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依淮河而建,位於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從古至今就是良田沃野,物產豐饒,所以,有「中原糧倉」之美稱。
馬援是東漢開國功臣之一,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安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後被封為「新息侯」,封地就是現在的息縣。息縣人為了紀念馬援將軍,修建了馬援廣場。
在息縣,著名的歷史人物不只有馬援,還有一位美人與息縣有著重要的關係。息夫人出生於陳國,因嫁給息國國君,世稱息夫人。
現在,息夫人紀念館、馬援廣場都屬於息州森林公園的一部分,息州森林公園佔地近2000畝,是在以前國有林場的基礎上打造的。息州森林公園既是保護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之一,也是對民眾免費開放的休閒之地。
淮河在息縣境內有75.4公裡。據說,這裡就有兩位牛人因淮河水而致富。第一位就是曹集村的村主任——曹大哥。
曹大哥從2017年開始蝦稻共養。小龍蝦為水稻除草、鬆土、增肥,水稻為小龍蝦供餌、遮陰、避害,這樣相互協作下的小龍蝦更潔淨、肉質更美味,產出的大米米粒飽滿香甜、價格更高。
現在,曹大哥自己養殖了300多畝的小龍蝦,年收入達到了幾十萬。不僅如此,他還動員村裡人開展蝦稻共養,整個曹集村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700多畝。
臨近中午,曹大哥邀請攝製組去他家裡做客,品嘗他親手做的小龍蝦,據說,曹大哥的小龍蝦有著獨特的秘方,鎖定節目,為您揭秘!
攝製組繼續尋找另一位因淮河水而致富的牛人——伍底下村的村支書易軍。
今天正趕上易大哥養殖的黑魚出塘,而黑魚出塘也不常見,魚塘經過幾天的排水,只剩下淺淺的一層水,露出塘底的淤泥,每走一步都格外吃力。
黑魚,是烏鱧的俗稱,又名烏魚、財魚等,黑魚嘴裡有小牙齒,屬於肉食性魚類,刺很少,在市場上的價值高於一般飼養魚類。
易大哥是從2014開始利用這裡良好的水質,修建池塘,開始了養魚。現在,他承包了一百多畝的魚塘,積極聯繫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反哺農村,積極發展產業扶貧項目,發展特色種養殖,帶領村民致富增收。
龐灣村距息國故城遺址800米,我們見到了事先約好的返鄉創業大學生代表夏晨。淮河繞村而過,整個村子宛若靜臥其中的「聚寶盆」。為什麼整個村子都是建在石頭上呢?鎖定節目,為您揭秘!
夏晨今年26歲,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畢業後回到了息縣老家,就紮根到了龐灣村,通過引進資金改造龐灣村,加上息縣政府的支持,龐灣村的鄉村旅遊成為了息縣的一大亮點。
有的村民也回鄉創業,經營油酥饃的易明芳就是其中的代表。靠著在鄭州賣油酥膜的手藝,易大姐供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學,還給孩子們在在鄭州買了房。
美味的油酥膜在易大姐的手上是如何變得令人垂涎欲滴的呢?鎖定節目,教您美食攻略!
龐灣村打造了採摘園、有機種植園、花卉觀賞區等多個園區,還修建了80畝黃金沙灘遊樂區、古息國民俗風情文化街等旅遊項目,這裡將會吸引更多的遊客走進這個淮河岸邊的小鄉村。
「濮山送青,淮水環碧」,這是中國古代對息縣一方山水最詩意的描述。濮公山為大別山最北端的餘脈,位於淮河南岸,現在濮公山已經成為地質公園。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遊歷息縣,情到深處,揮毫題寫「東南第一峰」,並留下了「怪君便爾忘故鄉,稻熟魚肥信清美」的褒美詩篇。
千裡長淮的潤澤,賦予了這個中華古縣以活力,息縣人以「不息之壤」的智慧,積極探索建設美好家園。
《濮山淮水好家鄉 美好息縣》
鎖定CCTV-17農業農村頻道
《美麗中國鄉村行》特別節目
首播:8月20日 19:19
重播:8月21日 7:00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