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更多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東灘論壇研討:發展循環經濟

2020-12-26 澎湃新聞

2020東灘論壇」會場。劉子燁 攝

2019年以來,住建部每季度對全國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終保持第一。生活垃圾分類始終走在前列,這為上海推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何推動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廢棄資源回收利用效率,使更多生活垃圾「變廢為寶」?12月17日,市生態文化協會、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召開「2020東灘論壇——持續推動源頭減量,大力促進循環利用,不斷深化垃圾分類」專題研討會,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建言。

廢品回收不能只靠企業自覺

「日用品消費品快速迭代更替,一些廢棄物——如快遞包裝廢棄物,呈現爆發式增長。」會上,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提出,目前生活垃圾增長迅猛,提升垃圾回收率刻不容緩。

在上海,一些大型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開展廢棄包裝回收工作。光明乳業隨心訂營銷中心總經理李秀坤表示,他們正在全力推行回收綠色行動。目前,光明隨心訂的訂量為每天180萬份牛奶,其中有70萬份玻璃瓶裝牛奶。他們會專門派出工作人員上門,對奶箱中的空瓶進行回收,消毒處理後重複利用。目前,奶瓶的回收率已達99.5%。

除了奶瓶外,光明乳業每天會銷售110萬份紙盒包裝的牛奶。李秀坤說,為了推動紙盒回收,他們將每個月的5日、15日、25日定為光明牛奶紙盒回收日,市民只需集齊10個任意品牌的空紙盒,就能現場兌換一盒200毫升的鮮牛奶,或者市民可以留下地址,企業將牛奶送上門。這些活動得到很多居民的歡迎。自2019年6月28日至2019年底,在半年時間內,光明乳業回收了123萬個紙盒,將這些紙盒疊在一起,相當於20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除了牛奶紙盒等食品包裝廢棄物,快遞外賣包裝廢棄物的回收,今年來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話題。同濟大學教授、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表示,經初步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

如何減少快遞垃圾,讓快遞包裝「輕鬆上路」?目前,各個物流企業、電商平臺紛紛採取措施。在今年「雙11」 期間,菜鳥供應鏈已聯動500餘商家,將原有塑料包裝替換為環保袋,發自菜鳥倉的原裝包裝、環保拉鏈箱發貨比例近50%。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在1.1萬餘個郵政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順豐速運已在1.8萬個網點設置了標準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在40個地區開展包裝回收。京東商城已在近30%網點設置了快遞包裝回收裝置。截至目前,已回收紙箱並二次使用數量達1.5億個。

杜歡政認為,推動廢棄物回收,光靠企業自覺是不夠的,相關部門要儘快完善頂層設計,建立一整套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通過建立這一制度,可以連接企業、政府、消費者等相關主體,明確各個主體的權責,這對促進垃圾回收利用具有積極意義。

重構二手品交易市場正當其時

在論壇上,不少與會人士提出,垃圾分好類後,回收只是第一步,對於仍然具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品,通過二次交易和流通過程,實現物品自身的使用周期延長、使用價值延伸,實現物善其用、物盡所值的目的,才是垃圾「變廢為寶」的關鍵。

近年來,在市政協垃圾回收利用的協商議政活動中,部分政協委員非常關注「重構二手品市場」的問題。隨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不斷增長,以及人們生活質量、消費觀念的轉變,二手閒置品市場一直方興未艾。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由此拉開了全國46座重點城市開展城市垃圾分類的序幕。在垃圾分類的催化劑作用下,二手品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在「新時尚」的大風口下,二手品市場如何與回收行業巧妙結合,如何充實並完善原有交易體系的空白和薄弱,是一個全新並且重要的議題。

市政協常委、市社科院研究員馬馳表示,在一些發達國家,舊貨市場、跳蚤市場非常發達。在日本,「中古店」(舊貨店)隨處可見,由於丟棄服裝、家具、電器等大件垃圾時,需要支付不菲的垃圾處理費用,所以居民經常會把二手物品送到「中古店」,進行二次交易或讓人免費領走。在丹麥各個城市的垃圾總站,都設有交換中心,裡面擺放各種經過處理的二手物品,人們可以免費取走自己需要的物品。「在廢舊物品循環利用方面,我們可以參照這些典範和設計。」馬馳表示。

