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分時間是2019年3月21日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春分三候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起居養生
著衣宜下厚上薄
春分屬仲春,起居方而仍應遵守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
的養生原則,宜晚睡早起,慢步緩行。
春分時雖然太陽直射赤道,北半球陽光逐漸增多,大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還不時會有寒流侵襲。
此時養生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尤其應注意卜肢及腳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宜,「勿極寒,勿太熱」。
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更應注意適時增減衣物,以免穿脫不當引起感冒。
多梳頭以通血脈
稽康《養生論》載: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
隋代名醫巢元方也認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溼、使頭髮不白之作用。春分後尤其適合梳頭養生。
這是因為,春分時節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之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張,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趁著大自然陽氣和體內陽氣開始升發之時,多梳頭以刺激頭部諸多經穴,能讓體內陽氣升發舒暢,可以疏通經絡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
佩戴香囊防疾病
我國自古民間就有佩戴香囊的風俗和習慣。
所謂香囊,就是將芳香藥如蒼朮、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等製成藥末,裝在特製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
春分時天氣轉暖,各種細菌、病毒異常活躍,流感、水痘、A型肝炎、肺炎等疾病高發。通過佩戴香囊,可以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
這是因為,香囊中的芳香藥通過肌膚、穴位、經絡等途徑「滲入」人體,能起到活血化瘀、平衡陰陽的作用。
香囊適用於各類人群,兒童佩戴香囊可預防流感、手足口病等;老人佩戴香囊可起到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一般人群佩戴香囊,可調節氣機、疏通經絡,使氣血流暢、臟腑安和,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飲食養生
春天第一菜——韭菜
中醫講究春夏補陽,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陽草」,以春天吃為最好。韭菜性溫,能補腎補陽,被稱為「春天第一菜」。
韭菜和雞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選擇,營養和口味均能互補。
韭菜炒雞蛋
做法:
1、將雞蛋打入盆內,加鹽、可加少量水,順著一個方向攪勻;
2、韭菜切成2~3釐米一段;
3、鍋內油燒熱,倒入攪好的雞蛋,待一面煎好時稍微來回翻炒幾下;
4、最後加入切好的韭菜,再加適量鹽,翻炒幾下,看韭菜完全熟透即可出鍋。
春天第一果——草莓
味道酸酸甜甜,香味沁人心脾的草莓,特別適宜春天養生食用,被營養學家譽為是「春天第一果」。《本草綱目》中記載草莓可以潤肺、健脾、補血、益氣,對老人、孩子和體虛者而言,是滋補的佳品。
草莓中的胡蘿蔔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的作用。草莓中富含鐵、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對於春季容易出現的肺熱咳嗽、嗓子疼、長火癤子疾病,都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推薦吃法
因草莓含有大量果膠及纖維素,最好在飯後整果食用,草莓性寒,一次性不要食用太多。
春天第一飲——枸杞菊花茶
老年人在春天肝陽旺盛,容易導致腎陰虧虛,從而容易出現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失眠、盜汗等症狀。
枸杞養肝、滋腎、潤肺、補虛勞、強筋骨,是滋補性強壯藥,菊花清心明目、生津潤喉,現將兩者合二為一成茶飲,能夠起到益肝腎明目、增強免疫力。抗衰老,降血糖、血壓等功效。
春天第一羹——薑汁蛋
春天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仍有冬日餘寒,建議多吃些溫補陽氣、驅寒的食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營養科主任王宜特別推薦一道適合早春養生的菜——「薑汁蛋」。
薑汁蛋做法
生薑切碎後擠出薑汁,然後和雞蛋一起蒸成雞蛋羹,這道菜有很好的暖胃作用,可以幫身體趕走寒氣。
飲食宜寒熱均衡
春分時大自然陰陽各佔一半,飲食上也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
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進行飲食搭配,如吃鴨肉、兔肉、河蟹等寒性食物時,最好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最好配以滋陰的蛋類。
另外,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檸檬、橘子等。
勿忘健脾祛溼
春分時肝氣旺,易乘克脾土,加之此時節雨水漸多,空氣溼度比較大,易使人脾胃損傷,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等症,故飲食上應注意健脾祛溼,可多吃薏苡仁、山藥、鯽魚、赤小豆等食物。
春分祛溼
春季皮癢,溼邪作怪。祛溼止癢,可多吃薏仁、赤小豆、土茯苓,少食生冷,烹調多用蔥姜蒜。
體內溼邪,不分南北
我們先來看看「溼」是什麼。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東海指出:「中醫理論說的『溼』,就是水分多。溼、燥、寒、暑、風、火,被稱作『六氣』。這是古人對四季氣候變化的一種直觀認識。」
這很好理解,在南方,春天天氣返潮,窗戶、桌子、牆壁上,都蒙著一層小水珠,衣服怎麼都晾不幹,顯然就是溼氣很重。
溼氣不一定有害。每年二三月份,溼氣開始生成,滋養萬物,我們才能迎來百花盛開、奼紫嫣紅的春天。但如果天氣長期潮溼,或人們體質虛弱、涉水淋雨,以致溼氣過盛,入侵人體,則會致病。引起人體不適的溼氣,中醫也稱為「溼邪」。
「溼邪侵襲人體,其中一個途徑是皮膚。當溼邪滯留在皮膚間,與人體內的氣血相互搏擊、往來竄行,體表氣血運行不暢,人便會覺得瘙癢。」
北方的春天和南方迥異,沒有潮溼的「回南天」,還會發生沙塵暴。
然而,北方的皮膚病患者也需要祛溼,為什麼?
