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字帖 @ 歐陽詢《虞恭公溫彥博碑》歐書中之最足寶貴者 高清拓本 兩種

2021-02-25 書法字帖

《虞恭公溫彥博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為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十月立,在陝西醴泉縣。據《金石萃編》載:碑高一丈一尺零五分,寬四尺四寸,凡三十六行,滿行七十七字,全文約二千八百多字,所存最古之本有八百多字。此碑為陝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碑之一,這也充分說明了溫彥博在唐朝的極高地位。

《虞恭公溫彥博碑》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本

此碑書法藝術價值極高,歷代書家對此碑給以極高的稱讚。宋趙明誠《金石錄》,明趙涵《石墨鐫華》,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等書著錄。此碑的字略小於歐書其它三碑的字,用筆結體更為平和、穩實、老練。筆法穩健,結構嚴謹,筆畫長內斂,比《皇甫君》平和,亦為學歐書最佳範本之一。可以說此碑既有《九成宮》之含蓄,又有《皇甫君》之險峭,以其清麗為後世所寶。

《虞恭公溫彥博碑》拓本的流傳及出版情況介紹如下:

一、嘉慶內府舊藏宋拓本,有「嘉慶御覽之寶」印記,今藏上海圖書館。

二、南皮張之萬舊藏濃墨拓,明王世懋跋,惜有塗墨。此本今藏北京圖書館。

三、陸謹庭舊藏北宋拓本,有王夢樓跋。首行「碑」字直畫上顯然伸出,九行「太子洗馬李綱」之「李」字木部僅中豎微損,左右二點均未泐連,「天地橫潰」之「潰」字可辨。

四、蘇州齊公魯舊藏吳平齊、楊守敬長跋本,首行有殘,拓工精,今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有藝苑真賞社珂羅版印本。

五、上海吳湖帆舊藏宋末拓本,末行「泉室麟閣」之「室」字未損,經陸恭、費開綬、潘祖陰遞藏。為吳氏「四歐堂秘籍」之一。此拓本最全,字數之多,為現存諸本之冠。帖尾翁方綱、江鳳彝、朱昌頤等題跋。現藏上海圖書館。有上海昌藝社珂羅版印本。

六、臨川李氏十寶本,有翁方綱等跋,今藏故宮博物院。

七、葉東卿藏本,「遙」字末損乃明時所拓,有文明書局珂羅版印熬。

八、貴池劉氏藏本(宋拓),有有正書局珂羅版印本。

此次影印出版的拓本為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本。清初為王聞遠所藏,後歸畢沅,畢氏獲罪,沒入內府,鈐有「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嘉慶鑑賞」、「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籍」、「寶籍三編」等印,首行「碑」字直畫上有伸出,第十三行「天地橫潰」之「潰」字可辨。「李」字中豎泐處雖已連及左右二點,然尚未損去,系傳世至精之本。有王澍、翁方綱、王文治題跋。共二十五開,冊高三十六釐米,寬二十二點三釐米。碑文十六開,帖芯高二十四點八釐米,寬十一點九釐。

《虞恭公溫彥博碑》為歐陽詢八十一歲時書,王澍在題跋中認為:「當是率更最晚時作……而員(圓)秀腴勁與《醴泉》、《化度》不殊,宜其特出有唐,為百代模楷也。」此碑楷法為歐體集大成者,其點畫以方筆為主,鐵畫銀鉤,則勁不撓;其結體險峻嚴密,橫勢用仰,縱勢用背,比較其他各碑,卻又平和穩實。翁方綱一生精研歐集,對歐書各碑細察甚詳,他在題跋中說:「若以唐代書格而論,則《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晉法而論,則《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以下是《虞恭公溫彥博碑》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黑墨精拓,剪裱裝冊,共23頁,每頁縱18.3cm,橫9.2cm。

此碑結體嚴謹勻整,書法平正清穆,氣度雍容,格韻淳古,矩法森嚴,體方筆圓,為歐書中典型之作。明代王世貞評為:「如《郭林宗(碑)》格清峻而虛和。」王世懋稱:「虞恭公碑與九成、化度二碑,俱稱歐書第一。然今世臨池家率多效虞恭公碑,法以此書,方勁有格,效學者多從此入。」清代楊賓評道:「餘所見歐書二十有七種,大都源出漢分隸,僅得房彥謙碑之神妙也。此帖(筆者註:指《虞恭公碑》)信本八十一歲所書,體方書圓,深稔秀腴,當為晉唐正脈,楷法極則,歐書中之最足寶貴者。」畢瀧云:「楷當以信本虞恭公碑為第一,果然,知書者謂佳,不知書者亦謂佳,真具有八面之妙。」楊守敬謂:「《虞恭公溫彥博碑》為最晚年之作,平正婉和,……惟原泉損甚,海內無全文拓本。」此碑是唐初屬於最標準的正書格調,以筆法的廣博和精湛來講,八法兼備,能從中領略到每個字的點畫轉折之精緻,結構安排之疏密,及章法、布置的技巧,可以說有意外的巧妙。樂卿文說:「率更書溫虞公碑,為真書第一筆,學者率先學此。」

