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給孩子們上課,有一個學生問我,蒙老師,你之前不是說要寫一篇怎麼樣教女兒寫語文作文的文章嗎?
哎呀,看來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啊,要不然時時刻刻被自己的小粉絲pia pia打臉了。
今天剛忙完一點,我就趕緊抽點時間把這篇文章給寫了。
我其實不會教語文的作文,這次迫於無奈,就參考了我教自己學生寫英語作的一些思路。
首先我先教女兒小書本怎麼去做寫作概述,簡單的說就是審題,列大綱,寫正文,檢查修改這4步。感覺之前小書本寫作文的時候,總是省略了審題和構思提綱這些寫作前的步驟,直接上手就寫,所以寫出來的文章結構會頭重腳輕,也容易離題。
老舍先生說:「有了提綱心裡就有了底寫起來就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後來可省事。」所以提綱是必須要寫的。作文提綱其實就是制定作文的計劃,它是構思和布置篇章的具體的外在表現形式。
我跟她都是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把作文提綱寫出來,給大家看一下之前她寫的的思維導圖,主題是觀察媽媽做菜。當然不是所有的思維導圖都需要這麼詳細,把最基本的框架寫出來就可以,在這裡就是要把所有的步驟寫出來。
之後,我們可以在每個步驟旁邊加一些註解,也就是有哪一些好詞可以用得上,有哪一些細節需要描寫,等等。
真正寫作的時候,我是要求她一定要用比較新穎的方式來寫作文的開頭。我先給她看不同作文的開頭,讓她分析一下,哪一種開頭會讓人印象更加深刻,會吸引人願意繼續讀下去。
我接下來請她站在語文老師的角度來思考,假如是她來讀學生的作文,讀到什麼樣的開頭會覺得眼前一亮。然後我們就拿不同的作文題目來練習,分析一下這個作文可以怎麼開頭,還可以怎麼開頭?有哪幾種方式比較好?哪一種方式最適合?
經過反覆的練習,她開始有了一點思路,就會自覺地代入讀者或者老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寫出來的開頭也多了很多新意。每次我們都會想出幾種作文開頭的方式,對比一下,然後選擇一種她覺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種。
有一次我們的語文作業有一篇習作,題目是《家庭風波》。我跟她一起想了幾種開頭,可以以用名人名言來開頭,如託爾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細細品味,感覺和主題不那麼相符,因為在我們的理解當中,這是幸福家庭生活當中偶爾出現的小風波。
那再考慮很普遍的開頭吧,如「我的家,是一個幸福的家…,但是,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小風波」,或者是「家,是一個幸福的港灣,是我們每一個人遮風擋雨的地方。但是,再幸福的家庭,也會面臨這樣那樣的狂風暴雨」。想來想去,我們都覺得差那麼點意思。
後來,我們乾脆使用了「懸念」式開頭,就是「一個周日的早上,大廳傳來清脆的「咣當」一聲,把正在專心寫作業的我嚇得渾身一顫,發生什麼事了?」以「懸念」開頭,來引出家庭風波整個事件,感覺還是比較新穎的。
然後我就跟她開始練習寫中心部分。她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把一件事情平鋪直敘地說出來,就事論事,缺乏足夠的精彩描繪。所以我跟她經常會做一些小遊戲,像連詞成句,聯想接龍,成語比賽,等。
連詞成句很簡單,就是每個人分配到任務,一個人想出句子的主語(誰或者什麼東西),一個人想出地點(在什麼地方),一個人想出副詞(怎樣地),一個人想出動作(做什麼)。我們會造出「米小圈在鉛筆盒裡面如土色地看空中教室(註:上海統一的錄播課)」的特別好玩的句子。
聯想接龍也蠻有意思的,有時我跟她走在上學的路上,我先開個頭「一片葉子」,她接上「一片黃色的葉子」,我再來接龍,「一片孤零零的黃色葉子」,她再繼續「一片孤零零的黃色葉子掉到地上」……
成語比賽就是先限定主題,如描寫一位老師,我倆就你一個我一個地開始用不同的成語來描述,成語說完了還可以說詞語,不斷地練習。
最後,是要寫結尾。好的結尾可以凸顯文章立意,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我們是反覆討論,看哪一種結尾更能體現我們的文章主題,表達我們的想法。
另外,為了讓她對作文框架有更好的了解,我是要求她在平時的作文中寫草稿的,為了節約時間,直接用手機裡的訊飛輸入,先把腦中的想法寫出來,然後我們再整理成Word文檔,進行修改和潤色。最後再抄寫出來。
這樣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邏輯結構上的問題,可以避免卷面上塗塗改改,可以在不考試時養成「出口成章」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寫作文時就不會感覺腦子一片空白,不會言之無物。這樣專門修改以後,寫出來的作文確實要精彩不少。
其實大家都知道,寫作永遠是任重而道遠的,需要持久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我們做父母的,永遠都在學習,如何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討論孩子成長的種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