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中有一類講的是做人要孝順,當然了,這類古話中,多是教人要孝順的。個人認為,孝這個字其實也是要分什麼情況,有些愚孝並不應該提倡,啥叫愚孝?就是不由分說,完全聽長輩的,長輩明明錯了也要聽,這就是愚孝,現代有不少媽寶男就是這樣。
有一些也是存在爭議性的,比如這句老話「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句話初看時讓人感覺茫然,因為字面意思不明顯。
但其實這句話也容易理解,而且說的就是關於孝順的事,咱們先說一個這句話啥意思,再說有沒有道理。
一、這句話啥意思
我們想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得明白前半句兩個關鍵詞,明堂和播米,另個這裡的這個如也要做區別理解。
首先,明堂是啥?現在人常常把堂屋和客廳混淆,其實在古代,這個堂屋跟客廳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所在。所謂堂屋,就是供奉先人靈位,祭祀和過壽的地方,這間屋子要時常大門全開,所以叫明堂。而主人家的臥室是隱秘所在,要時常閉門,所以叫暗室。
再來理解這句話,明堂如播米,明堂是供奉先人靈位的地方,需要擺一些供品,而播種米時,是斷斷續續的,米粒很少。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先人牌位前,放的供品如同播種稻米那樣稀稀拉拉,那么子孫後代就要受窮。
我們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後,還要明白它是想說明什麼,其實說的是讓人孝順,但是這個裡面是有問題的,古人計究視死如事生。
什麼意思呢?就是先人雖然死了,但該有的禮節要像生前那樣,決不能馬虎。但我們同時也知道,人死後是沒有知覺的,你做得再多,他們是不知道了。
於是,就引申出我們後面的問題,這句話有道理嗎。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按照黑嫂的看法,這句話是提倡人要孝順,但明顯加了恐嚇的意思。同時,這裡的這個孝順,其實有點對標錯誤。
我們現在常講,對老人的孝順要在生前,子欲養而親不待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老人在世時不孝順,去世後大講排場有啥用呢?不過是為自己買臉面罷了。
所以,死後十臺戲,不如生前一碗水,說的就是這樣。
所以,這句話放在現代是不太合適的。當然了,這句話從科學角度講就更沒有道理了,但出發點也不能說完全錯誤,古代講究禮儀,萬事都有禮儀來規範,這關係到一個人的道德理想,做人如果不孝順,那幹別的什麼事能幹成?你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你怎麼會對別人好?怎麼會對朋友交心?
所以,這句話有警示意味,但並不能去盲目理解,放到現代的話,更希望人們在親人在世時孝順,去世後的孝順並不能叫做孝順,只能叫做演戲。
最後:有一些人,他們在父母生前對老人很好,老人去世後,他們久久懷念,人家這才是真正的視死如事生,那些在父母生前啥也不做,去世後大講排場的,不過是花錢買自己的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的去世成了他們可以利用的事,這何其的卑劣?此外,別人心裡也都有一桿秤,自己孝於不孝,別人都心裡有數。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