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位老外住隔離賓館 長寧集結一批中外95後-東方網

2020-12-14 上海政務

  據長寧區消息:「剛剛在浦東機場接了一位義大利帥哥,正好用上了你們的寶典。」一大早,北新涇街道幹部向長寧區外辦發來感嘆:「手有寶典,心中不慌。」

  這個寶典是「健康觀察15問」的義大利語版本。針對疫情重點國家,長寧區外辦組織志願者翻譯了英日韓義大利波斯語版本的「健康觀察15問」,社區反響很好,這幾天還在增加其他語種。

  「長寧區是上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區之一,居住著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萬多名外籍人士,我們急需大量各種語言的志願者。」區外辦主任劉麗萍說。2月28日晚,長寧區的隔離賓館一下住進了十幾位來自各國的外籍人員,語言溝通上存在困難。區外事辦當晚決定必須要成立一支翻譯志願者隊伍。

  目前,這支翻譯志願者隊伍47成員主要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還有一些社會招募的老師、學生和外企員工,有精通外語的中國人,也有中文流利的外國人。語言涵蓋了英語、日語、韓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匈牙利語等12個種類。其中,很多都是95後。

  不用動員學生紛紛報名

  「雖然不能像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那樣馳援一線,我也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華東師大外語學院日語系研一學生、1996年生的馬榮躍是華師大最早加入的日語翻譯志願者,也是隊伍建立初期唯一的日語志願者。

  「我的第一份任務是翻譯一張街道的防疫健康管理宣傳海報。因為語言通俗易懂,所以翻譯起來沒有太大難度。」馬榮躍說,他陸陸續續接到了翻譯防疫健康提示卡、外籍、港澳人員登記表和日常健康記錄冊的任務。

圖片說明:95後馬榮躍

  3月3日,他在21時迅速完成外辦20時20分發布的任務之後,毫不猶豫地又承擔了另一項翻譯任務,大力支持了疾控宣傳的緊急工作。

  「日常健康記錄冊中由於涉及到新冠病毒和感冒的症狀比較,我在翻譯醫學專業術語時也著實頭疼了一番。後來我大量瀏覽了日本雅虎網站上對於新冠病毒的報導作為參考,最終完成了任務。」馬榮躍說,自己的翻譯內容經過審核校隊後也會反饋給志願者們。「每次拿到反饋的文件我都會仔細看看有哪一部分如何被修改了,這個過程對我來說,也是寶貴的學習經歷。看到絕大部分的翻譯還是保留著自己的『原汁原味',內心會有被肯定的喜悅。」

  「輔導員們把翻譯志願服務的消息告訴學生後,幾乎不用動員,同學們都紛紛報名。」華東師大外語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江宇靖告訴記者,華師大是最早也最快響應長寧翻譯志願者招募行動的。3月1日,僅一天時間便組建了涵蓋6種語言的志願者隊伍,並不斷壯大。「有的同學看到消息晚了,還覺得萬分惋惜,說之後如果還需要志願者,一定要讓他去。」目前華師大志願者隊伍已涵蓋英、日、法、德、西、俄等6種語言,共計16人。同學們在線時刻關注外辦需求發布,在課業之餘,迅速完成稿件翻譯。

  為隔離點外籍人員在線解決困難

  集中隔離點的外籍人員來自各個國家,小語種志願者極度緊缺,長寧區外事辦與上外團委商議,重點組織招募學習韓語、波斯語、義大利語的學生進行在線志願服務。

  3月3日,家住新涇鎮的一位義大利媽媽帶著三個女兒從義大利威尼託大區回滬,住進了隔離賓館。但隔離點沒有懂義大利語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語言不通,他們正發愁怎麼更好地為這母女四人提供服務。

圖片說明;95後何艾倪

  這時,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義大利語系的大四學生何艾倪被牽線到了隔離點。「我一直很關注疫情發展狀況,當系裡老師在群裡發出志願者招募通知時,我第一時間就報名了。」何艾倪說。3月5日,在區外辦協調下,1998年的何艾倪通過微信群與這位義大利媽媽、隔離點工作人員及區外辦工作人員建立了線上聯繫,每日為三方溝通提供在線翻譯支持。

  3月6日晚,義大利媽媽焦急地反映房間問題急需解決。原來,她們的廁所堵了,這位媽媽想找東西來通,或者有什麼通廁劑,何艾倪第一時間用義大利語回應這位媽媽,並聯繫工作人員,一番耐心溝通翻譯下,安撫了這位媽媽的情緒,化解了這樁矛盾。

