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在民間流傳很廣,大多出自一些老年人之口,老年人常常以長輩教導晚輩的口吻說出這句話,目的在於希望晚輩有一個舒適的家居環境,生活蒸蒸日上。
要理解這句俗語,首先要明白「明堂」的意思,以及它的作用。
明堂是一個很重要的建築物,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按照古代帝王的要求,建造在風水寶地上的神聖場所,用來祭天、祭祖、封禪、朝見諸侯、發號施令等。
二是指一些建築物裡邊的重要場所,大到皇宮,中到寺院廟宇,小到老百姓的住宅,都建造有明堂。
這句俗語中的明堂,特指第二層意思。
古代建築物在主體結構上都是面南朝北,正門開在南邊,在建築格局上講究對稱,所有建築成雙成對分列在中軸線的兩邊。
皇宮的正殿,寺院的大雄寶殿,住宅的堂屋,是不同級別建築物裡的最重要場所,都可以看作是明堂。
唐朝東都洛陽紫微城正殿,是皇宮明堂的代表,高度超過90米,面積超過2000平米,建築風格富麗堂皇,號稱中國古代體量最大的木質建築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建築水準。
之所以建造得如此氣派,主要作用是向外國人展示大唐王朝的綜合國力,因為唐朝皇帝每年要在這裡接見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百個使者,這裡還要舉行三年一次的殿試,要容納上千人在這裡考試,所以,必須把它建造得大氣奢華、寬敞明亮,才有足夠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普通老百姓住宅裡的明堂遠遠沒有這麼豪華,但是,人們對明堂的建造還是相當講究。會不惜成本把自家明堂建造得寬敞明亮,保持裡邊乾淨整潔,讓一家人天天有個好心情。
另外,古代房子沒有客廳,明堂充當了客廳的功能,客人拜訪時,常常會被主人安排在明堂接待,因此,明堂具有聚合人氣、彰顯財力的作用。
一些人家會在明堂裡擺上先祖的牌位,俗稱「高堂」,在重要節日都會祭拜。
不論從哪一個層面來看,大到皇宮小到住宅,明堂都是非常重要的場所,是典型的「面子工程」,如果一個明堂又小、又髒、又亂,看到它哪會有好心情?連在明堂多待一秒的心情都沒有。
「明堂如播米」有兩層意思,一是形容明堂格局小,髒亂差,風水和環境不好,聚不了氣,導致財散人窮。
二是形容做人的格局太小氣,祭祖求平安時沒有誠心,捨不得購買祭品,像播米那樣敷衍了事。
過去,農村人在種植穀米時,沒有播種機,都是手工播種,基本上靠天吃飯。播種時,會一把一把給地裡撒上種子,然後用磨(一種農具)把地抹平,掩埋種子,就算耕種完畢。撒種子時,會給種子裡添上一些穀米,這樣做一是為了節省種子,二是因為穀米去掉殼後,種在地裡不會發芽,會讓穀物出苗比較稀疏,到時長勢良好。
如果建造明堂時像播米那樣隨意,不去選擇好風水,周邊環境支離破碎,那樣會聚不住氣,到時會讓人氣、財氣、運氣慢慢流失,最終家道中落,讓子孫後代受窮。
過去民宅的明堂,正對著大門,從大門進去朝北走,就能看到明堂,主家會非常在意明堂的整體環境,建造房屋時,事先會給明堂留下足夠大的空間。建造好後,會對明堂用心裝修一番。家具會擺放得整整齊齊,表面擦得油光可鑑,地板收拾得乾乾淨淨。許多人家為了增加文化氣息,還會給明堂懸掛上字畫,擺上古玩飾件。
特別講究的人家,會給明堂裡建造神龕,不但擺上列祖列宗的牌位,還會擺上財神或關二爺的塑像,在他們看來,這是聚氣的好方式,也是表達美好願望的方式,期盼祖宗和財神保佑子孫後代平平安安,日進鬥金,享盡榮華富貴。
現在的農村人,哪怕不是很富裕,也捨得花錢建造漂亮、寬敞的房子,還捨得花錢置辦高檔家具,因為在農村人的意識裡,別人都這麼做,自己如果太小氣,不但會丟掉面子,還會喪失聚氣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房子建好之後,幾十年裡它一直在那立著,可以給子孫後代留下,成為一筆可觀的遺產。
如果給子孫後代留幾間破瓦房,肯定沒有漂亮房子的實際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