧體育集團常務副總裁王冬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曾經透露在版權運營方面累計投入接近200億。具體到英超的運營,PP體育在直播層面提供了更高清的4K+HDR直播,以及石墨大屏系統、Vizrt演播系統以及Libero戰術分析系統;解說陣容以詹俊、劉越等名嘴為主;節目方面,打造了《英超精華》、《英超前瞻》和《英超戰術室》等精品欄目。英超版權所帶來的收入與高昂的成本比起來,難以令人滿意。會員付費以及廣告收入杯水車薪。通過版權聯運,中國移動咪咕從PP體育獲得了英超版權。這種版權分銷的模式或許是PP體育在英超運營方面的重要收入渠道。此外,央視體育也從PP體育獲得了部分場次的英超轉播權,但投入並不高,可忽略不計。可以預見,PP體育選擇與英超終止合同,一定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這無異於壯士斷腕,疼是真疼,但至少能夠止損。它有可能成為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連鎖反應將接踵而至。大約在2017年年底,體奧動力董事長李義東曾經在他的辦公室向我剖析過NBA、英超等國際版權存在最大的隱憂——不可忽視的政治因素。我在當時不以為然,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被教做人。今天湖人與火箭的西部半決賽揭幕戰萬眾矚目,但騰訊體育依然無法直播火箭的相關賽事。去年秋天,莫雷的一條推特也將騰訊體育推向了深淵。英超的命運與中英關係的大背景同樣休戚相關。去年12月,厄齊爾在推特上的言論曾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阿森納的比賽一度被停播。後來阿森納的比賽恢復正常,但隱憂始終存在。華為事件之後,中英關係的走向變得微妙。上賽季尾聲階段,CCTV5原本計劃轉播的利物浦與切爾西的焦點戰,被臨時調整到CCTV5+頻道直播。這些信號無不表明英超未來在國內的命運如何並不明朗。就在本周,華為宣布停止贊助澳大利亞橄欖球隊。同樣在8月份,另一家中國品牌Vivo與印度超級板球聯賽的合作也宣告終止。從規避風險的角度來說,終止與英超的合同也是理智的。不過為了止損和規避風險,PP體育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高昂的運營成本打了水漂,也將面臨用戶流失的局面。個人角度,我並不認同對英超聯盟「雙標」的指責。它對天空體育進行了退款,而沒有給PP體育降低版權費,僅僅是關涉商業談判的成功與否。簡而言之,英超聯盟與天空體育的談判成功了,而與PP體育的談判失敗了。這就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英超聯盟因為疫情損失已經高達8.5億英鎊,不可能跟錢過不去。失去這筆版權合作,英超聯盟損失慘重。在2019-22賽季的92億英鎊轉播合同中,英超聯盟與PP體育的合同佔比約為6%。無論英超在中國選擇哪家媒體平臺來接盤,都必然面臨版權價格的大幅跳水。現在,距離英超新賽季僅剩下幾天時間,尋找接盤俠絕非易事。新愛體育(亦即愛奇藝體育,前身為新英體育)看起來是最有希望的接盤者,畢竟與英超有過成功合作的先例。從新愛體育內部傳來的消息是沒有任何舉動。優酷體育是一個可以早早被排除的選項,他們也進行了闢謠。去年在NBA版權爭奪戰中敗下陣來以後,優酷體育早就調整了「航向」。多位消息人士證實,優酷體育下賽季大概率不會繼續拿CBA版權,其沒有任何理由去爭奪英超版權。過去幾年,騰訊聚焦籃球版權,消化NBA版權將是其未來五年的重中之重,恐怕沒有多餘的胃口再吞下一個大版權。央視是不可能牽頭拿英超版權的,原因無須贅述。從實力上來說,中國移動咪咕可能是英超聯盟的重要選項,但它在國際足球版權方面一直選擇與PP體育聯運,在英超運營方面缺少物力、人力以及經驗。頭條系、快手、B站等網際網路新貴們有財力去和英超聯盟談判,但他們都缺乏體育版權直播運營的基因,如此短期內接手難度重重。在我看來,由新愛體育牽頭,聯合中國移動咪咕等平臺一起去抄底拿下本賽季英超版權,可能是比較現實的一種方案。但是,鑑於時間緊迫以及潛在的政治風險,英超聯盟極有可能必須要接受新賽季無法在中國大陸地區落地的尷尬現實。英國《每日電訊報》的相關報導中稱:「在英超開始前一個星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接盤者正在苦苦排隊等待。」中國球迷們或將無法看到高清直播以及聽到高質量的解說而已。他們剛剛在盜播平臺上看完湖人與火箭的焦點對決,沒有太多理由為看英超直播擔憂。盜播平臺則正躲在黑暗的角落裡沒事偷著樂。這就是這樁商業大戰的初步戰況。凝望深淵的不僅有英超聯盟,還有掏了巨額版權費的PP體育, 且無處申冤。中國移動咪咕在「三大球」領域布局全面升級,核心驅動力是什麼?
格鬥界黑馬賽事來襲,JCK戰覺城有何底氣打造MMA狂歡盛宴?
詹姆斯兒子去打職業電競,是噱頭,還是另有深意?
【體育產業獨立評論】本公號由體育圈多位資深媒體人創立,以體育產業評論為主,秉承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爆料、需求報導、合作,甚至調戲作者,請聯繫微信號:guxing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