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豎蛋
在每年春分的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在做「豎蛋"試驗。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春分時大自然陰陽各佔一半,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飲食搭配,如吃鴨肉、兔肉、河蟹等寒性食物時,最好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蛋類。另外,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檸檬、橘子等。
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
味道酸酸甜甜,香味沁人心脾的草莓,特別適宜春天養生食用,被營養學家譽為是「春天第一果」。《本草綱目》中記載草莓可以潤肺、健脾、補血、益氣,對老人、孩子和體虛者而言,是滋補的佳品。
草莓中的胡蘿蔔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的作用。草莓中富含鐵、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對於春季容易出現的肺熱咳嗽、嗓子疼、長火癤子疾病,都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最好在飯後整果食用,草莓性寒,一次性不要食用太多。)
老年人在春天肝陽旺盛,容易導致腎陰虧虛,從而容易出現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失眠、盜汗等症狀。枸杞養肝、滋腎、潤肺、補虛勞、強筋骨,是滋補性強壯藥;菊花清心明目、生津潤喉,將兩者合二為一成茶飲,能夠起到益肝腎、明目、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春天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仍有冬日餘寒,建議多吃些溫補陽氣、驅寒的食物,「薑汁蛋羹」就是不錯的選擇。
生薑切碎後擠出薑汁,然後和雞蛋一起蒸成雞蛋羹,這道菜有很好的暖胃作用,可以幫身體趕走寒氣。
由於春分這天,正好晝夜平分,陰陽各半,此時的節氣特點是陰陽平衡,故養生也要順應此時的節氣特點,要講求「平和」,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今天就從「吃、穿、住(睡)、行(運動)」等幾個方面,教大家春分過後如何養生!
中醫介紹,春天萬物生長,陽氣升發。人體在這個季節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助陽為原則。
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切忌進食生冷寒涼的食物,也不宜吃人參、膏方等滋補品,以及大魚大肉等味重的食物。因為春季陽氣升發,如果吃這些,反而會壓抑陽氣的升發,礙脾胃,也不利於肝的養護。
總以應季之蔬菜、水果為主,正所謂「不時,不食」,但也要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選用不同性味的食物。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春捂秋凍」,春分節氣氣溫還未完全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外邪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穿衣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老人及小孩普遍抵抗力比較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在這個時候就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物,適量多穿一些衣服,不要一時減衣減得太快。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天氣暖洋洋,人也變得懶洋洋。春困就像傳染病,讓大家忍不住哈欠連天。其實春困不是病,它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自然季節變化而發生相應調節的一種生理現象。
緩解春困僅靠多睡是不行的,鍛鍊可以大大加快腦處理信息的反應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
消除春困最好是採用有氧運動,如慢跑、普拉提、瑜伽、太極拳等鍛鍊形式。這些運動能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增加機體和腦部供氧。例如普拉提能鍛鍊普通有氧運動難以鍛鍊到的身體部位。久坐造成的肩痛、腰酸或是肌肉不適等問題,都可以通過普拉提來改善。
古語云:「百草回芽,舊病萌發。」《黃帝內經》雲「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可見春分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中醫認為春屬於肝,五行屬風,其善行數變,多雜以寒溼等邪氣協同侵襲人體,人發病時有急、快、廣的特點。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關節疼痛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1、防治故疾復發重在疏導
肝主疏洩,只有保證肝臟的各項功能正常,方可有效遏制故疾頻發的勢頭。要讓肝臟發揮正常功能,應注意保持情緒的平衡。要順應情志抒發,喜怒哀樂都要抒發,但要有節制。
在飲食上宜清補而不宜濁補,因為「肝主青色」,應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以養肝。由於冬季進補導致肝臟積聚了大量油脂,需要將儲存的熱量和垃圾釋放、清理出來,肝臟先清理乾淨了,護肝才有意義。
2、早睡早起
「百草回芽,舊病萌發」,春分節氣有不少多發病,如高血壓、過敏性鼻炎等。要預防這些疾病,不僅應早睡早起,規律作息;還要經常打掃房間,保證居住環境衛生。平時還可按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預防哮喘、鼻炎復發。
3、宜做保健操
從立春至春分,人體的經氣分別運行於肝膽脾胃,如果以上臟腑有舊疾,可能在春季復發,不妨常做以下保健操來健體:
A.輕輕踮起腳跟,再輕輕放下腳跟著地,反覆直到感覺頭目舒適既可。
B.兩腳張開,約與肩同寬,腳趾稍向外張,以身體舒適的角度為原則,右手上舉,位於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後活動,以右脅部有熱氣衝出來為度(如果沒有這種感覺也一樣可以做此動作),而後右手放鬆下垂,如此重複幾次,然後換左手重複以上動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經活絡、消除體內積滯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冬季體內的食積,是適合春季的養生運動。
(稿件來源:人民網健康、雲南中醫、新浪健康)
本期統籌 :孔 群
本期編審:趙 文
本期編輯:王雙培
■請點擊標題右下角藍色字體「陝西中醫」或長按右邊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歡迎投稿snatcm@126.com
■本文是「陝西中醫」第647期文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陝西名中醫一鍵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