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斜槓青年」職場B計劃調查 多數90後的副業都和網絡相關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斜槓青年」:指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中國江蘇網訊(實習生 和佳佳 何樹荃 蒯鈺君 記者 徐媛園)近日發布的《2020年秋冬季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歷疫情後,為增強職場競爭力,45.9%的求職大學生時刻提升專業技能,25.4%的畢業生希望成為「斜槓青年」,利用靈活就業分散就業壓力。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和80後「接私活」不同,不少90後的「副業」和本職工作毫無關係,而且形式更為多元化、網絡化。《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上半年約有8.2%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等是當前的主流方向。其中微商的佔比最高,為26.8%。

90後的B計劃豐富多彩

影城主管愛跳舞,「籃球寶貝」當副業太合適了

95後林玲是影城的市場主管,也是一名舞蹈愛好者。她告訴記者,2015年,她通過比賽選拔進入某籃球啦啦隊成為了一名籃球寶貝,經過5年的演出與訓練,現在的她已經成為了這支啦啦隊的隊長。而隊長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演出舞蹈的訓練以及賽事統籌。「籃球寶貝是通過前期的招募以及後期的選拔和訓練挑選出來的,成為正式隊員之後會根據一些體育賽事進行活動的安排。」林玲說。

「雖然主業帶來的收入可以滿足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舞蹈本身就是我熱愛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收入,這對於我來說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林玲表示,雖然影城主管的日常工作內容比較繁重,但是好在籃球寶貝的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可以讓自己更合理地去安排時間。「現在的隊員以學生為主,所以我們會將訓練的時間安排在周四的晚上七點或者是周六周日的某一天,這樣既不會耽誤大家的日常生活,還能讓大家及時調整狀態。」

林玲說她經常會在自己下班之後去舞蹈室練舞,有時候還會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和隊員們參加一些表演活動。這樣既不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個月還有一兩千的額外收入。

下了班,妻子做主播丈夫忙遊戲代打

李璐和她的老公徐行都是90後,住在江寧方山附近。李璐白天是一家醫院的收納,晚上就在鬥魚做主播。「一開始是直播打遊戲,後來粉絲漸漸多起來,也會唱唱歌,跳跳舞。」李璐做主播已經四五年了,正式的工作換了兩個,「副業」一直沒有斷過。每個月靠主播打賞,她有時收入可以過萬。

李璐的老公徐行也有「副業」。白天,徐行在一個能源行業的南京辦事處工作,晚上有時候他就帶別人打遊戲掙錢。「就比如說王者榮耀,你等級低,是白銀,我可以帶著你打到你要求的級別,比如鑽石。」由於線上線下遊戲都很精通,徐行最近準備跟朋友合夥,開一家劇本殺體驗館(一種沉浸式線下遊戲,「劇本」營造出情節故事,「殺」意味著故事裡有人「死亡」,需要玩家找出真兇)。

「我倆工作都是家裡幫忙找的,工資不多,養孩子等生活成本比較高。」李璐說,「我們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就不得不想辦法攢錢。」

帶貨、上網課、拍小視頻,副業搞搞成主業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90後們在採訪中說得最多的是「帶貨」。有一類和帶貨相關的「副業」比較受歡迎,就是從海量的購物網站商品中,挑選質優價廉的,供微信群裡的買家們挑選。只要買家通過連結領取優惠券購買,群主就能獲得提成。

記者了解到,這種「優惠群」五花八門,有專發購物網站優惠券的,有專發阿迪、耐克等運動品牌清倉貨的,還有專門團購國外物品的……「我們小區購物群的群主,生了二胎以後就辭職帶娃,以前就只在我們小區搞搞團購,現在搞大了,有十來個群,請了好幾個人幫著維護。」市民陳女士說。

記者注意到,除了代打遊戲、帶貨,不少90後的「副業」基本上都和線上工作沾邊。比如,有的白天在單位做接線員,晚上回家就研究世界各地的遊戲,製作遊戲解說視頻;也有的主業是導遊,「副業」是網課教師;還有的專門在一些平臺上製作「網紅」抖音小視頻。「我有個宜興的朋友,就天天用宜興話,去宜興各種地方打卡,點擊量也很高,他現在廣告也接得不少。」李璐說。

