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鄭州斜槓中年:副業是我們維持「體面」的方式

2021-01-08 河南一百度

 步入中年,人生近半。有人自覺生活安穩妥帖,頗覺滿足,安然於現狀;有人自忖日子瞭然無趣,不符預期,開闢新天地,並從中孕育出一個群體——斜槓中年。

為什麼被稱作「斜槓中年」?隨著現代經濟生活的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年人認為擁有更多的職業、更多的興趣和經歷,才能算得上完整的人生。曾經「跨界」是個時髦詞彙,現在他們自我介紹中會用「/」來區分各種身份或者職業。於是,「斜槓中年」的概念便隨之而來。

【「副業盤活了我的人生」】

時新潔

時新潔從小家境優渥、四十多年順風順水,畢業後被安排進了一個「好單位」,嫁了個能力頗佳的老公,生下一對兒女,站在人前,她像一棵昂揚挺拔的新竹,嬌嫩又自信。

工作並不累,某種程度來說還很清閒,不然時新潔不會在之前,就數次有過辭職的想法——在這行幹了二十多年,早已出現「職業性疲憊」。

「我已經觸到了『職業天花板』,退休前想再進一步?基本沒可能。」時新潔如是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人們總在各種圍城的內外羨慕對面的生活,時新潔也是一樣,她說,她只是在一個標準下得到了「社會認同」,無數次無聊的間隙,她極其認真的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想過幾次辭職,可都被家人以「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有保障」為由硬勸了回去,直到朋友搭線,她開展了自己的副業,做起了微商。

「開展副業,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幾年。」時新潔說道,而快樂來源於副業帶來的自我認同。

時新潔說:「副業讓我有了全新的『自我認同』,它像在我原本混沌的生活中掀開了一個口子,我看到了外面的光。」說到這裡,時新潔的眼睛尤其明亮。

蘇莉莉

「外面的光」不僅照亮了時新潔,也照亮了蘇莉莉。作為鄭州「土著」,從小到大,蘇莉莉全部的學業都在鄭州完成,之後,找到了一份國企內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朝九晚五的工作給予她交際圈內的體面:「對於絕大多數的女孩來說,一份穩定工作的魅力很大。」

然而,這樣的生活形成了一種「繭房效應」:「我的生活變得模式化了,我被桎梏在以工作為半徑的交際圈裡。」蘇莉莉說。

人生像個水池,副業就像蘇莉莉投進去的一個小石頭,它泛起了一圈圈漣漪,盤活了蘇莉莉的人生。

「從2012年開始,我開始嘗試設計手作佛珠、手串、掛飾品。」蘇莉莉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興趣是一粒基因良好的種子,它可以在落地後迅速生根發芽。

「有一次帶著兒子去海邊玩曬傷了,在朋友的推薦下使用了一款修復面膜,覺得很有效,就加入了進來,做了微商。」

蘇莉莉說,目前,幾個副業的收入大於主業:「主業像雞肋,食之無味卻棄之可惜。人始終要有憂患意識。」

不僅是收入的變化,副業的衍生品是心態和視野的擴大:「有了副業後,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會覺得他們身上有太多閃光點,不斷地啟發我,讓我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蘇莉莉笑道。

「我希望以現在的自己作為圓心,輻射影響更多的人。」除了盈利的副業,蘇莉莉還發起了一個跑步團,起初,她邀請身邊關係好的朋友、同事加入進來,一起跑步鍛鍊身體。

蘇莉莉說:「所有有品質生活的前提一定是有個健康的身體,其次是物質基礎做支撐。」帶著這個想法,蘇莉莉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跑步團,目前,團內的固定跑友有近六十人,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進來。

鍾國良

由興趣和特長主導的「副業意識」,做起來似乎就是輕鬆一些。幾次主持公司大型的活動、年會後,同事和領導不錯的反饋,讓主業是培訓講師的鐘國良,覺得自己可以「以聲為生」。

鍾國良說,聲音的世界裡可以讓人獲得成就感。 剛踏入副業圈子時,他做過直播,可是沒多久就退出了:「直播不需要門檻,質量良莠不齊。」

他告訴記者,一場直播下來幾個小時,沒有什麼內容不說,還把大把時間搭了進去:「本來我老婆支持我開展副業,但是她覺得直播不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鍾國良和妻子二人比較知足,對生活沒有特別大的欲望,兩人的收入除了養小孩和家用外仍有結餘,開展副業純粹是興趣愛好。

