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養生寶典!一年的調養從春分開始,非常重要,請收藏!

2021-02-28 綠色醫學

今年的春分時間是2019年3月21日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春分三候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起居養生

著衣宜下厚上薄

春分屬仲春,起居方而仍應遵守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

的養生原則,宜晚睡早起,慢步緩行。

春分時雖然太陽直射赤道,北半球陽光逐漸增多,大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還不時會有寒流侵襲。

此時養生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尤其應注意卜肢及腳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宜,「勿極寒,勿太熱」

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更應注意適時增減衣物,以免穿脫不當引起感冒。

多梳頭以通血脈

稽康《養生論》載: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隋代名醫巢元方也認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溼、使頭髮不白之作用。春分後尤其適合梳頭養生。

這是因為,春分時節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之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張,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趁著大自然陽氣和體內陽氣開始升發之時,多梳頭以刺激頭部諸多經穴,能讓體內陽氣升發舒暢,可以疏通經絡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

佩戴香囊防疾病

我國自古民間就有佩戴香囊的風俗和習慣。

所謂香囊,就是將芳香藥如蒼朮、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等製成藥末,裝在特製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

春分時天氣轉暖,各種細菌、病毒異常活躍,流感、水痘、A型肝炎、肺炎等疾病高發。通過佩戴香囊,可以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

這是因為,香囊中的芳香藥通過肌膚、穴位、經絡等途徑「滲入」人體,能起到活血化瘀、平衡陰陽的作用。

香囊適用於各類人群,兒童佩戴香囊可預防流感、手足口病等;老人佩戴香囊可起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一般人群佩戴香囊,可調節氣機、疏通經絡,使氣血流暢、臟腑安和,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飲食養生 

春天第一菜——韭菜

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

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

 

韭菜炒雞蛋

做法:

1、將雞蛋打入盆內,加鹽、可加少量水,順著一個方向攪勻;

2、韭菜切成2~3釐米一段;

3、鍋內油燒熱,倒入攪好的雞蛋,待一面煎好時稍微來回翻炒幾下;

4、最後加入切好的韭菜,再加適量鹽,翻炒幾下,看韭菜完全熟透即可出鍋。

春天第一果——草莓

味道酸酸甜甜,香味沁人心脾的草莓,特別適宜春天養生食用,被營養學家譽為是「春天第一果」。《本草綱目》中記載草莓可以潤肺、健脾、補血、益氣,對老人、孩子和體虛者而言,是滋補的佳品。

草莓中的胡蘿蔔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的作用。草莓中富含鐵、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對於春季容易出現的肺熱咳嗽、嗓子疼、長火癤子疾病,都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推薦吃法

因草莓含有大量果膠及纖維素,最好在飯後整果食用,草莓性寒,一次性不要食用太多。

春天第一飲——枸杞菊花茶

 

老年人在春天肝陽旺盛,容易導致腎陰虧虛,從而容易出現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失眠、盜汗等症狀。

枸杞養肝、滋腎、潤肺、補虛勞、強筋骨,是滋補性強壯藥,菊花清心明目、生津潤喉,現將兩者合二為一成茶飲,能夠起到益肝腎明目、增強免疫力。抗衰老,降血糖、血壓等功效。

春天第一羹——薑汁蛋

春天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仍有冬日餘寒,建議多吃些溫補陽氣、驅寒的食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營養科主任王宜特別推薦一道適合早春養生的菜——「薑汁蛋」。

 

薑汁蛋做法

生薑切碎後擠出薑汁,然後和雞蛋一起蒸成雞蛋羹,這道菜有很好的暖胃作用,可以幫身體趕走寒氣。

飲食宜寒熱均衡

春分時大自然陰陽各佔一半,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

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飲食搭配,如吃鴨肉、兔肉、河蟹等寒性食物時,最好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蛋類。

另外,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檸檬、橘子等。

勿忘健脾祛溼

春分時肝氣旺,易乘克脾土,加之此時節雨水漸多,空氣溼度比較大,易使人脾胃損傷,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等症,故飲食上應注意健脾祛溼,可多吃薏苡仁、山藥、鯽魚、赤小豆等食物。