「副業」也不容易

文案接「私活」熬夜趕稿

網紅帶貨累到耳石脫落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上班族做副業,也有「越做越窮」的。比如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做點心,於是就做些點心在小區團購:「我對點心要求高,用的都是最好的料,做了幾天一算,還賠了不少錢進去。」

顏小姐告訴記者,她是一名公司的文案,工作之餘,她會接一些新聞通稿來寫,寫完後對方會付給她一些勞務費。一個月要是寫得多了,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但為了完成任務,自己常常需要熬夜趕稿,有時候靈感怎麼也找不到,也是非常痛苦。

市民蔣先生在一家平臺做「網紅」帶貨,雙十一做了六位數的訂單。但隨即他就發現自己耳石脫落了,看醫生又花了不少費用。

專家聲音

做好本職再發展副業是個人價值的二次體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公共健康教育方面頗有研究的趙群教授表示,很多年輕人剛剛步入職場,工資處於低層,又面臨房貸、車貸以及將接踵而來的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為了滿足城市一般生活的需要,依靠自己的才幹,發揮自己的潛能,在主業之外再掙得一份副業收入,既充分實現了個人價值,也增強了生活信心。這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理智和有益的選擇,是個人價值的二次體現,應該為此點讚。

不少90後也表示,當今網絡孕育出的多種新興商業模式,為新一代們帶來了很多機會。年輕人有了更多途徑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少人,也從這些兼職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並為之奮鬥,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相關焦點