「沒有報太大希望它可以掙錢,我從小聲音條件不錯,但是也一直沒有學過播音主持,開展副業也是為了圓自己一個夢想。」鍾國良說。

為了能給這份副業賦予更多意義,鍾國良還是選擇了做自媒體電臺主播,通過錄製一些包含文化、歷史知識的優質內容,在一些app上開通了頻道。

「目前每個號上都有幾萬粉絲,慢慢可以變現了,關鍵是這些作品可以留存,也是對我人生階段性的記錄。」

【「副業是我們維持『體面』的方式」】

劉金明

對於一個三十多歲、「體制內」的男人來講,維持妻子和孩子,甚至整個家庭的體面,不是靠主業一眼能看到頭的薪水就蓋的住的。

賣過毛絨玩具、開過水果店、在外地開飼料廠、成立電話營銷公司、賣酒、開網吧…劉金明的「斜槓」有些多,這是他十二年間陸陸續續的身份。

「我爸媽一直在安陽農村,小時候很窮,我跟著姥姥姥爺在鄭州。」住在教師家屬院,劉金明從小就覺得自己與周圍的孩子不同:他們的父母都有著教師這份體面的工作,家裡根本不缺房子也不缺錢。

身份的不認同讓劉金明始終有種危機感,他覺得,拼命掙錢是他能化解窘境、安撫內心的唯一途徑。

「現在的主業安穩,可一眼就看到頭了。」劉金明的主業是在央企裡做銷售,剛入職幾年的拼搏,讓他擁有穩定的客戶源。結婚後,他算了筆帳:如果還按現在的工作節奏,每月在外工作二十多天,維繫客戶需要的高額成本,實在不符合他未來的生活規劃。

加上孩子的到來,劉金明說,曾經有一個月,他給孩子報興趣班、交保險,學費,花了四五萬。「另外,老婆單位女同事的老公有錢有勢的不在少數,明裡暗裡的攀比在所難免。你不能弱,至少也要保證有一個不算差的社會地位。」

劉金明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去年的一整年是他最忙的一年,斜槓的身份也最多:「同時有四五種身份吧,真是分身乏術。」

這麼多年,劉金明在各種事業上投注了太多心血和精力,承受的壓力也儘量獨自消化:「2016年前後,我放了兩百萬在投資擔保公司,後來這家公司卷錢跑了。」說起當時的「災難」,劉金明一臉平靜:「也就是那陣子,孩子出生38天的晚上,我家暖氣管爆了,水從二樓順著樓梯像瀑布一樣流下來,那真是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快崩潰了。」

劉金明說,第二天找人收拾好家,他就去一個開洗浴中心的朋友那裡住了半個月。

從那以後,劉金明和朋友四處尋摸,開了個網吧:「我父母至今不知道我開了個網吧。大年初二一家子在一起,我要去值班,父母問起來,我就說去找朋友喝酒。」他自嘲地笑了一下:「說實話,在破產的邊緣搞副業,就像把腦袋別褲腰帶上,這不是搞副業,這是我在想法兒『救命』。」

崔興柯

崔興柯每天用來調劑自我、放鬆身心的時間,就是中午去充電站給汽車充電的「黃金一小時」。

他是一名專車司機,同時也是一名從事個體經營的禮品銷售,只不過,禮品銷售的角色是與在家裡照顧孩子的妻子共同完成。

「也算是利用跑車的方便吧,缺貨了,我就抓住個順路的空檔跑去小商品批發市場,跟各個老闆協商下進貨的事,往外銷的事由我妻子負責。」

崔興柯說,他和妻子的學歷不高,又都出自農村,兩口子在鄭州勉強生活容易,可一旦有了孩子,這份「容易」可就要打個「折上折」。

「我們的起點低,不想孩子走我們的老路。」崔興柯談起對孩子的培養,眼神中充滿了沉重的深思熟慮:「我兒子身邊的同學,不管家裡條件好的、不好的,從小到大都是興趣班、補課班的上,花錢真的如流水。我們就算再窮、再沒錢,也總得讓孩子培養個興趣,不能說啥都不會吧?」

