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通常特指太陽視黃經位於0°的時刻,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前後(公曆約為3月20日~21日期間)。
分者,半也。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等。此時人體血液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各種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春分有雨是豐年
春分無雨到清明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
本節氣在養生保健時應注意協調機體功能,調和體內陰陽平衡,使人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避免過度勞累或超強度的體能鍛鍊破壞人體平衡而引發各種疾病。應根據個體所處不同的年齡段的不同和生理特點,調整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人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
歷代養生家、醫學家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氣。宜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的鍛鍊,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健康養生的最佳效果。
本節氣前後,應忌大熱、大寒及過於肥膩的湯品膳食,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是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等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叫「春湯」。還有俗語「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體健康。
依據道法自然的養生傳統,人在春分時需保持陰陽平衡,而有年份的普洱生茶,經歷時間沉澱,茶葉中的咖啡鹼、茶多酚、兒茶素等得到充分轉化,致使茶性溫和,它消熱止渴功效很好,適合大多數人飲用。
1.蜂蜜水潤春燥: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人們從冬季的寒冷過渡到春季多風的季節,風多易燥,風燥外邪侵襲人體,很易入裡化熱,常常表現為咽幹口渴;咳嗽、便秘。蜂蜜味甘、性平和。《本草綱目》說,蜂蜜入藥之功有五: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蜂蜜質地滋潤,可潤燥滑腸,清熱潤肺,緩急止痛。蜂蜜主要含葡萄糖和果糖,還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蛋白質、蘋果酸、維生素等成分。因此,在春季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飲品。每天早晚衝上一杯蜂蜜水,既可潤腸通便、又可預防感冒,還有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2.春天怎樣進補:
春天是個生機蓬勃的季節,人體各組織功能活躍,需要大量營養物質供給機體活動、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應選些營養豐富的食品來煨湯,如魚、肉、蛋、奶等,搭配黃芪、人參、茯苓、大棗等輔料進補,以提高抗病能力。
春天進補首先要注意一點,人體五臟中的肝臟與春天相應,就是說,在春天肝臟的功能偏亢,所以需要適當少吃一點酸味的食物,不要使肝臟之氣太亢了,肝臟之氣如果過於偏亢,就會損害脾臟的功能,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慢性病特別是肝病容易在春天復發的道理。
陽虛體質的人,可多食淡菜、糯米、蝦、核桃、紅糖等。藥補則以杜仲、山萸肉為佳。
陰虛體質的人,食補以甲魚、銀耳、兔肉、蜂蜜、芝麻、梨、雞蛋為佳,藥補以黃精、石斛、熟地黃、何首烏、當歸為主。
氣虛體質的人,食補應選擇瘦肉、火腿、牛肉、鴿肉、鯽魚、黃鱔、紅棗、蓮子、花生、木耳,藥補以黃芪、黨參、太子參為佳。
血虛體質的人應多食羊奶、牛奶、海參、豬肝、豬心、桂圓、葡萄、菠菜和豆製品,藥補可選用阿膠、枸杞子、紫河車等。
痰溼體質的人,食補以杏仁霜、蓮藕粉、茯苓餅為宜,藥補則以澤瀉、山楂為佳。
氣鬱體質者應多吃佛手、橙子、蕎麥、韭菜、茴香等行氣食物,藥補以香附、鬱金、青皮為主。
血瘀體質的人,則以桃仁、油菜、黑大豆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和藥物為主。
腦力勞動者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容易耗傷腦髓及久視傷血,從而引起肝腎不足,因此可選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懷山藥、桂圓、何首烏、枸杞子、百合、靈芝、柏子仁、大棗、羊奶、牛奶等藥物和食物,做成藥膳服用。
體力勞動者則應選用沙參、玉竹、小麥、鴿肉、鯽魚等滋補氣陰。
原料:羊後腿肉200克,大米200克,胡蘿蔔、青蘿蔔各150克,香菜、精鹽適量。
做法:羊肉洗淨切成小丁,放入鍋內加清水燒開,撇去浮沫後改中火煮10分鐘;大米洗淨入羊肉鍋,煮10分鐘後,加胡蘿蔔、青蘿蔔丁和鹽,再熬至米爛時將鍋端下;香菜洗淨切成小段,撒入稀飯鍋內即可。
功效:稀飯營養豐富、清淡適口、香而不膩,適於年老、體虛、慢性病患者食用。
原料:小公雞一隻(約700克)、人參30克。精鹽、料酒、清湯、胡椒粉適量。
做法:將人參用溫水洗淨泥沙,將人參及雞放入湯盆,加清湯、精鹽、料酒、胡椒粉,蓋上蓋,上籠屜1小時。
功效:補益氣血。適用於脾虛體弱,低血壓,營養不良,貧血等症。
原料:全麥片50克,牛奶150克。白糖50克,精鹽少許。
做法:將麥片在清水中浸泡0.5小時以上。用文火煮15~20分鐘後,加入牛奶、鹽,繼續煮15分鐘,加入白糖,拌勻。
功效:有養心安神,潤肺通腸,補虛養血及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原料:豬肋排500克,水發海帶500克。素油、姜、蔥、花椒、八角、桂皮、鹽、黃酒、醋、糖各適量。
做法:將肋排洗淨切好,開油鍋,下進鹽、黃酒、蔥煸透加入肋排、水(略浸過肋排),用紗布將花椒、八角、桂皮、姜包好放進鍋裡,旺火燒開,文火燒15分鐘,下進切好的海帶,加糖旺火燒開,文火燒10分鐘,加醋,再燒開後即可。
功效:可補中益氣、軟堅化痰,還可治疝氣、水腫及各種缺碘症。
【本文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營養食譜 》,作者:張胡德;張濱。人衛中醫編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本書詳情。】
掃碼關注人衛中醫
獲得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