春分祛溼

春季皮癢,溼邪作怪。祛溼止癢,可多吃薏仁、赤小豆、土茯苓,少食生冷,烹調多用蔥姜蒜。

 

體內溼邪,不分南北

 

我們先來看看「溼」是什麼。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東海指出:「中醫理論說的『溼』,就是水分多。溼、燥、寒、暑、風、火,被稱作『六氣』。這是古人對四季氣候變化的一種直觀認識。」

 

這很好理解,在南方,春天天氣返潮,窗戶、桌子、牆壁上,都蒙著一層小水珠,衣服怎麼都晾不幹,顯然就是溼氣很重。

溼氣不一定有害。每年二三月份,溼氣開始生成,滋養萬物,我們才能迎來百花盛開、奼紫嫣紅的春天。但如果天氣長期潮溼,或人們體質虛弱、涉水淋雨,以致溼氣過盛,入侵人體,則會致病。引起人體不適的溼氣,中醫也稱為「溼邪」。

 

「溼邪侵襲人體,其中一個途徑是皮膚。當溼邪滯留在皮膚間,與人體內的氣血相互搏擊、往來竄行,體表氣血運行不暢,人便會覺得瘙癢。」

 

北方的春天和南方迥異,沒有潮溼的「回南天」,還會發生沙塵暴。

 

然而,北方的皮膚病患者也需要祛溼,為什麼?

 

李東海解釋道,「溼」有內外之分。外界環境潮溼,叫「外溫」,人體內水溼停聚,叫「內溼」。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運化水谷的重要臟腑。過吃甘甜肥膩之物、生冷瓜果,菸酒不離手,都會損傷脾胃功能,使水溼運化失常,以致寒溫內生,引起瘙癢。此外,生活過於安逸,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也會使水溼運化不暢。

 

「現代人往往吃得多動得少,皮膚病病人多是外溼、內溼兼而有之。單純由外溼引起的皮膚病,症狀主要以皮疹為主;若兼有內溼,常伴隨著全身症狀。」

 

瘙癢遷延不愈、皮疹滲出明顯,多有溼邪

 

溼邪引起的皮膚問題,跟西醫裡的皮膚病沒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根據李東海臨床觀察,溼疹、水痘、帶狀皰疹、手足癬等病人,較多與溼邪有關。

 

「中醫認為,溼氣具有黏滯性。因此溼邪致病,最突出的特點是『如油如面,纏綿難愈』,很難徹底治好。很多病人都有多年病史,一到春夏,瘙癢、皮疹就按時『報到』。」李東海說。

 

受溼邪侵犯者,還常見以下幾種症狀,大家可作自我參照:

 

這些症狀,說明體內有溼邪

 

 √   看舌頭: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   看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馬桶難衝乾淨。

 

 √   看身材:一般來說,「肥人多溼」。

 

 √   看精神狀態:中醫認為「因於溼,首如裹」。病人會覺得頭腦昏沉,身體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個人懶洋洋的,不願意活動。

 

 √   看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   看瘙癢部位:溼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瘙癢多發於陰囊、小腿、腳部。

 

多吃赤小豆、薏仁、生薑,驅散溼氣

 

春季如何防溼祛溼,預防皮膚瘙癢?

 

最重要的,自然是「避外溼」。遇到春雨淋漓不盡的潮溼天氣,應關好門窗、少出門,避免去溼氣濃重的地方遊玩,如樹林、湖泊、水塘等。在家裡放一個溼度計,若發現室內相對溼度高幹70%,及時開啟除溼機或空調除溼。

 

食療也是便捷的祛溼法。李東海指出「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腫、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溼,土茯苓除溼解毒、通利關節,馬齒莧、木棉花、綿茵陳(也稱白蒿)清熱利溼,香薷行水散溼。大家在春天不妨適當多食用這些食材。」但要注意一點:薏仁、馬齒莧、木棉花較寒涼,孕婦及脾胃虛寒、常出現腹瀉者慎用。

