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斜槓青年」 職場B計劃調查

2020-12-11 南報網

2020-11-27 10:32圖文來源: 揚子晚報

南京「斜槓青年」 職場B計劃調查

把愛好玩好了還能增加一筆額外收入 多數90後的副業都和網絡相關

近日發布的《2020年秋冬季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歷疫情後,為增強職場競爭力,45.9%的求職大學生時刻提升專業技能,25.4%的畢業生希望成為「斜槓青年」,利用靈活就業分散就業壓力。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和80後「接私活」不同,不少90後的「副業」和本職工作毫無關係,而且形式更為多元化、網絡化。《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上半年約有8.2%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等是當前的主流方向。其中微商的佔比最高,為26.8%。

90後的B計劃豐富多彩

1影城主管愛跳舞,「籃球寶貝」當副業太合適了

95後林玲是影城的市場主管,也是一名舞蹈愛好者。她告訴記者,2015年,她通過比賽選拔進入某籃球啦啦隊成為了一名籃球寶貝,經過5年的演出與訓練,現在的她已經成為了這支啦啦隊的隊長。而隊長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演出舞蹈的訓練以及賽事統籌。「籃球寶貝是通過前期的招募以及後期的選拔和訓練挑選出來的,成為正式隊員之後會根據一些體育賽事進行活動的安排。」林玲說。

「雖然主業帶來的收入可以滿足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舞蹈本身就是我熱愛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收入,這對於我來說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林玲表示,雖然影城主管的日常工作內容比較繁重,但是好在籃球寶貝的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可以讓自己更合理地去安排時間。「現在的隊員以學生為主,所以我們會將訓練的時間安排在周四的晚上七點或者是周六周日的某一天,這樣既不會耽誤大家的日常生活,還能讓大家及時調整狀態。」

林玲說她經常會在自己下班之後去舞蹈室練舞,有時候還會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和隊員們參加一些表演活動。這樣既不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個月還有一兩千的額外收入。

2下了班,妻子做主播丈夫忙遊戲代打

李璐和她的老公徐行都是90後,住在江寧方山附近。李璐白天是一家醫院的收納,晚上就在鬥魚做主播。「一開始是直播打遊戲,後來粉絲漸漸多起來,也會唱唱歌,跳跳舞。」李璐做主播已經四五年了,正式的工作換了兩個,「副業」一直沒有斷過。每個月靠主播打賞,她有時收入可以過萬。

李璐的老公徐行也有「副業」。白天,徐行在一個能源行業的南京辦事處工作,晚上有時候他就帶別人打遊戲掙錢。「就比如說王者榮耀,你等級低,是白銀,我可以帶著你打到你要求的級別,比如鑽石。」由於線上線下遊戲都很精通,徐行最近準備跟朋友合夥,開一家劇本殺體驗館(一種沉浸式線下遊戲,「劇本」營造出情節故事,「殺」意味著故事裡有人「死亡」,需要玩家找出真兇)。

「我倆工作都是家裡幫忙找的,工資不多,養孩子等生活成本比較高。」李璐說,「我們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就不得不想辦法攢錢。」

3帶貨、上網課、拍小視頻,副業搞搞成主業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90後們在採訪中說得最多的是「帶貨」。有一類和帶貨相關的「副業」比較受歡迎,就是從海量的購物網站商品中,挑選質優價廉的,供微信群裡的買家們挑選。只要買家通過連結領取優惠券購買,群主就能獲得提成。

記者了解到,這種「優惠群」五花八門,有專發購物網站優惠券的,有專發阿迪、耐克等運動品牌清倉貨的,還有專門團購國外物品的……「我們小區購物群的群主,生了二胎以後就辭職帶娃,以前就只在我們小區搞搞團購,現在搞大了,有十來個群,請了好幾個人幫著維護。」市民陳女士說。

