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民國梟雄傳之袁世凱的終章,這篇文章我們只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袁世凱為什麼要當皇帝?
有人說,袁世凱如果在1913年或者1914年死掉了,那麼這個人留給歷史的背影一定會相當偉大,但他在1916年選擇了當皇帝,這個舉動一下子毀掉了他前半生所有的努力,「竊國大盜」這個名號從此牢牢地刻在了他的身上,後人每每提起他的時候,都沒有辦法繞過他曾經復闢的事實。
作為親手把溥儀趕下皇帝寶座的人,袁世凱見證過一個王朝落敗的景象,應該比常人更能理解復闢失敗要承擔的後果,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他義無反顧地想要當「洪憲皇帝」呢?
在了解袁世凱的心路歷程之前,大家應該先了解一下當時中國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作為一個被封建王朝統治了兩千多年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早就習慣了什麼是皇帝,什麼是權威,這是封建王朝留存下來的一套固有的統治方略,從秦帝國到清帝國一直被沿用,在當時的中國不能說是根深蒂固,至少也算是深入人心。
然而1912年民國建立後,統治者突然向全天下宣告,民主共和的時代來了,這個時代人人平等,見了大總統不必跪拜,大總統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這些詞彙聽著很美好,但應用在實際場景之中就沒那麼美好了。袁世凱上任之後,每次召集同僚們開早會,就總有人遲到。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部長們頭天晚上打麻將打得太晚了,第二天睡過頭了才遲到。
袁世凱十分生氣,但他又沒辦法發作,因為這些部長們要麼德高望重,不好撕破臉皮,要麼是一方軍閥,手底下有兵有槍,要麼富甲一方,是國家的財神爺,而且現在是民國時代,人人平等的時代,大總統要求按時到,但我可以選擇聽或者不聽,這就是新時代自由的氣息呀。
部長們的確自由了,可北洋政府的辦公效率卻變得異常緩慢,部下們對國事漠不關心,日本這邊又逼著袁世凱籤「二十一條」,幾乎所有的擔子都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這讓袁世凱十分憂心,無奈之下他只能一邊糊弄日本人,儘量拖延時間,一邊思考著如何能夠整合國內的力量,把大家擰成一股繩。
作為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愛國之心是異常強烈的,從他對待「二十一條」的態度就能看出來,當時日本強大,中國弱小,不能喝日本開戰,但也不能讓中國淪落為下一個印度,袁世凱盡全力駁斥了「二十一條」中的無理要求,並且通告北洋政府「願低頭十年,與日本抬頭相見」。
一邊是想要強國雪恥的理想,另外一邊是殘酷的現實,他這個大總統的命令出了北京之後就不怎麼管用了;辛亥革命之後,幾乎各省都有自己的大都督,他們名義上承認了袁總統,實際上卻不怎麼聽北洋政府的話,地方稅款說截留就截留,看著心情隨便應付一下北洋政府,所以袁總統的政府一直處於缺錢的狀態,不管幹啥,都要向外國銀行借錢。這種情況下,別說雪恥了,就連維持住這個政府都比較困難,這才是讓袁總統憂心不已的事情。
人家別的國家辦事,都是總統下達命令,然後部下去執行,有板有眼,有章可循,但袁總統辦事,就得先和某個軍閥拉關係,話家常,只有私交好了,這個省的事情才好辦理,一個政府到了如此公私不分的地步,焉能強大?這本身就是一個不正常的機構呀。
民國種種不正常的表現讓袁世凱懷念起了他的大清時光,那時候他是清朝的總督,開衙建府,起居八座,出門有儀仗,回家有僕人,走到哪裡都是威風凜凜,發布任何命令別人都不敢不聽。因為那個時候並非人人平等,總督就是主子,主子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下屬必須執行到位,否則下屬自己心裡都會不安,這就是封建統治賦予統治者的「光環」。
國家大事怎麼能讓一群人在國會裡嚷嚷來嚷嚷去呢?有時候搞得像是村婦罵街,烏煙瘴氣不堪入目,最後可能還沒個結果,所以必須出來一個有權威的人來拿主意,定乾坤,誰最有權威呢?當然是皇帝啦。
當了皇帝之後,袁世凱是君,所有部長們都是臣了,作為臣子,部長們早朝還敢遲到嗎?還敢欺君嗎?各省的軍閥還敢在他面前吆五喝六嗎?畢竟君臣有別,是不是他們就應該聽話點了呢!
而且袁世凱當的這個皇帝,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封建帝王,而是君主立憲制,他改元「洪憲」,其本意是弘揚憲法的意思,袁世凱很清楚,過去的君主專制制度已經持續不下去了。他本人也曾是晚清立憲派的領袖人物,他的兒子袁克定曾經遊學德國,對德國的君主立憲制印象深刻,他想讓中國成為德國那種強大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而並非成為他一人的家天下。
但他沒想到,自己的稱帝之舉居然引起了全天下的反感,那些表面支持他的人,比如蔡鍔,一旦回到雲南馬上就起兵反抗,全國雲集響應,烽煙四起,於是他僅僅當了83天皇帝之後,就退位了。隨後更是憂憤成疾,於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身亡。
袁世凱謝世之日,他的書案上有他親筆書寫的一句話「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袁世凱死後,王士珍、張鎮芳等打開金匱石屋,找出了袁世凱留下的繼承者的提名,只見上面親筆寫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並沒有自己的兒子袁克定。
所以,袁世凱為何要執意復闢,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其真實的原因可能已經無法探尋了,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此舉並非完全出於私心,而是在那種政治局勢下,他為了救亡圖強所做的一次嘗試,一次君主立憲的嘗試,可惜,當時的中國已經不需要任何君主形式的政權了,所以他成了歷史的棄子,也成了臭名昭著的「竊國大盜」。
好啦,袁世凱系列就此結束啦,感謝您能看到現在,下一期的梟雄傳,你們想了解誰的故事呢?