「不同人群消費需求存在差異,迫切期待產品二次價值得以實現。社會消費支出全面增長的同時,消費群體的分化、消費結構的分層也在進一步凸顯,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層次性、階段性、發展性,導致對部分產品二次價值的再次交易和利用成為可能。」市廢棄物管理處處長金浩表示,兩網融合體系在上海運行兩年多,為生活垃圾末端處置減量提供了強大助力,也為規模化二手品市場的重建提供了客觀基礎。同時,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線下線上平臺為二手品市場的延伸打下了堅實基礎。他建議,通過統籌規劃、合理選址,在本市建立一批適度規模的二手品交易市場,將各個兩網融合回收點打造成二手交易小商鋪,使其具備預約回收、流動回收等功能;將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郊區兩網融合集散場作為二手大型家電、家具的展示和交易場所。

對於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金浩認為關鍵在於完善二手品市場經營管理體制。首先,制定二手品價格標準體系,根據不同行業具體情況,結合商品新舊程度及市場行情等特點,制定不同二手品收售參考價格,並且實行動態調整,定期予以公布,保證買賣雙方的正當利益。其次,指導、督促二手市場的開辦主體研究制定和落實各項管理措施與規章制度,明確市場開辦主體的管理職責,嚴厲查處、取締二手交易違法違規行為。「目前,二手商品的售後服務尚未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範圍,要加快研究制定二手交易的『三包政策』,從退貨、換貨、維修保證上倒逼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相符。」他說。

對低價值回收物加大扶持力度

除了仍然具有一定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外,如何讓那些利用價值較低的廢棄物同樣得到妥善處理,也值得關注。胡衛提出,上海要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支持各類廢棄物的專項收集,挖掘各類廢棄物再利用的各種可能。

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鳳懋倫呼籲關注廢玻璃資源化利用的問題。據統計,上海一年產生的廢玻璃可達120萬—130萬噸。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廢玻璃主要是通過「兩網融合」站點、社區可回收垃圾收集點以及社區收廢人等進行收集。

鳳懋倫表示,從客觀上來說,廢玻璃回收、處理與利用的產業鏈是貫通的。據統計,回收利用廢玻璃再生產玻璃,按一噸計算,回收一噸廢玻璃可以節約石英砂720公斤,少用純鹼250公斤,節約長石粉60公斤。一噸廢玻璃回爐後,可再生2萬個500克裝的酒瓶,比利用新原料生產節約成本20%。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廢玻璃回收存在一系列瓶頸問題,關鍵在於回收者缺乏積極性,其主要原因是廢玻璃回收處理利用的價值鏈沒有貫通,價格和利潤收益相對較低,對廢玻璃產生主體和回收者缺乏吸引力。他建議,通過完善利益機制,貫通價值鏈與產業鏈,推動廢玻璃的有效回收和處理利用。

上海緣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膺鴻提出,目前廢舊服裝主要分三類,一是仍然具有穿用價值的二手服裝,會被大量回收轉售;二是不具有穿用價值的廢舊服裝,會進入生產加工領域,成為紡織產品和非紡產品的原料;三是沒有原料價值的廢舊服裝,被業內人士稱為少人問津的「黑料」「燒火料」。「對於附加值非常低、甚至要倒貼錢處理的廢紡織品的處理,應該引起重視。」他提出,一方面,應儘早落實扶持政策,規劃專用場地,減輕廢紡織品的處理成本;另一方面,將廢舊紡織品回收企業統一納入國民經濟管理體系內,這有利廢舊紡織品回收行業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進行資源化、無害化業務運作。

市商務委市場處副處長楊松表示,在完善本市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的過程中,當前需要著眼於優化財政補貼方式,提升垃圾回收處置能力。「對於低價值的那部分可回收物,現在很難進行市場化,需要通過財政補貼方式予以支持。」他表示,目前一部分補貼是和垃圾回收量掛鈎的,他們考慮把更多補貼傾向「回收處置能力的建設」,這樣可以減輕企業的處理負擔,鼓勵企業提升垃圾回收處置能力。