「我最多一天賺了一千塊,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一二點。」崔興柯向記者說起自己創下的記錄,臉上的笑容竟然還有些年輕人的調皮:「中間給車充電的時間也是我休息的時候,躺下車後座能睡一覺,不然腰受不了,這個太毀身體,開一天的車,晚上出來腰都快直不起來。」

崔興柯對記者訴說他對斜槓中年的理解:「現在社會上誘惑這麼多,壓力那麼大,又有多少人真正滿足於某一種身份呢?」

來源:河南商報

相關焦點

  • 神秘的斜槓青年,都在做什麼副業?
    他們之中,有90後的新新人,有80後的職場社畜,也有70後的"老青年"……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斜槓青年越來越多了,那些斜槓青年都做些什麼副業?多個工作方式,也就多了一個獲得收入的渠道。艾迪是我以前的領導,帶領一個小團隊,年薪大概30萬,在公司也算是有些地位的人。在我看來,他這樣的薪水也算是中產了吧,吃穿不愁了吧。那天晚上,我喝酒了打滴滴回家,沒想到,滴滴的車主竟然是他!我當時驚呆了!
  • 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搞副業」會被單位辭退嗎
    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  室內設計師/民宿老闆/手工沙龍課老師張群告訴記者,選擇「多卡多待」不僅僅是想「多多賺錢」。
  • 斜槓青年,發展副業可好?
    斜槓青年副業多,責任也大,只要你不拒絕第二份收入,都可以來做兼職。當副業收入超過了工資後,你會變得更加熱愛工作。乍一看,這樣的回答很難理解,畢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當我副業收入都超過工資了,我肯定就不工作了。更加熱愛工作?
  • 中年女性遭遇公司裁員,靠著斜槓能力,安度危機之年
    不敢有一絲的代謝,也經不起一場失業的危機,人到中年,脫離不了「錢」的底氣。而豔紅並沒有倒下,她說多虧之前開始的副業,一半是興趣,一半是嘗試,沒想到這次的「公司危機」,讓副業變成了主業。但也感謝危機,讓她的斜槓事業發揮了作用。她和幾個一起被裁的夥伴成立了諮詢工作室,一邊自媒體,一邊做項目諮詢。沒想到今年又恰逢自媒體電商的風口,由於有運營經驗,好多公司給她們做項目諮詢。
  • 九卦|斜槓中年姐姐,如何「浪」過中年危機?
    妥妥的斜槓經歷,讓她能以更多的角度看待職場中的中年女性危機。僱主品牌建設:做更吸引鳳凰的梧桐隨著商業市場的逐漸成熟化,很多公司都意識到了品牌形象、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而僱主品牌這個更為前沿的概念在中國剛剛起步,蔡彥芳正是僱主品牌方面的專家,她在這次訪談中更是與九卦姐交流了大量的實操經驗。
  • 「斜槓青年」是褒?是貶?其實這背後隱藏著嚴峻的社會問題
    不知從何時起,「斜槓青年」這4個字一夜之間火遍網絡,成為新時代一類人群的專屬標籤。「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其概念來自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何謂「斜槓青年」?
  • 什麼是斜槓青年,副業時代,網際網路時代
    所謂斜槓青年就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的一群人,他們選擇多重職業,多元生活,來滿足自己,豐富自己。斜槓青年出現並非偶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在主業穩定,經濟獨立的情況下,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副務,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滿足自己的所需。你的另一個職業可以是攝影,演員,小說作者,網賺等等,都可以來做自己的副業。例如,李四,職員/新聞創作者/攝影師。
  • 她能量丨斜槓中年姐姐,如何「浪」過中年危機?
    2019我們再次聚焦財經金融投資領域的精英女性,通過分享「自我成長/自我激勵」,讓更多同行女性解鎖「Hard」人生,持續UP保鮮。本期她能量:索信達控股首席市場營銷官(CMO)蔡彥芳如果用一個詞來定義蔡彥芳,那就是「斜槓」。在大多數人連一件事情都堅持不下去的浮躁社會中,她卻觸及多個行業。
  • 斜槓中年
    對於奔四的中年阿姨,這個Slash一點也不稀奇,我們早就習慣了雙重身份:品牌經理/孩子她媽。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裡,一半人叫我「王總」,另一半人叫我「東西媽」。如果論工作量比能力,那些斜槓青年的第二職業簡直是弱爆了,如果他們叫斜槓,那我們中年阿姨,簡直就是個樹杈,是個立體交叉橋的體量。
  • 「斜槓」年輕人:不搞個「副業」,都不好意思叫「打工人」了
    因此也讓很多打工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要不要再做一份副業?但想法很好,現實很骨感,想要有一份斜槓收入,也就是副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有人會想,我去兼職送快遞、送外賣、或者開滴滴,然而問題來了,當你每天忙得無可開交,回到出租房就想躺下的你,還有這樣的想法?