  • 南京「斜槓青年」 職場B計劃調查
    2020-11-27 10:32圖文來源: 揚子晚報 南京「斜槓青年」 職場B計劃調查
  • 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
    @職場人,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
    @職場人,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神秘的斜槓青年,都在做什麼副業?
    他們之中,有90後的新新人,有80後的職場社畜,也有70後的"老青年"……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斜槓青年越來越多了,那些斜槓青年都做些什麼副業?我自己的職業生涯就一直很"斜杆",以前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基礎功底還算紮實,和影樓的老闆合作成為合伙人,專門幫影樓做人像修圖的工作。後來,我自己出來創業做自媒體。雖然做過五花八門的副業,但一直都沒有離開過設計,想要給自己多找一些出路,也看看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 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搞副業」會被單位辭退嗎
    @職場人,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渴望擁有多重職業、多重身份、多元生活:「斜槓青年」,未來職場...
    原標題:「斜槓青年」,未來職場新興族群?  據《勞動報》報導:在職場,有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Zoe,平面模特/美食博主/自由撰稿人,「斜槓」便成了她的代名詞。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 做「斜槓青年」找到好平臺是致勝關鍵
    在職場生涯上你有「B計劃」或「C計劃」嗎?當下,像靈活用工從業的職場人士被稱作「斜槓青年」或是「兩棲青年」。他們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群。眼下,「斜槓青年」和「自由職業者」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能帶來哪些收益?
  • 想幹副業?人人都需要的B計劃:副業之調查問卷篇
    調查問卷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副業方式,雖然整體收益不會很多,但是副業的原則就是簡單直接,不太佔用過多時間,副業以閒餘時間增加收入為準,不能影響主業,切不可貪大求多,量力而行最好下面及就介紹一些比較適合做調查問卷獲取收益的平臺
  • 想幹副業?人人都需要的B計劃:副業之寫作篇
    寫作對我們平時比較簡單易操作的副業方式,只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即可進行創作,雖然算不上可以大富大貴的副業,在業餘愛好之中,獲取一份額外的收益也是挺好的寫作收益有訂閱分成,全勤和合同稿費幾種,今天就介紹一些靠寫作來獲取收益的創作平臺,供大家參考甄別
  • 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如今,在年輕人中流行發展職場B計劃。所謂職場B計劃,就是指本職工作外的其他職業選擇。不少人憑藉自己的興趣、技能發展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豐富生活。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職場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7%的受訪職場青年有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和充實空閒時間是受訪青年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
  • 職場興起「斜槓青年」
    畢業後,不少年輕人則身兼數職,同時「打幾份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也賦予了靈活就業全新的含義。  所謂「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有相關兼職平臺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已有超過20%的大學生有意向或者已經兼職多份工作。
  • 斜槓青年,發展副業可好?
    斜槓青年副業多,責任也大,只要你不拒絕第二份收入,都可以來做兼職。當副業收入超過了工資後,你會變得更加熱愛工作。乍一看,這樣的回答很難理解,畢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當我副業收入都超過工資了,我肯定就不工作了。更加熱愛工作?
  • 斜槓青年,精彩生活不止一面
    此前有調查顯示,全國斜槓青年規模已突破8000萬人,他們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者佔據主流。  今年疫情期間,「斜槓青年」火了。受疫情影響,職場人的生活狀態也有所改變。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斜槓青年」行列,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時,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斜槓青年」的生活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他們選擇這種生活方式,大家又是怎樣看待這一人群?
  • 8.2%職場人士擁有「斜槓」收入
    8.2%職場人士擁有「斜槓」收入   有個主業謀生,能否再兼顧一項興趣賺取零花錢?6月19日,智聯招聘發布《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一些工作不再受限於空間和時間,「斜槓青年」也成為不少年輕人嚮往的生活方式。
  • 8.2%的職場人擁斜槓收入「斜槓青年」想詩和遠方?靈活就業了解一下
    「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它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小明,記者/作家/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斜槓青年」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
  • 如何處理主副業關係?71.4%受訪職場青年建議先做好主業再發展副業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職場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4%的受訪職場青年認為要先做好主業,再發展副業。受訪者中,男性佔49.2%,女性佔50.8%。71.4%受訪職場青年認為要先做好主業,再發展副業90後意純(化名)白天在公司上班做會計,晚上回到家之後,又會做自媒體兼職。
  • 「斜槓青年全民化」不可擋 六成職場人有兼職計劃或正在兼職
    文/畢舸斜槓青年,一個已經不再讓我們陌生的名詞,如果說之前還屬於少數人的「業餘愛好」,如今卻有愈演愈烈之勢。央視財經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超過六成職場人士已開展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明天和失業,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如此嚴峻的拷問是職場中人必須考量的命題。採取更多的自救舉措也就成為必然。「斜槓青年全民化」是讓更多人獲得自我保障的路徑之一。成為「斜槓青年」,取決於幾個條件。目前,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技能壁壘正隨著科技革命、行業自身的變化而降低。比如,如果掌握一門計算機技術,不僅是網際網路領域的通行證,同時在正擁抱「網際網路+」的傳統行業也會受到歡迎。
  • 「斜槓」年輕人:不搞個「副業」,都不好意思叫「打工人」了
    因此也讓很多打工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要不要再做一份副業?但想法很好,現實很骨感,想要有一份斜槓收入,也就是副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有人會想,我去兼職送快遞、送外賣、或者開滴滴,然而問題來了,當你每天忙得無可開交,回到出租房就想躺下的你,還有這樣的想法?
  • 靈活用工——斜槓青年的自由人生
    現在「斜槓青年」一詞很流行,甚至可以說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他們除了一份穩定的主業,手裡還有幾份副業,他們用斜槓區分自己的不同職業身份,比如工程師/畫家/作家/淘寶店主/培訓師,所以,「斜槓青年」就是擁有多重身份、多重職業的年輕人。
  • 副業新機會!月薪4500的斜槓青年,靠做小語種翻譯月入1萬+!
    「副業剛需」  2020年還沒過去,想必大家對「副業」的計劃是板上釘釘。不能接受:當身邊同事都有退路的時候,而只有我一個人在公司裸遊……  有個副業不僅僅是每個月多賺那麼一點錢,現在的90後,都希望在未來能夠做自己的話事人,不將生活寄予每個月固定的收入,也希望來一場能夠說走就走的旅行。  的確,對大部分人來說,只有一份工資收入,想要財務自由隨意支配自己的時間,簡直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