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看不見的壞人,防範孩子被拐騙

2020-12-23 鴿子醫生育兒

每天晚上洗完澡後睡覺前,是我們家的看電視時間;一則洗完澡不想再讓他們流汗,再來也希望睡前不要玩得太激烈,最重要的是,爹娘可以趁著兩小安靜坐下的半小時內輪流洗澡收拾東西。

看的卡通不外乎不知道為什麼整座城市永遠有困難、可是只有狗狗可以拯救大家的汪汪隊;長得不算可愛又老是有搗蛋鬼來搗蛋的Dora;和已經看過N次臺詞都會背的哆啦A夢電影。

小孩這種生物還真奇怪,同樣的卡通看到沒認真看的大人都膩了,小孩依舊覺得很有趣。不過話說回來,爹娘本人在轉到看過八百次的唐伯虎點秋香時也會默默停下來繼續看。

總而言之,昨天在洗完澡後準備看電視時,聽膩『沒有困難的任務,只有勇敢的狗狗』的父母,開始遊說兩小看些不一樣的電影。

轉著搖控器的爸爸用著一聽就知道是故意的過份驚奇語氣問道:「哇,有恐龍!要不要看大雄和恐龍?」

這部《哆啦A夢:大雄與他的恐龍》很久以前轉過一次,當時兩隻不知道扭到哪根筋的小孩,在電影開始後的五分鐘內,就大喊:「有恐龍、有恐龍!好可怕!!」而打死不肯再看。如今這麼久過去了,理論上長大些的孩子應該不會怕了吧……?!

這一次果然沒那麼怕了……至少在壞人出來前都還算順利。卻是在壞人出來後,先是五歲的姐姐大叫:「好可怕!」而後逃走、再來是看到姐姐逃走覺得自己不叫兩聲會輸掉的妹妹跟著逃回房間,姐妹倆默契十足地嚷嚷著:「好可怕好可怕,我不要看了!!」

眼看再叫下去隔壁鄰居可能都要來關心了,時間也差不多該準備睡覺了,順勢就關了電視不再看。

今晚洗完澡後,問了姐姐要不要接著看昨晚未完的電影,只聽姐姐想都不想就說:「不要!我要看汪汪隊」又是汪汪隊!媽媽我電視電影沒看完就會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為什麼生的孩兒電影看一半就不想看下去了?

轉念一想,我問道:「是因為有壞人,所以你不想看了嗎?」

五歲小孩囁嚅著承認:「有壞人,好可怕」

我大可笑著說:「那又不是真的,怕什麼!」,但對五歲小孩來說,眼見就是真,哪管是不是卡通是不是虛擬人物。於是我想了想,這樣說了:「其實,看得見的壞人不可怕!」

孩子疑惑地看著我,對她們而言那就是真的可怕,哪有看得見還不可怕的道理?

於是我接著說了:「因為你看得到他,你知道他在哪裡,所以可以想辦法打敗他,就算打不敗,你也可以逃走!」

「可是,世界上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壞人!因為你看不見他,也不知道他是壞人,所以連想要趕快躲起來都沒辦法。」

「是什麼壞人?」姐姐問。

「就像有的人他好像對你很好,要給你糖果或說要帶你出去玩,可是其實他是要把你抓走賣掉,再也看不到媽媽……是不是很可怕!」

孩子露出驚恐的表情,似懂非懂。可是,這是有形的、真的「壞人」,而這世界上,卻有更多的、無形的壞人,用著你想像不到的各種方法,試圖傷害你。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你看不見的各式各樣的壞人,有一天你很有可能會遇到……」講到這裡,突然想到近來成為話題的「小豬羅志祥多人運動」主角們……當然,這種話題五歲的孩子聽不懂,卻讓媽媽我想到另一個例子。

「你還記得第一集艾莎的故事嗎?」小孩點頭,「裡面的漢斯王子是不是告訴安娜他好喜歡她,還說要跟安娜結婚……」

果然,小孩馬上自己接下去:「對阿,他都騙安娜!他才不是真的好人!」

「可是一開始安娜知道他是壞人嗎?」我問。

「不知道阿,安娜被他騙了!」小孩義憤填膺。

「那你一開始是不是很怕大雪怪?可是大雪怪是壞人嗎?」

「不是」是不好意思的語氣,「它好可愛~~它是想要保護艾莎」。

「對,所以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用心去看,知道嗎?看得見的壞人不恐怖,看不見的壞人才要小心。」我下結論。「所以我們要繼續看《大雄跟恐龍》的故事嗎?看壞人怎麼被哆啦A夢和大雄他們打敗的。」小孩想了想,終於妥協。