  「隔離期間,我幫助母女三人與工作人員溝通,更換房間、補充消毒用品。我和她們進行母語溝通,他們聽到母語,覺得親切,這是一種有效的溝通。」何艾倪對記者說,這讓她覺得很有意義,「我的專業派到了用場。」3月8日,義大利駐滬總領館總領事陳琪前往隔離賓館看望慰問時,和義大利媽媽通電話了解情況,義大利媽媽說,非常滿意。

  老外志願者「母子兵」上陣

  這批志願者中,還有中文非常好的老外。1996年生的丹尼斯媽媽是匈牙利人,爸爸是德國人,匈牙利語和德語都是他的母語。他是浙江大學留學生,女朋友是中國人。「女朋友的媽媽就是一位志願者,她邀請我也成了一名志願者。」

圖片說明:95後丹尼斯

  此時,丹尼斯遠在匈牙利,但這不影響他的志願服務工作,「匈牙利與中國雖有7個小時的時差,但我可以睡醒起來做翻譯服務。」這些天,丹尼斯翻譯了隨申碼使用指南和小區10問匈牙利語版和德語版。社區幹部說起他都讚不絕口,「每遇到和匈牙利、德國有關的翻譯校對任務,他必積極響應。

圖片說明:95後李建和媽媽

  在外籍志願者隊伍中,還有一對韓國母子。媽媽樸宰順在韓國公司做設計,周末在韓國學校做韓語老師,1997年生的兒子李建曾在上海中學國際部讀書,會中文、韓文、日語、英語四種語言,他現在韓國服兵役。如今,母子倆都成了志願者。正在服兵役的李建說,「有書面翻譯工作,只要微信給我,我一看到會馬上翻,晚上6點以後和周末都可以開展連線口譯。」當李建不在線的時候,媽媽就馬上上陣。目前,兒子通過微信幫助翻譯一些英文和韓文文件。媽媽幫助社區審核一些韓語翻譯。

  「在防疫工作中,翻譯志願者隊伍堪稱戰『譯'突擊隊,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完成。」劉麗萍說,短短一周時間,翻譯志願者們已經翻譯了健康提示、日常健康監測記錄冊等多個文本和材料。

  通宵達旦的接力

  古北社區居住著約1.6萬名外籍人士,社區每2個人中就有一位外籍居民。古北社區幹部說,有些材料翻譯要得急,同時也要準,老外才不會誤解。為了讓翻譯做到「又快又準」,區外辦與上海市外辦聯繫,希望市外辦青年志願者團隊能夠幫助審核校對,於是這支涵蓋9種語言的20人志願者團隊成了長寧戰「譯」突擊隊背後的強大支撐。

  3月3日晚,隨著疫情重點國家和地區的變化,長寧區疾控中心緊急製作了一份居家隔離健康提示,志願者翻譯出初稿、交到市外辦志願者手中已是深夜,市外辦志願者分別於3月4日凌晨1點40分,3月4日清晨7點30分完成翻譯校對,一個通宵完成這場戰「譯」接力。

圖片說明:這是志願者為古北社區翻譯的防疫健康漫畫波斯語版

  在翻譯校對中,還有一批來自華師大的教師隊伍,分別由日語、德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專業的5位老師,一邊兼顧上網課工作,一邊進行材料翻譯和審核校對。面對日語翻譯的文本量比較多,日語專業的楊敬老師網課一上完,立馬就進行日語的校對。俄語專業的班婕老師說,非常時期能做出一份俄語人的努力,也是很光榮的。

  住在江蘇路街道的義大利人賈柯木在中國生活了10多年,中文講得相當流利。為了讓翻譯更符合老外的表達習慣,賈柯木也加入到了翻譯校對志願者中,他說:「疫情期間我也應該做些貢獻,非常願意幫忙。」

  記者了解到,截至3月10日,區外辦組織翻譯志願者們為區疾控中心、各街道等一線防疫部門翻譯了信息登記二維碼、健康管理提示、居家隔離提示、隨申碼獲取方式等文件、社區排查信息中設計的各種問題以及漫畫、宣傳海報等資料累計60餘份,涵蓋12種語言,還為街道社區工作者上門排摸工作錄製中外文對照的音頻。

