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悉,2019年6月25日凌晨3時35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5歲。當天,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發布訃告,定於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龍華殯儀館大廳為徐中玉先生送行。
曾編寫新中國第一本大學語文教材
6月25日,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系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著名文藝理論家、教育家、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名譽會長、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名譽會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6月25日凌晨3時35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5歲。定於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龍華殯儀館大廳為徐中玉先生送行。
公開資料顯示,徐中玉先生於1915年出生於江蘇江陰,歷任中山、山東、同濟、復旦、滬江諸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上世紀70年代末,時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和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等共同倡議、發起組織、編寫了新中國第一本《大學語文》教材,近40年累計發行3000多萬冊。
在《我為何倡導「大學語文」》一文中,徐中玉曾回憶:「大學語文」這門公共課,曾經在我國高校中普遍開設,是各類非中文專業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而後中斷近30年。改革開放後的1980年,我與時任南京大學校長的匡亞明教授聯合發起倡議,在高校中重新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當時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嚴重脫節,大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識匱乏、文化素養缺失的問題,恢復大學語文課程主要是針對這一現狀提出的。
如今,當人們提及徐中玉,還總是把他和《大學語文》聯繫在一起,他也因此被譽為「大學語文教育領域的靈魂人物」。
培養了知名的「華師大作家群」
徐中玉擔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期間,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成了培養「作家的搖籃」,他的學生中有著名作家孫顒、趙麗宏、王小鷹、陳丹燕、南帆、毛時安、陳伯海等,形成了至今知名的「華師大作家群」。趙麗宏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考進華東師大中文系時,徐中玉正是系主任,他在系裡宣布,創作上取得成績的學生,畢業論文可用文學作品代替,一改以往硬性的單一考試要求,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激情。趙麗宏以一本詩集交出了畢業論文,除了趙麗宏,孫顒、王小鷹也分別拿出小說等作品。
徐中玉曾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他一直反對裝腔作勢、無病呻吟的文章,在他看來,作家應當有一種對於人的靈敏的感覺,不僅要看到人物頭髮的顏色、皮膚、臉部線條、衣裳,一定還要窺見人的靈魂。
百歲生日捐出生平積蓄100萬元
2013年11月8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曾為徐中玉教授召開百歲誕辰慶賀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華師大校友、徐老的弟子及國內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等數百人歡聚一堂。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腰板依然筆直,精神矍鑠,談笑風生,表示「雖然年屆百歲,但在有生之年,我還要繼續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據江南晚報報導,徐中平的女兒許平曾介紹父親時說:「父親生活十分簡樸,飲食也是粗茶淡飯,保暖鞋已經打了好幾塊補丁。90多平米的老房子裡,書桌、五鬥櫥、沙發、茶几、床等,沒有一件新式家具,甚至有些櫃面和把手都已經斑駁或是脫落了。我們總想把房子裝修一下,家具也置換一下,可父親總不答應。」
平時,兒孫們為徐中玉買的新衣,他從不享用。女兒徐平曾說,父親總覺得穿舊衣服舒服,就連他戴的那副老花眼鏡,也是地攤上花5塊錢買來的。然而徐中玉也有他的「寶貝」,那就是他珍藏多年的書籍。
據東方網2013年報導,在百歲生日之年,徐中玉捐出生平積蓄100萬元和5萬多冊藏書,並在華東師大設立「中玉教育基金」,用於幫助中文系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他曾強調:「這筆錢不是資助一個人的,是一批學生。」而晚年的徐中玉一直寓居在一幢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老公房裡。
(北青報記者 張香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