「下一步,是科學、合理地界定低價值物可回收物的範圍。」楊松表示,如果回收處置某品種廢棄物需要的資源,要高於可節約的資源和環保收益,那麼,對於該品種的廢棄物是否還要進行回收利用,就值得商榷了。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建立論證制度,對低價值可回收物的清單進行動態調整。

原創 政協頭條

作者:政協頭條記者 劉子燁

原標題:《如何使更多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東灘論壇研討:發展循環經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協會動態 | 2017兩岸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圓滿結束
    2017兩岸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在廈門圓滿結束。本屆論壇作為第九屆海峽論壇的重要分論壇之一,自海峽論壇創辦以來,是兩岸循環經濟領域的首度合作,得到了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廈門市臺辦、廈門市政園林局、廈門市環境保護局的大力支持。論壇以「城市重塑與垃圾資源化」為主題,圍繞城市垃圾處理與回收利用的核心問題,在政策標準制定、機制構建、模式創新和技術升級等方面進行了經驗交流和分享。
  • 北京生態循環有高招,香山紅葉「變廢為寶」
    落葉「變廢為寶」的做法,讓香山公園的落葉消納率達到100%。也就是說,本地產生垃圾在本地消化,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北京垃圾分類質量,有力促進生態循環產業發展。如今,同香山公園一樣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做法,在北京的其他地方也很常見。比如在北京很多小區,都有廚餘垃圾處理系統。一般來說,所在的小區的廚餘垃圾,也都通過加工處理變為種花或者養魚的有機肥料等。
  • 循環再生,鎮江讓園林綠化垃圾變廢為寶
    循環再生,鎮江讓園林綠化垃圾變廢為寶 2020年12月17日 10:36:58 | 來源:一起鎮江
  • 東灘自行車小鎮將如何發展?明晚這場直播,讓大咖們告訴你~
    東灘自行車小鎮將如何發展?自行車小鎮的發展路徑是什麼如何搭建自行車產業交流平臺12月18日20:20來東灘自行車小鎮論壇聽聽大咖們怎麼說!論壇時間:20:20-22:20論壇地址:上海崇明智慧島數據產業園主辦單位: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政府論壇議程:· 主題分享《東灘自行車小鎮規劃
  • 甘肅榆中鄉村生活垃圾循環利用 變廢為寶解「垃圾圍城」
    甘肅榆中鄉村生活垃圾循環利用 變廢為寶解「垃圾圍城」 2020-05-19 09:06:39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5月19日電 (劉玉桃 邵騁)「27噸生活垃圾,經過處理後生成1噸廢渣和4噸肥料,而肥料可以用於農業,實現變廢為寶,同時保護環境。」蘭州市榆中縣金崖鎮生活垃圾熱解氣化處理場負責人金羅亮介紹說。  18日,蘭州市榆中縣金崖鎮生活垃圾熱解氣化處理場正式運行。
  • 循環經濟變廢為寶,王仁和米線不簡單
    循環經濟變廢為寶,王仁和米線不簡單 2020-09-30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臭氣烘烘的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1噸餐廚垃圾可變成80立方米沼氣...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消耗各種各樣的食物,同時產生了大量餐廚垃圾。餐廚垃圾處理是一個城市綠色能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那麼,這些餐廚垃圾最終會如何處理?近日,記者走進市偉明餐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近距離了解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旅程。
  • 對垃圾的思考:變廢為寶 難臻至善
    這種「鄰避思維」讓政府左右為難:杭州目前在城市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都建有垃圾焚燒廠,但每天的處理能力已經嚴重跟不上垃圾的產生速度,杭州市每天尚有超過5000噸的垃圾無法處理,只能直接填埋。   比爾·蓋茨曾經用凝練的一句話來概括垃圾並非一無是處:「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如果能夠變廢為寶,不僅垃圾不再無處安放,還能發揮餘熱,體現「剩餘價值」。然而,變廢為寶,並非易事。
  • 綠色清潔,變廢為寶!樂陵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首車垃圾進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志勇 孫文麗 徐良 郭華春12月5日上午,德州樂陵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首車垃圾進廠,這標誌著該項目基本建設完成,具備投運條件。該垃圾儲存倉長48米,寬24米,容量2.4萬噸,可容納約15天的垃圾入廠。為了讓垃圾按照先後順序在這裡進行堆料發酵,儲存倉分為投料區、新料區、移料區、混料區、發酵區五部分,倉頂設有兩臺靈活的垃圾吊爪,負責運送入倉後的垃圾,這些吊爪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每一爪都能抓起約7噸重的垃圾。
  • 西曼帝克SieMatic ,引領從循環設計到循環經濟的發展之道
    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互相影響,互相依賴,人類的倍速增長和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生態問題的不斷顯現,也讓人們意識到了可循環設計的發展不僅與經濟息息相關,同時更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步入2020年,全球設計行業開始聚焦於研究可持續發展和循環設計的問題,而這與德國櫥櫃品牌西曼帝克SieMatic永恆優雅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 寧夏大地循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堅持綠色發展——創新技術變廢為寶