相關焦點

  • 十多位老外住進隔離賓館,缺小語種翻譯,咋辦?上海這個區集結了一批...
    2月28日晚,長寧區的隔離賓館一下住進了十幾位來自各國的外籍人員,語言溝通上存在困難。區外事辦當晚決定必須要成立一支翻譯志願者隊伍。目前,這支翻譯志願者隊伍的47名成員主要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還有一些社會招募的老師、學生和外企員工,有精通外語的中國人,也有中文流利的外國人。其中,很多都是95後。
  • 為洋女婿「變通隔離」還正面宣傳,網友:讓老外與國人一視同仁
    近日,一名上海的英國女婿,由於疫情期間在上海丈母娘家,按照規定應該到指定地點集中隔離,但是由于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當地居委會不得不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讓他的妻子和丈母娘一家人搬到其他親戚家住,讓洋女婿自己在家隔離。這本身就不符合規定集中隔離,但是這個故事竟然被當地媒體還做了正面報導,不過反而在網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 白衣新兵變「翻譯官」 解燃眉之急釋「95後」擔當
    網絡的另一端,是一位在建鄴區「愛心賓館」接受集中隔離的泰籍女士,日前,她一歲的女兒因突發高燒被送進市兒童醫院河西分院接受救治,來自沙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的夏青臨危受命,為區防控指揮部、兒童醫院及患兒家屬三方客串起「聯絡員」「翻譯官」。
  • 從長寧搬到閔行,感受到六個明顯的差別
    最近,從長寧搬到閔行住,差不多前前後後已經有一個月了。雖然兩區毗鄰而居,而且我原來住的地方距現住地也不過才兩三公裡,但感覺兩地的差別不小。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差別就有六點。一是人流量明顯下降了。我沒有去研究官方數據,但長寧、閔行實際居住的人口密度肯定是有明顯差別的。二是路跑健身的人少了。我在長寧居住的時候,住在西郊賓館附近,正的跑步路線就是繞著西郊賓館跑圈。無論是白天,還是早晚,都可以遇見路跑鍛鍊的人,彼此無論 是否熟悉,都會很友好地打個招呼,哪怕雙方是不同國籍的跑者。到閔行後,出去跑了好幾次,竟然一個路跑的跑友都沒遇見。
  • 徐匯、長寧這些小區改造後變得「好看又好住」→
    徐匯、長寧這些小區改造後變得「好看又好住」→ 2021-01-14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國機票+雙陰檢測+上海隔離+蘇浙皖隔離
    我也終於有時間來整理她的回國經歷:機票、雙陰報告、機場、隔離…… 有家人要回國,或者自己要回國的小夥伴,快快碼住這一篇,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回國之路順順暢暢!  隔離篇  老媽隔離酒店是 青浦的維也納,酒店環境不錯,但不能外賣。不過酒店有小賣部,零食,水果什麼的都不錯,還能額外點餐小炒。屬於中上水平的的隔離酒店,老媽超級滿足。希望小夥伴們都能住到乾淨整潔的酒店!
  • 瀋陽現有賓館安置房間5769個,3936人正在集中隔離
    原標題:瀋陽現有賓館安置房間5769個,3936人正在集中隔離記者從5月14日瀋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對隔離賓館接收的吉林市返沈人員及確診病例密接者,其中吉林市比照高風險區管理,一律執行21天集中隔離,期間進行三次核酸檢測
  • 遊戲史上著名的中外大戰!官方都幫老外作弊,還是被中國人吊打?
    在之前的文章裡,小布已經和大家討論過著名的幾次大戰,而國人和老外的數次戰爭,大家都都知道嗎?就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H1Z1:紅衣軍2017年春節,H1Z1曾因為"紅衣軍"事件爆火!當時中國玩家正值春節,誰都沒想到一向低調的日本玩家突然發難,大規模上線屠殺國人基地,導致當時國人三大勢力,有兩個被直接殺到退坑,只剩C4還在孤軍奮戰。
  • 昨天上海新增境外輸入6例,入境來滬人員一律集中隔離後,隔離點夠住...
    這句「一律集中隔離」安了許多市民的心然而,集中隔離有嚴格的標準要有單人單間還要與居民區保持距離……那麼,問題來了:100%集中隔離後上海的隔離點夠住嗎騰空房間,為現有住客緊急聯繫安置酒店,併集中轉移;設定工作人員生活區、隔離區;準備防疫物資及即將抵達的入境來滬人員14天隔離期內所需物品;對每一樓層消殺毒工作、設立應急通道等等所有步驟都在"爭分奪秒"地進行中↓長寧
