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師
Geoffrey Bawa
隈研吾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我們去年就介紹過他的一個裝置作品。
△裝置作品《織就輕盈》
這個名為 KITHUL-AMI 的裝置是他的新作,位於斯裡蘭卡本託塔。
整個裝置的形態像一條絲帶,彎曲柔韌的造型,是希望在工藝上更貼近巴瓦(Bawa)的建築設計,更好的傳達了斯裡蘭卡文化,也讓裝置的外觀有一種自然的美感。
為了做出這個結構,設計師從選材上出發,根據當地的傳統工藝,選用了一種被稱為「狐狸」的藤蔓來與鋼網組合,並利用「編織架構」的方法來實現。
在這個作品中,隈研吾保留了天然、輕質、可持續的特性,在原有的材料中挖掘出了新的可能。
那麼,這樣一個裝置,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原來這是隈研吾專為致敬斯裡蘭卡建築師 Geoffrey Bawa(傑弗裡·巴瓦)誕辰 100 周年而設計的。
△Geoffrey Bawa「傑弗裡·巴瓦」
(1919 年 7 月 23 日~2003 年 5 月 27)
Geoffrey Bawa 是斯裡蘭卡的建築大師,是最有影響力的亞洲建築師之一,也是當今全球聞名的「熱帶現代主義」和新一系建築原型的奠基人,他的設計影響了整個亞洲建築的發展,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建築之父」。
在他的設計中總是能看到環境與建築的融合,且一直在強調著自然和建築的整體性。
1
盧努甘卡巴瓦莊園
LunugangaGarden
盧努甘卡莊園是巴瓦一生中最重要的自住莊園,也是他開始介入建築設計的起點。
1948 年錫蘭獨立後巴瓦為了繼承遺產回到了祖國,並買下了這塊位於本託塔的鄰近家族遺產的廢棄橡膠園。
為了把它打造成自己理想的家園,法律專業的巴瓦毅然轉行改學建築設計,並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對它進行了持續的修整、改造,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設計夢想,最終建成這座聞名於世、舉世無雙的「盧努甘卡莊園」。
2
坎達拉瑪酒店
Heritance Kandalama Hotel
坎達拉瑪酒店位于于斯裡蘭卡丹布拉,臨絕壁,能俯瞰大水庫,是巴瓦獲獎最多、影響最大的設計作品。
因其地理位置是著名的「文化三角」地區,擁有多個世界文化遺產資源,故又名遺產酒店。
酒店掩沒在叢林之中,開創了 LEED 獎綠色建築認證的先例,因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經典建築模式,它本身也成了一個著名的旅遊資源。
整個設計展現出對自然、人文的關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至今仍然引領潮流,越來越成為普世價值觀。
這個樓梯連接了接待區和用餐區,最上面懸掛著藝術家 Laki Senanayake 的貓頭鹰鵰塑▽
酒店的客房設計也很有當地特色,牆上的裝飾更是凸顯出了不一樣的風情▽
3
本託塔海灘酒店
Bentota Beach Hotel
本託塔海灘酒店位於加勒往科倫坡海濱公路的左邊,是巴瓦上個世紀 60 年代的作品。因為首開斯裡蘭卡度假酒店的先河,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巴瓦將這家酒店描述為「將中世紀莊園的氛圍與現代旅遊酒店的功能相結合」。
大堂選用黃、橙、棕的方形色快做吊頂,在百色牆體的襯託下成了最吸睛的存在▽
酒店的建築外觀低調質樸,外立面砌以石牆,二樓白色抹灰牆上留有一排小窗用於通風,典型地體現了巴瓦在熱帶地區融入自然,拒絕空調的低能耗建築思想。
大堂頂部繪製了色彩豔麗的畫,很有特色▽
石牆乾淨涼爽,肌理自然,帶給人穩重和安全的感覺▽
4
燈塔酒店
Jetwing Light house
位於加勒古城北部的這個酒店,巧妙的利用了古城海角上的巖石地形,遠遠望去如同一座矗立在海邊的燈塔。因為設計理念新穎,景觀豐富迷人,成為當地著名的婚紗攝影勝地。
酒店的樓梯設計,也是一大亮點,將樓梯扶手與手持武器的戰士雕塑作品整個在一起,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5
碧水酒店
Blue Water Hotel
碧水酒店又叫深海酒店,是巴瓦生前設計的最後一座公共建築,建在科倫坡南部邊界瓦杜沃(Wadduwa)。
碧水酒店是作為一座城市旅館構築的,概念如同一座大型城市廣場,其空間通過縱橫兩條軸線展開,整個建築節制而莊重,是舉行儀式和盛會的理想場所。
在材料上利用水磨石、灰泥粉刷和筒瓦的組合,手法乾淨、簡練。
6
傑特維湖酒店
Jetwing Lagoon
傑特維茵藍酒店位於尼甘布青銅色海灘旁,四周有列列棕櫚和絕美的自然風景。
酒店大堂四面通風保證了空氣的對流,疏散了潮熱。巴瓦在主要通道口還設計了屏風,有效營建出空間感和私密性,滿足了酒店的行業特色。
7
阿洪加拉遺產酒店
Heritance Ahungalla
阿洪加拉遺產酒店運用簡樸的材質,將整個建築打造出高貴氣質。
三個組團圍成三組院落,簡潔的四坡屋頂下有仔細推敲的細節。從狹長曲折的入口到淺池裡棋布的椰樹,這是早期鄉土風格後新一輪的現代探索。
8
本託塔別墅天堂之路酒店
Paradise Road the Villa Bentota
本託塔別墅天堂之路酒店是巴瓦後期的作品。在上世紀 70 年代,這裡還是一處破舊的祖屋,經過巴瓦的重新設計,它成為斯裡蘭卡第一家精品酒店。
雖然這個酒店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但在設計中卻更加細緻,且每一間房間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布局、風格及裝飾。
9
33 街巴瓦自宅
33rd Lane Residence
1959 年,巴瓦從倫敦學成歸來兩年後,他在科倫坡巴卡特勒路(Bagatelle Road) 33 街的一條巷子盡頭租了一個小平房,並將它改造成一個臨時住所。
住宅包括一間起居室,一間迷你廚房,一間臥室和一間給他的男僕的房間。搬進去後不久,巴瓦又獲得了其餘兩間平房的所有權,便開始著手開始改建。
33 街的設計將古老與現代、亞洲與歐洲,不同的時空、空間重新解讀共同構建成一個整體。
10
巴瓦工作室
The Gallery Cafe
巴瓦工作室是當代地域性建築的教科書級典範。
狹長的淺水池裡倒映著從天井投入的日光,拋光的椰樹杆和花崗石柱礎柱頭結合,一起撐起屋頂。將建築精神和美學特質詮釋的淋漓盡致。
11
吉耶沃爾頓住宅
Pradeep Jayewardene House
普拉迪普·吉耶沃爾頓住宅常被稱為「赤壁之家」,地坐落在崖壁高處,可俯瞰魏利格瑪海灣(Weligama Bay)壯美的景觀,這是巴瓦職業生涯中最後一個竣工的項目。
住宅屋頂用鍍鋅鋼板覆面,朝向海面方向延伸。支撐屋頂的 21 根鋼柱外包混凝土,並刷成黑色,與密密匝匝的椰樹杆混為一體。除此之外,沒有牆、門、窗。
圖片來源於設計師官網
https://kkaa.co.jp/works/architecture/kithul-ami/
版權歸其所有
撰文丨子月
本文由一起設計原創撰寫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一起設計」專注於設計的新媒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