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購買的首艘航母,也是國際「撞船大王」,這筆生意還是大賺了

2020-12-12 騰訊網

▲「遼寧」號航空母艦

2012年9月25日,前蘇聯半成品航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二號艦「瓦良格」號,在我國大連港重新完成建造升級後,被正式命名為「遼寧」號航母,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此前,中國也曾購買過3艘航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以廢鋼鐵名義購買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墨爾本」號原來是英國海軍的「尊嚴」號,是「巨人」級輕型航母的第11艘艦。這條艦系1943年建造,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緊張進行的時刻,因此建造過程頗有「蘿蔔快了不洗泥」之意,為了縮短建造周期儘快建成服役,連部分鋼板都是商船標準的普通鋼板。二戰勝利後,英國經濟遭到重創,無力承擔巨額的軍備費用,恰好澳大利亞海軍表達了對航母的引進意向,於是「尊嚴」號1949年1月被以10英鎊的白菜價出售給澳海軍。

▲航行中的「墨爾本」號

但艦艇雖然是白送的,但該艦必須再購置安裝數百萬美元的英式裝備才能完成戰鬥力,這一番折騰後「尊嚴」號直到1956年3月5日才從英國樸次茅斯港啟航,到達澳大利亞後很快被任命為該國海軍艦隊旗艦。不料,這艘被寄予厚望的輕型航母易主後,竟然水土不服,頻頻發生事故,被稱為「撞船大王」而惡名遠揚。

從1957年10月28日和「藍卡」號驅逐艦相撞開始,先後又與8艘軍艦、商船相撞,不僅有澳大利亞本國的,也有外國的。其中有兩起尤其慘烈: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號將自己編隊的「航海者」號驅逐艦攔腰撞斷成兩截,導致艦上82名官兵死亡;1969年6月3日,「墨爾本」號在聯合軍演中又故伎重演,將美軍「伊文思」號驅逐艦撞沉,73名美國水兵喪生。

▲剛剛經過撞擊的「墨爾本」號

令人稱奇的是,事後的調查結果都證明,責任都不在「墨爾本」號身上。「航海者」號驅逐艦系艦長嚴重失職,導致軍艦偏航進入航母水道;而「伊文思」號事故的原因則如出一轍,艦長當時在睡覺,兩名年輕的軍官誤將航道設置到了航母前方,結果導致慘劇發生。除了多次撞船以外,「墨爾本」號還先後發生了起火、雷達部件突然墜海等奇葩問題,一度讓澳大利亞全國上下質疑:如此作戰狀態的航母,怎能去打仗呢?

1984年,「墨爾本」號被出售給了中國聯合拆船公司。1985年5月21日,墨爾本號被牽引進廣州黃埔船廠。但這艘艦本身就是戰時應急建造的,又已經服役近40年,加上多次撞擊事故對船體也造成了一定損傷,因此已經難堪大用。但這筆價值150萬美元的買賣也並非全無收穫。

▲前端已經撞爛

雖然澳大利亞方面將艦上的武器系統、電子系統甚至電力系統拆得一乾二淨,但艦上的蒸汽彈射器竟然保留著,這正好彌補了我國科技領域的空白。另外,即使這艘航空母艦被拆成一副空殼,但依然讓我國海軍和航母設計建造單位,第一次有了直觀而感性的了解。為此,海軍裝備部專門組織專家團隊,在「墨爾本」號拆解前對其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勘測、拍攝,為中國航母發展的漫漫徵程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航空母艦上的彈射器