 

日常做菜時,還不如多加一些蔥、姜、蒜、茴香、香菜提味。這些食材性辛溫、芳香化溼,有助於加強脾胃運化。特別是在不慎淋雨後,如果能馬上喝一碗溫熱的姜水,可驅散寒溼之氣。

 

另外,春天應少吃涼拌菜、生冷瓜果、冷飲、雪糕,以免內溼與外溼聯合為患。

  

運動養生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

「謹察陽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意思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與外在運動保持一致,即使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的「供銷」關係平衡。

春分時春暖花開,人們應多到公園、郊外等地踏青遊玩,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可使心情愉悅,可謂一舉兩得。

春天第一補——曬春陽

 

俗話說,春天「百草回芽,百病復發」,為什麼會出現百病復發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此時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勃發,陽氣充足,會衝擊體內的病灶,將病邪趕出體外,而如果陽氣不足或是陽氣受到壓抑,各種病徵就會捲土重來。

春陽怎麼曬?

有一個好辦法可以養陽去百毒,那就是曬春陽,春陽怎麼曬?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提醒大家,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曬背,第二個是曬頭頂。

人的背部皮下蘊藏著大量的免疫細胞,通過曬太陽可以激活這些免疫細胞,達到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和臟腑、祛寒止痛的目的。

人的頭頂有百會穴,曬春陽時摘下帽子,讓陽光從頭頂的百會穴進入人體,有助通暢百脈、調補陽氣。曬背和曬百會結合起來效果最好,能去百毒。

春分節氣艾灸預防感冒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主張在疾病未發之前積極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又雲 :「春三月 ,此謂發陳 」 ,所謂發陳意即推陳出新之意。

 

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俱生、推陳出新的特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內應肺臟,是肺臟之氣輸注於背部的處所,具有調理肺氣、實腠固衛的作用;

 

風門穴居於陽位,而風為陽邪,易於上犯,該穴為風邪侵襲人體的門戶 ,有疏風解表、調理肺氣 、預防感冒之功 ;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及時刪除。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請勿盲目試用,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全國各個省會4月針灸·正骨課程安排↓↓↓

