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旬老人摔倒,他們選擇這樣做!
七旬老人摔倒,他們選擇這樣做!B.事不關己,假裝沒有看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面對摔倒的老人扶不扶竟然成了選擇題當事情真的發生在身邊的時候相信你也不會有太多的猶豫就像發生在鐵路口的這件事
-
依託12348廈門法網調解雲平臺 廈門首次「雲端」調處醫患糾紛
3月23日,市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簡稱「市醫調委」)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積極創新調解方式,首次依託12348廈門法網調解雲平臺成功調解一起緊急醫療糾紛。最終通過「雲端」調處,雙方和解。而醫方雖承認麻醉穿刺部位錯誤,但認為操作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未損傷神經,且患者疼痛僅為主觀感受,未有客觀檢查報告支持,故不同意患者的訴求。由於患者每次出海時間長且不固定,其希望快速化解糾紛以便早日出海工作。按照以往慣例,醫療糾紛.調解需要組織調解員、醫學專家、律師及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在調解室調解。受疫情影響,市醫調委暫未開放現場調解。
-
依託12348廈門法網調解雲平臺 我市首次「雲端」調處醫患糾紛
3月23日,市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簡稱「市醫調委」)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積極創新調解方式,首次依託12348廈門法網調解雲平臺成功調解一起緊急醫療糾紛。最終通過「雲端」調處,雙方和解。而醫方雖承認麻醉穿刺部位錯誤,但認為操作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未損傷神經,且患者疼痛僅為主觀感受,未有客觀檢查報告支持,故不同意患者的訴求。由於患者每次出海時間長且不固定,其希望快速化解糾紛以便早日出海工作。按照以往慣例,醫療糾紛.調解需要組織調解員、醫學專家、律師及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在調解室調解。受疫情影響,市醫調委暫未開放現場調解。
-
香港如何應對醫患糾紛?醫院:鬧解決不了問題
這裡一向是醫患矛盾的「重災區」。自港大深圳醫院成立起,發生的9起暴力傷醫事件中,有6起發生在這個地方。那名被行政拘留10天的孩子媽媽,就是在這裡,將前來解釋的護士踢傷。 也是同一個月,一名患者家屬,用高跟鞋踢傷一名護士,致使該護士腎挫傷。事情的起因則是病人「哎喲」了一聲,病人家屬誤認為是護士故意弄疼了病人。 去年3月,一名女患者在此等候就診。
-
七旬老漢美容院花500萬「治病」,事後虛弱不已:過程簡直說不出口
最近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受害人還是一位七旬老人。上海的七旬老人表示,家裡現在就剩下自己和妻子,孩子們都遠居國外,那段時間,正趕上疫情封城不讓隨意走動,而妻子因為外出也被滯留在別處,自己外出閒逛時被一家美容院吸引。短短三個月就衝了幾百萬,自己的身體也被拖垮了。老人究竟在美容院做了什麼項目,居然充了這麼多錢還把身體弄的虛弱不已?
-
光明時評:醫患本該守望相助
這樣的愛心舉動、溫暖的醫患關係,給冬日的兒科門診增添了一抹暖色。 「偶爾去治癒,經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醫學名言,傳遞的是這樣的理念:醫患之間本是利益共同體、情感共同體、價值共同體,醫患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情感應該是共通的。醫者仁心應是醫生的共同追求,尊醫重道當是社會的價值取向。 信任是構築良性醫患關係的基石。
-
七旬老人命殞街頭
本報訊 記者徐明、李偉攝影報導:昨晚,南昌市解放東路李家巷路口,一輛麵包車將一名七旬老人撞倒後,緊隨其後的黑色轎車再次輾軋老人,致老人當場死亡。肇事後,兩車雙雙逃逸。現場一攤血跡據目擊者徐先生介紹,昨晚8時55分許,他走到解放東路李家巷路口旁,突然一聲巨響,只見一輛麵包車將一名過馬路的老人撞倒。撞倒老人後,麵包車並沒有停車,而是加大油門從老人身上軋過,然後繼續往前行駛。
-
代表履職,在一線化解矛盾糾紛
代表們來到泰興市人民法院「何健忠調解工作室」,得知調解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以來,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和14位人民調解員已在訴前成功調解矛盾糾紛646件,調解成功率達42.25%,不禁由衷稱讚。 人大代表如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深度、實質化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推動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司法需求?同時這樣的深度、實質化參與,是否可以助力代表更好地履行其監督職能?