記者注意到,除了代打遊戲、帶貨,不少90後的「副業」基本上都和線上工作沾邊。比如,有的白天在單位做接線員,晚上回家就研究世界各地的遊戲,製作遊戲解說視頻;也有的主業是導遊,「副業」是網課教師;還有的專門在一些平臺上製作「網紅」抖音小視頻。「我有個宜興的朋友,就天天用宜興話,去宜興各種地方打卡,點擊量也很高,他現在廣告也接得不少。」李璐說。

「副業」也不容易

文案接「私活」熬夜趕稿

網紅帶貨累到耳石脫落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上班族做副業,也有「越做越窮」的。比如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做點心,於是就做些點心在小區團購:「我對點心要求高,用的都是最好的料,做了幾天一算,還賠了不少錢進去。」

顏小姐告訴記者,她是一名公司的文案,工作之餘,她會接一些新聞通稿來寫,寫完後對方會付給她一些勞務費。一個月要是寫得多了,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但為了完成任務,自己常常需要熬夜趕稿,有時候靈感怎麼也找不到,也是非常痛苦。

市民蔣先生在一家平臺做「網紅」帶貨,雙十一做了六位數的訂單。但隨即他就發現自己耳石脫落了,看醫生又花了不少費用。

專家聲音

做好本職再發展副業是個人價值的二次體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公共健康教育方面頗有研究的趙群教授表示,很多年輕人剛剛步入職場,工資處於低層,又面臨房貸、車貸以及將接踵而來的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為了滿足城市一般生活的需要,依靠自己的才幹,發揮自己的潛能,在主業之外再掙得一份副業收入,既充分實現了個人價值,也增強了生活信心。這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理智和有益的選擇,是個人價值的二次體現,應該為此點讚。

不少90後也表示,當今網絡孕育出的多種新興商業模式,為新一代們帶來了很多機會。年輕人有了更多途徑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少人,也從這些兼職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並為之奮鬥,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相關焦點