李東海解釋道,「溼」有內外之分。外界環境潮溼,叫「外溫」,人體內水溼停聚,叫「內溼」。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運化水谷的重要臟腑。過吃甘甜肥膩之物、生冷瓜果,菸酒不離手,都會損傷脾胃功能,使水溼運化失常,以致寒溫內生,引起瘙癢。此外,生活過於安逸,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也會使水溼運化不暢。
「現代人往往吃得多動得少,皮膚病病人多是外溼、內溼兼而有之。單純由外溼引起的皮膚病,症狀主要以皮疹為主;若兼有內溼,常伴隨著全身症狀。」
瘙癢遷延不愈、皮疹滲出明顯,多有溼邪
溼邪引起的皮膚問題,跟西醫裡的皮膚病沒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根據李東海臨床觀察,溼疹、水痘、帶狀皰疹、手足癬等病人,較多與溼邪有關。
「中醫認為,溼氣具有黏滯性。因此溼邪致病,最突出的特點是『如油如面,纏綿難愈』,很難徹底治好。很多病人都有多年病史,一到春夏,瘙癢、皮疹就按時『報到』。」李東海說。
受溼邪侵犯者,還常見以下幾種症狀,大家可作自我參照:
這些症狀,說明體內有溼邪
√ 看舌頭: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 看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馬桶難衝乾淨。
√ 看身材:一般來說,「肥人多溼」。
√ 看精神狀態:中醫認為「因於溼,首如裹」。病人會覺得頭腦昏沉,身體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個人懶洋洋的,不願意活動。
√ 看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 看瘙癢部位:溼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瘙癢多發於陰囊、小腿、腳部。
多吃赤小豆、薏仁、生薑,驅散溼氣
春季如何防溼祛溼,預防皮膚瘙癢?
最重要的,自然是「避外溼」。遇到春雨淋漓不盡的潮溼天氣,應關好門窗、少出門,避免去溼氣濃重的地方遊玩,如樹林、湖泊、水塘等。在家裡放一個溼度計,若發現室內相對溼度高幹70%,及時開啟除溼機或空調除溼。
食療也是便捷的祛溼法。李東海指出「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腫、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溼,土茯苓除溼解毒、通利關節,馬齒莧、木棉花、綿茵陳(也稱白蒿)清熱利溼,香薷行水散溼。大家在春天不妨適當多食用這些食材。」但要注意一點:薏仁、馬齒莧、木棉花較寒涼,孕婦及脾胃虛寒、常出現腹瀉者慎用。
日常做菜時,還不如多加一些蔥、姜、蒜、茴香、香菜提味。這些食材性辛溫、芳香化溼,有助於加強脾胃運化。特別是在不慎淋雨後,如果能馬上喝一碗溫熱的姜水,可驅散寒溼之氣。
另外,春天應少吃涼拌菜、生冷瓜果、冷飲、雪糕,以免內溼與外溼聯合為患。
運動養生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
「謹察陽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意思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與外在運動保持一致,即使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的「供銷」關係平衡。
春分時春暖花開,人們應多到公園、郊外等地踏青遊玩,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可使心情愉悅,可謂一舉兩得。
春天第一補——曬春陽
俗話說,春天「百草回芽,百病復發」,為什麼會出現百病復發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此時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勃發,陽氣充足,會衝擊體內的病灶,將病邪趕出體外,而如果陽氣不足或是陽氣受到壓抑,各種病徵就會捲土重來。
春陽怎麼曬?
有一個好辦法可以養陽去百毒,那就是曬春陽,春陽怎麼曬?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提醒大家,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曬背,第二個是曬頭頂。
人的背部皮下蘊藏著大量的免疫細胞,通過曬太陽可以激活這些免疫細胞,達到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和臟腑、祛寒止痛的目的。
人的頭頂有百會穴,曬春陽時摘下帽子,讓陽光從頭頂的百會穴進入人體,有助通暢百脈、調補陽氣。曬背和曬百會結合起來效果最好,能去百毒。
春分節氣艾灸預防感冒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主張在疾病未發之前積極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又雲 :「春三月 ,此謂發陳 」 ,所謂發陳意即推陳出新之意。
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俱生、推陳出新的特點。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內應肺臟,是肺臟之氣輸注於背部的處所,具有調理肺氣、實腠固衛的作用;
風門穴居於陽位,而風為陽邪,易於上犯,該穴為風邪侵襲人體的門戶 ,有疏風解表、調理肺氣 、預防感冒之功 ;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及時刪除。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請勿盲目試用,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全國各個省會4月針灸·正骨課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