相關焦點

  • 春分是什麼意思?春分如何養生?
    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春分由來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 春分至,習俗、養生知多少?
    也就是說,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地球分南北,身體分陰陽!春分過好!方能一年順遂健康!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 春分|養生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等。此時人體血液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各種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春分有雨是豐年 春分無雨到清明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本節氣在養生保健時應注意協調機體功能,調和體內陰陽平衡,使人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避免過度勞累或超強度的體能鍛鍊破壞人體平衡而引發各種疾病。
  • 今日春分,踏青正式開始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此時南北半球晝夜相等春分,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此時春水綠波,春風和煦,春花爛漫春分養生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春分,正值春之旺,是萬物復甦的時刻,也是細菌滋生的時候,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故而春分養生不能忽視!
  • 今日春分,養生正當時!春分最全養生法,為了健康趕快收藏!
    中醫認為,春分養生,重在養肝,因為春季與五臟的肝相應。除了應遵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大原則外,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同時,春分更是調整胃氣的良好時機。春分時節,首要是通過特殊的飲食養生,保持臟腑的陰陽氣血平衡和功能旺盛。
  • 今日已春分,春分到底是個什麼節氣?
    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箏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
  • 春分時節話養生
    【春分時節養生特點】春分養生總原則:「春分風不小,要防痛深擾」。第二,養生的辦法是大風天,少到戶外受風,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第三,春分前後,要防止受涼。第四,做菜多用乾薑,因為乾薑能溫中。送春牛春分到,挨家送春牛圖。
  • 春分是什麼時候,春分養生要注意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是什麼時候,春分養生要注意哪些 春分是什麼時候? 2017年春分時間:3月20日 18:28:35,農曆2017年二月(大)廿三。 2018年春分時間:2018年3月21日 00:15:24,農曆2018年二月(大)初五。 春分是什麼意思?
  • 春分養生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在每年的3月20日(或 21 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有「季節平分」之意,在天文學上還有著特殊的意義:太陽運行至黃經0度,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亦稱升分。春分的到來意味著春季已過去一半。
  • 春分已至 |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春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天中白晝長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中白晝短於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而在南北兩極,春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氣候特徵
  • 春分 | 春色正中分,養生正當時
    味道酸酸甜甜,香味沁人心脾的草莓,特別適宜春天養生食用,被營養學家譽為是「春天第一果」。《本草綱目》中記載草莓可以潤肺、健脾、補血、益氣,對老人、孩子和體虛者而言,是滋補的佳品。草莓中的胡蘿蔔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的作用。草莓中富含鐵、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對於春季容易出現的肺熱咳嗽、嗓子疼、長火癤子疾病,都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春分三候是什麼意思具體指什麼 春分節氣如何遠離春困
    [2018春分是什麼時候]春分是什麼意思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在每年陽曆3月21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零度,為春分。春分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一天時間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 春分到丨春光正中分,養生正當時
    春分,作為春季的中分點,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此時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節氣,萬物復甦,正是養生的好時節。凡是養生,沒有比懂得「順應自然」更重要的了,這是中醫養生的最高境界。人和樹木一樣,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發展規律。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
    關於春分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而春分正處於春季三個月正中,平分了春,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而講究天人感應的董仲舒則在《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裡講:「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年中這一天晝夜是基本相等的,另外一天就是秋分。
  • 春分祝福語大全簡短一句話 春分微信朋友圈說說發什麼合適
    春分時節,祝你快樂!     13.春光一縷現人間,嫩綠小草露頭看。吹面不寒楊柳風,鮮花含苞一片片。泥土香氣傳播遠,駐足觀景豐收盼。春分時節播種忙,辛勤耕耘成功現。祝春分快樂開顏!     14.春分到,春意鬧,身體保健很重要;春雷響,春雨飄,適時穿衣別感冒;春風追,春光妙,多是五穀雜糧好;桃花紅,杏花俏,願君無病無災樂淘淘。
  • 今日春分,晝夜平分,春分用英文怎麼說?
    有人說,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此時,春暖花開,楊柳青青,草長鶯飛,桃紅李白迎春黃。
  • 春分要來了,這樣告訴孩子什麼是春分
    春分要來了,這樣告訴孩子什麼是春分時間:2020-03-20 11: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要來了,這樣告訴孩子什麼是春分 二十四節氣,從立春始,至大寒終。 再過幾天,就迎來了一年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
  • 今日春分!2020年春分是幾月幾日幾點 春分為什麼要豎蛋春分習俗盤點
    春分節氣到了,氣溫也開始明顯上升了,在北方的天氣已經變暖了,而南方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在很多地區還流傳著「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農諺。並且這個時候也是播種的好時節,在民間還流傳著「驚蟄到春分,下種莫放鬆」、「春分種子普遍搶,有田種在春分前」等等老諺語。
  • 春分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寓意及內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寓意及內涵 春分晝夜無長短,日月陰陽兩均天.今日春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第一個是立春,然後是雨水和驚蟄.春分一到,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南方早稻開始播……對農民來說,春分,意味著播種,意味著生長,意味著忙碌,意味著唯有當下春天的「擼起袖子加油幹」,方才會有秋天倉盈囤滿收穫的金燦。因此,對勤勞的人來說,雖有「春來好踏青」的興致,但卻不會「亂花漸欲迷人眼」,忘記了自己的職責與本分,「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反之,如果在春分節氣的時候下雨了,那表示這一年是風調雨順的,農田中有水了,大地也溼潤了,農民春耕和春種都方便,也利於農作物的生根、發芽和生長。 類似的俗語還有「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等等,可見春分節氣下雨,後期的雨水比較充足。其實這樣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老話常說「春雨貴如油」,就凸顯了春雨的珍貴性,由此可見,農民朋友普遍都是希望在春分節氣下雨的,這樣利於春耕和春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