-
溫縣法院:打造「無訟」模式 源頭化解糾紛
,大力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有效減少了成訟案件的發生,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今年5月,一位耄耋老人林某來到趙堡法庭門口,哭訴自己的遭遇,該庭庭長張英凡在了解到真實情況後,一邊安撫老人,一邊委派駐庭調解員張福松聯繫老人的孩子林某某,待林某某趕到法庭,調解員認真傾聽了雙方的陳述後,得知矛盾根源不是在贍養上,而是父子之間的財產問題,於是,在法官的指導下,張福松就財產繼承問題先進行調解,取得了雙方的互諒,接著,又結合贍養問題促使雙方達成協議,約定林某某一天三晌送餐的具體時間
-
用公平公正搭起醫患溝通平臺 一句話讓他成醫患溝通帶頭人
已經62歲的他,把每一次調解都當作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他說:「只有了解掌握了更多的醫患心理,才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做好調解工作。」 14歲參軍入伍的王建發在衛生系統工作了半輩子,臨到快退休,卻成了醫患溝通的「中間人」。角色的轉換,並沒有讓他迷茫,工作的新環境、新對象、新方法反而讓他幹勁更足,「能幫助到別人、有成就感,這就是幸福啊!」
-
《法治伴你行》|年輕小夥截肢保命,醫患糾紛鬧上法庭
《法治伴你行》|年輕小夥截肢保命,醫患糾紛鬧上法庭 2020-12-24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全文)
第三十條 鼓勵和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成本較低、對抗性較弱、有利於修復關係的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第三十一條 鼓勵當事人優先通過協商自行達成和解。當事人願意和解,但自行協商有困難的,可以邀請調解員、律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其他中立第三方參與協商,促成和解。當事人不願和解或者和解不成的,引導調解。
-
兄弟鬩牆 看維西縣法院法官如何化解
兄弟鬩牆 看維西縣法院法官如何化解 2020-09-20 2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渝成立專家庫 化解邊界糾紛就找他們!
四川在線記者 蘭楠川渝邊界間土地、林木確權出現糾紛怎麼辦?邊界村出現村民矛盾如何解決?日前,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西北村新建飲水工程,修建過程中與相鄰的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元壩鎮獅子村發生土地糾紛。根據糾紛化解需要實時開展典型案例會商問診,為有效化解疑難複雜矛盾糾紛提供智力支撐。
-
多元化解金融糾紛怎麼做?收藏這批「經驗+案例」!
典型意義本案是在府院綜合協調模式下多元化糾紛化解的成功案例,對於金融機構大額金融糾紛的高效化解具有示範意義。一是對多元化糾紛化解機制的拓展。傳統的多元化糾紛化解更多是依靠仲裁機構、專業協會、律師等外部機構或個人的糾紛處理的經驗與專業知識,推動糾紛的順利化解。但對債權人尤其是金融債權人,往往難以達到利益最大化。
-
...醫患關係更和諧——保險「第三方」成為醫生的好幫手患者的好朋友
近年來,醫療糾紛多發、醫患關係緊張,甚至在一些地方還發生醫患暴力事件,導致在醫療救治過程中出現「醫方有戒心、不敢為,患方預期高、不信任」的現象,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救治的工作效率,也沉澱了一定的社會矛盾。「再安全的手術都有發生意外風險的可能」「醫療風險不可避免」,這是國際公認的事實。
-
湖南安化男子毆打七旬老人致其八根肋骨骨折,檢察院:已逮捕
湖南安化男子毆打七旬老人致其八根肋骨骨折,檢察院:已逮捕 實習生 李若曦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9-01 15:49
-
【塞上楓橋】撿拾玉米引發糾紛 社區民警巧妙化解
在「塞上楓橋」警務品牌創建工作中,永寧縣公安局望遠派出所積極採取措施全面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
-
如何化解房租租賃糾紛?聽聽萬安普法君怎麼說!
2020年9月10日,萬安街道召開萬安街道房租租賃糾紛維穩工作會暨矛盾糾紛化解培訓工作會,旨在解決房租租賃糾紛,保障房東和租客的合法權益。街道蜀正律師事務所的魏語嫣律師從法律角度解讀了房東、包租公司、租客三方之間的法律關係,為大家提供了解決房租租賃糾紛的方法。
-
糾紛解決在源頭 矛盾化解在「訴」外——《河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
程序銜接不暢等問題待解,亟需地方立法規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