    原標題:寧夏大地循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堅持綠色發展——創新技術變廢為寶當初只有兩臺爐子創業起家,如今寧夏大地循環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電力、冶金、能源化工、精細化工、建築化工的綜合性國內知名民營企業,佔地8000畝、有員工7600名、總資產達145億元,許多工藝和做法在國內實現首創。
  • 北京房山區:「點廢成金」 每日千噸垃圾被「吃幹榨盡」!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如今,垃圾分類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看房山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垃圾如何變廢為寶!房山區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目前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該項目已於近日併網成功開始向電網輸送電量,每年發電量除部分供廠區自用外,可向電網輸送8633萬度電力。
  • 變廢為寶 賦能發展:生活垃圾深度綜合處理的長沙實踐
    長沙生活垃圾日均填埋量下降至1500噸,生活垃圾焚燒率達80%,垃圾填埋產生的臭氣影響逐步下降,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固廢處理場周邊環境不斷提升。科技保障生態 群眾共同監督以往在人們的想像中,垃圾焚燒意味著惡臭撲鼻、黑煙滾滾。事實上,經過30多年的技術沉澱,我國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已日趨成熟,擁有了一整套嚴格細緻的工藝流程。
  • 第六屆慈濟論壇邀請各界環保團體 研討未來地球與綠色行動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20年適逢慈濟環保三十年、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慈濟基金會規劃舉辦「第六屆慈濟論壇」,邀集各界以及民間環保團體,於11月14日、15日齊聚臺北新店靜思堂研討交流。
  • 探討「限塑令」下行業發展:第20場再生塑料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
    11月2日,第三屆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學術研討會暨第20場再生塑料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會議由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塑料再生利用專委會,四川大學環保型高分子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環境與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承辦,以「可再生、易回收、可降解」為目標,對目前有機高分子材料行業、特別是再生塑料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機遇進行深度研討。
  • 「2020中國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全面啟動運鴻集團董事局主席李玉保...
    最新消息,由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環球時報》社和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網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十八屆中國經濟人物年會頒獎典禮」全面啟動,將於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隆重舉行。
  • 中植系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新能源、垃圾回收業務取成效
    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近幾年勢態良好,並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的觀點,比如綠色循環經濟。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詞,國家一直都倡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這個過程當中,一部分表現優異的實業集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中植企業集團。
  • 農村廚餘垃圾和農林廢棄物如何「變廢為寶」?看看昌平區興壽鎮怎麼做
    來自農業農村部,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北京各區城市管理、農業農村、園林綠化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和代表,一同來到昌平區興壽鎮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中心,觀摩廚餘垃圾、農林廢棄物處理工藝和技術模式
  • 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把垃圾「吃幹榨淨」,徐州有個變廢為寶的...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苑青青)你知道各類垃圾最後的去處嗎?垃圾100%安全化處置是否可能?10月14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記者團來到徐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見證餐廚垃圾處理「變廢為寶」的全流程。
  • 梅州五華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點火...
    23日上午,梅州五華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行開園儀式,落戶該產業園的首個項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試運行,標誌著五華在探索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據了解,該項目一期以日處理700噸的大「食量」,是五華在謀求縣域全域生活垃圾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中取得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