▲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究竟什麼時候能建成?中船是這樣說的!
    說到航母,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而目前世界上的航母大體可以被分為兩種,首先是常規動力航母,其次就是核動力航母,而這兩款航母中核動力航母優勢更大,無論是航程,排水量,艦載機數量都要遠遠高於常規動力航母,就例如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海軍,所擁有的航母全部都是核動力航母
  • 我國首艘自主研製乏燃料運輸專用船交付
    近日,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首艘INF3級乏燃料運輸專用船完成研製交付使用,標誌著我國已經具備乏燃料海運能力,成為為數不多的具備這項技術和能力的國家之一。這一船舶將服務於我國核電站的乏燃料運輸,為保障乏燃料運輸安全,服務核能發展做出貢獻,進一步夯實我國乏燃料運輸保障能力。
  • 中國首艘20萬噸級錳礦船抵達青島港!!!
    信德海事網2月15日消息,經過40餘天的海上航行,承載著天元和加納夢想的首艘20萬噸級海岬型錳礦船「克勞迪」輪2月15日順利抵達青島港並開展接卸作業。該輪是中國港口接卸的最大噸位的錳礦運輸船。今天(15日)在青島港舉行該船的抵港儀式。青島港集團黨委副書記,青港國際總裁張江南,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貨運部主任董暉,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副總裁東普榮,寧夏天元物流集團董事長劉鈞以及青島海事局、海關、邊檢、中外運集團等各位領導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 我國購買的明斯克號航母,被拿來做博物館,為何不改成作戰航母?
    文/山峰 在我國第三艘航母即將建成下水,其實在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之前,我國還購買了幾艘二手航母,其中最著名就是明斯克號航母,為什麼它不能改裝成航母繼續服役呢?明斯克號不能改裝服役,這其中的原因其實有很多。
  • 中國首艘核動力船已開工,「破冰」就在2年後,為未來航母作保障
    中國首艘核動力船?實際上,早在2018年6月中國廣核集團旗下的中廣核研究院就已經發布過一份招標公告——將開始建造一艘核動力船舶,並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實驗平臺」。項目建造周期24個月,也就說,在兩年後這艘實驗船將會驚豔亮相世界。
  • 撞沉兩艘友軍驅逐艦的墨爾本號航空母艦,還是中國首艘航母
    現在軍迷心目中存在感不多的澳大利亞皇家海軍(Royal Australian Navy)以前也是闊過的。二戰後澳大利亞海軍擁有過三艘航空母艦,在50~70年代保持著雙航母的規模。
  • 我國曾買下明斯克號航母,為何卻只有遼寧號改造服役?
    在我國發展美式平甲板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的長遠目標面前,將明克斯號爆改成超日王那樣的雞肋航母來說毫無意義。如果不甘心,明克斯號還是很有成為一艘40000噸級的大型驅逐艦的潛質的(滑稽保命),把原有的防空飛彈全換成128單元垂髮(韓國世宗大王那樣的配置),再加130雙管艦炮,機庫裝載登陸艇、兩棲裝甲車等,至於艦島旁邊,用上咱們的洗地遠火,真到作戰前,來一發,嘖嘖~如果咱們海警不嫌棄,當然也能為他們所用
  • 韓國首艘航母概念圖亮相 與英軍航母驚人相似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月6日發表題為《韓國首艘航母太似曾相識了——是你嗎,「伊莉莎白女王」號?》的報導稱,韓國海軍公開了該國第一艘航母的設計輪廓。這艘尚未命名的航母將搭載F-35B隱身短垂起降戰機,並將於本世紀30年代的某個時候下水。這艘航母看上去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驚人地相似,不過二者之間存在一些重大區別。
  • 中國開建「無人船航母」:排水量近7000噸,卻一個人也不需要
    合同規定,籤約方將製造中國首艘無人系統母船,建造所需的時間約為18-20個月,預計在2022年交付使用。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那麼在兩年之後我國就會擁有自己的大型無人科考船。從公布的信息來看,這是我國大型無人船隻建造的一個裡程碑。
  • 二戰時,美國就有150艘航母,為何我國第三艘航母才開建?
    軍事與歷史有聯繫,而且國際與歷史也有聯繫。看到一個國家軍事發展,其實背後有許多歷史值得研究,如果硬區分國際軍事與歷史,就顯得太牽強了。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艦徽、艦標的擔綱設計竟是我們...
    山東艦是中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自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後,備受關注。2020年1月7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指導,中國船舶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主辦,中船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山東艦文創產品發布會」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
  • 2021年首個工作日 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被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我國海軍裝備科研生產的主體力量,原中船重工承擔著航母、核潛艇、常規潛艇、水面艦艇、水中兵器等海軍武器裝備科研、設計、生產、試驗、保障任務。公開資料顯示,胡問鳴幾十年工作經歷,涵蓋了空、陸、海三軍裝備的建造研發,首艘國產航母、殲10、國產大飛機C919等項目他都有重要參與。比如,1998年,「殲10」在成都成功首飛。
  • 印度軍方:首艘國產航母一年後服役!我賭100塊他們做不到
    新華社12月2日報導稱,印度海軍南部司令部司令阿尼爾·庫馬爾·喬拉當天宣布,印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已進入最後建設階段,將於2021年底或2022年初服役。根據此前印度媒體的報導,"維克蘭特"號航母此前在11月30日剛剛在科欽造船廠完成了首次系泊試驗。
  • 中國002型首艘航母明年建成第四艘在建 邁向2030年6艘目標20艘055
    然而,中國軍事科學技術研究院 遠望智囊團的研究員周晨明認為,002型航母將繼續搭載J-15 艦載戰鬥機,目前該戰鬥機服役於一代航母「遼寧號」、「山東號」的飛行甲板。中國於1998年從烏克蘭購買了第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並花了八年的時間對其進行改裝,即目前的「遼寧號」。
  • 世界最大雙燃料貨櫃船在滬交付,比航母還長
    世界最大雙燃料貨櫃船在滬交付,比航母還長 2020-10-28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啟建
    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屆時「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 盤點2020年10艘「全球首艘」船
    為此,國際船舶網搜集整理了10艘過去一年全球交付的與眾不同的「全球首艘」船,以此反映過去一年裡全球船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1、全球首艘「成人」郵輪「Scarlet Lady」號
  •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明年能服役嗎
    工業化基礎薄弱核潛艇建造比航母還慢按一般工期來說,建造4萬噸級航母似乎不需要這麼長時間。何以印度的首艘國產航母會「難產」?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教授曾祥裕向南方日報記者分析指出,印度國產航母「磨洋工」主要有三個原因:沒有航母研發建造的經驗,軍備國產化能力不足,工業化能力不足。曾祥裕介紹,印度雖然生產過不少軍艦,但建造航母還是第一次。印度此前採購的三艘航母從建造到改裝都在國外進行,沒有學到太多經驗。
  • 帝國主義軍中的「赤色諜王」,服役二十餘年終將航母技術帶回我國
    「墨爾本」原為英國造「尊嚴」級航空母艦,1943年4月開工建造,1945年2月28日正式下水,此時二戰已經進入尾聲,英國也用不著那麼多航母,不如就做筆生意,賣給了土澳。面對這種「國之重器」,土澳自然也對該航母報以極大期望。1956年5月剛到澳方手裡攢熱乎了就立即被任命為澳大利亞艦隊旗艦。
  • 印度海軍要買新航母,常規動力+電磁彈射,這不是中國003航母嗎
    按照這個進度,再結合此前的002型航母的建造進度,大致可以推測出003型航母2022年上半年下水,2025年底前服役是可以預期的。中國003型航母最大的技術創新,就是跨過了蒸汽彈射,直接採用電磁彈射。早在2017年11月份,尹卓將軍就在央視說過,中國的殲-15已經進行過成百上千次電磁彈射了。尹卓將軍在接受訪中明確指出,我國的下一艘航母將採用電磁彈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