書法字帖 · 名帖善本

相關焦點

  • 歐陽詢楷書《虞恭公溫彥博碑》拓本高清書法欣賞收藏
    歐陽詢楷書《虞恭公溫彥博碑》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本,岑文本撰,黑墨精拓,剪裱裝冊,共23頁,每頁縱18.3cm,橫9.2cm。《虞恭公溫彥博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為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十月立,在陝西醴泉縣。
  • 歐陽詢最晚年的楷書《虞恭公溫彥博碑》
    歐陽詢書法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等作品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碑額陽文篆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字,行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身和碑首連成一體,碑首有六龍纏繞。正面隸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碑座已經破損。 《唐人書評》中說:「歐陽詢書,若草裡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黰目,力士揮拳」,其書法刻厲險勁之貌,由此可見一般。到了晚年,其書法更是臻於化境,至其筆墨工巧,意態精密俊逸處,而人複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 書畫欣賞丨歐陽詢書法作品欣賞
    據史書記載,歐陽詢「雖貌甚寢陋,而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早年他專學二王(羲之、獻之)書,後兼臨北朝三公郎中劉珉書,並融合當時眾書家的長處,勤學苦練,細心揣摩,漸得書法之道,從摹體中脫出,形成自家體勢、風格,其書以險勁刻厲的獨特風貌而令人耳目一新。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家」。歐陽詢善正書、行書。尤其正書,對後世影響較大。
  • 故宮藏宋拓歐陽詢《唐虞恭公碑》
    《虞恭公碑》又稱《溫公碑》、《溫彥博碑》,是《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的簡稱,唐貞觀十一(公元637)年刻,岑文本撰,歐陽詢書。 歐陽詢(557—641),唐代著名書法家,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
  • 歐陽詢書法欣賞
    點畫重在提筆刻入,此為唐初未脫魏碑及隋碑的瘦勁書風所特有的筆法特點。楊士奇云:「詢書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論者謂虞(世南)得晉之飄遺,歐(陽詢)得晉之嚴整。觀《皇甫誕碑》其振發動蕩,豈非逸哉?非所謂不逾矩者乎?」翁方綱說:「是碑由隸成楷,因險絕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筆最見神採,未遽藏鋒,是學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筆研潤,雖為歐陽詢早年作品,但已具備了「歐體」嚴整、險絕的基本特點。
  • 書法故事之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唐代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 名帖檔案:歐陽詢《皇甫誕碑》
    歐陽詢 · 皇甫誕碑從我個人角度來看,這篇碑文與《九成宮》時期的歐陽詢,風格還是有一些差異的。行文落筆多以平正為主,炫技程度比《九成宮》收斂不少,應是歐陽詢早期作品。而且,由於拓本還原度較高,在刻工之外,更能看出歐陽詢手書的味道。
  • 歐陽詢《皇甫誕碑》:瘦硬挺拔,堪稱最險歐體!啟功卻指出一錯誤
    唐朝大才子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價歐陽詢:「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
  • 歐陽詢父子書法欣賞
    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
  • 從歐楷四碑談歐楷書風
    四碑來由:清代書家楊賓在其所著《大瓢偶筆》中說:「信本碑版方嚴莫過於《邕禪師》,秀勁莫過於《醴泉銘》,險峭莫過於《皇甫誕碑》,而險絕尤為難,此《皇甫碑》所以貴也。」清代臨歐大家翁方綱以為:「若以唐代書格而論,則《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
  • 高清書法大圖(40000多張)
    福利來了,應廣大書友的強烈要求,映藝堂精心收集、整理、製作的「書法大全」U盤震撼問世!「書法大全」U盤中包含29G的書法資源(共700多個文件夾,46000多個文件),特別含有映藝堂書畫助學桌歐顏柳趙四大楷書教程專用電子字帖,以及歷代名家經典作品集,大型展覽獲獎、入選作品,以及碑帖、經文、書法教程、硬筆書法、書家寶典等。內容豐富而珍貴,實為書法愛好者之至寶。
  • 這是最像歐陽詢《九成宮》的字帖,還原歐楷精髓,今人誰還能寫出
    楷書,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子昂四大家,而使用最廣泛,學習人最多的是歐陽詢的楷書,簡稱為「歐楷」!歐楷的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簡稱《九成宮》),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丹而成,堪稱歐陽詢的「登峰造極」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視為「天下第一楷書」。
  •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高清字帖
    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 高清字帖 | 歐陽詢《心經》
    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所無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為佛教禪師立傳之碑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邕禪師塔銘》,別稱《青鸞白鶴帖》。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歐75歲書,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十一月刻。原石早佚,宋代已有翻刻本數種流傳。據吳湖帆藏本前所制的碑式還原圖,原刻正書,35行,行33字。原石久佚。宋以來翻刻本甚多。此碑無一字不佳,是歐書的第一代表作。有人把它比作晉朝王羲之正楷的化身。
  • 歐陽詢這件小楷,真美!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
  • 張久生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上)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 [3]————相關內容•點擊鏈接————張久生臨歐陽詢《皇甫君碑》(下)張久生臨歐陽詢《皇甫君碑》(上)張久生大楷臨歐陽詢《化度寺》(含史上最全釋文)張久生大楷臨習歐陽詢《虞恭公碑》歐陽詢《皇甫誕碑》宋拓本—
  • 歐陽詢楷書《化度寺碑》嚴謹縝密,體方筆圓
    早《九成宮》一年而書,故風格極相似,但謹嚴有餘舒展不足。元趙孟頫評論云:「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最善,而《邕禪師塔銘》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綱對此碑書法評價極高,認為此碑勝於《九成宮醴泉銘》。讚譽雖嫌過頭,但可以說明此碑的書法確有其獨到的地方。
  • 這才是歐陽詢的巔峰楷書,遠勝於《九成宮》,字字都精闢獨到
    唐代大才子張懷瓘在《書斷》中表示:「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猶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寵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一句話表示出歐陽詢書法的精妙之處,歐陽詢精通書法各體說起歐陽詢的楷書,大家想到的首先是《九成宮碑》。歐陽詢筆下的《九成宮碑》整體莊重和嚴肅,點畫精到別致,表現出了極高的書法藝術。
  • 天下第一楷書:唐代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書法欣賞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