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每天跑步5公裡,用時35分鐘合適嗎?可能合適,也可能不合適!如果我們不從鍛鍊者的實際情況出發,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要跑步,為什麼每次要跑5公裡,為什麼一定要跑35分鐘呢?這些都和鍛鍊者具體情況、運動能力和目標有關。只有搞清楚了這些,我們才能有所判斷:怎樣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長,才是合適的。
第1種情況,跑步新手。
如果一個人平時從不鍛鍊,那麼心肺功能、運動能力必然較差。這時候開始跑步鍛鍊,根本就談不上跑5公裡,更別說用35分鐘來跑完了。所以這個運動方案,對於這類人群肯定是不合適的。
在這個階段上,跑步鍛鍊的主要目標是讓身體適應運動的節奏,逐步改善體質,而不是追求運動量,或者速度有多快。
對於運動新手,基本要求是,保證每周至少參加3次跑步鍛鍊。跑步時的運動強度適合自己當前能力就行,但是儘可能保證一定的運動時長。
比如:跑不了5公裡沒關係,可以改為快走。快走5公裡太長,可以縮短為兩三公裡。或者也可以慢跑200米、快走500米,如此交替進行。
總之,無論是哪一種跑步方式,都應在自己適合的運動量、運動強度下進行,不要盲目執行一個遠超自己能力的跑步方案。
第2種情況,有一定跑步經驗的跑者。
經過一段時間鍛鍊的跑者,都能夠達到「30分鐘跑完5公裡」的水平。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可能只要兩三個月的跑步鍛鍊時間就行了,而年齡較大的人,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假設,將這部分已經具備5公裡跑能力的人,稱為「有一定跑步經驗的跑者」,那麼「每天跑5公裡、用時35分鐘」合適嗎?如果鍛鍊者只是想維持一下體重,讓身體抵抗力、體型能夠長期保持較好的狀態,那麼這個方案基本是合適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身體對這個跑步方案達到了「適應」的程度,那麼只要方案不改變,體脂率仍舊可能偏高。或許從外表上看,你可能並不算胖,還蠻標準的,但仍舊可能被查出脂肪肝。
在這部分人群中,還有一些人對跑步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參加10公裡、半馬或全馬的比賽。那麼,單純的5公裡跑,以及單一固定的時間限制(即配速無變化),顯然都是難以滿足要求的。
可見,跑量是多少、配速是多少,和鍛鍊者當前的目標、心理期望有很大的關係,不存在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跑步方案。
第3種情況,力量訓練者。
力量訓練者在進入減脂期後,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有氧運動量,慢跑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
為了保持住來之不易的肌肉,健身者往往會採取較低的有氧運動強度,相對較短的時長,一般不超過30分鐘。但是力量訓練者並不會以配速或跑量,來衡量某個跑步方案是否合適,而是以「達到減脂和保持肌肉」的效果來評價。所以,「5公裡、35分鐘」這樣的方案,可能很少會有力量訓練者事先規定好,再去執行。力量訓練者的有氧運動,很可能是這樣:
20或30分鐘的慢跑,速度可能很慢,有些人還會快慢結合或者乾脆小坡度快走,並不一定全程慢跑。至於在這段時間內跑完了多少距離,不重要。
另外還有些人,會在力量訓練後進行十幾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或者另安排時間進行HIIT訓練,以促進減脂。
也就是說,「5公裡、35分鐘」這樣的方案對於減脂期的力量訓練者,一是可能時間長了點,二是它過於刻板,不可能適應不同力量訓練者的實際需要。
最後,小結一下
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那麼什麼是「適合你的」呢?結合自身情況、運動能力和目標,再作判斷。
如果你是運動新手,這個方案大概率超出你當前的能力,因此肯定不合適。
如果你是一個已經有了一定運動經驗的跑者,只是想保持一下身材和體重,那麼「5公裡跑用時30~35分鐘」,基本能夠滿足要求,可以說是「合適的」。
對於進入減脂期的力量訓練者來說,這個方案意義不大。因為力量訓練者的目標並不是跑量或配速如何,而是減脂的效果如何。
【延伸閱讀】
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步,和去公園裡戶外跑,哪個效果更好?
5公裡跑步,配速多少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