  • 南京「斜槓青年」職場B計劃調查 多數90後的副業都和網絡相關
    「斜槓青年」:指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中國江蘇網訊(實習生 和佳佳 何樹荃 蒯鈺君 記者 徐媛園)近日發布的《2020年秋冬季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歷疫情後,為增強職場競爭力,45.9%的求職大學生時刻提升專業技能,25.4%的畢業生希望成為「斜槓青年」,利用靈活就業分散就業壓力。
  • 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
    @職場人,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
    @職場人,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 「斜槓青年全民化」不可擋 六成職場人有兼職計劃或正在兼職
    文/畢舸斜槓青年,一個已經不再讓我們陌生的名詞,如果說之前還屬於少數人的「業餘愛好」,如今卻有愈演愈烈之勢。央視財經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超過六成職場人士已開展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如此嚴峻的拷問是職場中人必須考量的命題。採取更多的自救舉措也就成為必然。「斜槓青年全民化」是讓更多人獲得自我保障的路徑之一。成為「斜槓青年」,取決於幾個條件。目前,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技能壁壘正隨著科技革命、行業自身的變化而降低。比如,如果掌握一門計算機技術,不僅是網際網路領域的通行證,同時在正擁抱「網際網路+」的傳統行業也會受到歡迎。
  • 渴望擁有多重職業、多重身份、多元生活:「斜槓青年」,未來職場...
    原標題:「斜槓青年」,未來職場新興族群?  據《勞動報》報導:在職場,有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Zoe,平面模特/美食博主/自由撰稿人,「斜槓」便成了她的代名詞。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 做「斜槓青年」找到好平臺是致勝關鍵
    在職場生涯上你有「B計劃」或「C計劃」嗎?當下,像靈活用工從業的職場人士被稱作「斜槓青年」或是「兩棲青年」。他們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群。眼下,「斜槓青年」和「自由職業者」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能帶來哪些收益?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8.2%職場人士擁有「斜槓」收入
    8.2%職場人士擁有「斜槓」收入   有個主業謀生,能否再兼顧一項興趣賺取零花錢?6月19日,智聯招聘發布《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一些工作不再受限於空間和時間,「斜槓青年」也成為不少年輕人嚮往的生活方式。
  • 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日,很多青年都在試圖加入「斜槓」隊伍。在擁抱「斜槓」中乘風破浪。與傳統職場中,單一、穩定和保守不變的工作框架相比,擁有多個職業、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能夠在更多的崗位和空間中挖掘自身潛力,拓展自我能力。
  • 8.2%的職場人擁斜槓收入「斜槓青年」想詩和遠方?靈活就業了解一下
    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再只擁有單一職業,多重標籤成為他們的特徵,這群人被稱為「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它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職場興起「斜槓青年」
    畢業後,不少年輕人則身兼數職,同時「打幾份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也賦予了靈活就業全新的含義。  所謂「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有相關兼職平臺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已有超過20%的大學生有意向或者已經兼職多份工作。
  • 線上辯論賽|職場多年,我要不要選擇做一個「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斜槓青年越來越流行,已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那麼職場多年,要不要選擇做一個「斜槓青年」呢?
  • 你要做的不是斜槓青年,而是斜槓中年
    相比當年為了養家餬口掙扎在生產線上,一旦被辭退身無其他本領的產線工人們,如今的職場人不再滿足於生理和安全需求,而是更上一層樓,希望通過工作贏得尊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斜槓職場人在不斷增加。在斜槓的同時,不少職場人也有隱憂:領導是不是不喜歡員工分心其他事情?HR招聘時會不會歧視有斜槓職場人。 其實你想多了。
  • 正確看待「斜槓青年」時代意義
    這位學者說,如今人們把這類年輕人稱為「斜槓青年」。在中國,斜槓青年如今受到很多年輕人追捧。中國青年報曾對近2000名青年進行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並認為這一群體充滿活力朝氣,敢於挑戰,對當今社會具有積極意義。「斜槓青年」並非中國特有,而是一個舶來品。
  • 那些關於「斜槓青年」的粉紅泡泡,該戳破了
    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一份基於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文章發現,成為「斜槓青年」,顯著提高了青年勞動者的收入,由於自主性更強的原因,周工作時間相對縮短,主觀幸福感相對提升。而相比較「擁有多種興趣者」來說,「斜槓青年」的領悟力和執行力更高。
  •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加這道斜槓,是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斜槓青年」,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個人身份的疊加,實則是經濟社會變革和個體觀念轉變等多種因素產生的化學作用。這是一道擺在當代青年人面前的不定項選擇題,大多數職場人都得填寫答案。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  「斜槓青年」怎麼一下子多了起來?
  • 論斜槓青年斜槓一詞
    「斜槓青年」是近幾年產生的新生產物,何為「斜槓青年」?斜槓一詞,來源於美國,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而現在指的是現在身兼數職的青年能者,白天西裝革履,晚上熱情奔放,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
  • 快評| 「斜槓青年」,讓工作之光照亮生活
    眼下,成宇這樣的年輕人有一個很「潮」的標籤——「斜槓青年」。 身兼數職,在十年前或許為鳳毛麟角的能者所專有,而現在的年輕人對此已司空見慣。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成為自由職業者?
    每個斜槓身份都要慎重,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要兼顧,懂得合理分配時間、精力以及人際關係,也要打理好自己的知識體系。第五,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夠擁有斜杠人生,並不是不具備能力,而是缺少勇敢探索的精神。只會說不願意動手,興趣廣泛但涉獵不深。這種情況下是沒有辦法深耕成為斜槓青年的。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平臺經濟與青年職業。 2017年至今,調查研究約100餘斜槓青年、自由職業者。 論文《嵌入、表達、認同: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研究》《在消解中反思:斜槓青年的自反性研究》《戴著鐐銬跳舞:斜槓青年職業身份認同雙重內捲化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中國青年研究》《當代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