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歲男童經常喊肚子疼 竟是結石堵住輸尿管
「肚子一點也不痛了!」在浙大兒院湖濱院區腎內科病房,三歲的天天(化名)躺在病床上和醫護打著招呼,再也不用擔心會時不時腹痛了。就在這一周,該院結石診治中心主任燕翔主任醫師為天天做了手術。
「近年來,小兒泌尿結石發病率逐年增長,如果孩子出現哭鬧、血尿等,家長就該引起重視。」燕翔說,以往家長遇到孩子腎結石,無法進行體外碎石,往往只能等待,一直等到孩子能夠進行手術的年齡。但現在,浙大兒院通過新技術,解了好多家庭的困局。
三歲的天天被腹痛困擾了很久。三個月前,他總是喊肚子疼,媽媽帶他去醫院一查,發現天天的身體裡竟然有結石。「結石的苦,我老公是知道的,他曾經痛得在地上打滾,我們不想孩子也受這個苦,總想把他這個結石治療好。」天天媽媽說。
檢查顯示,天天體內有兩顆大的腎結石,分別有1.6釐米和1.5釐米,無法使用排結石的藥物進行排石。更讓人頭痛的是,天天右側腎結石剛剛掉在了輸尿管口,引發了腎積水。如果不儘快治療,一側腎臟很有可能會留下瘢痕,以及感染。
四處求醫後,天天父母找到了浙大兒院燕翔主任醫師。經過檢查,燕翔認為,天天的病情,應該採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3毫米以下的兒童泌尿結石,我們可以通過多喝水等方法,讓結石自行排出體外。但天天的結石較大,他的輸尿管又很細,我們採用直徑不超1.5毫米的輸尿管鏡來擊碎結石。」
燕翔說,現在的醫用攝像頭做得很小,可以藏在針裡面。通過針道讓攝像頭進入腎臟,然後再通過針道雷射,把結石粉碎掉,整個通道非常小,只有針眼大小,直徑不到1.6毫米。
結石是最為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發病於各個年齡段。其中,成人泌尿結石多與外界原因,如飲食結構、地區環境等因素有關,小兒結石則多與先天因素相關,如代謝異常、泌尿系統畸形、營養不良,以及遺傳因素等。
「國內雖然尚無對小兒結石發病的流行病學進行相關調查,但從臨床來看,發病率在逐年遞增,發病率的增長與檢查手段多樣化有一定關係。」燕翔說,「小兒泌尿結石中比較多見的是草酸鈣結石,遇到這類結石可用藥物進行治療;其他類型結石也可從生活上進行預防,特別是不要給小朋友盲目補鈣,但也不推薦低鈣飲食。」
燕翔主任醫師提醒,兒童泌尿結石發作時,痛感強烈,有噁心、嘔吐症狀,但兒童表達能力有限,家長要及時發現異常症狀。如果孩子出現反覆發燒、尿頻、尿急、腰疼,或者血尿等症狀,要及時送醫,通過尿常規、B超等檢查,排查相關病因。
(責編:王麗瑋、張麗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