寶貝阿,媽媽知道你其實不是真的很懂什麼叫「看不見的壞人」,也不明白為什麼媽媽要你繼續把壞人看下去,可是這世界上有一句話:「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看得見的壞人可以躲;看不見的敵人連躲都不知道要躲;就算你現在聽不懂,媽媽還是要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你,然後,總有一天你會懂。

相關焦點

  • 你是如何教養你的孩子呢?可以看看這本書
    若是必須「管」孩子,又該怎麼管呢?你是如何教養你的孩子呢?我看到很多家長「管」得很認真,卻管出許多親子問題,搞不好還真的不如不管好呢!那麼「管跟不管」之間,該如何拿捏呢?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閱讀是浪漫的教養》,這本書講了李醫生在與兩個雙胞胎女兒共同的閱讀中梳理「壓力」「追夢」「志向」「朋友」「付出」「成長」等有關孩子學習、成長的命題。通過親子交換日記把家長的生命感悟傳達給孩子。
  • 和若菡老師學親子教養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性格、培養高情商!每晚21:00整!我們不見不散!記得點讚關注加收藏哦 父母不但要讚美子女,還要教會子女如何讚美別人!
  • 【巾幗微課堂 親子同行】第三講 | 科學教養,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巾幗微課堂 親子同行】第三講 | 科學教養,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 2020-03-16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極寒天氣,想吃點熱乎的,於是全家人一起出門吃火鍋,卻遇到隔壁飯桌,孩子哭鬧,父母不管,你說窩不窩火?這桌孩子父母,從點完菜開始,就各自看自己的手機,任由小男孩這裡跑跑,那裡動動,小男孩還時不時地朝著我們做鬼臉。直到孩子打翻了碗筷,打碎了茶杯,服務員過來了,孩子媽媽才抬起頭,打罵孩子:「我說了叫你不要亂動,你就是不聽話!
  • 輕鬆迎接網絡教養新挑戰!拉近親子關係,讓父母關心變簡單
    行動裝置及網路的普及,成為豐富孩子教育的工具,卻帶來數位教養的新挑戰,逐漸影響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該如何靈活運用科技,借力使力,讓它同時成為家長及孩子都安心的好幫手呢?看看新知老師怎麼建議。易於使用操作便利的智慧手錶 數位教養最佳工具面對琳琅滿目的數位工具,該如何選擇呢?「父母易於使用、孩子操作便利的智慧手錶是個好選擇!」
  • 孩子的教養從「坐姿」就能看出來,有教養的坐姿,對孩子好處多多
    與此同時,得體的坐姿也是社交中的一種禮貌,更是孩子身上有教養的外在表達。所以說,孩子的家世如何,不在於他的穿戴,單純地從坐姿上就已然可以看出一二了。地鐵上孩子的坐姿有不同,乖孩子和熊孩子差別大,差異背後是教養小傢伙們的活潑好動是天性使然,但是如果在公共場合也「站沒站樣,坐沒坐樣」的話,即便孩子再優秀也難免會招來他人的鄙夷。
  • 李玫瑾: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怎麼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媽媽說陌生人也許是壞人,他也會讓他的孩子去,帶你去一個地方,所以你應該不知道那個人(指不認識的人),你不能跟他走。」有人說黃多多有點事故,太人精了,但我不這麼認為,對於孩子的安全來說,再小心也不為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被人拐騙,就會萬劫不復。
  • 孩子教養的好壞,來源於父母的悉心教導,別讓孩子輸在沒教養上面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一個人的教養是通過言談舉止來表現的,平時小孩子是否懂禮貌,尊重人,從他和別人說話的過程就能看出。孩子的教養從何而來,那肯定是父母的責任。作為父母,花很多錢給小孩上學,想在知識和前途上做投資,但不要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做人,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 不同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適合的才是正確的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根據父母對孩子的支持程度、控制要求程度的高低,提出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每一種教養方式,都對應著一種典型的父母,對應著一類典型的孩子。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對一百多個家庭的研究發現,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有較高的攻擊性,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容易發怒,會經常性暴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教養孩子?父母又該避免哪些不合適的教養方式呢?
  • 女孩遇到壞人怎麼辦?一名警察爸爸給出的貼心建議很靠譜
    放學後,同事的孩子沒有按點兒回家。據同學說,她出校門後,有人向她問路,然後坐上一輛白色的麵包車開走了。這情節像極了人販子拐賣孩子,直聽得心驚肉跳。後來,又是調取監控又是詢問派出所,結果虛驚一場,原來是速遞公司的司機找不到路了,讓女孩帶路,只是比平常回家晚一些時間。
  • 沒教養的孩子遲早吃大虧,德國這7條教養家規,值得中國家長學習
