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麥當勞改名金拱門的熱度,來八一八金拱門麥叔叔和肯大爺的雞腿漢堡戰!
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的競爭從他們登陸起就一直激烈進行著,從世界範圍看,麥當勞的門店數量遠遠高於肯德基,但在中國肯德基的門店數量遠遠高於麥當勞。
第一回合
門店數量PK
顯然肯大爺佔了絕對的優勢,比麥叔叔多出一倍的門店數量。
數量超過1/2門店加入外賣行列(外賣平臺,不包括官方APP點餐外送數據)
第一回合:肯大爺勝
第二回合
單品較量(數據來自meituan某月的單品銷售數據)
肯大爺的香辣雞翅奪得冠軍,麥辣雞翅麥叔叔家冠軍,排名靠前的還有香辣雞腿堡,原味雞,紐奧良烤翅等。
下圖中看到你喜歡吃的單品了嗎?字小=銷量低(字越大銷量越大)<和有密集恐懼症的同學說聲sorry>
銷量和單品價格有關聯嗎?如下散點圖(橫軸商品的價格,豎軸商品的銷量),銷量高的單品都在低價格區域,銷量靠前的唯有麥當勞的麥辣雞腿漢堡套餐價格超過20元,10塊左右的小食備受青睞。
因第二回合的單品僅是某一個月的數據,所以銷量暫只能看出單品的紅火程度,顯然肯大爺的幾個單品確實更受大眾青睞!
第二回合:肯大爺勝
第三回合店鋪線上銷量PK
金黃色麥叔叔和紅色肯大爺在上海的位置分布,地圖中帶入了銷量信息(圓圈越大門店銷量越高),肯大爺門店數量眾多,郊區突出;麥叔叔的門店圓圈大銷量大,但店鋪集中在市中心帶。
地圖上看出,麥當勞似更勝一籌,之前聽一個朋友說,上海人更喜歡吃麥當勞,倒是沒有太相信,現在數據告訴我了,穩穩的信了。
下面箱線圖每個點代表麥肯家的各個門店,數值X軸是門店對應的銷量,麥叔叔的門店銷量更有優勢,四分位間距IQR也比肯大爺家大,中位數是1.5倍的差距(肯大爺median=3443,麥叔叔median=5365)
線上的麥叔叔用了只有肯大爺1/2門店數量,賣出了超過肯大爺的銷量(下圖bar chart 左一)。門店店均單2.3K,肯大爺1.2K(下圖bar chart 右四),不過和線上其他賣的好的快餐相比,麥肯成績都不能算理想。
月均銷量上,麥叔叔也沒有敗下陣來。
第三回合:麥叔叔勝
線上門店銷售前十的都是麥當勞餐廳,麥當勞吳中路餐廳,月均9351排名第一,排名前25的餐廳肯德基只有3家入榜
因為銷量權重大於前兩回合,綜上麥叔叔勝出(僅是線上銷量上海站)
小談麥肯競(ji)爭(you)關係
地圖鏡頭拉近
再近一點
再再近一點
陸家嘴6家店,麥叔叔旁邊毫無意外的開著肯爺
自古英雄間惺惺相惜,相愛相殺......
與其說是麥肯互相角逐競爭,K姐更願意認為:
1、麥叔和肯爺都非常善於選址(幾乎所有門店都是人流旺地)
2、麥叔和肯爺都非常有錢(無論對方在哪繁華地段,都能開到它周圍)
好比:為什麼有錢人都扎堆住在相同的小區? 因為那裡物業好環境好價格大……,關鍵是人家買得起啊!(心疼的抱住自己)。
開在一起,兩家還可以共享目標消費人群,互利互助,沒有永遠的敵人但有著共同的利益!手牽手,共同把錢掙!
麥肯的選址能力外,還有很強營銷模式,小例:大學時小K曾在肯德基做過2年的收營員,收銀6步驟到現在都忘不了,其中一步就是推薦購買:1》當顧客只買單品時就推薦套餐,或者搭配飲料2》小份就推薦大份3》有帶兒童的就推薦兒童套餐,同時拿出玩具;就我個人的收銀來說,推薦成功率一半的樣子,是不是牛哄哄(當時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第三回合報表展示麥肯的店月均單(1K-3K),其實都不算好成績,面臨著網際網路快餐的挑戰,是否能夠逆襲,用之後的銷量數據來驗證吧。
在本土化和門店數量擴張上,肯德基走的更徹底,但是麥當勞經營理念和策略或許也有其道理,『中國消費者進入西式快餐店,還是希望選擇更多的代表西方元素的東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麥叔叔的套餐便宜,性價比高。
(來源:K姐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