  • 南京「斜槓青年」職場B計劃調查 多數90後的副業都和網絡相關
    「斜槓青年」:指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中國江蘇網訊(實習生 和佳佳 何樹荃 蒯鈺君 記者 徐媛園)近日發布的《2020年秋冬季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歷疫情後,為增強職場競爭力,45.9%的求職大學生時刻提升專業技能,25.4%的畢業生希望成為「斜槓青年」,利用靈活就業分散就業壓力。
  • 副業剛需、斜槓青年,雙份收入還是加倍疲倦?
    最近副業剛需成為一個新的流行詞,搭配前段時間的斜槓青年,搞副業已經是年輕人該有的覺悟了,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在做的副業是工資的幾倍。 更有一些靈魂拷問:1. 放下手上的工作你還有其他收入來源嗎?
  • 對於我們來說,什麼是副業?
    #雖然很容易理解我們大部分人需要副業,但是做副業還有相應的規劃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做副業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跟大家說一個真實案例。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說了她現在在做的事。 她的主要工作是人壽保險經紀人,但她又有別的身份。 她是美食博主,還在生活中喜歡拍照。 我突然想起以前常說的名詞「斜槓青年」,她自己也自稱斜槓青年。
  • 人到中年,月薪只有5000?可以發展這3個副業,低門檻高收益
    人到中年,月薪只有5000?可以發展這3個副業,低門檻高收益人到中年,會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生活會把你壓得喘不過氣。需要養家餬口的你,能力有限,根本難以承受那樣的負擔。在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到了中年,月薪還只有5000,如果是單身那還勉強能維持生活。可一旦結了婚,有了家庭,這5000塊錢恐怕就遠遠不夠了。唯一能夠解決眼下窘境的做法就是另尋出路,找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雖然想法是好的,但卻苦於沒有能力,沒有技術。遇到這樣進退兩難的處境時,許多人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斜槓中年/ 一場奮不顧身的出軌|說市場
    現實教育我們,年紀大了自然就會更現實!更積極!更主動了!因為什麼?因為房貸、車貸、養娃,每一項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花錢大事業,都跟這些人有關係呀,身背這麼大壓力,又不肯承認自己年紀大了的中年們能不努力麼?能不拼命往自己身上做加法麼!其實「斜槓青年」基本等同於「斜槓中年」。
  • 不會搞副業的藝人不是好斜槓青年
    / 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小 F,火伴們的好朋友/火老闆的舔狗/朝陽區社畜。「斜槓」便成了個人的代名詞。 那王一博究竟有多少斜槓身份呢?
  • 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
    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一本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其實很簡單,舉個最熟悉的人作為例子,我們語文課本上的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如果他生活在現代,身份介紹就會變成這種樣子,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王小柔:爭做「斜槓中年」
    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近日出版的新書《不裝》裡,王小柔更將「有趣」和「不裝」上升為一種「快樂生活智慧」,而在該書的新書分享會上,她結合眼下年輕人正熱衷的「斜槓」生活(指不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坦言希望自己是「斜槓中年」甚至是「斜槓老年」,能在不同領域都有所收穫。輕鬆自在的交流,妙趣橫生的言語,新書《不裝》當天的分享會現場,讀者歡笑不斷。
  • 從青年時代打好基礎,為了成為斜槓中年而努力
    畢竟要寫斜槓青年,我還是先百度了一下: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Marci Albonher 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擁有多重職業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