    德國的教育,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了,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特別是在教育這一塊上非常重視,對德國的媽媽來說:「與其扯破嗓子吼罵孩子,不如做出實際行動;規矩要大於寵愛,身教也要大於言傳」在德國,家庭教養規則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都會拿家庭教養規則來約束自己的孩子
  • 做父母的看過來,飯桌上教養跟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
    規矩說白了就是教養,3歲看80,從小無教養長大沒出息。簡簡單單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飯桌上的禮儀,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培養。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教養,而孩子的教養恰好又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和朋友一起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
  • 地鐵上一男孩對奶奶破口大罵,孩子有教養和缺教養,差別有多大?
    文丨禾禾媽媽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缺教養的孩子到底有多討厭?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對一個孩子最不好的評價就是「缺教養」3個字了,因為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評價,還是對其父母的評價!對於男孩的行為,朋友圈的網友紛紛為其點讚,還留言表示為人父母就要養出這麼有教養的孩子。有教養的孩子和缺教養的孩子差別到底有多大?兩個男孩天差地別的表現,給出了我們答案。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想必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活潑,見到人會主動打招呼,不害羞。通常這樣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但是孩子也可能因為「自來熟」,不害怕陌生人,容易被壞人拐騙走。比如進電梯的時候,孩子會有禮貌地跟人打招呼「叔叔阿姨好」;如果有人來送快遞,孩子就會主動跑到家門口說:「快遞叔叔好,媽媽有快遞!」但發生了「杭州失聯女孩」的事件之後,孩子自來熟的性格,也令月亮很擔憂:孩子跟誰都能玩得來,別人一對他好,留下一句「拜拜,媽媽,我去玩一會兒。」就跟著別人去玩了,如果遇上壞人可怎麼辦?作為家長,這樣的擔心是合理的,孩子的安全問題值得重視。
  • 孩子「沒教養」的4種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裡有數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長大,很容易讓他們認為自己的最重要的,所以什麼事情都應該是自己第一。這樣的孩子被家庭慣壞了,進了社會,怎麼能立足?怎樣幫助孩子克服「沒教養」的壞習慣?3、使兒童多讀書學習書本知識,可以向兒童傳遞正能量,為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平時家長可以多陪伴孩子看這樣的書籍,陪伴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正確地引導孩子。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實際上,孩子能培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是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01 做權威型父母是教出高情商孩子的一個先決條件在日常教育實踐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對待同一個問題時,不同的父母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對待。
  • 繪本《我在等我爸爸》教育孩子安全離園,防止兒童被拐騙
    現在社會上的人販子很多,一不小心如果讓自己的孩子被拐走了,那就是一輩子的傷痛,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防止兒童被拐騙。與其每天在孩子耳邊嘮叨,不如帶孩子好好讀這方面的繪本。繪本有豐富的畫面,孩子喜歡看,更容易接受。今天分享繪本《我在等我爸爸》,關於孩子安全離園的話題。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男生感動,流著眼淚:"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笑笑,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你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問題,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這才是教育。
  • 父母帶孩子去看房,一扭頭孩子不見了,「安全意識」越早灌輸越好
    孩子能夠幸福平安地長大,對所有父母來說都是最美好的事情。但很多年幼的孩子,缺乏基本的防範意識,讓無數家長擔憂,稍不注意危險就會靠近,甚至釀成大禍。一對年輕小夫妻帶著孩子陪朋友一起去看房,那是朋友家附近新開盤的樓房,或許是因為樓盤的地勢、價格、環境都特別好,也正好趕上周末,看房的人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