  • 澳洲隔離者免費住五星級賓館,自稱身處納粹集中營
    一名回國的澳洲旅客被強制實施14天的冠狀病毒隔離檢疫,他住在用納稅人的錢支付的五星級賓館裡,卻把它比作納粹的戰俘集中營。這名男子在雪梨豪華的索菲特酒店窗戶上寫下「 旅館等於13號戰俘營」的字樣,為了阻止新冠病毒的蔓延,他不得不在嚴格的措施下呆在那裡。
  • 南京日報為「老外」安康貼心服務,優待洋人到底打了誰的臉
    2020年3月26日《南京日報》的文章《為了684個「老外」的安康》發布後引起網友熱議,對老外的服務簡直不要太貼心。老外一天只吃4片新鮮麵包?只喝桶裝純淨水?一個人一天取20多個快遞?值得表揚的是,該社區的工作人員「貼心」地一一滿足,6個人服務1個人的超級vip待遇。
  • 圖說上海長寧,310105的這些記憶
    100個人眼裡有100個長寧老回憶卻揮之不去過去的上海灘有三條社會主義新型大街,閔行一條街、張廟一條街,還有天山一條街,而離市區最近的天山一條街,則承載了許多長寧人的集體回憶,看看昔日長寧的模樣,你可有回憶在其中。萬航渡路五角場口北望。偉康洗衣、時來服裝、滬光鐘錶、萬紅絨線店等。
  • 貪小便宜吃大虧,男子出差住賓館,半夜掀開被子後全是血色
    很多人出門在外沒有落腳的地方,就要考慮到住住酒店和賓館,可是這些地方的衛生卻讓人很不放心。男子出差在外面,剛下火車就找了一個便宜的賓館住了下來,一晚上100元,可是睡到半夜感覺身上奇癢難忍,掀開被子一看全是血。
  • 長寧區的隔離觀察賓館內,這位醫生收到11位湖北旅行團領隊聯名寫來...
    上午9時不到,長寧區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議室內,一群醫務人員正忙著清點名單和防護用品:口罩、帽子、手套、傳染病隔離衣、鞋套、拿一次性手套包住手機……護士戴前穎和史靜互相為對方整理儀容,「全副武裝,誰都認不出誰了!」大家開著玩笑,但心中都明白,今天的硬仗又要打響了!
  • 14路集結全送老外陷阱號了!!!
    不過我們每次盟裡開集結或是被集結的時候,只要我們的KW小編在線,就會錄下視頻,目的是保留記錄,方便以後回看。記者元:不愧是大佬,連記錄的視頻都做得非常精緻!對於14路集結全送陷阱號一事,可以說下事情的經過嗎?
  • 天了嚕|閻良小夥窮瘋了去西飛賓館偷非洲老外
    李強曾因盜竊二次入獄,可仍不知悔改,出獄後,憑著一張盜來的英文準考證,費盡周折找到被害人入住的房間,「成功」盜竊老外。近日,西安市閻良區法院審結了被告人李強盜竊一案,以被告人李強犯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又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6000元。
  • 第一批隔離在家的老外,已經瘋了!中國網友:這集我看過
    //全球10億人隔離,老外為什麼這麼多宅家迷惑行為?我們逐步復工的時候,外國人卻開始宅家隔離了,這到底是什麼魔幻2020……還記得我們春節被困在家裡的時候,個個都開始鑽研廚藝。什麼涼皮蛋糕手擀麵,都要嘗試個遍。如果說中國人是人均中華小當家,那最先呼籲市民隔離的義大利,技能點可能是在音樂上。
  • 95後防疫翻譯志願者集結 協助接轉入境外籍人員
    經機場檢疫後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低風險人群在此臨時集散,再由相關省(區、市)和本市各區接轉旅客。記者獲悉,北京團市委、順義區、市志願服務聯合會組織志願者到T3航站樓和新國展進行現場服務,其中18名是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95後」學生,他們提供翻譯等服務,協助外籍來京人員分流轉送工作。志願者協助外籍入境人員登記。
  • 95後成都小夥在博物館當廚師 半年教了上百位老外做川菜
    幾分鐘後,一道宮保雞丁起鍋。教老外學川菜,是21歲的成都小夥何莘澄的工作日常,來博物館工作半年以來,何莘澄已經教了近200位外國人做川菜。和何莘澄一樣的雙語體驗師在博物館裡一共有3位,教老外做川菜就是他們最主要的工作。何莘澄希望,通過讓外國人學做川菜傳揚川菜文化,「將川菜文化以及它在舌尖上的魅力傳播於外。」
  • [長寧]建青實驗學校:夢想閃耀——建青JA學生公司
    [長寧]建青實驗學校:夢想閃耀——建青JA學生公司時間:2017/11/2 14:59:59 來源:東方網教育頻道    作者:夏荔 孫釧    選稿:陳樂 如果你有這樣一個機會:一批具有豐富經驗的人從旁指導,幫你辦起一家屬於你自己的公司——這是一家有投資、有生產、有銷售,當然也會有虧損或盈利的真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